搜索
首页 其他

和天工开物有关的诗句

1.关于物候的诗句和谚语

1、《鸟啼》——宋代欧阳修

穷山候至阳气生,百物如与时节争。

官居荒凉草树密,撩乱红紫开繁英。

花深叶暗耀朝日,日暖众鸟皆嘤鸣。

译文:滁州一带春天来临非常的温暖,繁花似锦,万物竞生。官府所在地非常荒凉,却草木茂盛,姹紫嫣红的百花开放了。在光辉之下花儿美艳,绿叶繁茂,天气暖和,鸟儿们都开始啼叫。

说明:冬去春来,气候变暖,万物生发,花卉争相开放,众鸟皆鸣。花鸟草木是有生命的东西,它们对季节的变化特别敏感,它们的生长发育,直接反映了季节的变化。

2、《赋得古原草送别》——唐代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译文: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说明:揭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植物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变化;第二,这种循环变化是随气候为转移的,春天一到,万物就要复苏了。

3、《游庐山大林寺》——唐代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山中。

译文: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说明:山下芳华菲尽,而此处桃李始华,这是由于山地气候对植物的影响。

4、《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宋代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说明:早春天气,鸭子最先感知春江水暖,嬉戏水中。

5、《约客》——宋代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译文:梅子黄时,家家都被笼罩在雨中,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声。

说明:诗中出现的三种物象,表明了春末夏初梅子黄熟时的节令特点。

6、《题菊花》——唐代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译文:飒飒秋风卷地而来,满园菊花瑟瑟飘摇。花蕊花香充满寒意,蝴蝶蜜蜂难以到来。

说明:菊花凋零,蝴蝶敛迹,虽不着一“秋”字,秋令的阵阵凉意却扑面而来。

2.关于物候的谚语和诗句

谚语:1、早起浮云走,中午晒死狗 2、早怕南云漫,晚怕北云翻 3、早看东南,晚看西北 4、云从东南涨,有雨不过晌 5、日出红云升,劝君莫远行; 日落红云升,来日是晴天 6、日落云里走,地雨半夜后 7、乌云接日高,有雨在明朝; 乌云接日低,有雨在夜里 8、乌龙打坝,不阴就下。

9、云在东,雨不凶; 云在南,河水满 10、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成语: 春暖花开 风和日丽 皓月千里 秋高气爽 铄石流金 雪虐风饕 诗句:风马牛不相及。《左传 僖公四年》 枳句来巢,空穴来风。

战国 楚 宋玉《 风赋》 金以刚折,水以柔全;山以高陊,谷以卑安。 晋 葛洪《抱朴子 广 譬》 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

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 唐 韦应物《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 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

唐 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3.天工开物全文

/book/tkkwt/ 《天工开物卷》序 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

岂人力也哉? 事物而既万矣,必待口授目成而后识之,其与几何?万事万物之中,其无益生人与有益者,各载其半。世有聪明博物者,稠人推焉;乃枣梨之花未赏,而臆度楚萍;釜鬵之范鲜经,而侈谈莒鼎;画工好图鬼魅而恶犬马;即郑侨、晋华,岂足为烈哉? 幸生圣明极盛之世,滇南马纵贯辽阳,岭徼宦商〔商〕衡游蓟北,为方万里中,何事何物不可见见闻闻?若为士而生东晋之初、南宋之季,其视燕、秦、晋、豫方物,已成夷产,从互市而得裘帽,何肃慎之失也。

且夫王孙帝子,生长深宫,御厨玉粒正香,而欲观耒耜;尚宫锦衣方剪,而想象机丝。当斯时也,披图一观,如获重宝矣! 年来著书一种,名曰《天工开物卷》。

伤哉贫也!欲购奇考证,而乏洛下之资;欲招致同人,商略赝真,而缺陈思之馆。随其孤陋见闻,藏著方寸而写之,岂有当哉?吾友涂伯聚先生,诚意动天,心灵格物,凡古今一言之嘉,寸长可取,必勤勤恳恳而契合焉。

昨岁《画音归正》由先生而授梓。兹有后命,复取此卷而继起为之,其亦夙缘之所召哉!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

《观象》、《乐律》二卷,其道太精,自揣非吾事,故临梓删去。 丐大业文人弃掷案头!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

时 崇祯丁丑孟夏月,奉新宋应星书于家食之问堂 《天工开物•乃粒第一》 《天工开物•乃服第二》 《天工开物•彰施第三》 《天工开物•粹精第四》 《天工开物•作咸第五》 《天工开物•甘嗜第六》 《天工开物•陶埏第七》 《天工开物•冶铸第八》 《天工开物•舟车第九》 《天工开物•锤锻第十》 《天工开物•燔石第十一》 《天工开物•膏液第十二》 《天工开物•杀青第十三》 《天工开物•五金第十四》 《天工开物•佳兵第十五》 《天工开物•丹青第十六》 《天工开物•曲蘖第十七》 《天工开物•珠玉第十八》。

4.天工开物中的民间谚语

明代著名科学家宋应星(1587~?)在《天工开物》一书中引用民间谚语说:“扬州谚云:寸麦不怕尺水。

谓麦初长时,任水灭顶无伤;尺麦只怕寸水。谓成熟时,寸水软根,倒茎沾泥,则麦粒尽烂于地面也。”

③形象地说明麦初长时耐淹渍,而在接近成熟时要严格控制水量,此时水大反而容易使麦茎倒伏减产。清代陕西农学家杨岫(1687~1785)在论述谷子的农艺时也谈到适时灌溉的重要性。

他说:“地贵旱浇,自然阴阳相和,籽粒繁实而有益。若因水之余剩而频浇之,则苗多空叶,子多秕糠,阴盛而反毁也,可不防哉。”

①并进一步指出“禾畏深水受淹,腐心堪忧。”②强调指出,谷子抗旱能力强,虽然也需要灌溉,但灌水次数不能多,每次灌水量也不能大,否则茎叶疯长,对结实不利。

此外,谷子抗涝能力低,不耐淹渍,否则茎叶易腐烂。

5.《天工开物》的介绍有哪些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著作。

作者是明朝科 学家宋应星(1587年一 1661年)。宋应星,字长庚,奉新县宋埠镇牌楼村人。

《天工开物》初刊于明崇祯十年(1637年),由其朋友涂绍煃资助出版。《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也有人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外国学者则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宋应星在任江西省分宜县教谕期间,把他长期积累的农业和手工业方面的技术加以整理总结,编成《天工开物》一书。《天工开物》记载了明朝中叶以前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

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又细分做十八卷,并附有一百二十一幅插图,描绘了一百三十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 上卷记载了谷物豆麻的栽培技术和加工方法,蚕丝棉苎的纺织和染色技术,以及制盐、制糖工艺。

中卷内容包括砖瓦、陶瓷的制作方法,车船的建造,金属的铸锻,石灰、煤炭、白矾、硫磺的开采和烧制,以及榨油、造纸的方法等等。下卷记述金属矿物的开采和冶炼,兵器的制造,颜料、酒曲的生产,以及珠玉的采集加工等。

作者还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它对中国古代的各项农业及工业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

书中记述的许多生产技术,一直被沿用到近代。 《天工开物》先后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已经成为世界科学经典著作在各国流传,并受到高度评价。

被欧洲学者法国的儒莲称为"技术的百科全书”。在浙江宁波天一阁一直藏有其初刻本。

6.《天工开物》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西方曾把《天工开物》以《中华帝国古今工业》为书名翻译出版。

这是一部有关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百科全书,总结了各个生产领域的知识。宋应星把天工开物分为三编,全书按照“贵五谷而贱金玉”的原则列为十几个类目,每类一卷,共十八卷。

上编记载了谷物的栽种、蚕丝棉苎的纺织染色,以及制盐制糖的工艺。 中编记载了砖瓦、陶艺的制作、车船的制造、金属的铸造、矿石的开采和烧炼以及制油造纸的方法等。

下编记载了兵器的制《天工开物》开采银矿图造、颜料的生产、酿酒的技术以及珠玉的采集和加工等。而当中更有附图一百余幅,是一部图 文并茂的科技文献。

书中详细地记载了有关炼锌的技术,其中介绍了密封加热法,解决了锌极 易氧化的问题。 亦有记载铁矿石变成钢的生产过程,完全符合现代钢铁生产的原理。

书中还介 绍防治稻田八大灾害的方法,至今仍然在农村中广泛流传和应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冷浸田使用骨灰蘸秧根,是我国使用磷肥的最早记录;利用不同品 种蚕蛾杂交而生出“嘉种”,是我国利用杂交技术改良蚕种的最早记录。

书中记载的精巧复杂 的提花机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记载的锌的冶炼技术在世界上是最早的。《天工开物》在作物分类学上提出了一些新的方法和标准,且与今人之分类法十分接近。

如它把古代农业归纳成了乃粒、乃服、彰施、粹精、甘嗜、膏液、曲蘖7个大类,这在先世或 者同时代的其他农书以及本草类书中是不曾见过的。 该书还把水稻排到五谷之首,稻下又分出 了水稻、旱稻,麦下又分出了大麦、小麦,并指出了荞麦非麦。

这些分类方法,给人一种眉目 清晰之感。在水稻栽培技术上,较早地阐明了秧龄和早穗的关系,首次记述了再生秧技术,以 及冷浆田中以骨灰、石灰包秧根的技术,还最先记述了早稻在干旱条件下变异为旱稻的问题。

在麦类栽培管理技术方面,最先指出了以砒霜拌豆麦种子的防虫杀虫之法,最先指出了荞麦的吸肥性。在养蚕技术上,最先记述了利用“早雄配晚雌”的杂交优势来培育新品种的方法,并指出家蚕“软化病”的传染性,提出“需急择而去之,勿使败群”的处理方法。

在金属冶炼、铸造、加工方面,空前绝后地记述了串联式炒炼法,较好地记述了明代灌钢工艺的发展,首次记述了今俗称为“焖钢”的箱式渗碳制钢工艺,最早记述了火法炼锌的操作方法,最早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记述了大型器物的铸造工艺,较早图示了活塞式鼓风箱的使用情况,最早明确地记述了响铜的合金成分以及有关响器的成型工艺,最先记述了铁锚锻造工艺、钢铁拉拔工艺以及一种叫做生铁淋口的特殊化学热处理工艺,较早地详述了金属复合材料技术的基本操作。 在煤炭和化工技术方面,较早对煤进行了分类,较早记述了煤井排除瓦斯的方法。

最 早记述了银朱生产过程中的质量互变关系,可认为这是“化合物”观念和“质量守恒”观 念的萌芽。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