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春天景致的诗句1、《春思》【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 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2、《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春宿左省》【唐】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4、《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5、《相思》【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6、《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7、《春思》【唐】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8、《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9、《春词》【唐】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10、《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1、《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2.描写瘦西湖景色的句子1. 去扬州的第一站是瘦西湖。 很早就听说过扬州瘦西湖的美妙。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每次都到瘦西湖游览,更给瘦西湖增加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瘦西湖在扬州城北,是古时十里扬州的旧址。说是湖,其实很像一条宽宽的河,从南至北蜿蜒过去,足足有八公里长。 据说瘦西湖名声大噪的原因与“瘦”有关,“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惟扬州的西湖,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独异诸湖,恰恰是占得了一个“瘦”字。看来风景也是瘦了的好。 2. 瘦西湖实是幅好画,这幅水墨画透出了一丝自然之美,向我们展现着华夏民族的魅力。 3. 瘦西湖:风景名胜区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古城的西北部,面积168。 32公顷,湖全长4。3公里,游览面积46公顷,有长堤、徐园、小金山、吹台、月观、五亭桥、凫庄、白塔等名胜。 瘦西湖原来是一段自然河道,经过历代的疏浚治理,建造园林,逐步发展而成,是扬州风景名胜区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以其悠久丰富的人文景观、秀丽典雅的自然风韵、相互因借的艺术手法,使其成为我国湖上园林的代表。隋唐时期,瘦西湖沿岸陆续建园。 及至清代,由于康熙、乾隆两代帝王六度“南巡”,形成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美妙意境,富有二十四景著称于世。它美在湖面蜿蜒曲折,两边园林古朴多姿,行船其间,景色不断变换,仿佛到了人间仙境,引人入胜。 4. 走进瘦西湖,就看见湖两岸三步一桃,五步一柳,我想:要是再过一个月来的话,那瘦西湖两岸的风景一定非常漂亮、迷人吧! 5. 瘦西湖有二十四景,诸如长堤春柳、湖心钓台、白塔晴云、四桥烟雨等,就像二十四颗明珠,镶嵌在瘦西湖这根玉带上。跟着导游一路快走,如画的风景在眼旁一幕幕地闪过,真有些目不暇接的感觉。 我观赏风景,有两个特点爱好。一是爱听风景的来历,欣赏古风古韵,二是爱看风景的独特,欣赏古色古香。 在瘦西湖二十四景中,有两处风景很符合我的观赏爱好,这就是瘦西湖的两桥——五亭桥和二十四桥。五亭桥位于瘦西湖的中部,五亭桥上有五个亭子,中间一亭突起,周围四亭对应坐落,从空中鸟瞰恰似一朵美丽的莲花。 “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桥洞正侧凡十有五”,十五个桥洞排列有序,相映成辉。有关二十四桥名字来源的说法很多,最令人信服的说法出于《扬州鼓吹词》:“是桥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原来,古时的二十四桥是夜晚赏月听箫的绝佳去处。 6. 春天的瘦西湖别有一番风味。 一进入风景区,和煦的春风迎面扑来,像妈妈的手温柔地抚摸着我们的脸庞。 7. 扬州瘦西湖却给人几分纤柔羞怯的情意。 单单一个“瘦”字,就诠释了她那独具的魅力。 8. 扬州欲阴欲雨的天气,黛瓦白墙更显青素,站在瘦西湖的柳堤河畔,透过古典的亭阁,远远就可以看到船娘漂着一叶舟,烟波画船,泛起的波痕打动了眼前的这一抹画。 偶有几只水鸭在嬉戏,溅得一身水花。瘦西湖以瘦著称,个园何园便是因精致而扬名了,我喜欢个园里的竹林,拨开一丛翠竹,可见一处幽邃,想必园主人是个优雅但又不乏刚毅的志士,拥得一院奇美大宅,似得天下之喜,坐修竹,临清池,忘今语古,何其乐也,古人的快乐岂是今人所能轻易领悟得了? 9. 湖的对面有一座小山.山上古木参天.山顶有一座威武、雄伟的盐白塔它也是瘦西湖的一大观赏景点,让游客们赞叹不已。 10. 刚进大门,瘦西湖景致就已略显一斑了。上翘的飞檐,金色的琉璃瓦砖,顿显一派繁华景象。 11. 我们来到瘦西湖,已经是下午了。只见湖边叠嶂成峦;湖面波光粼粼;湖水清澈见底。 12. 扬州的旅程,第一站便是瘦西湖。“到了扬州自然得去瘦西湖看看”——每个扬州人说这话时都是一副毋庸置疑的神气姿态。 很早就听说过瘦西湖的美妙,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每次都到瘦西湖游览,更给瘦西湖增加了一层神秘的色彩。瘦西湖在扬州城北,是古时十里扬州的旧址。 说是湖,其实很像一条宽宽的河,从南至北蜿蜒过去,足足有八公里长。据说瘦西湖名声大噪的原因与“瘦”有关,“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惟扬州的西湖,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独异诸湖,恰恰是占得了一个“瘦”字。 清代钱塘诗人汪沆有诗云:“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瘦西湖由此得名,并蜚声中外。 13. 瘦西湖边,每日游人云集,车马骈阗,绮罗盈目,香飘满路。 14. 瘦西湖坐落在扬州城的西北角。 原为城外的一条河道,富甲天下的明清盐商沿河岸居住,重金构筑这水上园林。沿湖筑建二十四景。 康乾两帝六次南巡来此,赞誉这“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两岸湖景。 15. 瘦西湖的景色妩媚多姿,尤其春色降临时,漫步湖畔,三步一柳,五步一花,花树陪伴,便觉舒卷飘逸,顿生诗情画意。 3.关于春天美丽的景色的诗句一夕轻雷落万丝, 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 无力蔷薇卧晓枝。 这是北宋诗人秦观的《春日》。 这首诗写雨后春景。瞧,雨后庭院,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 这里有近景有远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全诗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十分惹人喜爱。 朝来庭树有鸣禽, 红绿扶春上远林。 忽有好诗生眼底, 安排句法已难寻。 这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春日》。这首诗写春天早晨之景。 耳盈鸟语,目满青枝,绿红相扶,异馥诱人。诗人寥寥几笔,一幅春意欲滴的画面便展现在读者面前,然后,诗人索性止笔,不再描写春景,转而抒情。 春意浓郁,灵感忽生,但诡谲的诗人却用“已难寻”的遁词来诱使读者自己去感受春意,这种虚实相生的方法,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远目随天去, 斜阳着树明。 犬知何处吠? 人在半山行。 这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春日》。 这首诗写春天傍晚之景。斜阳披丛树,绿地与天接,犬欢叫,人晚归。 这首诗自然贴切,常中见巧,平中见奇,将读者带进全景式的春之氛围,这里有春之境的美妙,有春之色的绚烂,有春之味的浓烈,有春之声的和悦,置身其间,人们会敞开胸襟,尽情欢歌。 春水初生乳燕飞, 黄蜂小尾扑花归。 窗含远色通书幌, 鱼拥香钩近石矶。 这是唐代诗人李贺的《南园》。 南园的春天,生机勃勃,富有意趣。春水初生,乳燕始飞,蜂儿采花酿蜜,鱼儿拥钩觅食,这些都是极具春天特征的景物,而远景透过窗户直入书房,使人舒心惬意,欢欣不已。 这首诗生动传神,清新流转,读来令人神清气逸。 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这是南宋和尚僧志南的《绝句》。 这是一首描写春游的绝句。春光明媚,勾起了出家人的游兴,于是走出庙宇,观赏春光。 驾着小篷船出游,将船停泊在古树下,拄着藜杖桥东漫步。虽是平铺直叙,但古木阴中停泊着小船,这个画面很雅,很古朴,颇如一帧中国古代的文人画。 后两句准确精练地表现了春天杏花盛开,小雨纷纷,杨柳飘舞,东风和暖的美丽而宜人的景象,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这首诗情与景汇,物与心谐,诗人抓住春风春雨的特点,略加渲染,便透露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是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一、二句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二月里,春光明丽,草长莺飞,杨柳以长长的枝条轻拂堤岸,好像被美好的春色陶醉了。 三、四句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他们的欢声笑语,使春天更加富有朝气。这首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 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读者以美好的情绪感染。 阴阴溪曲绿交加, 小雨翻萍上浅沙。 鹅鸭不知春去尽, 争随流水趁桃花。 这是宋代诗人晁冲之的《春日》。 这是一首寓情于景的惜春诗。全诗四句四景,小溪明净,细雨翻萍,鹅鸭嬉戏,桃花逐水,画面十分鲜明,历历如在目前,令人悠然神往。 诗人以鹅鸭“趁桃花”的景象寄自身的感慨,春已去尽,鹅鸭不知,故欢叫追逐,无忧无虑,而人却不同,既知春来,又知春去,落花虽可追,光阴不可回,诗人的惜春之情,溢于言表. 一夕轻雷落万丝, 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 无力蔷薇卧晓枝。 这是北宋诗人秦观的《春日》。这首诗写雨后春景。 瞧,雨后庭院,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这里有近景有远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 全诗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十分惹人喜爱。 朝来庭树有鸣禽, 红绿扶春上远林。 忽有好诗生眼底, 安排句法已难寻。 这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春日》。 这首诗写春天早晨之景。耳盈鸟语,目满青枝,绿红相扶,异馥诱人。 诗人寥寥几笔,一幅春意欲滴的画面便展现在读者面前,然后,诗人索性止笔,不再描写春景,转而抒情。春意浓郁,灵感忽生,但诡谲的诗人却用“已难寻”的遁词来诱使读者自己去感受春意,这种虚实相生的方法,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远目随天去, 斜阳着树明。 犬知何处吠? 人在半山行。 这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春日》。这首诗写春天傍晚之景。 斜阳披丛树,绿地与天接,犬欢叫,人晚归。这首诗自然贴切,常中见巧,平中见奇,将读者带进全景式的春之氛围,这里有春之境的美妙,有春之色的绚烂,有春之味的浓烈,有春之声的和悦,置身其间,人们会敞开胸襟,尽情欢歌。 春水初生乳燕飞, 黄蜂小尾扑花归。 窗含远色通书幌, 鱼拥香钩近石矶。 这是唐代诗人李贺的《南园》。南园的春天,生机勃勃,富有意趣。 春水初生,乳燕始飞,蜂儿采花酿蜜,鱼儿拥钩觅食,这些都是极具春天特征的景物,而远景透过窗户直入书房,使人舒心惬意,欢欣不已。这首诗生动传神,清新流转,读来令人神清气逸。 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这是。 4.描写春天的美丽景色的诗句有哪些1、春日 宋代: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春夜 宋代:王安石 金炉香烬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3、送春 宋代:王令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4、春雨 唐代:徐凝 花时闷见联绵雨,云入人家水毁堤。 昨日春风源上路,可怜红锦枉抛泥。 5、春风 清代:袁枚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 来扫千山雪,归留万国花。 朱熹【zhū xī】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春日 宋代: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 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 7、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5.一句描写春天美丽风景的诗句、《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唐】杜甫(绝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唐】孟浩然(春晓)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唐】杜甫(春夜喜雨)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唐】杜牧(江南春) 6.形容瘦西湖的句子1. 瘦西湖位于扬州市城西北,历史悠久,六朝以来即为风景胜地,清乾隆时期盛极一时。 2. 瘦西湖实是幅好画,这幅水墨画透出了一丝自然之美,向我们展现着华夏民族的魅力。3. 瘦西湖边到处都是树,个个根深叶茂,最多的要数柳树,它们都站在湖边,长长的柳条垂向湖面。 4. 走进瘦西湖,就看见湖两岸三步一桃,五步一柳,我想:要是再过一个月来的话,那瘦西湖两岸的风景一定非常漂亮、迷人吧!5. 望向瘦西湖,在夕阳余辉的照耀下,我觉得它更美丽了……6. 春天的瘦西湖别有一番风味。一进入风景区,和煦的春风迎面扑来,像妈妈的手温柔地抚摸着我们的脸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