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赞美潮州人,潮州景的诗句王安中《潮阳道中》 火轮升处路初分,擂鼓风潮脚底闻。 万灶晨烟熬白雪,一川秋穗割黄云。 岭茅已远无深瘅,溪鳄方逃畏旧文。 此若有田能借客,康成终欲老耕耘。(注:旧时潮阳即为今日潮州) 秀岭如屏耀明珠, 一江带水安北郛。 南北船舶旧航道, 来往车舆新要枢。 征舸高举云天远, 玉笛轻扬古调殊。 潮人自古重拼搏, 凤城于今展宏图。 (郛:古城;凤城:指潮州) 2.赞美潮州人,潮州景的诗句有哪些秀岭如屏耀明珠, 一江带水安北郛。 南北船舶旧航道, 来往车舆新要枢。 征舸高举云天远, 玉笛轻扬古调殊。 潮人自古重拼搏, 凤城于今展宏图。 这首诗生动的展现了作者泛舟韩江,饱览韩江两岸美景。看车水马龙,来往易市。一派繁忙的景象,作者不禁抒发对潮人拼搏奋斗精神的赞叹和建设美好家园努力的肯定。古时潮汕地区的真实写照跃然纸上,让人身临其境,更加激发起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作文描写潮州八景500字潮州八景——西湖鱼筏 “谁不说俺家乡好……”每当听到这首悦耳动听的歌,我就想的家乡—潮州,想到举世闻名的潮州八景。走到桃树旁,花把清香送给我,我把怀念留给她,静静地回忆着潮州八景…… 潮州八景是:湘桥春涨、韩祠橡木、金山古松、龙湫宝塔、鳄渡秋风、西湖鱼筏、北阁佛灯。它们各有特色美丽无比。但我觉得,最美的还是西湖鱼筏。 春天,春妹妹迈着轻盈的步伐来到了西湖鱼筏。她把嫩绿给了柳树,那叶子似乎是西湖鱼筏中的一滴水;她把红色给了串红,那红得像圣火熊熊燃烧着;她把黄色给了迎春花,把如雪的白给了梨花……五彩缤纷的颜色映在水面上,西湖鱼筏穿上了漂亮的衣裳。 夏初,夏姑娘急忙来到了西湖鱼筏。她让树变得更加郁郁葱葱;她让湖里长出荷花,荷花散出淡淡的清香。“扑哧!扑哧!”是谁在唱歌呢?哦!原来是那可爱的鱼为了展示自己的魅力,跳出一个又一个的飞跃动作。渔船在湖上行驶,渔翁却不想捉鱼。 秋日的景象更加迷人。秋姐姐使河水清澈,游鱼如梭。树叶黄了,却比绿时更加美。叶子飘在水面,像一只只金色的小船奋力行驶;飘在空中,犹如一只只黄色的蝴蝶翩翩起舞,为湖水增添了一份光彩。有时下小雨,湖面一片空蒙,分不清东南西北,几对鱼筏若隐若现,西湖鱼筏像一幅天然彩画。 冬奶奶来到西湖鱼筏了。她虽然没有春妹妹一样美丽;没有夏姑娘一样活泼;没有秋姐姐一样迷人,却是一副慈祥、善良的模样。她让树木休息,让小鱼休息。可小鱼不听话,游来游去,让碧绿的水尽情地荡漾着,在北阁佛灯的照耀下,十分有情趣。 我还在桃树旁,回忆着……我爱西湖鱼筏,更爱潮州! 4.潮州八景的资料潮州八景旧时有内外之分,内八景是指于古城街巷之间,而外八景则指城外韩江两岸。 由于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内八景已逐渐湮没,现在人们所说的潮州八景是指外八景,即“鳄渡秋风”、“西湖渔筏”(原西湖与韩江相通)、“金山古松”(曾名“马丘松翠”)、“北阁佛灯”、“韩祠橡木”、“湘桥春涨”、“凤台时雨”、“龙湫宝塔”(原位于北阁对面江心,现仍存遗址)。【外八景】□ 湘桥春涨 湘子桥即广济桥,在潮州城东门外,横卧在滚滚的韩江之上,东临笔架山,西接东门闹市,南眺凤凰洲,北仰金城山,景色壮丽迷人。 民谣唱曰:“到广不到潮,枉费走一遭;到潮不到桥,白白走一场”。广济桥始建于宋乾道七年(1171),始为浮梁,称“康济桥”。 此后,历二百余年的更迭,到明正德八年(1513),才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独特风格。潮州民谣:“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楼台廿四样,二只鉎牛一只溜”,唱的就是湘子桥的历史风貌。 “湘桥春涨”是“潮州八景”之一:时当暮春三月,韩江水涨,河面增阔,湘子桥东西段中间十八梭船连成一线,真似长龙卧波。观上游两岸的滴翠竹林,下游仙洲盛开的桃花和沿江的绿柳都象浮在水面,景色宜人,一似三湘,有诗赞道:湘桥春涨水迢迢,十八梭船锁画桥。 激石雪飞梁上鹭,惊涛声彻海门潮。鸦洲涨起翻桃浪,鳄渚烟深濯柳条。 一带长虹三月好,浮槎几拟到层霄。□ 韩祠橡木 跨过广济桥,迎面便是蜿蜒起伏的笔架山,山上岩石层叠,苍松翠柏,浓荫蔽日,沿中峰石阶直上山腰,庄严静肃的韩文公祠便耸立在眼前,这里便是“韩祠橡木”的胜地。 笔架山原名双旌山,因形似笔架遂称笔架山。韩文公祠位于笔架山中峰的双旌石下。 相传韩愈贬任潮州刺史时,常登此山,筑亭游览,并亲手植下橡树。后人敬仰韩公,将笔架山称为“韩山”,将亭称为“侍郎亭”。 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知军州事丁允元认为韩公尝游于此并手植橡木,韩公之祠应迁建于此,所以将城南七里的韩文公祠迁至今址。韩文公祠的建筑简朴雅致,墙壁全是水磨砖砌成,祠内分前后二进,并带两廊,后进升高七尺,有石阶可登,正中供韩愈塑像。 祠内石柱多刻对联,四壁环立历代碑刻四十面,详载韩愈贬潮史迹和该祠兴废情况。相传当年韩愈所植的橡木,就在祠前,据宋礼部尚书王大宝《韩木赞》的描写,橡树形如华盖,遮蔽屋檐,其外皮作鱼鳞状,叶细而长,叶脉凸起,作棱角状,春夏之交开花,红白相间,甚是美丽。 但花不常开,潮州人崇尚韩愈,以至效祥于他手植的这棵橡木。“以花之繁稀卜科名盛衰”,甚至《潮州府志》有“乾隆九年祠堂橡木花,科名大盛”的记载。 于是,祠吊先哲,木卜科名,“韩祠橡木”便成了潮州八景之一。邑人郑兰枝有诗云:高植一株耸翠峦,侍郎手泽倚栏干。 根深八月蟠祠古,叶毓双旌度岁寒。棱影参差侵曲水,奇花多少映祠坛。 游人若问科名事,为指芳林旧姓韩。□ 金山古松 金山屹立于城北韩江之滨,高约金黄四十余米,状如覆釜,为潮州古城后枕,与西面的葫芦山,东面的笔架山形成潮城的三面屏障。 金山古松,原名马丘松翠。因宋末摧锋寨正将马发,率领潮州人民奋起抗击元兵侵潮,后元将收买南门巡检黄虎子为内应,攻陷潮州城,马发“收残率百余人入保子城(即金山)。 度不可为,令妻子自缢死,发自鸩”,满门殉节,全城人民在元兵屠城过程中几遭杀尽。后人为纪念马发和潮州人民抗元,在金山上修筑马发墓,并植苍松翠柏,以喻高风亮节。 郑兰枝有诗赞道:金山北枕起高峰,万古凝荫一棵松。矗矗凌云悬百尺,青青耐雪度三冬。 风亭积翠飞层堞,虎石吹涛逐晚钟。长峙海邦标劲节,满林秋色入望浓。 唐代的刺史公堂和宋代的州衙均设于金山麓。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年)潮州知军州事王汉见其“山之形胜万态”。 于是斩荆棘,兴土木,开路径,建荔枝亭、凤凰亭、初阳亭、西晖亭,辟独秀峰、初阳顶、望贤石,显石岗诸景。历代又不断修葺并于岩石之上摩刻诗词记事,使金山成为游览胜地。 □ 凤凰时雨 凤凰台位于潮州城南郊的老鸦洲(后称沙洲岛或凤凰洲)北端,明隆庆二年(1568)潮州知府候必登倡建。凤凰台是凤凰洲公园的主体建筑,该台因立于洲头,历史上屡遭洪水猛浪之厄,这次重建前所存残迹为民国初年所修,台上是一座四柱、单檐歇山顶水泥结构的亭台,与原貌相差甚远。 现重建的凤凰台由台体和阁亭两部分组成,坐南朝北,高达四丈多。台体中首层石座为高台,高达丈八。 二层为明台,高约丈八,亭阁高达丈七,由8根檐柱及12支门柱支撑,屋面是一个三开间,中间高,两侧低,成三山式的造型。由屋面高低不同的两个层次,产生出前后六面檐口,两侧二面檐口,勾勒出八面檐花。 高低错落,檐牙高筑,峻凌飘逸,堂皇壮观,再现了凤凰台的本来面目和迷人的风采。亭阁上的“凤台时雨”、“中流砥柱”等牌匾与木质结构、明式拱斗和屋面的传统青瓦相映衬,统一和谐,文气斐然。 若从远处欣赏,则有如古人所说的“烟云开罨画,灯火见楼台”,美不胜收。凤凰台以借景著称,潮州八景之一的“凤凰时雨”,指的就是这。 5.潮州八景导游词作文我的家乡在潮州,那里的景色非常漂亮,尤其是潮州八景,让人陶醉。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西湖。而西湖里一年四季的景色就是它最迷人的地方。 春天,西湖两岸的柳树随着春风轻轻飘动,像是少女扬起的头发,十分迷人,还有挺拔的白桦和栎树,苍翠的松柏。西湖里面的鱼成群结队的游着,好看极了。金鱼在这个队伍里最为引人注目,它的一身金色的鳞片,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金光,美丽极了。 夏天,一个个小船驶进湖里,许多人都来参观西湖了。湖里倒映着葱葱茏茏的柳树,蓝天,白云,还有树木,都在湖里了,真像一张美丽的图画。 秋天,白桦和栎树变黄了,松柏显得更苍翠了。秋风吹来,一片片落叶在空中飞舞,美丽极了。空中飞舞着一群燕子,给蓝蓝的天空添加了一道新的风景。 冬天,是西湖最安静的季节,因为天气寒冷,人们都不愿意出来,平常呱呱叫的青蛙,也躲到水下的洞里去了。整个西湖像是睡在摇篮里的婴儿,不哭也不闹。 潮州西湖一年四季景色宜人,是我家乡水灵灵的眼睛。 6.潮州八大景色的介绍或是图片湘桥春涨 湘桥春涨广济桥位于东门外,横跨浩瀚的韩江两岸,以其“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独特风格与赵州桥、洛阳桥、芦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西湖 渔筏 潮州八景之一的“西湖渔筏”位于潮州古城西北侧,西湖依傍在葫芦山,山水相衬,风景十分秀丽。自唐宋以来,直至今日,潮人习惯在工余休闲之时,到西湖品茶。 韩祠橡木 韩文公祠位于韩江东岸笔架山麓,西临韩水,是中国所有纪念韩愈的祠宇中历史最久远、保存最完整的一座。该祠始建于宋咸平二年,原址在金山麓夫子庙。 凤凰时雨 明隆庆二年潮州知府侯必登经过韩江江心老鸦洲,爱其幽雅,遂名之为“凤凰洲”,并建十余丈之高台,称凤凰台。现在重建的凤凰台则是一座台榭建筑。 龙湫宝塔 在潮州市区东南约2公里的涸溪村,临韩江东溪、北溪分叉之东南岸上,耸立着一座七层八面砖石结构的古塔,此塔俗称涸溪塔,正名凤凰塔。始建于明历 金山古松 金山古松是潮州八景之一,原名马丘松翠。金山形如覆釜,屹立于古城北阙,东临韩水,西瞰大湖,向为潮城屏障,亦是潮人登高览胜之处。 北阁佛灯 北阁佛灯辟于宋成于明,历代兴废不一。它背倚金山,面临韩水。相传阁前佛灯,夜间普照四方,故以“北阁佛灯”为名列为潮州八景之一。 鳄渡秋风 相传唐代韩愈当年到潮州后,深知民之疾苦:“皆口恶溪有鳄鱼食民物产,民是以穷。”亲自观察后曾在此处设坛祭鳄,撰《鳄鱼文》,故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