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钱塘湖春行描写莺燕争春的诗句

1.钱塘湖春行诗句的意思

《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也是一首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言律诗。这首诗写早春的西湖极有特色,读后会同诗人一样,爱上这湖光山色。白居易是在公元822年(长庆二年)的七月被任命为杭州剌史的时候创作了这首诗。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

走在西湖边。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湖水涨潮时刚好与堤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树,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衔着春泥在筑巢。一些多彩缤纷的春花(野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爱漫步在西湖东边欣赏美景,欣赏得不够 ,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断桥白沙堤。

2.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描写莺燕报春的是哪两句诗白居易的《钱塘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这是一首西湖写景的名篇。

春天是美丽的。春天,万物复苏,气象更新,燕舞莺歌,百花吐馥。历代诗人骚客留下了数以万计歌咏春天的作品。而白氏这首《钱塘湖春行》,以游览胜地西湖的春天为背景,摄取云雨、湖水、动植物等几个富有典型特征的细节,生动传神地将西湖初春胜景展示在读者面前,成为历代同题咏作中的佼佼者。

据清人俞曲园《虞美人》词前小序,杭州有一句谚语说:“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其实,西湖景色,四时咸宜,宋人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正是道出了这一点。雨天的西湖,轻烟缭绕,似笼薄纱,远山隐约,若蒙轻绡,无异于一幅绝妙的淡墨山水画,极富朦胧之美。而湖上看云,湖平如镜,云气蒙在水面上,天水相接,自有一种飘忽迷惘的情趣,也是一种艺术享受。白诗“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即是咏此。大雨刚过,雨脚尚存,西湖经雨水冲洗,景色更秀美,湖面也更开阔。所以莺争暖树、燕啄新泥,而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当然也不甘寂寞,面对如此胜景,诗人情不自禁地出来踏青了。

这首诗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作者抓住了早春时节的突出特征,向人们展现出初春的气息和生机,以此预示着繁花竞放的季节即将到来,以此给人们带来更大的希望、更多的期待。

一位著名美学家曾说,艺术所要表现的美,是一种“不到顶点”的美;唯有其不到顶点,才能给读者以充分的想象、回味和再创造的余地。你看,暖树上追逐嬉闹的是“早”莺;西湖边啄泥做窝韵是“新”燕;参差凌乱的小花“渐欲”令人目眩心迷;地上的草刚刚长出绿叶,仅能覆盖住马蹄。这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鸟,都是“新”的,“稚嫩”的,刚刚发韧着,埋藏在这种景象底面的是扩张的力,是发展的源,是未来的主宰。高明的诗人就是运用这种高超的手段让读者与自己一道徘徊于更为丰富的美被发现之前的片刻。不是吗?“马蹄”似乎也是轻盈的,诗人正在湖东柳荫里往来漫步,也许他会以为,绚烂的时刻一会儿就到来了呢!

3.钱塘湖春行诗中写何景

花繁草嫩,春意盎然,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欲,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片。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侧重花草。

2、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唐穆宗长庆二年(822)秋,白居易由忠州刺史改任杭州刺史。初。争暖树。莺。乱花:各种颜色的野花。渐:副词。暖树:指向阳的树木。才能:刚够上。没:遮没:副词,将要!

3,独具慧眼地发现它的动人之处,才能真正享受到大自然赐予人类的这一人间天堂:副词,刚刚,渐渐的,盖没。春行俯察所见:黄鹂,鸣声婉转动听。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云脚低: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浅草:刚刚长出地面;指云层低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四句是白居易此诗的核心部分,也就是最为抢眼的句子。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莺,生机动人。侧重禽鸟,在杭州任职的六百天里,白居易带领民众筑堤浚井。所以他最迷恋的就是这个了,同时也是白诗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在对天空中的小鸟进行了形象的拟人化描写之后,白居易又把视线转向了脚下的植被。前用拟人的手法渲染,后用人的感受来衬托,白居易就是因为有着这样一副难得的美学家的欣赏眼光: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啄。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还不太高的春草1、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平了湖岸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