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下列诗句中不是描写农耕的是

1.描写“农耕”的诗词

1、《悯农二首》唐代: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释义】: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2、《野老歌 / 山农词》唐代:张籍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释义】:老翁家贫住在山中,靠耕种三四亩山田为生,田亩少,赋税多,没有吃的。粮食送进官府的仓库,最后腐烂变质,化为泥土。一年到头,家中只剩下锄头、犁耙靠在空房子里面,只好叫儿子上山去拾橡子充饥。从长江西面来的富商的船中,成百上千的珠宝用斛来计量,就连船上养的狗也长年吃肉。

3、《悯农》宋代:杨万里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释义】:稻田因天气大旱而没有多少成熟的,荞麦也因为寒霜来得太早而没了收成。农民们早就料到今年要忍饥挨饿过日子了,却偏偏又赶上今年闰了一个月,挨饿的日子就更长了。

4、《田家元日》唐代: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释义】:昨天夜里北斗星的斗柄转向东方,今天早晨一年又开始了。我已经四十岁了,虽然没有官职但仍担心农事。靠近在种满桑树的田野里耕作的农夫,扛着锄头和牧童一起劳作。农家人推测今年的收成,都说这一年是丰收年。

5、《蚕谷行》唐代:杜甫

天下郡国向万城,无有一城无甲兵!

焉得铸甲作农器,一寸荒田牛得耕?

牛尽耕,蚕亦成。

不劳烈士泪滂沱,男谷女丝行复歌。

【释义】:全天下各地区千万座城池,没有一座没有甲胄兵器!怎么样才能把甲胄兵器铸作农具,让每寸土地都能够得到耕种呢?如果能这样,耕牛尽其用,蚕桑业有成;就再也不需要让战士们洒泪滂沱,那时全社会男耕女织,安居乐业,人们一边走,一边唱歌,是多么好啊!

2.赞美“农耕”的诗句有哪些

1、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魏晋《归园田居·其三》

译: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豌稀。

2、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陶渊明·魏晋《桃花源诗》

译:相唤共同致农耕,天黑还家自休息。

3、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王驾·唐代《社日》

译:鹅湖山下稻梁肥硕,丰收在望。牲畜圈里猪肥鸡壮,门扇半开。

4、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宋代《游山西村》

译: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的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5、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辛弃疾·宋代《清平乐·村居》

译: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

6、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翁卷·宋代《乡村四月》

译: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7、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司空曙·唐代《江村即事》

译:垂钓归来,却懒得把缆绳系上,任渔船随风飘荡;而此时残月已经西沉,正好安然入睡。

8、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唐代《悯农二首》

译: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9、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白居易·唐代《观刈麦》

译:农民终年没有闲暇,到了五月加倍繁忙。

10、运锄耕劚侵星起,陇亩丰盈满家喜。——张碧·唐代《农父》

译:每天星星还没有坠落酒披星戴月去劳动,辛辛苦苦,待到庄稼丰收在望的时候,全家是多么高兴呀。

3.有哪些描写农耕场景的诗句

1.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____陆游《游山西村》

2.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____王驾《社日》

3.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____高鼎《村居》

4.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____杜牧《江南春》

5.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____陆游《游山西村》

6.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____温庭筠《商山早行》

7.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____白朴《天净沙·秋》

8.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____王建《雨过山村》

9.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____雷震《村晚》

10. 秋风吹到江村,正黄昏,寂寞梧桐夜雨不开门。____顾彩《相见欢·秋风吹到江村》

11.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____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12.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____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13.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____孟浩然《过故人庄》

14.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____杜牧《清明》

15.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____翁卷《乡村四月》

16.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____陆游《游山西村》

17.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____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18.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____秦观《行香子·树绕村庄》

19.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____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20.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____张舜民《村居·水绕陂田竹绕篱》

21.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____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22. 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____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23.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____司空曙《江村即事》

24.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____陈与义《送人归京师》

25.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____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26.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____白居易《村夜》

27.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____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28.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____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29.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____李商隐《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裴回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其一》

30.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____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六》

4.描写“农耕”的诗词散文有哪些

1.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外狭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3. 《闾门即事》

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4. 《农耕小诗》

飘雪

在柔柔的微风中

在倒垂的雨幕里

我朦胧的看见一个身影

挽着裤筒、衣袖

左手牵牛,右手执鞭

转瞬间

一片绿油油的土地

变成一湾浅水

他们等待着

等待时间的到来

播下嫩绿的秧苗

5. 《忆春耕》

谢白

绿满江南响杜鹃,

水渠急汩灌梯田。

一犁泥水拖新月,

几点蛙声没暮烟。

5.“农耕既普及”诗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

粟材料:“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护壕伸二丈,其广亦相如.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郭沫若请回答:(1)根据材料中诗歌的内容请你猜测出这是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绘?(2)你能举出“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的一个彩陶文物代表吗?(3)“农耕既普及”诗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4)针对诗歌中提到的“独不见文书”,近年来有些学者有了新的见解.你能说出来是什么吗?答:(1)半坡原始居民.(2)半坡人面鱼纹盆.(3)粟.(4)在彩陶中有一些刻画的符号,有些学者认为可能是早期文字的雏形.。

6.描写农耕的诗词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外狭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闾门即事》 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农耕小诗》 飘雪 在柔柔的微风中 在倒垂的雨幕里 我朦胧的看见一个身影 挽着裤筒、衣袖 左手牵牛,右手执鞭 转瞬间 一片绿油油的土地 变成一湾浅水 他们等待着 等待时间的到来 播下嫩绿的秧苗 《忆春耕》 谢白 绿满江南响杜鹃, 水渠急汩灌梯田。

一犁泥水拖新月, 几点蛙声没暮烟。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