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乐游原的诗句

1.乐游原的诗句

《乐游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全诗原文如下: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白话文释义:傍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

夕阳啊无限美好,只不过已是黄昏。 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

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 此诗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表达自己的感受。

前两句点出登原游览的原因:由于黄昏日暮心情不适,便驱车登上古原;后两句极力赞叹晚景之美:在夕阳余晖照耀下,涂抹上一层金色的世界。后两句诗历来脍炙人口,其意蕴非常丰富,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全诗语言明白如话,毫无雕饰,节奏明快,感喟深沉,富于哲理。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乐游原是唐代游览胜地,直至中晚唐之交,乐游原仍然是京城人游玩的好去处。

同时因为地理位置高便于览胜,文人墨客也经常来此做诗抒怀。唐代诗人们在乐游原留下了近百首珠玑绝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诗人李商隐便是其中之一。

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尽管他有抱负,但是无法施展,很不得志。李商隐得到王茂之的器重,王将女儿嫁给了他。

因为王茂之是李党的重要人物,李商隐从此陷入牛李党争不能自拔,在官场之中异常失意,这首《乐游原》正是他心境郁闷的真实写照。 此诗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

“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于是登上古原,即乐游原。

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而每当登高望远,送目临风,更易引动无穷的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殆难名状。 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余晖映照,晚霞满期天,山凝胭脂,气象万千。

诗人将时代没落之感,家国沉沦之痛,身世迟暮之悲,一起熔铸于黄昏夕照下的景物画面中。“无限好”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烈赞美。

然而“只是”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这是诗人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深长的慨叹。

2.乐游原的相关诗词

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登乐游原春望书怀

张九龄

城隅有乐游,表里见皇州。策马既长远,云山亦悠悠。

万壑清光满,千门喜气浮。花间直城路,草际曲江流。

凭眺兹为美,离居方独愁。已惊玄发换,空度绿荑柔。

奋翼笼中鸟,归心海上鸥。既伤日月逝,且欲桑榆收。

豹变焉能及,莺鸣非可求。愿言从所好,初服返林丘。

登乐游原

张祜

几年诗酒滞江干,水积云重思万端。

今日南方惆怅尽,乐游原上见长安。

登乐游原

杜牧

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忆秦娥

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杜甫形容乐游原是:“乐游古园翠森森,烟绵碧草萋萋长”;

唐彦谦称赞乐游原:“杏艳桃娇夺晚霞,乐游无庙有年华”;

李频描述了春 天乐游原的景色:“无那杨花起愁思,漫天飘落雪纷纷”。

而“爽气朝 来万里清,凭高一望九秋轻”、“万树鸣蝉隔断虹,乐游原上有西风”。

3.《乐游原》这首古诗有名的诗句是哪一句

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余晖映照,晚霞满期天,山凝胭脂,气象万千。

诗人将时代没落之感,家国沉沦之痛,身世迟暮之悲,一起熔铸于黄昏夕照下的景物画面中。"无限好"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烈赞美。

然而"只是"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这是诗人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深长的慨叹。

这两句是深含哲理的千古名言,蕴涵了这样一个意旨:景致之所以如此妖娆,正是因为在接近黄昏之时才显得无限美好。这近于格言式的慨叹涵义十分深刻,有人认为夕阳是嗟老伤穷、残光末路之感叹;也有人认为此为诗人热爱生命、执着人间而心光不灭,是积极的乐观主义精神。

其实这里不仅是对夕阳下的自然景象而发,也是对时代所发出的感叹。诗人李商隐透过当时唐帝国的暂繁荣,预见到社会的严重危机,而借此抒发一下内心的无奈感受。

这两句诗所蕴含的博大而精深的哲理意味,后世被广泛引用,并且借用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也引申、升华甚至反其意而为之,变消极为积极,化腐朽为神奇,产生全新的意义。因此它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