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无论什么环境都不会改变自己的诗句浪淘沙(唐·刘禹锡) 莫道谗言如浪深, 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狂沙始到金.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这两句诗的字面意思看起来是在写淘金的人要经过“千淘万漉”,滤尽泥沙,最后才能得到到金子.表面上写的是淘金人的艰辛.但是在这首诗中,诗人是在皆以表明自己的心志,尽管谗言诽谤,小人诬陷,以至于使那些清白正直的忠贞之士蒙受不白之冤,被罢官降职,逐出朝廷,贬谪他乡,但是他们并不会因此而沉沦于现实的泥沙之中,无论什么环境,也不会改变自己的初衷,历经艰辛和磨难之后,终究还是要洗清冤屈,还以清白,就像淘金一样,尽管“千淘万漉”,历尽辛苦,但是终究总会“吹进狂沙”,是金子迟早是要发光的. 石灰吟(清·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表达无论什么环境都不会改变自己的志向.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2.有关"变与不变"的古诗词1. 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唐·李白《赠韦侍御黄裳》 2. 能使万物荣,不能变羁愁。——唐·元结《系乐府》 3. 委质在忠信,苦心无变渝。——唐·皎然《答黎士曹黎生前适越后之楚》 4. 岁月催行旅,恩荣变苦辛。——唐·杜审言《送高郎中北使》 5. 玉色深不变,井水挠不移。——唐·元稹《酬别致用》 6. 合杂分万变,忽若风中尘。——唐·元稹《和乐天赠樊著作》 7. 白日横空星宿见,一夫心醉万物变。——唐·元稹《有酒》 8. 虽千变与万化,委一顺以贯之。——唐·白居易《无可奈何歌》 9. 桃实千年非易待,桑田一变已难寻。——唐·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 10. 桑田改变依然在,永作人间出世人。——唐·吕岩《七言》 11. 风烟不改年长度,终待林泉老此身。——唐·徐铉《九日落星山登高》 12. 新诗绮语亦安用,相与变灭随东风。——宋·苏轼《登州海市》 13. 不分清霜入小园,故将诗律变寒暄。——宋·苏轼《和述古冬日牡丹》 14. 骨肉凋残唯我在,形容变尽只声存。——宋·文天祥《和中斋韵》 15. 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宋·文天祥《念奴娇》 16. 白衣苍狗变浮云,千古功名一聚尘。——宋·张元干《瑞鹧鸪》 3.无论什么环境都不会改变自己 的 诗句浪淘沙(唐·刘禹锡) 莫道谗言如浪深, 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狂沙始到金。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这两句诗的字面意思看起来是在写淘金的人要经过“千淘万漉”,滤尽泥沙,最后才能得到到金子。表面上写的是淘金人的艰辛。但是在这首诗中,诗人是在皆以表明自己的心志,尽管谗言诽谤,小人诬陷,以至于使那些清白正直的忠贞之士蒙受不白之冤,被罢官降职,逐出朝廷,贬谪他乡,但是他们并不会因此而沉沦于现实的泥沙之中,无论什么环境,也不会改变自己的初衷,历经艰辛和磨难之后,终究还是要洗清冤屈,还以清白,就像淘金一样,尽管“千淘万漉”,历尽辛苦,但是终究总会“吹进狂沙”,是金子迟早是要发光的。 石灰吟(清·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表达无论什么环境都不会改变自己的志向。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