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秦淮河繁荣诗句

1.请问谁知道描写秦淮河或是南京的商业繁荣的古代诗词,不要负面意义

念奴娇·登石头城

元 萨都剌

石头城上,

望天低吴楚,

眼空无物。

指点六朝形胜地,

唯有青山如壁。

蔽日旌旗,

连云樯橹,

白骨纷如雪。

一江南北,

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

东风辇路,

芳草年年发。

落日无人松径里,

鬼火高低明灭。

歌舞尊前,

繁华镜里,

暗换青春发。

伤心千古,

秦淮一片明月。

秦淮词(明末清初 钱仲驭)

春波几尺浴鹣鹣,姊妹同舟笑语添。

每到日斜箫管发,一时人尽卷珠帘。

秦淮斗草篇

明 吴兆

乐游苑内花初开,结绮楼前春早来。

春色染山还染水,春光衔柳又衔梅。

此时芳草萋萋长.秦淮女儿多闲想。

闲想玉闺间,罗衣正试单。

芳风入户吹帷动,巧鸟当窗揽梦残。

因娇丽曰长干道,相戏相要斗芳草。

芳草币初齐,茸茸没马蹄。

芳草远如雾,望望迷人步。

绿将黄不辨名,和烟和雾那知数。

凤凰台上旧时基,燕雀湖边当日路。

结伴踏春春可怜,花气衣香浑作烟。

谁分迟迟独落后,谁能采采不争前。

袅袅桑间路,佳期何暇顾。

悠悠秦淮水,远道不暇思。

空生谢客西堂梦,徒怨湘娥南浦离。

未鸣鶗鴂先愁歇,乍啭仓庚正及时。

正及时,先愁歇。

密取畏人窥,疾行防藓滑。

入深翠湿衣,缘高香袭袜。

搴若将何为,束刍欲待谁。

茜红犹胜颊,荑白却惭肌。

薛荔裁衣安可被,菖蒲结带岂堪垂。

盈掬盈襜罗众芳,蛾飞蝶绕满衣裳。

兰皋借作争衡地,蕙畹翻为角敌场。

分行花队逐,对垒叶旗张。

花花非一色,叶叶两相当。

君有麻与枲,妾有葛与藟。

君有萧与艾,妾有蘅与芷。

君有合欢枝,妾有相思子。

君有拔心生,妾有断肠死。

赢归若个中,输落阿谁里。

相向无言转自愁,芳垧雨忽疑秋。

别本辞根何倚托,倾青委绿满郊丘。

虽残已受妍心惜,纵贱曾经纤手摘。

芍药多情且自留,蘼芜有恨从教掷。

人生宠爱几能终,人心安能采时同。

萦愁结念寻归径,接佩连裙趁晚风。

情知朽腐随泥滓,会化深萤入幕中。

西河.金陵怀古次美成韵

彭孙贻

龙虎地,繁华六代犹记。红衣落尽,只洲前一双鹭起。秦淮

日夜向东流,澄江如练无际。

百门外,枯杙倚,楼船朽橛难系。石头城坏,有燕子衔泥

故垒。倡家犹唱后庭花,清商子夜流水。

卖花声过春满市,闹红楼烟月千里。春色岂关人世,任野棠无主,流莺成对,衔入临春故宫里。

金陵行送余局官

作者:王冕 朝代:元

李白题诗旧游处,桃花杨柳春无数。

六代衣冠委草莱,千官事业随烟雾。

大江西下秦淮流,石头寂寞围荒丘。

原田每每尽禾黍,青山不掩诸公羞。

高楼如天酒如海,触景令人生感慨。

红堕香愁燕子飞,风流王谢今安在?

我欲去寻朱雀桥,淡烟落日风萧萧。

交疏结绮杳无迹,但见野草生新苗。

小儿纷纷竞豪纵,区区割据成何用?

芙蓉水冷燕支消,千古繁华同一梦。

伤今吊古如之何?头上岁月空蹉跎。

君行喜有丝五紽,宦情不似诗情多。

江南故事可知否?白云霙霙变苍狗。

休论平生锦机手,浩歌且醉金陵酒。

2.描写“秦淮河”的句子有哪些

1. 有雨,就有了秦淮河荡漾的绿。

翻新的油纸伞,做旧的旗袍,那些如花美眷,到底去了晚晴楼,还是桃叶渡?过往的君子,是在文德桥下马,还是在白鹭洲沽酒?2. 岁月被抽空一截,雨水就来填满一截,让光阴的波纹,不增不减。朱雀桥边,唐代的青苔连着野草花,对面众多的人里,一定有那个刘禹锡,翘首等待那些早就消失的燕子,就像我在乌衣巷口,等一场诗题里的艳遇。

3.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灯影轻薄洒、淡月映秦淮”。在我的记忆中,南京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既不是总统府,也不是夫子庙,而是秦淮河。

秦淮八艳、乌衣巷、朱雀桥、王谢故居、秦淮酒家、画舫,都让我记忆犹新。4. 朱自清在《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里写道:“夜幕垂垂地下来时,大小船上都点起灯火。

从两重玻璃里映出那辐射着的黄黄的散光,反晕出一片朦胧的烟霭;透过这烟霭,在黯黯的水波里,又逗起缕缕的明漪。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然的间歇的桨声,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他用细腻的笔触,描述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无数次的萦绕在河月的梦里,久久回荡…… 5. 梦里几度,在秦淮河畔,这个上演了一幕幕才子佳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的地方,我留恋徜徉。

泪光几许,追寻着桨声灯影,融合着秦淮烟雨,在我渐渐凝重的眼眸中放映出古往今来多少悲欢离合的人间往事。6. 十里秦淮,六朝金粉,这一条流淌了几千年的蔷薇色的河流,终于再现在我的面前。

虽然不愿意回来,不愿意揭起那道伤,但我还是一步一步地走进,走进心海翻腾的世界。重回这里,已看不见我走时的那一条路,代替的是这里一座座小楼和新街商铺。

7. 蓦然,我从水与光的谐舞中,意会到了已经作古千百年的英雄豪杰,他们建功立业的豪气并没有随着历史的流失淡去,就在不远处,他们向后世的我们招手;意会到了美艳绝伦的歌妓佳丽,她们回眸一笑,就袅袅婷婷地依着水流飘向秦淮残梦的那一端,从此芳踪难觅……8. 脑海中早早就有了一条从前人的诗词歌赋中流来的秦淮河,只不过略显零碎罢了。刘禹锡那首著名的《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句,让我以为秦淮河是一条香艳的河,流淌着许多红尘弱女美丽的身影和软软的琴声,这也正应了成见中金陵那浓浓的脂粉气。

9. 泮池码头位于夫子庙前,笼罩在一片厚重的灯光和水雾之中。当我坐进有各色花灯装扮的画舫内时,南北两岸的巨灯彩照扑面而来,霎时有一种宛如梦中的感觉。

南岸的照壁上,两条金色的巨龙腾空飞舞,下面是由蓝色光影织成的水幕,似滚滚河水奔流而下;北岸那恢宏的夫子庙、高大的江南贡院,在一排金黄色灯光的晕染下,显得庄严而肃穆。金黄自古为帝王之色,我立时感到帝王的威严,我想到自宋明以来这里曾经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科举考场,江南贡院的墙壁上“明经取士,为国求贤”八个大字仍在熠熠生辉。

10. 我真的好希望秦淮河能如凤凰涅盘一般,轻身振翅,扶摇于新的辉煌之中。虽然心有遗憾,但倚靠玉栏,任目光随意漂浮在水波之上,心仍然被瑰丽的水色光影陶醉了。

这是怎样的景象呀!近的,远的,强的,弱的七彩光芒,纷纷堕入水中,把满河的水印染得姹紫嫣红,犹如水晶宫般璀璨,犹如彩虹般夺目,犹如万花筒般奇幻。船儿从远处缓缓驶来,荡起水波,刹那间,水和光一齐颤抖起来,然后,光影被打碎,满世界金光闪闪的,我就想,这是秦淮的星眼在闪烁,这是秦淮的梦境在变幻,这是秦淮的魂魄在舞蹈。

11. 可当我真正站在秦淮河畔时,才发现“纸醉金迷” 、“六朝金粉”的秦淮河,随着历史长河的流淌已经逐渐失去了往日的风韵。碧绿的水面沉潜着历史的清流,静静地流淌着,河面画舫凌波,灯笼高挂,不是晚上,自然就看不到灯影,听不到桨声了。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当年秦淮河两畔宾朋满座的酒家,如今依然林立,只是和热闹非凡的夫子庙相比,这里却显得有点冷清了。

那些梦里的艳丽灯花,披着轻纱的曼妙女子,缠绵悱恻的吴侬软语,还有那锦瑟琵琶,都带着遥远而朦胧的颜色,只在古旧的书页里重复吟唱。梦里依稀,媚香楼里那个一袭白衣、清骨傲神的叫李香君的女子呢?还站在那洒满月光的楼里凭栏寻思。

12. 秦淮河的水越发变得深绿了,早已看不见河里的小鱼儿,只有那摇摇曳曳在河里的小船儿,伴着艳红的灯笼,慢慢悠悠地穿过一座又一座的桥,向着梦想,向着梦里的情缘划去。多年的伤感随着这楚楚的河风消散了,我的爱恋,我的秦淮,此时正在温柔地等待我,她依然繁华,依然千家万户,依然红红火火。

我仿佛还能看见昔日风华绝代的秦淮八艳,在灯火迷离的幻影中妩媚风情,袅袅多姿,温柔蜷娟,可有多少人会怜惜她们背后的痴情相守,年年肠断呢?红颜薄命,有情女子总遇负心之人。13. 朱自清那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又知道了秦淮河是一条美丽的河,流淌着桂舫兰棹、灯曳波漾的美景,尤其是在迷蒙的夜里。

14. 再后来,读了孔尚任的《桃花扇》和余怀的《板桥杂记》,方知道秦淮河还是一条厚重的河,流淌着秦淮八艳美丽动人的故事,以及自六朝而明清悠长的历史文化。从美人到。

3.描写秦淮河的词

秦 淮 河 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唐朝杜牧的《泊秦淮》 秦淮河,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金陵烟雨中的秦淮河。秦淮八艳、乌衣巷、王谢故居,秦淮河畔,六朝烟雨中。

秦淮河,是多年来梦中一道纤柔的身形。不同于“软泥上的青荇,油油地在水底招摇”的风姿,秦淮河是内敛的,连岸边的水草,也是怯怯地摇曳。

是受了秦淮河畔那些娇柔的女子的影响吧。古时的气息,在秦淮河的心底,不曾褪色。

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据说,秦淮河,夜景是最迷人的部分。

见识过那灯火辉映的河面,迷人则已,却觉得它失了本来颜色。秦淮河合该是纤柔的。

留下过秦淮八艳的影迹,又怎么会不沾染上她们的气息。 我喜欢的,是烟雨中的秦淮。

雾色氤氲,像它湿透了的心,历经了几代繁华,依然如此感伤。烟雨中的秦淮河畔,我以为,我会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

可是没有。秦淮河畔那种古色古香的小伞,撑不起一片烟雨。

还是不要打伞了吧。就在雨中的秦淮,感受那渐渐沉寂的心。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口的青石板,巷内高高的围墙,围墙边瘦弱的细草。曾经的巷陌,曾经的井陇,曾经,曾经……一切都是旧时的痕迹,在静默中诉说着心事,无人能懂的心事。

王谢故居,成为故居已经是很多年的事了,连这砖瓦也开始忘记自己的年龄,更何况是旧时的燕子,繁衍生息,记得那时模样的那些血脉早已淡化。唯有这秦淮河,河水日夜流淌,也涤不尽旧时记忆。

只是,空有秦淮河,河两岸早换了旧时颜色。旧时的秦淮,只在观光客的眼中。

留在印象中的,也只是拥挤的夫子庙。 登 凤 凰 台 杨万里 千年百尺凤凰台,送尽潮回凤不回。

白鹭北头江草合,乌衣西面杏花开。 龙蟠虎踞山川在,古往今来鼓角哀。

只有谪仙留句处,春风掌管拂蛛煤。 游 赏 心 亭 王 圭 六朝遗迹此空存,城压沧波到海门。

万里江山来醉眼,九秋天地入吟魂。 于今玉树悲歌起,当日黄旗王气昏。

人事不同风物在,怅然犹得对芳樽。 金 陵 晚 眺 傅若金 金陵古形胜,晚望思迢遥。

白日余孤塔,青山见六朝。 燕迷花底巷,鸦散柳阴桥。

城下秦淮水,平平自落潮。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高启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 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 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官阙何萧萧。 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秦 淮 河 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唐朝杜牧的《泊秦淮》 秦淮河,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金陵烟雨中的秦淮河。

秦淮八艳、乌衣巷、王谢故居,秦淮河畔,六朝烟雨中。 秦淮河,是多年来梦中一道纤柔的身形。

不同于“软泥上的青荇,油油地在水底招摇”的风姿,秦淮河是内敛的,连岸边的水草,也是怯怯地摇曳。是受了秦淮河畔那些娇柔的女子的影响吧。

古时的气息,在秦淮河的心底,不曾褪色。 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据说,秦淮河,夜景是最迷人的部分。见识过那灯火辉映的河面,迷人则已,却觉得它失了本来颜色。

秦淮河合该是纤柔的。留下过秦淮八艳的影迹,又怎么会不沾染上她们的气息。

我喜欢的,是烟雨中的秦淮。雾色氤氲,像它湿透了的心,历经了几代繁华,依然如此感伤。

烟雨中的秦淮河畔,我以为,我会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可是没有。

秦淮河畔那种古色古香的小伞,撑不起一片烟雨。还是不要打伞了吧。

就在雨中的秦淮,感受那渐渐沉寂的心。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口的青石板,巷内高高的围墙,围墙边瘦弱的细草。

曾经的巷陌,曾经的井陇,曾经,曾经……一切都是旧时的痕迹,在静默中诉说着心事,无人能懂的心事。王谢故居,成为故居已经是很多年的事了,连这砖瓦也开始忘记自己的年龄,更何况是旧时的燕子,繁衍生息,记得那时模样的那些血脉早已淡化。

唯有这秦淮河,河水日夜流淌,也涤不尽旧时记忆。 只是,空有秦淮河,河两岸早换了旧时颜色。

旧时的秦淮,只在观光客的眼中。留在印象中的,也只是拥挤的夫子庙。

登 凤 凰 台 杨万里 千年百尺凤凰台,送尽潮回凤不回。 白鹭北头江草合,乌衣西面杏花开。

龙蟠虎踞山川在,古往今来鼓角哀。 只有谪仙留句处,春风掌管拂蛛煤。

游 赏 心 亭 王 圭 六朝遗迹此空存,城压沧波到海门。 万里江山来醉眼,九秋天地入吟魂。

于今玉树悲歌起,当日黄旗王气昏。 人事不同风物在,怅然犹得对芳樽。

金 陵 晚 眺 傅若金 金陵古形胜,晚望思迢遥。 白日余孤塔,青山见六朝。

燕迷花底巷,鸦散柳阴桥。 城下秦淮水,平平自落潮。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高启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

4.刘禹锡有一首描写南京秦淮河的诗作名叫什么呀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注解】:1、乌衣巷:南京,晋朝王导、谢安两大家族居住此地,其弟子都穿乌衣,因此得名.2、朱雀桥:今江苏省江宁县,横跨淮河.【韵译】: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满野草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晋代时王导谢安两家的堂前紫燕,而今筑巢却飞入寻常老百姓之家.【评析】:这是一首怀古诗.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语虽极浅,味却无限.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这首诗的三、四句时说:“若作燕子他去,便呆.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这首诗据说博得白居易“掉头苦吟,叹赏良久.”自有其深意所在.。

5.赞美夫子庙的古诗

[桃叶歌] 东晋--王献之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

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桃叶渡

桃叶渡为南京古名胜之一、金陵四十八景之列。 桃叶渡之名的由来,要追溯到东晋时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七子王献之住淮水南乌衣巷内,他常在这里迎接他的爱妾桃叶渡河,他有一首《 桃叶歌》,其中所说的渡,即桃叶渡,当时因秦淮河上已设浮航(东城航),献之迎接 桃叶无需用船。六朝以来,许多文人墨客来此揽胜对渡赋诗。随着秦淮风光带的建设,“ 桃叶临渡”这一景点已再现游人眼前。

金陵五题--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与朱雀桥

乌衣巷在今南京秦淮河南岸夫子庙文德桥边,是一条幽静狭小的巷子。乌衣巷得名于三国时吴曾在此扎营,吴兵皆穿乌衣。六朝时,成为东晋名相王导、谢安的宅院所在地。为纪念王导、谢安,在乌衣巷东建有来燕堂,建筑古朴典雅,堂内悬挂王导、谢安画像,仕子游人不断。成为瞻仰东晋名相、抒发思古幽情的地方。

朱雀桥为东晋时建在内秦淮河上的一座浮桥,在今中华门内,已不存。人们为追忆朱雀桥,往往把镇淮河当作昔日的朱雀桥,不知有多少历代文人名士来此抒发过桑梓情思,抚今追昔!如今在武定桥和镇淮桥间新架设了朱雀桥,游人至此,望着潇洒的“朱雀桥”三个字,思古之情顿生。这里淮水微转,桥卧晚霞,尚不失当年风范。

[地址]

乌衣巷:在今南京秦淮河南岸夫子庙文德桥边。

朱雀桥:因年湮代远,朱雀桥早已无存,遗址也缥缈难寻。该桥应在今中华门城内的镇淮桥和武定桥之间,正当古长乐渡之处。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秦淮河

秦淮河古名“淮水”,一名“龙藏浦”。早在远古时代就是长江的一条支流,也是南京地区第一大河。秦淮河有两个水源头,南源在溧水县东庐山,称溧水河。北源在句容市宝华山南麓,称句容河。南北二源合流于江宁县方山埭西北村。

秦淮河至通济门外九龙桥,又分成内、外两支。秦淮河全长100多千米,整个流域2600余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16条。远在石器时代,秦淮河流域就有人类活动。从东水关至西水关的沿河两岸,有大小集市100多处,东吴以来一直是繁华的商业区和居民区。六朝时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儒学鼎盛。隋唐以后,渐趋衰落,却引来无数文人骚客来此凭吊。到了宋代逐渐复苏为江南文教中心。明清两代,是十里秦淮的鼎盛时期。金粉楼台,鳞次栉比;画舫凌波,浆声灯影构成一幅如梦如幻的美景奇观。但到了近代,由于战乱等原因,昔日繁华景象已不复存在。1985年以后,江苏省、南京市拔出巨款对这一风光带进行修复,秦淮河又再度成为我国著名的游览胜地。

[地址]

秦淮风光带地处南京城南,东起东水关淮清桥秦淮水亭,越过文德桥,直到中华门城堡延伸至西水关的内秦淮河地带,包括秦淮河两岸的街巷、居民、附近的古迹和风景点

6.关于秦淮的诗词

1、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泊秦淮》唐朝·杜牧 解释: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 2、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

——《折桂令·问秦淮》清·孔尚任 解释:曾经的秦淮两岸画船窗寮,窗户上,破纸迎风瑟瑟作响,朽门外,潮水拍打空城阵阵传来,这风声,潮声反衬了人声寂寂,一片萧条冷落。 3、年来肠断秣陵舟,梦绕秦淮水上楼。

——《秦淮杂诗二十首·其一》清·王士祯 解释: 秦淮河流贯南京城中,明末河畔歌馆舞榭特盛。 4、晚凉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浪淘沙·往事只堪哀》五代·李煜 解释:傍晚的天气渐渐转凉,这时的天空是那样的明净,月光毫无遮拦地洒满秦淮河上。

5、秦淮有水水无情,还向金陵漾春色。——《春江花月夜词》唐·温庭筠 解释:秦淮的水是多么的无情啊,还向着金陵荡漾着春色。

6、昨夜渡江何处宿,望中疑是秦淮。——《临江仙·昨夜渡江何处宿》宋·苏轼 解释:昨夜度过扬子江寻找住宿的地方时,远望中疑似来到秦淮河畔。

7、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

秦淮应是孤月。——《酹江月·驿中言别友人》宋代·邓剡 解释:虽然后来失败被俘,但我决心要象蔺相如痛斥秦王、诸葛亮吓退司马懿那样,英勇顽强地同敌人斗争到底,保持崇高的民族气节。

这样想着,我再也难以入睡。周围是那么寂静,只有秦淮何上的孤月,在默默地陪伴着我啊。

7.描写兴盛转为衰败(灭亡)的诗句,越多越好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释】

朱雀桥:在朱雀门外秦淮河上。今南京城外。

花:此为开花之意。作动词。

乌衣巷:对朱雀桥,晋王导、谢安居处。

王谢:具体指东晋时王导和谢安,左右朝廷的两姓豪门望族。

【简析】

这是一首怀古诗。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语虽极浅,味却无限。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这首诗的三、四句时说:“若作燕子他去,便呆。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这首诗据说博得白居易“掉头苦吟,叹赏良久。”自有其深意所在。

下面具体介绍一下王导与谢安:

王导是 东晋初年的宰相,权势显赫,威震朝野,当时有“王与马(指晋帝司马氏)共天下”的歌谣。成语中有“新亭对泣”,表示思念故国的意思,就是说的王导的故事。一次王导与北方逃难过江建立 东晋的同僚在南京郊外新亭(又名劳劳亭)饮宴。座中周侯岂页叹息地说:“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发出了山河沦陷的感叹(当时北方领土沦陷在匈奴人刘曜之手),于是在座的宾客都 相视流泪。王导见此情景,愀然变色地说:“当共戮力王室(勉力国事),克复神州(收复中原失地),何至作楚囚相对(何至于那样没有出息作当年被俘的楚国囚犯那样相对哭泣呢)?”王导 的话慷憾激昂,批评了在座同僚消极悲观的情绪。虽然只有这么简短的几句话,却把王导为人鹤立鸡群,见识不凡的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事见《世说新语》)。

诗词中提到的“谢”,就是 谢安,别名安石,他是晋孝武帝的丞相,人称谢太傅,功勋卓著,曾一度辞官退隐浙江会稽东山,当时曾有“安石不出,将如苍生何”,足见他的威望之高。后复出主持大局,因此又有“东山再 起”的成语,表示免职以后再度掌权的意思。后秦符坚扬言投鞭可使长江断流,率领大军进驻淝水北岸,威逼东晋,朝野震恐。谢安时任征讨大都督,他从容调度,终于大破符坚、是为军事上以 少胜多的“淝水之战”。据说他侄儿谢玄从前线送回报捷书信,可是谢安得信后面上却了无喜色,对弈如故。及至下完棋返回内室,终于压不住内心喜悦,鞋后跟过门槛时折掉,他高兴得竟然没 有察觉,其镇静自若,儒雅风流,在历史上一直传为佳话。

王导、谢安与书法都大有渊源,两人都是东晋的大书法家。王导是王羲之叔父,擅长行草,《书断》称他的书法是“风棱载蓄,高 致有余,类贾勇之武士,等相惊之戏鱼”。意思是说他的草书写得既饱含棱棱风骨,又高雅而有韵致;既有武士的雄伟,又如戏鱼般的灵活娇曳。王羲之书法得以成名,与王导指点是有关系的。

在东晋书坛上,王导不仅是政治上的领袖,身居丞相职位,而且在书坛上他也是名列前矛。他闲下来就喜欢弄弄笔头,挥毫不止,他学的是钟繇、卫笔法,即使在西晋末年、天下大乱,王 室南渡时刻,王导也没有忘记把钟繇的《尚书·宣示帖》藏在衣带里带到南方。足见他对钟繇书法的爱好了。

至于谢安,他是参加王羲之兰亭集会的一员,平日与王羲之诗酒唱和,书法切磋 。据《书断》所述,谢安学写正、草书体就是就教于王右军。《述志赋》称谢安“善草正,方圆自穷”。谢安的草书在东晋是很有名气的,有副对联写道:“谢草郑兰燕桂树,唐诗晋字汉文章” ,其中的“谢草”,看来就是指的谢安草书,又如宋代词人、书法家姜夔曾说过:《兰亭记》及右军诸贴第一,谢安石(即谢安)、大令诸帖次之,颜、柳、苏、米,亦后世之可观者。”由此可 知谢安书法、尤其行草书的知名度是仅次王羲之的了。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