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特朗斯特罗姆的诗歌

1.特朗斯特罗姆:一年只写三首诗

特朗斯特罗姆:一年只写三首诗 王 文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坐在桌前,桌子上放着一块他最爱吃的提拉米蛋糕。

尝了一口之后,他侧过脸望向窗外,刚刚还是倾盆大雨,这会儿已经有几缕阳光洒落进来。这就是10月初斯德哥尔摩的天气,说变就变,让人难以捉摸。

托马斯目光温和,脸上最突出的是他高高耸立起的鹰钩鼻。透过玻璃窗,托马斯看不见等在楼下的众多记者,但他知道他们一定在那里。

每年诺贝尔文学奖公布时,他们都会提前聚集在那里,连托马斯自己都不再期盼获奖时,他们仍然相信可能会是他。不过,托马斯知道,一会儿他们不会像往年一样摸摸地离开,而将摁门铃走进来,因为托马斯接到瑞德文学院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的电话:他获奖了。

作为公认的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大师,托马斯被誉为“西方最后一个诗歌巨匠”。而记者为此专访瑞德文学院院士、著名汉学家马悦然教授时,他说:“这样的评价,对托马斯来说是实至名归的。”

诺奖得主、诗人沃尔科特10年前就说过:“瑞典文学院应毫不犹豫地把诺贝尔奖颁发给特朗斯特罗姆,尽管他是瑞典人。” 托马斯13岁就开始写作。

从1955年,24岁的托马斯一出版处女诗集《17首诗》便技惊四座,思年后第二部《途中的秘密》更是轰动诗坛,年纪轻轻便成为瑞德诗歌的代表人物。“醒悟是梦中往外跳伞/摆脱令人窒息的漩涡/漫游者向早晨绿色的地带降落/万物燃烧。”

“蟋蟀疯狂地缝着缝纫机”,“孤独的水龙头从玫瑰丛中站起,像一座骑士的雕塑”,“桥,一只飞越死亡的巨大铁鸟”……都是标准的托马斯式的诗句。他的诗总是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入手,通过精准的描写,让读者进入一个诗的境界。

他的诗称为“小孩子都能读懂的诗”。瑞德文学院的颁奖词称:特朗斯特罗姆“通过其凝炼、透彻的意象,给予我们通往现实的崭新途径。”

诗人于坚认为,特朗斯特罗姆的诗之于瑞德,犹如汉语中出现了唐诗。他曾对翻译《特朗斯特罗姆诗全集》的诗人李笠说过,他的写作受日本俳句的影响,而俳句是从中国古代诗歌滋生出来的。

所以,他对东方文化一直有强烈的兴趣。他的诗,充满了味道、颜色振动和杂音,与保罗•瓦莱里的“纯诗”相近;和20世纪的叶芝、里尔克、艾略特、聂鲁达、希克梅特等大诗人一样,他的诗,具有许多属于未来的东西。

其实,托马斯的诗作品并不多。他一年最多写三首诗,而且往往一首诗要花几年时间才完成,长诗《画廊》几乎用了10年时间,而短诗《有太阳的风景》也经历7年。

迄今为止,包括他中风后所写的所有作品加起来只有200多首,但“大部分都是精品”。 他的诗已被译成50多种语言(仅英文就有二十来种版本),而研究他作品的专著已超出他作品页数的千倍。

一年最多写三首诗,作为诗人,极其罕见,需要怎样沉得下心,静得住气? 在一个如此浮躁的时代,创作如同产业追求最大产出的时代,有几人能做到?难怪中国的诗人们觉得不可思议了,难怪人们感叹中国为何不能出现伟大作品了。托马斯写过一首诗《上海的街》:“公园的白蝴蝶被很多人读着。

我爱这菜白色,像是真理扑动的一角。”这富有童趣的意象来自他多年前在上海的经历。

那是1985年,他第一次来到中国。可惜,1990年的一次中风导致他右半身瘫痪,等到2001年再次访华的时候,他不仅拄上了拐杖,就连说话也含混不清了。

中风后的托马斯也没有放弃创作,身体的变化带来对人生更深刻的思考,使他的作品超现实主义色彩更浓,语句却更加精练而富有哲理,“诗歌就是坐禅,不是为了催眠,而是为了唤醒。” 外界的喧嚣中,托马斯却另有打算,他计划去斯德哥尔摩近郊的海龙马岛上过周末。

那里有一幢托马斯外祖父留下来的、曾招待过无数诗人、被称为“蓝房子”的住所,也是托马斯最爱的地方。房子里天花板很低,窗户小小的,窗外就是树木,托马斯最喜欢坐在窗边读书。

北欧静谧、安逸的生活氛围包裹着诗人,以至于在马悦然看来,托马斯的诗风是如此恒定,这在其他地方的诗人身上简直不可思议,“他从不曾让风格应时而变”。 (选自《环球人物》2011年第27期,有删改) 【注】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1931年4月15日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毕业于斯德哥尔摩大学心理学专业,曾修读过诗歌、文学史等课程。

2011年10月6日获诺贝尔文学奖。19.文章第一段中对环境的描写和第二段中对记者的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20.这篇新闻报道,介绍了托马斯的诗歌创作哪些特点?(5分) 21.结合本文的创作意图谈谈, 托马斯“一年只写三首诗”而获诺贝尔文学奖,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6分)----------------------------- 答案:19. 【答案】环境描写映衬了人物的心绪,为下文获奖的情节做铺垫;记者的描写设置悬念,为托马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获奖伏笔,同时说明托马斯的获奖是众望所归。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和把握文章结构的能力。回答前一问时注意概括要全面。

关于语段在文中的作用,一般可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来分析。关键词“映衬心绪”、“铺垫”、“悬念或伏笔”、“众望所归”,答出一个要点2分,答出两个要点即可得4分。

20。.。

2.求特朗斯特罗姆最具代表的几句诗

孤独1二月的一个夜晚,我差点在这里丧生我的车滑出车道,进入路的另一侧。相遇的车——它们的灯——在逼近我的名字,我的女儿,我的工作松开我,默默地留在背后在越来越远的背后,我是匿名者——像校园被对手包围的男孩逼近的车辆射出巨大的光芒它们照射着我,我转动转动着方向盘透明的恐惧像蛋白滴淌瞬息在扩大——你能在那里找到空间——它们大得像座医院的大楼被撞碎前你几乎能停下喘一口气这时出现了一个支点:一粒援救的沙子或一阵神奇的风。车脱了险飞速爬回原道一根电线杆横空飞起,断裂——一阵尖利的声响——电线杆在黑暗中飞走四周已平静。我仍系着安全带坐着等待有人冒着风雪看我是否安然无事2我长时间的徘徊在东哥特结冰的田野上半天不见人影而在世界其他地方人在拥挤中出生,活着,死去想引人注目——生活在眼睛的海洋就必须有特殊表情在脸上抹泥呓语飘起,沉落在自身,天空影子和沙石间分裂我必须孤独早晨十分钟晚上十分钟——无所作为所有人都在对方那里排队几个一个

3.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诗歌赏析

【途中的秘密】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

日光洒在沉睡者的脸上

他的梦变得更加生动

但没有醒

黑暗洒在行人的脸上

他走在人群里

走在太阳强烈急躁的光束里

天空好像突然被暴雨涂黑

我站在一间容纳所有瞬息的屋里——

一座蝴蝶博物馆

但太阳又像刚才那样强大

它急躁的笔涂抹着世界。

原创赏析

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被誉为欧洲诗坛最杰出的象征主义和超意识主义诗人。他的《途中的秘密》、《自1973年3月》、《车站》等诗歌皆为不朽的经典。2011年获得诺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是:"because, through his condensed, transluscent images, he gives us fresh access to reality" “通过凝炼、通透的意象,他为我们提供了通向现实的新途径”。

当代诗坛,几乎没有人像瑞典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特朗斯特罗姆(Tomas Tranströmer, 1931—)把诗写得这样精炼、精准、精湛。他的诗是凝练艺术的范例。特朗斯特罗姆被誉为“隐喻大师”,他的诗常常采用一连串意象和隐喻来塑造内心世界(与中国的“寓情于景”相仿),把激烈的感情藏在平静的文字里。

比如这首诗里的【蝴蝶博物馆】,作者从这个创造性的词汇揭示出他站在自己的内心深处,看到的一切事物都变成彩色的蝴蝶,但是这些蝴蝶终将凝固为标本,所有的时间与色彩都以生命的凝固为代价而化作辉煌,没有人能够确切的说出诗人真正的含义,但是仅仅这一个意象就让我们从时间想到了生命的价值,太阳用急躁的笔涂抹着世界,外部世界的色彩极为五色斑斓,但是只有在我们的内心,在那个沉默的蝴蝶博物馆,所有的色彩才是真实可信的。

他擅长用特写的方法精确地捕捉日常生活细节,让流逝的瞬息释放 “意义”,从而打开一个全新的世界。“我的诗是聚会点,试图在被日常语言分隔的不同领域间建立一种突然的联系”。他说:诗是对事物的感受,不是再认识,而是幻想……诗最重要的任务是塑造精神生活,揭示神秘。

4.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诗歌赏析

【途中的秘密】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 日光洒在沉睡者的脸上 他的梦变得更加生动 但没有醒 黑暗洒在行人的脸上 他走在人群里 走在太阳强烈急躁的光束里 天空好像突然被暴雨涂黑 我站在一间容纳所有瞬息的屋里—— 一座蝴蝶博物馆 但太阳又像刚才那样强大 它急躁的笔涂抹着世界。

原创赏析 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被誉为欧洲诗坛最杰出的象征主义和超意识主义诗人。他的《途中的秘密》、《自1973年3月》、《车站》等诗歌皆为不朽的经典。

2011年获得诺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是:"because, through his condensed, transluscent images, he gives us fresh access to reality" “通过凝炼、通透的意象,他为我们提供了通向现实的新途径”。 当代诗坛,几乎没有人像瑞典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特朗斯特罗姆(Tomas Tranströmer, 1931—)把诗写得这样精炼、精准、精湛。

他的诗是凝练艺术的范例。特朗斯特罗姆被誉为“隐喻大师”,他的诗常常采用一连串意象和隐喻来塑造内心世界(与中国的“寓情于景”相仿),把激烈的感情藏在平静的文字里。

比如这首诗里的【蝴蝶博物馆】,作者从这个创造性的词汇揭示出他站在自己的内心深处,看到的一切事物都变成彩色的蝴蝶,但是这些蝴蝶终将凝固为标本,所有的时间与色彩都以生命的凝固为代价而化作辉煌,没有人能够确切的说出诗人真正的含义,但是仅仅这一个意象就让我们从时间想到了生命的价值,太阳用急躁的笔涂抹着世界,外部世界的色彩极为五色斑斓,但是只有在我们的内心,在那个沉默的蝴蝶博物馆,所有的色彩才是真实可信的。 他擅长用特写的方法精确地捕捉日常生活细节,让流逝的瞬息释放 “意义”,从而打开一个全新的世界。

“我的诗是聚会点,试图在被日常语言分隔的不同领域间建立一种突然的联系”。他说:诗是对事物的感受,不是再认识,而是幻想……诗最重要的任务是塑造精神生活,揭示神秘。

5.求 特朗斯特罗姆诗 《自1979 年3 月》 的英文版

给你两个不同的翻译版本

From March 1979

By Tomas Transtromer

Sick of those who come with words, words but no language,

I make my way to the snow-covered island.

Wilderness has no words. The unwritten pages

stretch out in all directions.

I come across this line of deer-slots in the snow: a language,

language without words.

—Translated by Robin Robertson

From March 1979

By Tomas Tranströmer

Weary of all who come with words, words but no language

I make my way to the snow-covered island.

The untamed has no words.

The unwritten pages spread out on every side!

I come upon the tracks of deer in the snow.

Language but no words.

— Translated by Robin Fulton

6.为什么说特朗斯特罗姆是一个幸存的纯粹诗人

在我看来,特朗斯特罗姆是一个纯粹的诗人。

所谓“纯粹”,第一,他基本上只写诗,而不用其他文体写作。第二,他写的都是短诗,没有长诗,甚至组诗也很少。

第三,他的创作量奇少,截至2000年他70岁时,一共写了163首诗。他出版第一部诗集时,只有23岁。

从特朗斯特罗姆的整个创作历程来看,他是个起点极高的诗人,也许不能说他一直没能超越自己的处女作,但《诗十七首》完全可以被视为他的代表作,他后来的作品其实是对这部诗集的展开和分解。换句话说,《诗十七首》已确定了特朗斯特罗姆诗歌的基本风貌,这也可以视为他诗歌纯粹性的一种体现。

当然,最能体现他诗歌纯粹性的是,他是一个只写短诗的诗人。似乎出于巧合,1996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辛波丝卡也是一个以少量短诗获奖的诗人。

这两位诗人的成就证明:也许短诗才是诗歌的正宗,因为,它实现了最精练的词语和最强大的力量的结合。

下一篇
诗经葑
范文涉及诗人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