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利川腾龙洞的诗句

1.腾龙洞写景作文四百字

去年的春天,我们一家人去利川腾龙洞旅游。

腾龙洞口,春暖花开,绿树成荫,比那些花草、树木不盆栽的长得旺盛健壮得多。我们去的时候,艳阳高照,人们穿得比较单薄。

可是洞内比外面冷多了,一下子还不太适应这种温差。外洞很宽很高,在那里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会,一定不会显得拥挤。

我们跟着导游,开始往里走,走了很久,我的腿开始发抖了,终于来到一个交叉路口,在一块指示牌上写着玉女汤、人类的祖先、腾龙洞模型等等,我已经迫不及待了。越往里走越黑,在里面根本分不清黑夜白天,我看见了玉女汤,周围霓虹灯不停的闪烁,场景像天宫,也像迷宫,玉女汤亭亭玉立,人类祖先高大威武。

当我看到腾龙洞模型时,发现我仅仅只看到腾龙洞的一角,要想走完,是很费功夫的。在洞口,导游告诉我们,腾龙洞位于清江上游利川市郊,距离市区6.8千米,由水洞、旱洞、鲢鱼洞、凉水洞、独家寨以及三个龙门、化仙坑等景区组成。

该洞以其雄、险、奇、幽的独特魅力驰名中外。洞口的垂直高度74米,宽64米,洞口可以穿越直升机呢!据说这里一年四季,都在不停的接待中外游客,因此,腾龙洞早就飞誉世界。

2.我的家乡——利川作文

有一座小城,坐落在湖北省的西南方向,恩施市的西方,那就是利川。

利川是一个以汉族、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小城,素有“坝漆之乡”、“黄连之乡”、“水杉之乡”、“纯菜之乡”、“山药之乡”、“歌舞之乡”的美誉。 在这小城中,有众多的风景名胜,如世界最大溶洞——腾龙洞,最完美的土家古寨——鱼木寨,被称为活化石的‘天下第一杉’,重点保护的古建筑群落‘大水井’,龙船调的诞生地——龙船乡等,无不蕴含了利川的人文地理,为利川披上了一件绚丽的外衣。

除此之外,利川的方言十分有趣,例如上街就是‘赶长’,好嘛就是‘要得’,女孩就叫‘妹崽’,男孩就叫‘娃儿’,玉米就叫‘包谷’,土豆就叫‘洋芋’,红薯就叫‘番勺’等,一时也记不起了,但十分有趣。 利川的人民十分淳朴、好客。

倘若你到一户农家去,他们定会好好招待你,这些农户以种植玉米、土豆等为主要收益,在农闲时,也会去找其他的活干,以增加收益。他们懂得合作,同时也懂得竞争,他们常常在合作中竞争,也在竞争中合作。

我爱我的家乡——利川。

3.恩施腾龙洞简介

利川市可谓物华天宝,细细数来,竟有很多世界第一、亚洲第一、中国第一。

如流传世界的《龙船调》,有“天下第一杉”之称的“水杉王”,有“土家第一寨”之称的“鱼木寨”,“大水井”等,但是真要数出这些“名牌名品”的成名时间早迟,得首推被誉为“亚洲第一洞”的腾龙洞。腾龙洞在80年代被发现,一下子就形成了轰动效应,继而引起旅游的热潮,形成了链式经济。

在现今大打旅游牌、“做大做活”的思路指引下,逐渐整合利川其他旅游资源形成系列。 论形成时间,腾龙洞的时间是“老祖宗”,至今已有了22.9万年的年龄。

据科考的结果来看,腾龙洞就是清江的古河床,而且,当时它是穿山而过,形成的伏流,因此,腾龙洞的开凿者就是温柔妩媚、奔腾不息的清江水。恩施土家人的母亲河清江自利川齐跃山涌出后,一露面马上发表了一个“三明三暗”的开篇语,这“三明三暗”,其实也就是清江三次进入地下伏流,三次露头奔流的情形。

腾龙洞的位置,就是“第三暗”的地方。远古的时候,清江从腾龙洞进入伏流,现在,又改道为腾龙洞旱洞边的水洞。

这“三明三暗”也正昭示着土家人不畏艰险,勇敢、拼搏、坚韧的民族特性。经过这些跌跌撞撞的挫折后,清江从恩施市的雪照河涌出,再开始表现“百里温柔与妩媚”。

因此,腾龙洞是清江的一个性情转化环节,在腾龙洞长达近六十公里的幽深地府里,清江开始新的涅槃和升华。 除了桂林等城市,全国还少有象腾龙洞这种宏大自然而又距城区如此近距离的景点,它距城区也就几里路远。

清江在利川城里逶迤而行,划了几道漂亮的孤线以后突然悄然出城,而刚一出城,一离开城区的那块盆地般的平坝,马上就遇到了一圈山。四周都是山,别无他途,她徘徊、寻觅了一阵之后,忽地从腾龙洞所在位置一个猛子钻入地下,潜行四五十里,然后再冒出来吸一口气。

这一口气一憋,等到再出来,竟然到了邻近的另一个县市恩施市。我们可以现象,远古时,江水水流到这里,面临四面紧逼的高山,清江在这里愤怒、苦恼、挣扎、拼搏,不停地撞击这阻拦自己前行的大山,功夫不负,竟然在山体中撞出这样一条通道,就是眼前的旱洞,而在数万年后竟然又弃了撞开的这条道,重新闯出一条新的通道,亦即今日的水洞。

两个洞都是我们眼中的风景,同时也是一条含泪带血的道路。它们都是腾龙洞的部分,一曰旱洞,一曰水洞,两洞洞口紧挨着,一起雄辩地证明着清江开山劈岳的伟力。

旱洞是现在游人进入的主要区域,从洞口前横跨清江的铁索桥过去,拐一个弯就可以看到旱洞洞口伟岸的身形。桥是武陵地区的“甩甩桥”,晃晃悠悠的,常常有恶作剧的人使劲摇晃,在游人的惊慌失措中制造第一场欢乐。

桥下这时的清江诞生才不久,又游弋在两岸高峻的峡谷中,因此,还并不见气势,突然现出这么一个空阔的洞口来,有一种措手不及的震撼。现在腾龙洞的门票上就是以洞口为背景的图案,不过,图案中还有一个参照物——一架直升飞机在洞口盘旋,从洞口的比例来看,飞机显得愈小,这是当年举行洞中飞行活动留下的照片。

当年为了开发升温,曾让直升飞机去洞里飞行过,洞中能飞直升飞机,此洞的宏大不言而喻。 “清江的地狱、比天堂还美”。

这是我的朋友、曾获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的杨秀武先生赞誉腾龙洞的诗句,我觉得写得真妙,形象、内涵而深刻。旱洞,曾经是清江潜行的“地狱”,“水洞”,是现在潜行的地域。

旱洞,现在游人可以入内一睹真容,水洞,仍然保持着他的神秘。从“旱洞”来看,清江的在山中的穿行美不胜收。

洞口处,已经平整出很大的平台,也停降过直升机,这种宽阔,才能呼应洞口的恢弘气势。洞口高达七、八十米,四周都是险峻的高山,站在这里,会对清江的创造产生一种深深的敬佩,心中不由得感叹只有造物主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能创造这样的奇迹!洞壁是陡峭笔直的悬崖,刀砍斧削一般,因此,洞口干净利落,很纯粹。

洞壁上,不象外地名山大川镌满各种题刻,少有的几幅题词,一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冯牧的一副手书对联:登山当攀珠峰、揽胜应游腾龙。由词句可见冯牧已视此洞为洞之极品,推崇备至;一为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张良皋题词,他也是腾龙洞的发现和推介者,题写的是洞名“腾龙洞”三字。

当然,也许是现在作为对名胜的保护,没有把很多名人领导的题字铭刻在岩壁上我们也不可知。这其实是一种进步,中国传统的游过即题刻的行为泛化及俗化的后,大多变成“某某到此一游”类的垃圾。

旱洞给我最深的印象、抑或最大的特点是宏大,因而也更加映衬出它的自然美。从洞口进入,便可见整个洞厅,都几乎是七、八十米的高度平稳向前推进,而且洞顶平整光滑,洞也很宽,平均达到60多米,并行二三十辆汽车不成问题。

洞内的泥地上,为了旅游方便,已经修成了人行步道和电瓶车道,这在很多洞中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宏大的洞口下,半截烂柯戳在泥土上,旁边的景点名称带来一种沉重的历史沧桑感:清江古河床。

诚然,走在这洞中宽阔的土地上,就是在数十万年前清江水潜行的河床上前行,每个游人,似乎都是一朵微渺的浪花,在历史。

4.利川风景赞美句

利川是重庆、武汉两大火炉之间的著名“凉城”,是武陵地区的一颗耀眼明星,是三峡南岸的一座高山花园。

利川历史悠久,周属巴子国地,其后,时巴时楚,或蜀或吴,或置南浦,或属亭州。地僻山深,蛮獠杂处。

唐宋以降,土家形成。元明时期,土司分据。

直至清雍正十三年(1735)改土归流,设立县治,因土家族的母亲河——清江从这里发源,横贯全境,为有利之川而定名利川。2010年人口普查表明:全市总人口 万,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 ﹪,土家族是本市的世居民族。

利川风景如画,山青水秀,鸟语花香,文化遗产富集,是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肉连响》和以《龙船调》为代表的《利川灯歌》的故乡。境内腾龙洞溶洞群、鱼木寨土家山寨群、大水井古代建筑群以及水杉坝、齐岳山、星斗山、佛宝山珍稀天然物种群等著名景区,生态环境优美,地方特色浓郁,民族风情奇异,文化内涵丰富,深受游客喜爱,向有“凉城美景,大利之川”、“天籁神曲,武陵明星”、“女神圣地,清江画廊”、“巴人故里,文化冰箱”之美誉。

2010年 月, 利川被评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是闪耀在我国旅游蓝天上的一颗璀璨的明星。“朝辞山寨彩云间,千里京都一日还。

坐看地球嫌它小,如今蜀道不再难!”过去利川交通不便,长期封闭。现在万州、恩施机场分列两翼,沪渝高速、宜万高铁横贯东西,利渝高铁即将开通,交通极为便利。

观溶洞 溶洞群天地交响利川古为扬子浅海,地质大部属喀斯特地貌,据不完全统计:地下、山间大小溶洞近千个,堪称是一个溶洞的王国。从目前已开发的情况看,腾龙洞溶洞群博大幽深,亚洲第一,世人震撼;水莲洞溶洞群山水合唱,渔歌互答,幽雅迷人;玉龙洞溶洞群原生无琢,千姿百态,玲珑剔透;朝阳洞溶洞水乳(钟乳石)交融,富丽堂皇!总之,利川溶洞群是山水哺育的精灵,是柔弱战胜刚强的典范,是一首天地共鸣的神圣交响。

腾 龙 洞腾龙洞溶洞群西南距利川市城6.8公里,是一个由旱(腾龙洞)、水(落水洞)两大洞穴体系相伴穿插、比翼齐飞的神秘大世界。腾龙洞高大无比,落水洞震天撼地,鬼斧神工,奇妙绝美。

腾龙洞洞口高72米,宽64米,初步探明洞穴长度为52.8公里,洞穴面积200多万平方米,洞内高山高达125米,洞穴最高处237米,最宽处174米,总容积量4000余万立方米,世界第一。洞中共有150余个洞厅,象形石140余种。

1988年经25名中外洞穴专家,历时32天实地考察论证,腾龙洞属中国已探明的最大溶洞,神州第一;在世界已探明的最长洞穴中排名第七,属世界特级洞穴之一。腾龙洞古名干洞、硝洞。

清光绪《利川县志》记载:“干洞有硝。光绪十年(1884),有采硝者十余人,秉烛而入数十里,惧而返。”

洞中情况除从洞口至圆堂关,古代硝客稍有了解外,千百年来,腾龙洞传说百出,一直是一个巨大而神秘的谜。1985年,华中理工大学古建系教授张良皋那篇《利川落水洞应该夺得世界名次》的文章发表后,一石击起千重浪,很快便在利川掀起了一个探测腾龙洞的热潮。

探险队由县人武部官兵六人组成,部长张国芳任队长,政委易少玉任指导员。从1985年6月至1986年10月,经过艰难的探测,终于揭开了腾龙洞神秘的面纱。

从洞口到圆堂关是探险队第一天的行程。还在洞外,便把人们惊得呆了!腾龙洞顶上那雄奇的白岩,像一艘巨大的天船遨游在蓝天白云之中。

高大的洞口有如梯形,淡青中泛着粉绿的洞壁下长满灌木和野花。极目凝视,在侧壁的万丈高崖上,有一蓬墨绿的植物在微风中晃动,传说那是一株灵芝,古时常有巨蟒缠绕守护。

吱喳的小鸟在洞顶飞舞,一股清泉从洞顶甩落下来,还未着地,便被无形的空气撕得粉碎。走到近前,74米高64米宽的洞口和人体形成巨大反差,霎时,人都好像变得轻了、小了!进洞门,迎面便是大厅。

大厅面积15万平方米,由于蚀余和岩石垮坍,在大厅的顶板上形成了一只巨大的孔雀造型,孔雀昂首扬冠,彩屏如扇面展开,恰像正在向远方的来客致意,所以,这个大厅又名孔雀迎宾大厅。大厅本是古人筑灶熬制硝盐的地方,探险队初进洞时,本有一个个直径2~3米的硝坑,星罗棋布地散布在大厅的底部。

可惜,这些古代的化学工场,后来都被喜欢平坦的人们全部铲除,使我们失去了一次进入古代化学课堂的机会。从洞口到圆堂关,距离大约2000余米,“山登喜马, 洞进腾龙”。

越往里走,景致越奇。数以千计的蝙蝠在洞中飞舞,有如一道道黑色的闪电;一个个明白如镜的浅潭,把洞壁、洞额以及洞外的山峰倒映出来,有的如唐僧取经,有的如万丈深渊;一群群浑身透明的小鱼,在清澈见底的小溪里畅游,有如一对对羽衣霓裳的精灵。

人们都叫它透明小鱼,其实它并非鱼类,而是一种名叫红点齿蟾的古生物的幼虫。红点齿蟾浑身釉黑如黛;腹缘长满一圈火红的斑点,十分好看。

借着朦胧的灯光,校场坝飞来石的对面,警钟正在长鸣,学生已经下课,一位妙龄女郎正在盼望着她心上的人儿归去。俗话说:闯过圆堂关,发现妖雾山。

当年探险队员来到圆堂关时,几乎到处都是乱石和绝壁。后来,他们匍匐前行,猿攀猴跳,好不容易才闯过这道关口。

5.利川优美的美景作文

利川是一个以汉族、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小城,素有“坝漆之乡”、“黄连之乡”、“水杉之乡”、“纯菜之乡”、“山药之乡”、“歌舞之乡”的美誉。

利川有众多的风景名胜,如世界最大溶洞——腾龙洞,有最完美的土家古寨——鱼木寨,被称为活化石的‘天下第一杉’,有重点保护的古建筑群落‘大水井’,有龙船调的诞生地——龙船乡等,无不蕴含了利川的人文地理,为利川披上了一件绚丽的外衣。 利川方言十分有趣,例如上街叫“赶长”,好嘛叫“要得”,女孩叫“妹崽”,男孩叫“娃儿”,红薯就叫“番勺”等。

利川人民历来十分淳朴、好客。倘若你走到一户农家去,他们定会好好款待你。

利口农民素来以种植玉米、土豆等为主要收益。在农闲时,也会出外打工,以增加家庭收入。

他们懂得合作,同时也懂得竞争,他们常常在合作中竞争,也在竞争中合作。 我爱我的家乡——利川。

6.恩施清江河遭到破坏作文

我的家乡长阳,有条玉带般清澈的小河,这就是清江河。

我常来到小河边,看河水不停地流淌。一阵风吹过河面,河面上立即荡起了一层鱼鳞似的波纹,在阳光的照射下,河面亮闪闪的,像浮动的彩色绸带。

清江河一年四季纯洁、清澈见底。河里的小鱼自由自在地游动着。有的小鱼摇动着尾巴,有的小鱼在水草中穿来穿去,好像在给游人表演呢!在清亮的河底,有许多翠绿的水草夹在卵石中,像绿色的彩带在水中摇摇摆摆地飘荡着。

清晨,河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河水中。

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清江河的美景和河对岸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晚上,月影静静地躺在河底,星星也在河底眨着眼睛,云彩也高兴地跑到河里去了,给清江河增添了银色。

清江河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

清江河,你多么美丽,多么可爱哟!

7.恩施土家风情作文

今天六点钟我就和妈妈起床了,因为我们上午要游玩大峡谷,下午到利川去看腾龙洞。

从恩施市区到大峡谷景区要两个多小时,这里的山路很险,转了一个弯,又转了一个弯,每个弯都很陡,我真佩服司机伯伯的开车技术啊。 不一会我们就到达了恩施大峡谷。

大峡谷全长108公里。妈妈告诉我,我们今天要爬山,这段路是大峡谷中最美的一段。

进入大峡谷,我看见了好多好多奇形怪状的石头,原来这就是“石林”。经过石林我和妈妈来到了“绝壁长廊”,这条长廊是建在山岩边上的,和我五一去的明月山一样。

修这些山路的人们真是了不起啊!又走了好长时间,我们终于看到了“一柱香”。一柱香是150米高的一根独立石柱。

接着我们又看到了“母子情深”,这个山峰像极了一个妈妈抱着一个孩子。我赶紧让妈妈给我拍照留影。

午饭后我们又坐车来到了利川,游览腾龙洞。腾龙洞是全亚洲最大的溶洞,是可以进飞机的洞。

妈妈告诉我,曾经有直升飞机在这里进行过空中飞行表演。 进入溶洞,我们游玩一番后,去看了洞内最大型的土家族声光歌舞表演。

漂亮的民族服装,精彩的土家歌舞。欣赏完表演,我们又看了有名的“卧龙吞江”瀑布。

今天的游玩终于结束了。虽然很累,但是很开心。

8.爱湖北爱家乡的作文谁有,不要一样的,我急用

爱湖北爱家乡

我的家乡在湖北恩施。这里景色十分秀丽,青山环绕,繁花似锦。春天万紫千红,鸟语花香;夏天烈日炎炎,骄阳似火;秋天天高气爽,五谷丰登;冬天玉树临风,银装素裹。

在这片土地上,有许多让人流连忘返的风景名胜:美丽的“恩施大峡谷”就是镶嵌在家乡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滔滔的流水,从瀑布上飞流直下,真不愧“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啊。难怪有人说“恩施大峡谷,是世界上最美的大峡谷!”

“八百里清江”每一寸都是风景。碧绿的江水,如同一条绿色的纽带直流而下,沿清江乘船顺流而下,云雾缭绕,白鹤翩跹,情景交融,仿佛置身于梦幻仙境般,正是美不胜收。

美丽的腾龙洞也谱写了一段新片章。腾龙洞集山、水、洞、林于一体,以雄、险、奇、幽、秀而驰名中外。正所谓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水洞旱洞相连,主洞支洞互通。洞中景观千姿百态,神秘莫测;洞外风光山清水秀,花朵绽放,吸引了许多游客来参观。

我的家乡还有许多的特色小吃如“格格”,它是用辣椒乍混和其它主料蒸出来的,看起来色泽鲜亮,吃起来十分爽口。到过恩施的人,都肯定吃过“合渣”。它其实就是一个小火锅,里面, 放些豆渣、花生渣、肉末等底料,再加上猪肉、牛肉或者羊肉等原料以构成各种口味,有清淡味的,麻辣味的……此外还有油馅、腊肉、榨广椒、包谷粑粑等,各色风味小吃。到了恩施,你一定要品尝一下,绝对会让你百吃不厌的。

我爱湖北,我爱我的家乡!

9.辽宁本溪水洞导游词如何写

本溪水洞目前是世界上最长的水上游览洞穴之一。

1994年**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游览本溪水洞不仅可以饱览到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神奇梦幻般的美景,同时您还可以获得许多有关洞穴科学方面的知识。

岩溶洞穴,也叫喀斯特溶洞。 "喀斯特"一词来源于南联盟(南斯拉夫)的喀斯特高原。

因为那里的地貌景观奇特,在石灰岩中有洞穴形成而引起科学家的关注。此后,凡是美好现象都称其为"喀斯特"。

研究这一对象的科学就叫"喀斯特学及洞穴学。 岩溶洞穴是在可溶性岩石特别是碳酸盐岩类的石灰岩和白云岩岩层当中,由于水的长期溶解作用而形成的。

自然界的水不是纯净水,水中含有二氧化碳,当含有二氧化碳的水遇到石灰岩时,在石灰岩的裂隙中流动就会发生碳酸化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因碳酸氢钙溶解于水,故而被水带走,久而久之,裂隙被溶蚀成洞穴。 世界上最长的岩溶洞穴是美国肯塔基州的麻蒙洞群(犸猛洞群Mamofh Cave System),该洞从1802年始勘测,历经180年才查清其长度为550Km。

我国最长的岩溶洞穴是湖北省利川市的腾龙洞,长度为39。5Km。

由于岩溶洞穴景观奇特,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极其重要的旅游资源,在我国已有200多个岩溶洞穴开发建设成为游览洞穴,供游人参观游览。其中,浙江的瑶琳洞、河南的鸡冠洞、广东的蟠龙洞、四川的芙蓉洞、贵州的织金洞、广西的冠岩、北京的石花洞和辽宁的本溪水洞。

他们在开发建设过程当中,在不同阶段,都引入了洞穴科学研究,提高了旅游洞穴的科学品位。

各位朋友,您可能走遍了祖国各地,也曾参观游览过许许多多知名的旅游洞穴。今天参观游览本溪水洞,您一定会感到还是本溪水洞美。

每个旅游洞穴都有他独具特色的精美景观,而水洞的九曲银河恰是其精美景观当中的精髓。 地下暗河蜿蜒曲折,河水终年流淌不竭,每昼夜流量可达五千万立方米。

这些水是从哪来的呢?通过示踪试验以及同位素水文学的研究,现已证实其水的来源有三部分:一是源于汤河水的直接补给;二是来源于汤河河床覆盖层下的奥陶系灰岩含水层的岩溶水补给;三是来源于水洞西岸分布的寒武系、奥陶系灰岩含水层的岩溶水补给。 这三部分的水汇入水洞地下暗河之后,分别从银波洞(东支洞)蟠龙洞(西支洞─潜流洞)排泄于太子河。

九曲银河是暗河的下游段,即从洞到源头长度为2320m,其平均水深2m,最深达7m,水温保持在7-12℃,据水质简分析和全分析成果证实其水质为优质饮用水。 中国地质学会洞穴研究会会长朱学稳教授曾于1996年初到水洞考察,他说他所见过的国内外大大小小的暗河,都有砂和砾石沉积物,怎么水洞暗河却不见砂和砾石的踪影。

只有一种灰色的粉砂质粘土沉积呢!他认为暗河河床没有砾石沉积物,这是本溪水洞的奥秘之一。 使他从不可理解以引起了极大的兴趣和特别的关注,后经研究结果得知原因有三: 一是,在上游段没有大型入水洞口。

如果汤河水的补给为"集中流入"式,则在上游段必有大型的"流入型"洞穴发育,存在较大的流入洞口。在水洞的下游段也就会有砂、砾石沉积的堆积了。

因为下游段仅有粉砂质粘土沉积物的事实,说明汤河补给区内的河床和岸边,都不会有被冲积层所埋藏的大型流入洞存在。二是,作为一条岩溶地下河道来说,水洞的发育受到石灰岩含水层中的火成岩──脉岩的干扰与阻隔,好似一堵脉岩高墙筑成的筛子一般,不准砂、砾石通过。

三是,暗河水力坡度极缓,仅有1。5%,流速甚低。

不能使砂和砾石搬运到暗河的下游段。 延续暗洞是暗河的上游段,是从源头洞到汤河入渗点这段长约3Km的尚待开发的暗洞。

各位朋友!当您乘着游船向一个完全陌生的地下洞道进发时,您会被神话般的奇异景色所陶醉。 现在我向朋友们介绍一下"本溪水洞"的第二个奥秘。

这还是前面所提到过的那位洞穴研究会会长朱学稳教授1996年初在水洞考察时提出的问题。"水洞洞口的规模为什么这么大?这也是他在国内外所见到的地下暗河岩溶洞穴所不同之处。

一般来讲,所有的地下河溶洞都是入水口较大,出水口较小,可是"本溪水洞"是入水口看不到,出水口又挺大,这当然是个迷了。 经过1996年对本溪水洞的科学研究,这一问题也得到了圆满地解释。

原来大家目前所看到的洞口,并非是原始的出水洞口,而是由于太子河的侧向侵蚀作用将水洞"侧蚀掉"其间的一段,这一般长度大约800m。因为太子河属于古老的上层遗留河,平面形态呈蛇曲状,所以它的侵蚀作用的能力特别强,完全有能力把水洞拦腰"吃掉"800m。

在水洞口的西北方向上大约800m远处的燕丹亭下,有一个洞穴,其洞口被太子河淹没,这个水下洞穴原本应与水洞相连,由于太子河的侧蚀作用吃掉了这一段,使水洞成为断头洞,因此水洞洞口并非原始洞口,而是洞的中间一部分,所以洞口就显得非常大,高达5。75m。

关于水洞暗河不见较大入水洞口的解释,根据1996年的研究成果得知,水洞暗河的补给是以地表水汤河为主,属于"侧向输入"类型暗河。但我国南方的侧向输入型的地下暗河均是地表水的集中流入,即向含水层的点状灌入式补给。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