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丁香结高尚品质的诗句

1.求描写“丁香结”的诗句

代赠(李商隐)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柳梢青(蔡伸) 数声鶗鴂,可怜又是、春归时节。

满院东风,海棠铺绣,梨花飘雪。 丁香露泣残枝,算未比、愁肠寸结。

自是休文,多情多感,不干风月。摊破浣溪沙(李璟)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摊破浣溪沙(李清照)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

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

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石州慢(贺铸) 薄雨收寒,斜照弄晴,春意空阔。

长亭柳色才黄,倚马何人先折?烟横水漫,映带几点归鸿,平沙消尽龙荒雪。犹记出关来,恰如今时节。

将发,画楼芳酒,红泪清歌,便成轻别。回首经年,杳杳音尘都绝。

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新愁?芭蕉不展丁香结。憔悴一天涯。

两厌厌风月。 青玉案(晁补之)彩云易散琉璃脆。

念往事、心将碎。只合人间十三岁。

百花开尽,丁香独自,结恨春风里。小圆幽槛经行地。

恨春草佳名谩抛弃。簇蝶罗裙休将施。

香残烛烬,微风触幔,仿佛娇嚬是。念奴娇(蔡伸)当年豪放,况朋侪俱是,一时英杰。

逸气凌云,佳丽地、独占春花秋月。冶叶倡条,寻芳选胜,是处曾攀折。

昔游如梦,镜中空叹华发。邂逅萍梗相逢,十年往事,忍尊前重说。

茂绿成阴春又晚,谁解丁香千结。宝瑟弹愁,玉壶敲怨,触目堪愁绝。

酒阑人静,为君肠断时节。满江红 和高子文春津道中(蔡松年)梁苑当时,春如水、花明酒冽。

寒食夜、翠屏入照,海棠红雪。底事年来常马上,不堪齿发行衰缺。

解见人、幽独转寒江,樽前月。平生友,中年别。

恨无际,那容发。萧闲便归去,此图清绝。

花径酒垆身自在,都凭细解丁香结。尽世间、臧否事如云,何须说。

满江红(程垓)门掩垂杨,宝香度、翠帘重叠。 春寒在,罗衣初试,素肌犹却。

薄霭笼花天欲暮,小风送角声初咽。但独褰、幽幌悄无言,伤初别。

衣上雨,眉间月。滴不尽,颦空切。

羡栖梁归燕,入帘双蝶。愁绪多於花絮乱,柔肠过似丁香结。

问甚时、重理锦囊书,从头说。瑞鹧鸪(程垓)东风冷落旧梅台。

犹喜山花拂面开。绀色染衣春意静,水沈熏骨晚风来。

柔条不学丁香结,矮树仍参茉莉栽。安得方盆载幽植,道人随处作香材。

以上来自百度~。

2.描写高尚品格的诗句

古诗:竹石

竹 石

(清)郑 燮

yǎo dìng qīng shān bù fàng sōng

咬 定 青 山 不 放 松 ,

lì gēn yuán zài pò yán zhōng

立 根 原 在 破 岩 中 。

qiān mó wàn jī hái jiān jìn

千 磨 万 击 还 坚 劲 ,

rèn ěr dōng xī nán běi fēng

任 尔 东 西 南 北 风 。

作者背景

郑燮(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板桥道人。江苏兴化人。生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父亲郑立庵是县私孰教师,教授几百名学生。郑燮自幼随父亲读书,爱读历史书和诗文词集,博学强记,所读的书都能背诵。少年时在真州毛家湾读书。康熙秀才、雍正壬子年(1732年)到南京乡试中举人。干隆元年丙辰1736年赴北京礼部试,中进士。干隆七年1742年出任山东范县令。干隆十一年1746年调任潍县县令。郑燮为官,爱民如子,任潍县县令时,正逢荒年,不顾他人阻扰,开仓贷粮,令老百姓写借条,救活一万多人;还大兴土木,修建水池,招收饥民工作就食。当年入秋又歉收,郑燮把老百姓的借条,一把火烧掉;潍县老百姓感戴他的恩德,为他建立生祠堂。郑燮对于民事处理公正,十二年没有一件冤案。干隆十三年1748年,干隆游山东,封郑燮为书画史,郑燮自刻印章一枚:《干隆东封书画史》。

郑燮为官清廉,后来因老病罢官客居扬州,身无长物,只有廖廖几卷图书,便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被世人称为“三绝”。其诗宗陶渊明、陆放翁,画竹似苏东坡。郑燮的书法揉合行书、草书,自成一体,自号“六分半书”,后人称为“板桥”体。

著作有《板桥诗钞》、《板桥词钞》、《板桥家书》、《板桥题画》、《板桥先生印册》等自刻本行世。

注词释义

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来。

破岩:破裂的岩石缝隙。

磨:折磨,挫折。

击:打击。

坚劲:坚韧、刚劲。

任:任凭。

尔:你。

古诗今译

咬住了青山就决不肯放松,

根须已经深扎在岩石之中。

历经千万次磨炼更加坚韧,

任凭你东西南北来的狂风。

名句赏析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佳。既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风神;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她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丰姿,决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郑燮不但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

3.描写高尚品质的古诗有哪些

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2、《过零丁洋》

年代: 宋 作者: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题竹石》

年代: 清 作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4、《觉范师种竹颂》

年代: 宋 作者: 黄庭坚

往在江南住竹山,道人两岁三来访。

听风听雨看成龙,牛羊折角入朝饷。

简州城东刮地寒,手种檀栾三两竿。

竹成要作无孔笛,若有灵龟一任钻。

5、《题画菊》

年代: 宋 作者: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4.描写“高尚品格”的诗句有哪些

1. 于谦(明)《石灰吟》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 龚自珍(清)《己亥杂诗》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 李商隐(唐)《无题》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4. 王昌龄(唐)《芙蓉楼送辛渐》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5. 文天祥(宋)《过零丁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解释】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2.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解释】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3.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解释】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4.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解释】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5.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解释】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5.描写高尚品质的诗句有则无改之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梅花绝句(之二)

陆游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

梅花绝句(之三)

陆游

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6.推荐两句描写人物高尚品质的诗句

1、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画菊》 郑思肖

释义:宁可在枝头上怀抱着清香而死,绝不会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现在引申为:坚守高尚节操,不屈不移、忠于信念的情怀。

2、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 石灰吟 于谦

释义: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3、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石 郑板桥

释义:经受了千万种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能让它屈服。

4、《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这首词反映了朴素、温暖而有风趣的农村生活。)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5、《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扬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6、《牧童》 唐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下一篇
诗经李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