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于边塞生活的古诗有哪些1、《出塞》 年代: 唐 作者: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凉州词》 年代: 唐 作者: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3、《从军行》 年代: 唐 作者: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逢入京使》 年代: 唐 作者: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5、《雁门太守行》 年代: 唐 作者: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描写边塞生活的古诗有哪些《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塞下曲 卢纶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1)李益《塞下曲》 塞下曲四首(其一) 蕃州部落能结束, 朝暮驰猎黄河曲。 燕歌未断塞鸿飞, 牧马群嘶边草绿。 王昌龄《塞下曲•其二》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从 军 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古 从 军 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关 山 月 李 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李白《塞下曲》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燕歌行 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 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 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 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 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塞下曲 常建】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3.有关于边塞生活的古诗有边塞诗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古 从 军 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从 军 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关 山 月 李 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塞下曲六首(选一) 李 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望 蓟 门 祖 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前出塞九首(选一) 杜 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军 城 早 秋 严 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 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塞 下 曲(二首) 卢 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征 人 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陇 西 行 陈 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己 亥 岁 曹 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边塞诗鉴赏* 逢入京使 作者: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简析】在路上遇见回京的使者,请他捎句话给家人不要挂念,这是人之常情,但通过诗人表达出来就深了一层,结句尤让人觉得似含有无数悲辛。 * 陇西行 作者: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简析】这首诗是对战争所造成的不幸的控诉,人人读了都感到沉痛!* 登幽州台歌 作者: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幽州台:又称燕台,史传为燕昭王为招揽人才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简析】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反叛,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率军讨伐,陈子昂随军参谋,到了东北边地。 武攸宜根本不懂军事,陈子昂进谏,不仅没被采纳,反而被贬斥,因此登幽州台抒发失意的感慨。全诗以广阔的胸襟,慷慨悲凉的情调,感时伤事,吊古悲今,不假修饰,其立意、气势和思想、感情,千百年来一直引起人们强烈的共鸣。 * 关山月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白登:今山西大同市东有白登山。 汉高祖刘邦曾亲率大军与匈奴交战,被困七日。【简析】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 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 夜上受降城闻笛 作者: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注】受降城:贞观二十年,唐太宗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受降城”之名即由此而来。 但此诗的受降城所在地说法不一。回乐:县名,故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 回乐峰:回乐县附近的山峰。【简析】这首七绝是历来传诵的名篇。 霜月、芦笛、乡思,构成一幅思乡图,意境感人。* 出塞 作者: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乐府《横吹曲》旧题。 龙城:宋刊本王安石《唐百家诗选》作卢城。龙城也就是卢龙城。 龙城飞将:指西汉时名将李广。《汉书·李广传》载: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勇敢善战,匈奴称之为“汉之飞将军”右北平唐时改为平州,治所在卢龙,即今河北省卢龙县。 阴山:西起河套,东抵小兴安岭,横跨今内蒙古自治区,汉代为北方天然屏障。【简析】诗人抓住月照关塞的典型环境,极其概括地从秦汉时代的边境战争写到唐代,又借对历史上的名将的怀念,表现自己对朝廷不能平定边患的不满。 全诗音韵铿锵,气势雄浑壮阔。* 凉州曲 作者: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简析】该诗表现了征战的残酷,又表现了征人视死如归的乐观旷达精神,使人觉得悲怆而又豪壮,是痛苦,也是自我解嘲* 凉州词 作者: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 4.描写边塞的生活诗句有那些像出塞和凉州词的古诗描写的是边塞生活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从 军 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关 山 月 李 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塞下曲六首(选一) 李 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军 城 早 秋 严 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 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 莫遣沙场匹马还.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 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塞 下 曲(二首) 卢 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征 人 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陇 西 行 陈 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金昌绪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5.写出描写边塞生活的古诗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 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作者:岑参 原文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释 1.选自《岑嘉州集》,岑参,江陵人,唐代人。 2.岑参于天宝十三载(754)夏秋之交到北庭,至德二载(757)春夏之交东归,其间三历雪季,此诗之作,不详何时。 3.武判官,未详。判官,官职名。 唐代节度使等朝廷派出的持节大使,可委任幕僚协助判处公事,称判 4.中军:古时分兵为中、左、右三军,中军为主帅所居。 5."风掣"句:红旗因雪而冻结,风都吹不动了。 6.轮台:见前注。 7.十分出色的一首律诗 ①梨花:春天开放,花作白色,这里比喻雪花积在树枝上,象梨花开了一样。 ②珠帘:以珠子穿缀成的挂帘。罗幕:丝织帐幕。 这句说雪花飞进珠帘,沾湿罗幕。 ③锦衾(qīn)薄:盖了华美的织锦被子还觉得薄。 形容天气很冷。 ④角弓:饰有兽角的弓。 控:拉开。这句说因为太冷,将军都拉不开弓了。 ⑤着:穿上。 ⑥瀚海:大沙漠。 这句说大沙漠里到处都结着很厚的冰。 ⑦胡琴等都是当时西域地区兄弟民族的乐器。 这句说在饮酒时奏起了乐曲。 ⑧辕门:军营的大门,临时用车辕架成,故称。 ⑨冻不翻:旗被风往一个方向吹,给人以冻住之感。 ⑩轮台:唐轮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米泉县,与汉轮台不是同一地方。 【写作背景】 这是天宝十三年(754)岑参在轮台写的一首送别诗,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堪称盛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正如诗题所标示的那样,这首诗以歌咏白雪为主要内容,同时也抒发了作者送别友人的深情厚意。 诗一开头,就把边地奇寒、早雪的特异风光和壮丽景色,通过典型事物,用饱蘸淡墨的画笔,以浪漫主义手法氢它描绘了出来。北风卷地,连那坚韧不拨的白草,也为之摧折。 那风啊,简直是一把锋利的铲刀,把大地乔得净荡荡的了。可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一夜之间,竟变成了异样的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这玉树琼枝,千姿百态的冰雪世界,却春风阵了,象是醉人的芬芳灿烂的江南春色。 这境界该是怎样的新奇壮美!在这壮观的奇景辉映下,诗人从四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描写了这早雪带来的令人难耐的奇寒。那飘飞的雪花啊,连帐内的罗幕都打湿了;狐皮袍子不暖啊,盖的锦被也嫌太薄;将军的手啊,已冻得拉不开弓;征战护身的铁衣啊,也冷得难以穿上。 但就在这一派难耐的奇寒中,透出了一股雄的健的气息。珠帘罗幕,狐裘锦衾,是多么的富丽;将军角弓,都护铁衣,又是多么威严。 它巧妙地把防守边疆,战胜奇寒的将士,生动而鲜明地烘托了出来。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毕竟还是奇寒,从而才能显示出防守边疆的将士,是怎样艰苦卓绝。八月在内地,正是桂子飘香,皓月增辉的美好时节,而边地呢,已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可是,这瀚海坚冰,万里凝云,虽然愁惨,但不萧瑟、凄凉,而是浑厚、沉郁,这正是岑参边塞诗歌奇峭的艺术风格的特征。正是在这漫天皆白,寒气袭人的时候,中军设宴,饯别归客。 一时胡琴、琵琶、羌笛齐奏,伴着塞外风光,自是别有一番天韵。这首诗,以奇丽多变的雪景,纵横矫健的笔力,开阖自如的结构,抑扬顿挫的韵律,准确、鲜明、生动地制造出奇中有丽、丽中奇的美好意境,不仅写得声色宜,张弛有致,而且刚柔相同,急缓相济,是一乎不可多得的边塞佳作。 全诗不断变换着白雪画面,化景为情,慷慨悲壮,浑然雄劲。 【参考译文】 北风席卷大地,白草被刮得折断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飞撒大雪。 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 雪花飘散进入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裘不感觉到温暖,织锦做成的被子也觉得单薄。 连将军和都护都拉不开弓,都觉得铁衣太寒冷,难以穿上。 在大沙漠上纵横交错着百丈厚的坚冰,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凝聚着。 在军中主帅所居的营帐里摆设酒宴,给回去的客人饯行,胡琴琵琶与羌笛奏出了热烈欢快的乐曲。 傍晚在辕门外,纷纷大雪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 在轮台东门外送您离去,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 山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走过的蹄印。 岑参的边塞诗奇丽壮美,富于浪漫主义激情,也不乏浪漫手法。他善于写奇丽壮美的西北边塞风光,如火山、沙漠、雪海、草原、狂风等,然而这些奇特壮美的自然现象又常常构成艰苦卓绝的环境,形成对军旅生活的考验。 而诗人又极善于把边关将士放在这样的考验中,突现他们的豪情壮气。边疆环境的恶劣,边陲生活和战事的艰苦,有力地衬托出戍边将士的英雄主义精神。 诗人善于使用夸张、比喻等浪漫主义表达方式,如"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 6.有哪些描述边塞军旅生活的古诗面。 前两句偏重写景,后两句偏重抒情。然而后两句的情,已孕育于前两句的 景。 “一片孤城”,已有萧索感、荒凉感。而背景的辽阔,更反衬出它的萧索; 背景的雄奇,更反衬出它的荒凉。 “孤城”中人的感受,尤其如此。这“孤城” 显然不是居民点,而是驻防地。 住在这里的征人,大约正是沿着万里黄河直上 白云间,来此戍守边疆的。久住“孤城”,能无思家怀乡之情?这就引出了三 四句。 羌笛吹奏的不是别的,而是“愁杀行客见”的《折杨柳曲》,其思家怀 乡之情已明白可见。妙在不说思家怀乡,而说“怨杨柳”。 “怨”甚么呢?从 结句看,是怨杨柳尚未发青。李白《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 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有助于加深对这个“怨”字的理解。诗意很婉曲: 闻《折杨柳曲》,自然想到当年离家时亲人们折柳送别的情景,激起思家之情; 由亲人折柳的回忆转向眼前的现实,便想到故乡的杨柳早已青丝拂地,而“孤 城”里还看不风一点春色,由此激起的,仍然是思家之情。 诗意如此委婉深厚, 而诗人意犹未足,又用“不须”宕开,为结句蓄势,然后以解释“不须”的原 因作结。 意思是:既然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 关外的杨柳自然不会吐叶,光 “怨”它又有何用?黄生《唐诗摘抄》云:“王龙标‘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 金闺万里愁’,李君虞‘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与此并同一意, 然不及此作,以其含蓄深永,只用‘何须’二字略略见意故耳。” 写景雄奇壮 阔,抒情含蓄深永,正是这首诗的艺术魅力所在。 含蓄深永的诗是可以从多方面理解的。 杨慎《升庵诗话》卷二:“此诗言 恩泽不及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李锳《诗法易简录》进 一步指出: “不言君恩之不及,而托言春风之不度,立言尤为得体。” 从唐人薛用弱《集异记》所载,“旗亭画壁”故事看,这道诗脱稿不久, 已传遍四方,推为绝唱。 回答者:wnc7188 - 护国法师 十四级 3-5 06:19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并州(今山西太原市)人。 曾官文安县(今属河北)尉。其边塞诗与王昌龄、高适等齐名。 现仅存绝句六首。 这是一首雄浑苍凉的边塞诗。 “凉州词”,凉州歌的唱词。《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辞》载有《凉州歌》,并说明是玄宗开元年间西凉府都督所进。 凉州,治所在今甘肃武威县。这首诗豪迈奔放的歌声,把我们带到祖国大西北的壮丽山川面前。 诗中描写的西北边疆之美,绝不同于江南水乡柔媚明丽之美,而是一种高远的美,粗犷的美,足以令人精神世界升华的美,使人感到自己力量存在的美。这种美使人立即感到历史和未来,立即感到永恒和无穷。 最能表达这种美感的是诗的前二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源远流长,一泻千里。远远望去,只见它蜿蜒曲折,奔流于万山丛中。 它仿佛由天上流来,又仿佛流向天外。“黄河远上白云间”,是诗人真实的感受。 李白不是也有过“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诗句吗?这绝非偶然的巧合。在那片广袤无垠的土地上,诗人眼前所见到的似乎只有两件事物:地上奔涌的黄河与天空浮动的白云。 诗人全神贯注,空旷而绝无寂寞之感。黄河、白云,色彩对照明丽。 水在流,云在飞,使人感到宇宙的脉搏与呼吸。 稍稍将目光转移, 诗人看到了天地间别的景物。 “一片孤城万仞山”。对此仍是那样地强烈。 城是“孤”的,是“一片”,山则众多,高达万仞。山之高,更显出城之小,山之众,愈见其城之孤。 通过这一对比描写,祖国西北边塞的雄奇广袤之美显现出来了。 诗人在上两句用这么大的魄力写景是为了什么呢?原来是为了写景中之人,寄寓自己对这广袤的边塞之中的人事的深沉感慨。 这就是诗的后两句的内容。羌笛,是西北边疆富有地方色彩的乐器。 当羌笛的声音随风传来《杨柳枝》那熟悉的旋律时,诗人的情绪激越了。笛声充满了哀怨之情,在寂寥的山野间萦绕。 那是戍边的军士在吹奏送别曲吧。他们曾经在这催人心碎的乐声中,告别了亲人,踏上漫漫的征途。 现在,只要吹起这支曲子,他们的眼前仿佛会立即浮现妻儿的泪眼,慈母的愁容。但是诗人劝慰他们:“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你们何必借《杨柳枝》来抒发满腔的幽怨呢?要知道,春风是吹不过玉门关的。这两句,写边地的荒寒和征人的怨情,情调转为忧伤。 但这种忧伤不是一般悲抑低沉的哀叹,而是暗含讽刺之意的。杨慎《升庵诗话》卷二说:“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 可见诗人的真意并不在于夸张塞外的荒寒,说那里没有春风,而是借自然现象来暗喻安居于繁华帝都的最高统治者不关心征人的生活,对于远出玉门关戍守边境的士兵不给予一点温暖。 这首诗是一幅西北边疆壮美风光的画卷,又是一首对出征将士满怀同情的怨歌,二者统一于短短的四句诗中,引人遐想,耐人寻味,使人对盛唐边塞有较全面深入的了解。 全诗句句精采,情景交融,妙绝千古。 7.写边塞景色和边塞生活的诗或诗句有什么《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作者:【岑参】年代:【唐】 体裁:【七古】 类别:【未知】 北风卷地白草拆,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