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以赛亚书的诗歌

1.需要以赛亚书53章4

53:4 他诚然担当我们的忧患,背负我们的痛苦;我们却以为他受责罚,被 神击打苦待了。

53:5 哪知他为我们的过犯受害,为我们的罪孽压伤。因他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

53:6 我们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耶和华使我们众人的罪孽都归在他身上。

53:7 他被欺压,在受苦的时候却不开口(注:或作“他受欺压,却自卑不开口”)。他像羊羔被牵到宰杀之地,又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无声,他也是这样不开口。

53:8 因受欺压和审判,他被夺去,至于他同世的人,谁想他受鞭打、从活人之地被剪除,是因我百姓的罪过呢?

53:9 他虽然未行强暴,口中也没有诡诈,人还使他与恶人同埋;谁知死的时候与财主同葬。

新编赞美诗166首:爱筵我尝歌

2.《圣经·以赛亚书》中的一句话

以赛亚书54章17节“凡为攻击你造成的器械必不利用;凡在审判时兴起用舌攻击你的,你必定他为有罪。

这是耶和华仆人的产业,是他们从我所得的义。这是耶和华说的。”

这要联系上下文来看。当仆人最后胜过受苦与死亡之后(五十三章),仿佛留下了两个附录,才使巴比伦的异象得以完成。

其一,从被掳归回(五十四1—10)与新耶路撒冷(11—17节),详细说明了他的产业;另一,则是邀请来分享新纪元的果实(五十五章)。正如一些前面的经文,第五十四章是以第二身阴性单数写成,好像是向一位被抛弃的妻子说的,“被离弃心中忧伤的”(6节)。

这效果像赋与本段经文一种温柔之美,正如一位举目无亲、易受伤害的人,被另一位有能力阳与者给予盼望。可惜英文却没有希伯来文表达得那么清楚。

耶路撒冷是被遗弃的妻子,上帝是大能、慈爱的丈夫。她的儿女会较任何其他人为多,好像神迹一样;正如撒拉过了生育的岁数仍生下以撒(创十一30,十七15—21,廿一1—7)。

耶路撒冷不会有足够地方供他们所有人用(2节),他们会遍居全世界,引导列国,使荒凉的城(3节)回复生机。如果第一节是暗指撒拉,好像“被凿而出的磐石”(五十一1),那么,第二节可能是指她所居住的帐幕,以撒是在那里出生的(创十三18;十八1)。

她需要大大地加以扩张,以便容得下其所有的后裔。固然第三节使人想起上帝对亚伯拉罕的应许(创廿二15—18),这已在以撒的日子里得了应验;参创廿六1—5,12—16,特别是第廿二节:他就给那井起名叫利河伯。

他说:“耶和华现在给我们宽阔之地,我们必在这地昌盛。”这些对列祖应许的回想,是紧接在一首关于耶和华仆人自我牺牲的诗歌之后,正如创世记中应许的更新是紧接着以撒的捆绑(创廿二15—18),这是否巧合呢?第四至十节进一步表达上帝对锡安的爱。

她的丈夫会回来向她证明他未尝停止对她的爱;她的羞辱、孤单与哀伤会不再被人提起。她的丈夫是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创造者。

而他对她的爱,一方面被形容为“大恩”(7—8节,10节),乃希伯来文一个温暖、亲切的词语;另一方面则是“永远的慈爱”(希伯来文为hesed),此调含有强烈道德上的意义,相关于“忠诚”(8、10节),“约”(10节)与“救赎主”(5、8节)。那分离与痛苦的悲惨插曲,现今想起只剩下“顷刻之间”的事(7—8节),如果当时上帝真的发怒:“怒气涨溢”乃难忘剌耳的字句(希伯来文为shetseph ketseph),但这可与挪亚洪水的巨灾相比(9—10节)。

二者在发生时均难以忍受,但结果均成为过去,并且立下了新的盟约(创九8—17),永不改变的约。“约”在此处境中意为“应许”,而不是其他形式的协议。

正如在挪亚的日子,上帝起誓永不再“毁坏一切有血肉的物”(创九15),照样他起誓永不再发怒。新时代将临之时,上帝的“慈爱”(hesed)、“平安”(“沙龙”shalom,即健康、保障与整全),与“怜恤”(10节)将会出现。

一个熟悉的锡安形像被倒转过来,本来是永不移动的大山(例诗四十六2;九十三1;九十六10)则会“挪开,小山可以迁移”(10节),在此之前,应许不会落空。仆人产业的另一部分,乃重建的新耶路撒冷(11—17节)。

锡安再次成为说话的对象,这次有如“受困苦……不得安慰”(参四十九13),并且“被风飘荡”,继续第九节的洪水意象。她的新根基、女墙(楼台)、城门与外郭(新英译本在此12节有“外围石”),将会由宝石所造成,正如在拔摩海岛约翰的异象(启廿一18—21);是一个美丽得使人惊叹的情景。

正如启示录一样,没有圣殿,不再需要祭司,因为耶和华会亲自教导其子民(13节;启廿一22)。不再有压迫、惊吓或攻击(14—15节)。

这会再次成为“公义之城”(一27),正如较早的异象一样(廿八16—17)。关于以赛亚书对圣殿的态度,参一章十至十七节的释义(上册第十六页起),和四十四章廿八与六十六章一至四节的注释。

铁匠,也是制造杀人的破坏性武器的人,经常被人责备导致战争的散播与升级(正如我们今天的军火商),在此(16节)却还其本来面目。他是被上帝所创造,故完全在其控制之下。

“残害人的”亦是一样,此词最堪记念的是用于逾越节的故事中,用来形容击杀埃及头生的“灭命天使”(出十二23,标准修订本作“灭命的”)。没有任何精密的军事武器及任何毁灭性的力量,可以攻破锡安的防线(17节)。

说起“兴起用舌攻击你的”(17节),明显地再次提及法律的意象:新英译本作“你要反驳所有针对你的控罪”。但因着上文所用的军事语言,或许我们大概已承认是指有关亚述的危机,以及那时用来威吓耶路撒冷的语言(卅六11—13;另参廿八11—13注释)。

“产业”或“遗产”乃充满感情的词语,教人回想起以色列各支派的分地(例书十一23);但却绝不止于此(见诗一一九111;参诗十六6;赛四十九8):我以你的法度为永远的产业,因这是我心中所喜爱的。“申辩”(Vindication,标准修订本,17节)乃tsedakah的另一个翻译。

钦定本作“义”(和合本译作‘所得的义’),但或许译作“他们应得的报偿”最能表达本文的意义。

3.圣经《以赛亚书》53章6一12节歌曲

网上《圣经》 /bible/bible/001.htm

以赛亚书(希伯来文:Isaiah)是《圣经》的第23卷书,是上帝默示由以赛亚执笔,大约在公元前723年之后完成。记载关于犹大国和耶路撒冷的背景资料,以及当时犹大国的人民在耶和华前所犯的罪,并透露耶和华将要采取判决与拯救的行动。在第53章整章描述大约在700年之后将临的弥赛亚耶稣的遭遇与人格特质。

本书执笔者是以赛亚先知。"以赛亚"的意思是耶和华拯救或耶和华是救恩。他当先知有五、六十年之久。他可能是犹大王族,父亲是亚摩斯。根据犹太人的传说,这亚摩斯是乌西雅王的堂兄弟。

他的妻子也称为女先知(八章:三节),有两个孩子,一个叫"施亚雅述",意思是除民将要归回。另一儿子叫"玛黑珥沙拉勒·哈施罢斯",意思就是掳掠速临,抢夺快到(七章3节)。

主要职分

乌西雅王驾崩的一年以赛亚蒙召作先知,当时也可能只有二十多岁。他作先知时,犹大国的国王先后有约坦、亚哈斯、希西家及玛拿西,而与以赛亚同期的犹大先知有弥迦。

4.以赛亚书25章里面的经文意思是什么

以下是圣经学者对以赛亚书25章的解释,请看。

末世大筵席(廿五1-12) 锡安山上壮观筵席的异象,在那里万民都会被邀请来赴筵,死亡会永远被吞灭(6-9节),在此之前,是一篇为 神胜过‘强暴之国的城’大能的感恩祷告(1-5节),然后便是一篇有关国家命运的预言(10-12节)。锡安山立于中间,充满了永无休止的欢欣景象,象征生命与救恩被周围一片的寂静与灰尘的废墟所包围,这废墟原是列邦骄傲的城市。

这篇祈祷首先以表达对 神的坚定信心开端,这是取材于诗篇(例:诗一一八28;七十七5;七十八12),但也是植根于以赛亚式传统。十二章一节的预言可说在此得着应验; 神所计划的奇妙之事属于九章六节对弥赛亚的描述(参廿八29);而‘忠信诚实’是属于以赛亚先知信息的核心(例一21,26;七9;三十15)。

在本节更有一种近乎七章九节的文字游戏:emunah omen,按其字义可作‘恒久(与)信实’。正如启示录十八章的巴比伦与前面廿四章十节的‘荒凉的城’,第二节的城亦是一种象征,不是一个真实,可辨认的城市,其倾倒代表了我们所看见人类文明的脆弱性。

这场毁灭的情景并没有带出任何理由。‘外邦人宫殿’无疑是指十三至廿三章中所攻击的外邦列国,它们同是一样的命运,但其余的诗便将刚强与强暴的、贫穷与困乏的,作鲜明的对比。

当公义至终在地上建立,强暴的列邦必将敬畏 神:摩押(十六1-5)与古实(十八1-7),尼布甲尼撒(但四34-37),大利乌(但六25-28)古列(拉一2-4),将会耀他的名。第四与五节中形像的堆积是典型的诗篇风格(参十八2-廿二12-21)。

神是保障,是贫穷人与困乏人的藏身之所(或避难所)及荫蔽处;他们的仇敌与压迫者就像暴风,沙漠的热气,喧哗。第四节带有一个简短而不太需要的注释,说明强暴人(钦定本作‘残暴人’)的威胁与攻击就好像暴风吹袭房屋的墙壁(参太七24-27)。

但没有任何风暴可以胜过 神的子民;列国震天喧闹要攻破 神之城的防大卫终告失败,风暴随即止住。‘在这山上’(6节)重提起在感谢诗(廿四23)之前的锡安山,并且引入了以赛亚书中最丰富与最富感情的其中四篇诗歌,在其他其关万国要来到耶路撒冷的描述中,所强调的是他们能够甚么来丰富那些住在该处的人(例四十五14;六十3,6-7;哈2-7),但在此处第六节,正如二章二至四节,他们被张臂欢迎来参加可媲美路加福音十四章十五至廿四节的弥赛亚筵席。

这里有二字是用来形容这次华丽的筵席,每字都重复两次:shemanim('肥甘')包括肉类、生果与疏菜,各样的美食,满有丰富的精华(‘骨髓’);与shemarim('陈酒'),原意为‘糟粕、酒渣’,这里用以代表无节制的豪饮,正如‘必都喝这酒的渣滓,而且喝尽’(诗七十五8),也指那些从酒渣酿制而成的酒,含有高酒精与浓厚的香味,先知以西结也看见相似的景象(结卅九17-20)。接着的两节亦以相同的字句作开始:‘他又必……除灭……蒙脸的帕子’(7节),‘他已经吞灭死亡’(8节),这两句话通常都一起用,而第七节的帕子可解作吊丧者的蒙脸帕(例撒下十五30),或包扎列国死尸的裹尸布(参耶路撒冷译本、新英译本)。

但这字并不出现于哀悼的上下文中,而这两节不一定指同一情景。第七节可否视为形容像廿四章廿三节(与出廿四10)中那些长老,列国的眼睛被打开,得以看见万军之耶和华的荣光?保罗论述新时代的异象,在对以赛亚书启示文学的了解上,可能较通常引用的关于伤丧习俗的经文,能给予我们更多的亮光:‘但他们的心几时归向主,帕子就几时除去了。

……我们众人即然敞着脸,得以看见主的荣光,好像从镜子里返照,就变成主的形状,荣上加荣。’(林后三16,18) 这段难以忘怀的诗歌的第三首,遥见到那时不会再有死亡,哀哭与羞辱。

正如前面两篇诗中,这异象所强调的是其终究性与整全性:‘直到永远……各人脸上……普天下’。这在古以色列中是罕见的观念,虽然有些意思可在箴言三18;八35中找到:‘寻找我(智慧)的,就寻得生命’。

到了新约时代,这些经文(赛廿五章;但十二1-4,所罗门智训书二章廿一节至三章九节与直接引述赛廿五8的林前十五章)就都被冠以末世观点的注释。‘以赛亚启示文学’最终脱离了源于旧约的古以色列,走进了其现时所属的犹太教与基督教。

我们会在阐释第廿六章时再论及此主题。最后的一桩末世事件(9节)是列邦喜气洋洋的回应。

盛筵、神荣耀的异象、死亡被永远废除,这些都构成了‘救恩历史’(德文Heilsgeschichte)上的大能作为。全地所等待的最终来到:终于‘我们必因他的救恩欢喜快乐’。

正如第一至十二章,以一首‘救恩’(yeshu'ah)主题的感谢诗作结,现在这个丰富的词语再次出现于本书第二大段落的结尾(十三至廿七章)。它在全诗中出现两次,然后又出现于下章开首的副歌中:‘我们有坚固的城,耶和华要将救思(Yeshu'ah),定为外郭’(廿六1) 只有 神才可成为‘拯救’动词的主词,只有他会喂养我们(6节),向我们显出荣耀(7节),救我们脱离死亡(8节),重听我们的祷告(9节),这就是‘救恩’的意思。

十至十二节将 神的山,就是。

5.圣经以赛亚30章18

「耶和华必然等候,要施恩给你们。

」(以赛亚书三十章十八节) 当人们向帮助他们自己,派大使到埃及结盟御敌,神就不能为他们作什么。他只好等着他们回转来依靠神。

他们得救在乎归回安息。起初他们不肯专心依赖神。

如果单纯信靠,神为他们成就远超他们辛劳所作的,说起来似乎难以令人置信。但是当神等候的时候,人的办法都失败了,他们到了这样的地步,以致神可以进来拯救他们。

我们的生活岂不是这样吗?我们一直没有学会归回安息的功课,不知道怎样才会平静安稳,我们相信马匹车辆可以奔驰。当然方法是需要使用的,但却不可取代神的地方。

你要救自己不受罪的刑罚,不被敌人追赶,从困境中出来,你曾跑来跑去,兴奋异常。你到处敲门,门都是关着的,神等着向你施恩,一直等泥到了尽头,他等着你,等到你不在挣扎,就投在他坚强的永久的爱中,他必被高举而恩慈,但是他也是审判的神。

他有方法,只有一个途径来施拯救。等候他的人有福了,那等候神的人必常常找到他所等候的神。

──迈尔《珍贵的片刻》 【赛三十19】「百姓必在锡安、在耶路撒冷居住,你不再哭泣。主必因你哀求的声音施恩给你;他听见的时候,就必应允你。

」 【赛三十20】「主虽然以艰难给你当饼,以困苦给你当水,你的教师却不再隐藏,你眼必看见你的教师。」 【赛三十21】「你或向左、或向右,你必听见后边有声音说:“这是正路,要行在其间。”

」。

6.请问以赛亚书从哪章开始是预言耶酥的

《以赛亚书》第53章是《以赛亚先知书》中的一章,四首受苦的仆人诗歌中的最后一首,讲述了忧患之子的故事,成为中世纪和后来的基督教艺术的常见主题。

《以赛亚书》第53章第3节,被基督徒认为是弥赛亚前兆。 3) 他被藐视,被人厌弃,多受痛苦,是忧患之子;他被藐视,好像被人掩面不看的一样;我们也不尊重他。

4) 他诚然担当了我们的忧患,背负了我们的痛苦;我们却以为他受责罚,被神击打苦待了。 5) 那知他为我们的过犯受创,为我们的罪孽压伤;因他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

6) 我们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耶和华使我们众人的罪孽都归在他身上。 基督教观点 这一章被许多基督徒解释为耶稣来临的预言,写于他出生以前500多年。

许多基督徒认为整章,特别是关于受难的一段,以及赎罪是预言耶稣的死[1] 8因受欺压和审判他被夺去;至于他那世代的人,谁想 他从活人之地被剪除 是因我百姓的过犯,受他们所当受的鞭打? 5 以赛亚书上卷内容大纲 5.1 神的怜恤 (1-6章) 5.2 神的王权 (7-12章) 5.3 撒但傀儡 (13-23章) 5.4 最后的审判 (24-27章) 5.5 耶路撒冷的六大灾祸 (28-33章) 5.6 羞耻与荣耀 (34-35章) 5.7 耶路撒冷的审判延后 (36-39章) 6 以赛亚书下卷内容大纲 6.1 神的救赎 (40-48章) 6.2 神的仆人 (49-57章) 6.3 神的救恩 (58-66章) 本书特点[编辑] 以赛亚书是大先知书的一卷,可以说是先知书中最重要一卷。新约圣经上引用《诗篇》的次数最多,其次就是以赛亚书,因为以赛亚书有很多关弥赛亚和福音的预言。

有人认为以赛亚书是旧约圣经的福音书。奇妙的是: 以赛亚书共六十六章,圣经也是六十六卷, 旧约三十九卷,以赛亚上卷也是三十九章;新约二十七卷,本书下卷也是二十七章, 以赛亚书第一到三十九章论及神因人的犯罪而责备人,同时预言公义的君王将要来临,行罚恶者,而以敬虔的选民得赎作为结束,充分把旧约的特质——神公义的审判表现出来。

以赛亚书第四十到六十六章,以基督的先锋开始,至预言神的仆人——基督受死以救赎人类为神救赎计划的关键点,接着神国在圣灵的引导下不断扩展,而以新天新地的实现作为结束,充分显示新约的特质——救恩的成全,是神安慰苦难中的选民的最佳礼物。本书根据两大主题:神的审判与神的安慰。

以赛亚书上卷内容大纲[编辑] 神的怜恤 (1-6章)[编辑] 以赛亚书第一章至第六章,先知从异象中看到神的圣洁和公义(六:1-7),同时也看到百姓在恩典中的堕落(一:1-20),圣洁的神不断呼唤选民弃恶从善(二:1-5) ,然而选民硬心以致神本着他的公义施行管教(五:1-6),并且差遣先知传警告(六:8-10),引导他们走上义路。由此可见神的恩典何等浩大!若非神满有怜恤,锡安就像所多玛,蛾摩拉一般被灭绝了。

本段要训—— a)以赛亚见异象(六:1-7):以赛亚在乌西雅王死的那年,看见异象,他看见神坐在很高的宝座上,他的衣裳垂下,遮满圣殿 。其上有事奉神的撒拉弗天使(Seraphs)侍立,天使各有六个翅膀:用两个翅膀遮脸 (不敢直接看主的荣光) ,两个翅膀遮脚(表示谨慎脚步而敬虔) ,两个翅膀飞翔 (表示很快速度完成奉差遣的使命)。

他们彼此呼喊著说:“圣哉! 圣哉!圣哉。.” 。

b)用红炭除去罪孽(六:5-7): 以赛亚看到这异象时,神让他说:“祸哉!我灭亡了,因为我是嘴唇不洁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洁的民中,又因我眼见大君王万军之耶和华”。有一位天使飞下来,用坛上取下来的烧红的炭,沾了他的口,有说他的罪孽被除掉,蒙赦免了。

从这一段知道,人一站在圣洁的神面前,自然地会想起自己的过错。从此也可知道,言语上的灵修与圣洁是最难的,若言语能圣洁无过错,便能成为完全人(雅三:2)。

这也是预言新约时代,神要用焚烧的灵除去他百姓的罪孽。 c) “我在这里,请差遣我”(六:8) :真神向以赛亚发问“我可差遣谁呢?”因此以赛亚勇敢地接受神的差遣。

神的王权 (7-12章)[编辑] 第七至十二章引出一个伟大的预言,就是以马内利 (Emmanuel,七:14)和他的国要来临(九:1-4),世上的政权都掌握在弥赛亚(Messiah)手中(十一:1-2),唯有深信“以马内利”的应许,才能带来更新的盼望及复兴(十二:1-8)。 本段要训—— a)童女怀孕生子的兆头(七:14):这一节是很重要的经节,这是预言救主弥赛亚是童女怀孕而生的,这就是兆头,是救主的记号;在基督教中译经中,有时往往把童女翻作“处女”,然而犹太原文经典里,仅有“少女”之意。

b) 以马内利: 童女怀孕所生之儿子,要给他取名为以马内利,这以马内利是“神与我们同在”的意思。这表示主耶稣是有神同在,是从神那里来的圣者,救主弥赛亚。

c)有一婴孩为我们而生(九:6-7):这一段是预言弥赛亚降生很重要的经节。从这段可知,神赐这婴孩给我们人类,这婴孩弥赛亚,有属灵的政权担在肩上,是属灵国度的主。

他名称为奇妙 (他在世上行了很多奇妙的神迹奇事,他的救赎也藉很奇妙的大能完成),策士 (他从创世以来就策划创造天地与救赎工作 – 箴言八:26-30),全能的。

范文涉及诗人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