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瀑布的现代诗001、 《瀑布》叶圣陶 还没看见瀑布, 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山路忽然一转, 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这般景象没法比喻,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 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时时来一阵风, 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002、 《瀑布》洪源 要下山, 要出谷! 一声呐喊, 从云崖扑下, 哪怕它粉身碎骨! 向往着浩浩江河,茫茫大海, 思念着展翼的风帆,击浪的桡橹。 啊,全凭一腔燃烧的信念, 脚下,才开辟出一条奔腾的生命之路! 2.赞美瀑布的现代诗15句瀑布半天上,飞响落人间。 —— 李梦阳《开先寺》 穿天透地不辞劳,到底方知出处高。 —— 冯云山《咏瀑布》 拔地万里青嶂立,悬空千丈素流分。 —— 王安石《日照绝句》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 徐凝《庐山瀑布》 断山疑画障,悬溜泻鸣琴。 —— 王勃《郊园即事》 迥与众流异,发源高更孤。 —— 范仲淹《瀑布》 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 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 庐山正南面,瀑布古来闻。 —— 江为《瀑布》 银河飞落青松梢,素车白马云中跑。 —— 袁枚《到石梁观瀑布》 五叠六叠势益高,一落千丈声怒号。 —— 袁枚《到石梁观瀑布》 3.描写瀑布的现代诗句瀑布: 那飞泻下来的银链,在阳光下闪烁,使银链更明亮。而银链的宏伟,大于任何一个饰物;而银链的庞大,又大于任何一个无形的气墙。 走到瀑布跟前,只见银白色的水流像老爷爷的白胡子,一缕一缕地倾泻下来。风吹过来,把水吹成轻雾洒在我脸上,凉丝丝的。有几道水流好像有急事,匆匆地往下冲,一不小心,撞在岩石上,水花四溅,如飞珠碎玉般晶莹可爱。 空中飘雪花,一朵一朵优雅的落下,绽放出那绝世的美与温柔。那是上帝忘了洗头,落下的头屑,亲爱的我也忘了洗头,可为何落下满地的忧伤?白色的屋顶白色的房,白色的飞鸟飞过我的年华不留声响,站在雪中接一片雪花,看它一点一点变为透明的水珠,折射出一片惨烈的白,整个世界宛如一场奢华的礼拜。 —————————————————————————————————— 花朵: 在山谷中有一群仙子,他们决定山谷中的花开什么颜色,什么模样.有一朵美丽的蓓蕾,是天之骄子.特别承天使们的照顾.天使们决定让它自行决定要开成什么颜色,什么模样.让它自由选择.没想到,那朵蓓蕾因为选择太多了,最后什么也决定不下来,在花季过去之后,天使们在山谷中发现了一多未开放便枯死了的蓓蕾--她始终没法作任何选择. —————————————————————————————————— 柳树舒展开了黄绿嫩叶的枝条,在微微的春风中轻柔地拂动,就像一群群身着绿装的仙女在翩翩起舞。夹在柳树中间的桃树也开出了鲜艳的花朵,绿的柳,红的花,真是美极了! 杉树枝头的芽簇已经颇为肥壮,嫩嫩的,映着天色闪闪发亮,你说春天还会远吗? —————————————————————————————————— 草: 小草挺着嫩绿的身子,随风摇拽、那么柔软,那么耀眼。 春草铺满了原野,举目远眺,一碧千里。 我们走在绿色的草地上,好像走进了绿色的海洋。 小草给春天增添了勃勃生机,增添了新的光彩。 一颗颗小草从酣梦中醒来,他们破土而出,舒展着他那幼嫩的绿叶。 4.说一说这首诗在表现瀑布的雄伟壮观上,和《望庐山瀑布》有什么相同都用了夸张的手法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和这首诗中的“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是一个手法.如果说不同的话,《望庐山瀑布》的角度和这首诗不同.前者是站在瀑布面前,用静态的视觉观察,先看到“紫烟”再往后看到“瀑布挂前川”;后者是用动态的视觉观察,在去往瀑布的路上,没看到,先听到.看到后先写瀑布,然后才是由瀑布引申出来的“烟,雾,尘”.还一个不同是,《望庐山瀑布》全是视觉描写,这首诗,第一段是听觉,第二段是视觉,第三段是触觉.个人见解,文学底子都是高中打下的,毕业都8年多了.。 5.【诗歌开头两个“要”字用得精妙传神,试作分析】亲爱的楼主,很高兴为你解答,以下为答案:欣赏下面一首现代诗,回答问题(4分)瀑布洪源要下山!要出各!一声呐喊,从云崖上扑下,哪怕它粉身碎骨!向往着滔滔江河,茫茫大海,思念着展翼的凤帆、击浪的挠橹,啊,奎凭一腔燃烧的信念,脚下才开辟出一素奔腾的生命之路.(选自《中国当代名诗一百首》)(1)诗歌开头两个“要”字用得十分精妙传神,试简要分析.(2)诗歌塑造“瀑布”这一形象,请你谈谈它背后的深层意蕴.(1)(2分)开头两句“要”的呐喊,写出了瀑布坚定不移、势不可挡、一泻千里的特点.(2)(2分)作者运用丰富的想像力,把无生命的瀑布当作人来写,粗看宇字在咏物,细看句句在写人,写那些有追求、有理想,用燃烧的信念为自己开辟一条奔腾的生命之路的战士.说明:每小题2分,大意正确即可给分.。 6.【《小溪》这首现代诗歌的意思小溪,涓涓细流,就那样流着、流着,流淌了三百年,还在流着,这条小溪的生命力该有多么的旺盛.在我们没有发现它的时候,其实它就是这样永不停止地流着,只不过那时被树荫掩映,被杂草遮挡,被乱石覆盖,或在那高高的山顶,我们暂时看不见它罢了.大河可能会有一时的澎湃,浪涛卷起千堆雪.但大河也会有一时的冰封、断流,乃至干涸.小溪永远只是清清地、浅浅地流着,永远不会因为季节和外界的原因而冰封、断流、干涸.我们看不见它,并不是它不存在,而是因为,我们眼睛的问题:近视、远视、弱视、色盲、白内障、瞎子,或只是俯视浪涛汹涌的大河,或只是愿意眺望飞流三千尺的瀑布,而根本没有注意到小溪的存在罢了.而小溪就在我们的身旁,很可能就在我们的脚下.它穿过碎石、草丛,隐没在丛林、山涧,行走在无人能到达,连鸟都飞不到的地方.在险峻的悬崖上,它照样流淌;在偏僻的角落里,它照样流淌;在阳光月光的照耀下,它照样流淌;在风霜雨雪的袭击下,它照样流淌……小溪的水流量不会恣肆狂放,激情万丈得让人震撼,但它让人感动是持久的,不会一暴十寒,不会繁枝容易纷纷落,不会无边落木萧萧下,而总是一如既往地水珠细小却清静地往前流淌着.它拥有这巴洛克特有的稳定、匀称、安详、恬静、圣洁和旷日持久的美.它的美不在于体积而在于它渗透进永恒的心灵和岁月里,就像刻进树木内心的年轮里.它不是一杯烈酒,让你吞下去立刻就烟花般怒放、烈火般燃烧;它只是你的眼泪,在你最需要的时候,珍珠项链般地挂在你的脖颈上,或悄悄地湿润着你的心房.这才是小溪的性格和品格.这才是巴赫的性格和品格.有人说巴赫伟大,称巴赫为“音乐之父”,说在巴赫以后出现的伟大音乐家中,几乎没有一个没受过他的滋养.贝多芬、舒曼、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雷格尔、勋伯格、萧斯塔克维奇……伟大不见得都是巍巍乎、昂昂乎,如庙堂之器哉.伟大可以是高山,是江河,但伟大也同样可以是溪水.巴赫就是这样清澈的小溪.水,当世事沧桑,春秋代序,高山夷为平地,江河顿失滔滔,大河更改河道,小溪却一如既往,依然涓涓在流,清清在流,静静在流.这就够了,这就是小溪的伟大之处.听巴赫的音乐,你的眼前永远流淌着这样静谧安详、清澈见底的小溪水.在宁静如水的夜晚,巴赫的音乐(那些弥撒曲和管风琴曲),是孔雀石一样蓝色夜空下的尖顶教堂正沐浴着皎洁的月光.教堂旁不远的地方流淌着这样的小溪水,九曲回肠,长袖舒卷,蜿蜒地流着,流向夜的深处,溪水上面跳跃着教堂寂静而瘦长的影子,跳跃着月光银色的光点……在阳光灿烂的日子,巴赫的音乐(那些康塔塔和圣母赞歌),是无边的原野,青草茂盛,野花芬芳,暖暖的地气在氤氲地袅袅上升,一群云一样飘逸的白羊,连接着遥远的地平线.从朦朦胧胧的地平线那里,流来了这样一弯清澈的小溪,溪水上面浮光跃金,却带来亲切的问候和梦一样轻轻的呼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