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谁有表示陶渊明志向的诗句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又名潜,或名渊明。自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文学家,卒后友人私谥“靖节征士”,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出生于一个衰落的世家,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父亲早死,因家贫,曾做过几年的官,却因“质性自然”,不愿“以心为形役”、不肯“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而解绶去职,过起了躬耕自足的田园生活。 1、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陶渊明《读山海经》 【全诗】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2、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渊明《归园田居》 【全诗】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椋,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3、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陶渊明《饮酒》 【全诗】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蔽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 4、陶潜任天真,其性颇耽酒。——王维《偶然作》 【全诗】陶潜任天真,其性颇耽酒。自从弃官来,家贫不能有。九月九日时,菊花空满手。中心窃自思,傥有人送否。白衣携壶觞,果来遗老叟。且喜得斟酌,安问升与斗。奋衣野田中,今日嗟无负。兀傲迷东西,蓑笠不能守。倾倒强行行,酣歌归五柳。生事不曾问,肯愧家中妇。 二、表现陶渊明志向的诗陶渊明(365--427)又名陶潜,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不仕。田园生活是陶诗的重要题材,因此后来人们将他称作“田园诗人”。 在他的田园诗中,随处可见的是他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热爱。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在《归园田居》中,他将官场写成“尘网”,将身处其中比喻为“羁鸟”和“池鱼”,将退隐田园更是比喻为冲出“樊笼”,返回“自然”。 因为有实际劳动经验,所以他的诗中洋溢着劳动者的喜悦,表现出只有劳动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如《归园田居》第三首就是有力的证明,这也正是他的田园诗的进步之处。 对现实的失望,迫使诗人回到诗歌中去构筑一个理想的社会,《桃花源诗并记》是他这一思想倾向的反映。 桃花源诗 嬴(yíng)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qǐ)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yān),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qì)。 桑竹垂余荫,菽稷(jì)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mǐ]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zǔ)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r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yì)。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niè)清风,高举寻吾契(qì)。 除田园诗之外,陶渊明还有歌咏勇士的诗,有充满爱国热情的诗,有消极避世的诗,由此可见其诗歌思想的复杂性。 《读山海经》 陶渊明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陶渊明的诗多取材田园风光、平常生活,运用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直率地抒写而出,这就使人感到自然、亲切,情感真挚,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迹,引导读者去体味其中悠然冲淡的情致,走进诗人所营造的意境中去。 三、表现陶渊明志向的诗一、陶渊明的生活背景与诗歌的艺术特色 (一)生活背景: 陶渊明(公元356--427)又名陶潜、字元亭,是东晋末年的田园大诗人。 据史书记载,东至县东流镇东晋时期属浔阳柴桑(今属九江彭泽县),陶渊明在彭泽做县令,经常到东流种菊。留下千古佳话,后人敬羡先生,建祠以祀。 出身于世代官宦的家庭,又是元勋之后的陶渊明,本来也曾期望在仕途中有所进取,在政治,有所作为。但同时,东晋士族文人普遍企羡隐逸,追求精神自由的风气,在他身上也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他是抱着两种彼此矛盾的愿望走上人生道路的。开始时前一种愿望占据了主导地位。 但那时一个动乱的年代:宗室内部的斗争,军阀对政权的野心,不断引起血腥的杀戮乃至激烈的火拼。这种社会动乱不仅给人民带来灾难,同时在社会上层也造成严重的不安感。 这使陶渊明的政治雄心不得不有所消减。另外,在这种权力争夺之中,一切卑污血腥的阴谋,无不打着崇高道义的幌子,这让秉性真淳的陶渊明也难以忍受。 最终“爱丘山”的夙愿就压倒了“逸四海”的猛志。他开始身在仕途,心在田园了。 所以说,他的归隐,实际是自己的思想与当时现实无法调和的结果。 (二)诗歌的艺术特色:陶渊明在诗歌、散文、辞赋诸多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但对后代影响最大的是诗歌。 在诗歌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田园诗。这种田园诗的艺术魅力,与其说在于它是田园生活的真实写照,不如说在于其中寄托了陶渊明的人生理想。 田园被其用诗的构造手段高度纯化、美化了,变成了痛苦世界中的一座精神避难所。 1.平淡与醇美的统一:前人常用平淡概括陶诗的风格,这是不错的。 我们在陶诗里很难找到奇特的形象,夸张的手法和华丽的辞藻,甚至连形容词都很少用。一切如实说来,平平淡淡。 然而,如果仅仅是平淡,不会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陶诗的好处是在平淡的外表下,含蓄着炽热的思想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这正和陶渊明的为人一样。因此读来韵味隽永,越读越觉的它美。 试看《劝农》诗中的一节: 熙熙令音,猗猗原陆。卉木繁荣,和风清穆。 纷纷士女,趋时竞逐。桑妇宵兴,农夫野宿。 这里呈现出一幅和平的农作图,实际是把中国农村封闭式的、自给自足的特点加以美化的结果。《归园田居》组诗的第一首久享盛名,也有类似的特点: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这诗大约作于从彭泽令解职归田的次年,抒发回到田园生活的愉悦心情。 中间写景的一节,“方宅”以下四句,以简淡的笔墨,勾画出自己居所的朴素美好;“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视线转向远处,使整个画面显出悠邈、虚淡、静穆、平和的韵味。作者正是以此作为污浊喧嚣的官场——所谓“樊笼”——的对立面,表现自己的社会理 想和人生观念。 结末“复得返自然”的“自然”,既是指自然的环境,也指自然的生活。 作为自然的生活的一部分,陶渊明的田园诗还写到了农业劳动;在他归隐时期,自己也曾参加耕作。 他的体力劳动在其经济生活中究竟有多大的意义?大约是很有限,甚至,也许是可有可无。这种农业劳作的实际意义,在于它体现了陶渊明的一种信念。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开头就是:“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具端。孰是都不营, 而以求自安!”自耕自食,是理想的社会生活方式和个人生活方式。 尽管诗人实际做不 到这一点,但他尝试了,这就是很了不起的。同时又说:“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 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 这里写到了体力劳动的艰苦和 由此带来的心理上的宁静乃至安乐。同类诗中意境最美的,当数《归园田居》之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结尾两句再一次说明,陶渊明之写田园生活,写体力劳动,实际都是在咏歌自己的理想,显示出理想获得实现的愉快。 以上主要分析了陶渊明的田园诗所反映的社会理想,以及他对个人在社会中的生活 方式的思考。此外,陶渊明的田园诗,还牵涉东汉末以来文学所集中关注的问题: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何在?生命怎样才能获得解脱?在这方面,我们首先看到,陶渊明对生命短促的事实,表现得比同时代任何人都焦灼不安。 他的诗现存不过一百多首,竟有几十 处提及“老”和“死”。但在哲学上,他却有一种豁达的解释,这在组诗《形、影、神》 中表达得最明白。 诗人借用辞赋的对话体,让“形”提出饮酒自乐、忘怀一切的人生态度(这近于《古诗十九首》),又让“影”强调应追求事功,建立身后之名(这近于建 安文学)。这两者其实都是陶渊明所难以舍弃的,但作为最终的哲学归结,他在第三首 《神释》中把前二者都否定了,认为每日醉酒伤害生命,立善求名也只是外在的追求,毫无意义,应该是:“纵浪大化中,不喜也不惧。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即归化于自然,不必有意。 四、写出陶渊明的政治抱负的诗句陶渊明为贫而仕,并不意味着他没有政治抱负。诗人自己曾说: ?? ??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 ——《杂诗其五》 陶渊明的少年生活是在柴桑的农村里度过的。“陶渊明……浔阳柴桑人”(萧统《陶渊明传》)就可证明了这一点,陶诗句“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之五)可是他少年生活地真实写照。但作为读书人,陶渊明也跟中国传统的士人一样具有建功立业地欲望,而且这欲望比一般地读书人来得更强烈。 首先,陶渊明对自己祖辈的功绩感到非常自豪。“悠悠我祖,爰自陶唐。邈焉虞宾,历世重光。御龙劝夏,豕韦翼商。穆穆司徒,厥族以昌。”(《命子》)这几句诗主要诗是说陶唐后裔的功绩。我们都知道,在魏晋时代,尽管陶家无法与王、谢等大士家相比,但也不同于寒门,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官至大司马,祖父也做过太守。《命子》中的这几句诗写出了陶渊明对自己祖辈的功绩“御龙劝夏,豕韦翼商”感到骄傲,这也侧面反映了陶渊明的政治抱负——建功立业。又如“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杂诗八首》之二),“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八首》之五),“弱质与远颓,玄鬓早已白;素标插人头,前途渐就窄”(《杂诗八首》之八)。在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陶渊明叹息自己年事已高,“我愿不知老”(《杂诗八首》之四),但未有建业,“前途渐就窄”。这也体现了陶渊明感概自己的政治抱负得不到体现。 从以上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很肯定地说,陶渊明尽管“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但也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希望建功立业。其“爱丘山”的“性”在刚开始只是一种受魏晋玄学及其少年农村生活影响的一种情趣,但其感于祖辈的功绩,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也正如他说的“历世重光”(《命子》),而且,在当时重视门阀制度的社会里,陶侃尽管官至大司马,但出身寒微,始终处于一种被讥为“小人”的尴尬的政治处境,这就使陶渊明建功立业的欲望更加强烈了。 五、陶渊明的诗句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东晋·陶渊明·移居)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东晋·陶渊明·饮酒)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东晋·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东晋·陶渊明·读山海经)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东晋·陶渊明·杂诗)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饮酒) 六、表达孔子、陶渊明、刘禹锡、鲁迅对理想的追求的诗句还要简明地说说中文名:陶渊明 别名:陶元亮,五柳先生,陶潜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公元376年 逝世日期:公元427年 职业:诗人 主要成就:田园诗人的鼻祖 代表作品:《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 所处时代 :晋代 刘禹锡,中唐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兼擅诗歌与散文,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一生仕途坎坷。 其诗风沉着稳练,风调自然,格律精切,意境优美,思想深刻,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该集按历史时序,截取诗文一百六十篇左右,加以赏析。 于大历史观下,看古今名家评述,别具风味。 中文名: 孔丘 外文名: Confucius 别名: 孔子,仲尼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陬邑昌平乡(今曲阜市南辛镇) 出生日期: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逝世日期: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职业: 教师 信仰: 儒学 主要成就: 开创儒家学派 编纂《春秋》,修订“五经” 创办私学,打破贵族教育 代表作品: 《春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树人、周樟寿,字豫山、豫亭、豫才。 笔名除鲁迅外,还有邓江、唐俟、邓当世、晓角等。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人称“文教思革”光绪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祖籍河南省汝南县,小时享受着少爷般的生活,慢慢家基衰败变得贫困。 青年时代受达尔文进化论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七、关于抒发理想志向的诗句关于抒发理想志向的诗句包括:1、唐代王绩《野望》原文: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译文: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2、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原文: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3、东汉曹操《观沧海》原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译文: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周围树木葱茏,花草丰茂。 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啊,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向吧。 4、宋代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文: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译文:从哪里可以眺望故土中原?眼前却只见北固楼一带的壮丽江山,千百年的盛衰兴亡,不知经历了多少变幻?说不清呀。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想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已带领了千军万马。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过头。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可以和他鼎足成三。难怪曹操说:“生下的儿子就应当如孙权一般!”5、唐代骆宾王《咏蝉 / 在狱咏蝉》原文: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译文:深秋季节寒蝉叫个不停,蝉声把我这囚徒的愁绪带到远方。怎么能忍受这秋蝉扇动乌黑双翅,对我一头斑斑白发,不尽不止地长吟。 秋露浓重,蝉儿纵使展开双翼也难以高飞,寒风瑟瑟,轻易地把它的鸣唱淹没。有谁能相信秋蝉是这样的清廉高洁呢?又有谁能为我这个无辜而清正的人申冤昭雪呢?6、宋代岳飞《满江红·写怀》原文: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译文:我愤怒得头发竖了起来,帽子被顶飞了。独自登高凭栏远眺,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 抬头远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 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雪洗。 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 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7、南宋陆游《卜算子·咏梅》原文: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译文:寂寞无主的幽梅,在驿馆外断桥边开放。已是日落黄昏,她正独自忧愁感伤,一阵阵凄风苦雨,又不停地敲打在她身上。 她完全不想占领春芳,听任百花群艳心怀妒忌将她中伤。纵然她片片凋落在地,粉身碎骨碾作尘泥,清芬却永留世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