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虞美人春愁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1)B项不是拟人手法,“贴云寒”,状飞行之高,高处生寒,由联想而得.着一“寒”字,又从视感而转化为一种心理感受,暗示着离别的悲凉况味.“寒”表面写天气,实指诗人心境.E项不是实写,是虚写,是想象.(2)本题有两问,一是分析诗人的情感,二是分析抒情方式,这两个问题的分析都离不开对具体诗句的分析.“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的意思是“光阴荏苒,转眼又是岁暮,雪满京城,寂寥寡欢,唯有借酒遣日而已”,这里诗人直抒胸臆,表达出自己的孤寂和落寞;“背飞双燕贴云寒”这句是写景,写燕子双飞,与下句的“独”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表现诗人内心的孤寂,从手法的角度分析可以说是借景抒情;“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这句结合注释可知,是运用典故,结合前句“故人早晚上高台”,是说“远方友人也定会登台凝望,请寄给我一枝江南春梅”,前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而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想得到故人慰藉的渴望之情.答题时先总结出情感,然后点明手法,结合具体诗句分析.答案:(1)BE(2)本词表达了诗人罢官之后的孤寂和落寞,不仅表达了对他乡友人的思念之情,更表达了自己想得到友人慰藉的渴望之情.①诗人直抒胸臆,“浮生”一句写光阴荏苒,自己寂寥寡欢,只能借酒浇愁,孤独一生.②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借日暮时分登楼所见的花残香消、烟波荡漾与双燕分飞来寄托内心的孤寂.③用典,化用陆凯折梅相赠的典故,这一枝明艳的“江南春色”定会给“雪满长安”的自己带来亲切的问候和友情的温暖,表达渴望得到友人慰问的心情.④虚写(或虚实结合、从对方落笔、想象),下片后两句设想友人想念自己,登上高台眺望,即使道远雪阻也会寄给我江南一枝梅,更能显出迟暮怀人的深深情谊(念友情深).参考译文:荷花落尽天连着水,暮色苍茫烟波随风起.分飞的双燕紧贴着寒云,我独上小楼东边倚栏观看.短暂浮生在醉酒中衰老,转眼间大雪盖满京城道.远方友人也定会登台凝望,请寄给我一枝江南春梅.赏析:此词为词人寄赠友人黄公度之作.词的上片写主人公傍晚小楼上欣赏秋景,下片写作者冬日的长安,盼望老友送梅来到,字里行间隐晦地传达出作者因触犯当政者王安石而被撤职后既苦闷孤独又渴望得到帮助的心情.上片写日暮登楼所见.“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芙蓉,即荷花.荷花落尽,时当夏末秋初.秋风江上,日暮远望,水天相接,烟波无际;客愁离思,亦随烟波荡漾而起.这两句视野开阔,而所见秋风残荷、落日沧波等外景,则透示出一派苍茫萧索的情调.“背飞双燕贴云寒”,视角由平远而移向高远;正当独立苍茫、黯然凝望之际,却又见一对燕子,相背向云边飞去.“背飞双燕”尤言“劳燕分飞”.《玉台新咏》卷九《东飞伯劳歌》云:“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牵牛)织女时相见.”后即用来称朋友离别.“贴云寒”,状飞行之高;高处生寒,由联想而得.着一“寒”字,又从视感而转化为一种心理感受,暗示着离别的悲凉况味.“独向小楼东畔倚栏看”是补叙之笔,交代前面所写,都是小楼东畔倚栏所见.把宏阔高远的视线收聚到一点,对准楼中倚栏怅望之人.“独”字轻轻点出,既写倚栏眺景者为独自一人,又透露出触景而生的孤独惆怅之感.“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是说光阴荏苒,转眼又是岁暮,雪满京城,寂寥寡欢,唯有借酒遣日而已.长安,借指京城.“雪满长安”,既点时地,又渲染出一派冷寂的气氛,雪夜把盏,却少对酌之人,岁暮怀人的孤凄心境可想而知.“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顺势而出故人,老朋友,指公度.早晚,多义词,这里为随时、每日之意.这两句从对方着笔,心有同感,用情颇深.想象老朋友也天天登高望远,思念着我;即使道远雪阻,他也一定会给我寄赠一枝江南报春的早梅.这是用南朝宋陆凯折梅题诗以寄范晔的故事.《荆州记》:“陆凯与范晔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这里用典,却又切合作者当年与友人置酒相别的一段情事.如此,更见其情深而意切.。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

【小题1】①这首词的上阙表达了词人羁旅他乡的思归念远之情。

(1分)②“丝丝杨柳丝丝雨”,表达了思念的绵长与凄苦;(1分)③“楼儿忒小不藏愁”,形象地抒写了愁绪之烦多与深重;(1分)④ “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表达了这种愁是一种思归之愁。(1分)【小题2】①该句紧承上句“花”而来,写消遣之花,即海棠临栏,别有韵味。

(1分)②通过视觉描写了海棠的红、栏杆的绿,一红一绿,色彩明丽。(1分)③借明丽的色彩,以乐景写哀情,反衬自己思念家乡的悲伤忧愁之情。

(2分)(“反衬或以乐景衬哀情”得1分;“对家乡思念的悲伤忧愁之情”得1分。如果写借景抒情,给1分) 解析【小题1】分 析:此题可根据景物描写的意象词及关键词句加以体会分析,“杨柳”有象征故乡之意,“丝丝”表现了绵长之意,故“丝丝杨柳丝丝雨”一句,能表达词人的凄苦的绵长与思念之情;“愁”“归舟”均可以联想到词人内心的愁绪及思归之情。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2】分 析:分析时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①描述“海棠红近绿栏杆”句意内容;②“海棠红近绿栏杆”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③“海棠红近绿栏杆”在词中起了什么作用。然后在结合着诗歌的具体语境进行理解。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1)①温馨香艳的“歌楼夜雨图”。

少年时,放荡不羁,不识愁滋味,心中有着豪情与壮志,就算忧愁,也只显得淡雅与悠然。听雨时,也会选择在红烛映照、罗帐低垂这样一个光与色的组合的浪漫的地方,选择自己喜欢的人陪在身边。

②凄风苦雨的“江舟秋雨图”。壮年时,恰遇兵荒马乱之际,词人在人生的苍茫大地上踽踽独行,常常东奔西走,四方漂流,如一只失群孤飞的大雁。

听雨时,选择在水天辽阔、风急云低的江上一客舟中。③孤独枯寂的“僧庐听雨图”。

晚年时,江山已易主,壮年愁恨与少年欢乐,已如雨打风吹去。听雨时,一个白发老人独自在僧庐下,听着夜雨,品尝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2)不矛盾。“悲欢离合”是作者对自己从少年到晚年不幸遭遇的陈述,“一任”是全都听便的意思,即作者的内心不十分在乎了,是从“总无情”中生发的听雨僧庐下的无奈。

算了既然命运无情,那就听任一夜听雨到天明吧,一切都无所谓了。因而可以看得出“悲欢离合总无情”是用议论表达作者对人生的认识,慨叹深沉,表达内心的惘然、茫然之情。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此词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表现了少年、壮年、晚年三个人生阶段的不同境遇、不同况味的不同感受。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小题1:作者没有用抽象的叙述来进行概括,而是从自己漫长的一生和曲折的经历中,截取了三幅有暗示性和象征性的画面,形象地概括了从少年、壮年到暮年在环境、生活、心情各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

小题2:温词浅白直露,蒋词深沉蕴藉;温词作客观冷静叙述,而蒋词用主观抒情升华。蒋词在“空阶滴到明”加了“一任”两个字,就表达了听雨人的心情,这种心情,看似冷漠,近乎决绝,但并不是痛苦的解脱,却是痛苦的深化。

小题1:

试题分析:

从“少年”“壮年”“鬓已星星”可知诗人是写自己的一生。可从“红烛昏罗帐”这样一个光与色的意象组合中产生青春与快乐的联想,从“江阔”“云低”“断雁”“西风”的意象群中感知东奔西走,漂泊四方的生活,又从“僧庐”“鬓星”意象中感知一个白发老人单调听雨,木然无声无可奈何的心境。

小题2:

试题分析:

通过注释,可知诗人是饱经忧患的一生。又通过抓主旨句“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和“精抓题眼法”,可知“一任”这两个字在感情上有千斤份量,而其蕴含的味道更耐人咀嚼。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