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含有夸张、拟人、比喻的诗句,每类6句以上.夸张: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李白《行路难》)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李白《赠汪伦》) 5、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6、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8、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拟人:1、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3、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唐,李峤《中秋月》) 4、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唐,孟浩然《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5、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唐,王维《杂诗》) 6、不知明镜里,何处是秋霜?(唐,李白《秋浦歌》) 7、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赠董大》) 8、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唐,杜甫《绝句》) 9、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唐,白居易《放言五首》) 10、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唐.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 比喻: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3、马作的卢飞快,共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 4、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6、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2.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的诗句,并注明诗题比喻: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 李白 〈望庐山瀑布〉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唐) 李贺 〈马诗〉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 贺 知章 〈咏柳〉 拟人: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白居易的《忆江南》中的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 夸张: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李白《夜宿山寺》 燕山雪花大如席.——李白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雪》 满意请采纳! 3.小学修辞手法的特点比喻、夸张、拟人、排比、反问、设问、对偶的特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为了使事物或道理说得形象或具体而采取的修辞手法.一般是把不常见的事物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 比喻有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借喻.应用比喻的好处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夸张: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这种辞格叫夸张. 夸张一般有扩大、缩小、超前三类.扩大夸张就是指故意把事物往大、高、多、重、强等处说,实际就是有意的言过其实.缩小夸张是指故意把事物往小、低、少、轻、弱等处说,实际就是往小里的言过其实.超前夸张指的是故意把后出现的事物说成先出现的,或同时出现的.夸张有揭示本质、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的作用. 3、排比:排比是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句排列起来,以强调表达力和语势的修辞方法,有增强说话的气势和加强语气的作用. 4、对偶: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对偶的作用: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5、设问: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回答的修辞方式.设问的基本特点是“无疑而问”,设的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叫反复.应用反复可起强调作用,或增强感染力. 7、反问:反问是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通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 8.拟人:拟人就是将物当成人来描写.拟人的作用就是把事物人物化使事物增加人的感情,使事物更加形象,更加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