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500字左右的诗歌

1.麻烦大家告诉我一首500字左右优美的诗歌

推荐一下我很喜欢的一首现代诗,戴望舒的成名作《雨巷》:

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行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的

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支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静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戴望舒先生的《雨巷》,是一首令人惆怅的诗。一个江南少女和“我”的邂逅,在雨巷中飘然而过。在“我”的等待中,她像丁香一样出现、飘过,然后消散在“雨的哀曲”中。相逢,只是想象;错身而过,是不可避免的悲剧。细碎的文字中,“她”和“我”出现了, “我”却眼睁睁地看着她消失,仿佛一场梦境。诗人撑着油纸伞,彷徨在寂寥的雨巷中,幻想逢着一个希望逢着的姑娘。这并非是现实的巧遇,而是幻觉的邂逅。而那如丁香般的江南少女也许是前清宰相府后代的少女,也可能是诗人以前的邻家少女。其实,是谁已经不重要了,她最终要消散在诗人的视线中。

它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在浓重的象征色彩衬托下,赤裸裸地反映了诗人曲折幽微的内心世界,在低沉而优美的调子里,一幅梅雨季节的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呈现在面前。带着哀伤,诗人把自己放在悠长的雨巷中,做一个反复彷徨的孤独者。没有声音,没有欢乐,也没有阳光,只有彷徨和哀怨,这就是悠长、狭窄而又寂寥的“雨巷”,也是当时黑暗而沉闷的社会现实。他在孤寂中怀着一个美好的希望,希望自己心中的美好理想能够实现。但是,诗人明显知道,美好的愿望是很难实现的。于是,它转瞬即逝,只留下自己在黑暗的现实中彷徨。在这里,诗人把握不住理想又不甘心放弃理想的复杂情绪显露无遗。

《雨巷》中的“丁香”意象,使诗歌呈现出一种迷离的美境。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象征人们的愁心。李璟也写过一曲关于丁香的《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丁香结和雨中愁在这位南唐后主的笔下已经连结在一起。而在诗人的手中,丁香有了进一步的含义。他想象了一个丁香一般地结着愁怨的姑娘,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也有“丁香一样的忧愁”。于是,它成了含有忧愁的美好理想的化身,包含诗人对美的追求,也包含诗人美好愿望幻灭的痛苦。诗人曾经说过:“诗是由真实经过想象而出来的,不单是真实的,也不单是想象。”雨中丁香一样的姑娘在他的思想影响下,最终消散,体现了诗人当时理想的幻灭。

在新诗中,《雨巷》是一个“忧愁”的文本。诗中的“丁香”意象、迷离的音乐美和情绪的抑扬顿挫,使它呈现出一种异样的美感。在文学的雨巷中,读者往往不满足于“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而还想企图捉住她,于是,她“像梦中飘过一支丁香”般飘过我们的身旁,消散在我们的视线中……这,就是它的“愁怨”所在。

参考资料:

2.五百字以上的诗词

『诗词比兴』 文人自古狂,集韵正文章。我来纵今古,知己知彼当。

酒逢故人醉,笙歌伴舞娘。飞雪邀春到,唯有傲梅香。

丈夫能欲大,君子行欲方。清雅圆如志,事欲少唯良。

海纳百千浪,猛虎深山藏,紫内真红色,临老才思量。

龙归云悠荡,麝过春草芳。好马英雄骑,奋蹄敢放缰。

漫天群星灿,难如孤月光。好诗书尽有,名山多僧堂。

仁义礼智信,孔孟和老庄。逢春枯木发,难做两度王。

尚志徒高远,少小离梓桑。数尽凌云路,汗颜不归乡。

谁懂世间事?道指张子房。石公桥上戏,成就汉刘郎。

家须一孝子,国里有栋梁。花红无百日,生死皆平常。

巍壁立千仞,无欲志能刚。君家中道落,十有中山狼。

纵有书万典,圣人不乱纲。谁能不白发?王孙贵贾商?

指山卖磨者,信口都雌黄。徐福谀赢正,东海自种粮。

大厦广千间,夜宿六尺床。酒后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五岳图挂上,指手山行行。谈沧溟之广,如同海上航。

疏八珍之馔,庖丁且心慌。守分耕锄地,温饱谢天苍。

窗下十年寂,一榜天下扬。群狗围虎吠,雄心落平阳。

莫问荣枯事,观颜便知详。青莲空怀志,武穆为忠亡。

黄雀总在后,传世笨螳螂。药可治假病,酒后更神伤。

平生皱眉事,忠义两茫茫。对酒当歌赋,人生几何昌?

读了百年史,长城却河殇。学得乌龟法,失事头不昂。

接人蔼然处,遇事若然祥。无事超然者,必得众人帮。

民情求本质,文过则伪装。人道本直路,虑佚则倾疆。

圣人故制礼,循序自然彰。势其有所梏,小柔克大钢。

仁暴殊途至,非暴无仁猖。察微在乎定,来乱岂慌张。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词进曲囊

3.走近**(诗人)的《**》(古诗)作文500字左右就OK

走进余光中的《乡愁》中华民族是个浪漫的民族,即使是浓浓的愁绪也能表现得异常凄美.中华民族是个多情的民族,即使远在天涯,也时刻深深眷念着天边的故土.当多情与浪漫相遇时,于是,便会泛滥出诗——无止无息的诗.情是这世上极抽象的词汇,总是有着,却又总是看它不见,总需借一些物象才能捕捉到它.在思乡愁情袭来时,“月”成了中国人的最爱,由“月”而勾出的诗便多了起来.而余光中对着悬挂了无数个日夜的思乡的明月,却浮现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于读者眼前.当我们感念“天涯共此时”的一刹那,这四个意象果真让人觉得,故乡就在眼前——更近了,也似乎更远了——若隐若现,若即若离……这真的便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乡愁”了.“乡愁”是痛苦的.“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母亲”,现在又多加一个“爱人”,随着岁月的迁移,这与故乡有关的思念也在逐渐地增多、加重.不论是生养的血缘,还是缠绵的爱恋,当它终归化为亲情的时候,当这亲情生生地被空间拉远了的时候,愁苦便牵肠挂肚、魂牵梦萦……然而,毕竟这时的愁苦还可排解.“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终可传去我们彼此的思念,并最终拉近这空间上的距离.于是,在诗中,愁苦里我们享受到了幸运与幸福……岁月在更迭,乡愁在加深.而当乡愁化作“一方矮矮的坟墓”之时,痛苦中又隐现幸福的“乡愁”里,却变得肝肠寸断、撕心裂肺.明明是“矮矮的”,明明是近在咫尺,但“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生死两茫茫,在这只须稍稍抬起脚便可逾越的“一方矮矮的坟墓”前,生与死的墙却是那样地高,那般地厚——触目可及的“近”却又是那样遥不可及的“远”.余光中竟让读这诗的每个人一下子又找回了自己——或是若干年前,或是若干年后,那个立于坟前的人定然就是我们自己.无须刻意,一幕又一幕便溢了出来,仿佛与“小小的邮票”和“窄窄的船票”相关的记忆瞬间四溢而出,占据了每一颗此刻均已早就变得空荡荡的心.这是无法接受与承受的,然而生老病死,轮回使然,这人力所不能及的自然之法则又迫使我们不得不接受,也不得不承受.尽管带着剧烈的疼痛,但当乡愁化作“一方矮矮的坟墓”的时候,人力已显得微薄,天命却又是威严得那样地无法抗拒.尽管无法如“小时候”、“长大后”那样得以排解而幸福,但这愁苦毕竟该顺理成章地被自然释怀.如果说这种乡愁之苦也可排解的话,那当它化作“一湾浅浅的海峡”时,便无论如何也没有办法去排解、消逝掉了,更是无法接受和承受了.不错,与“坟墓”这一意象幻化而出的那个“乡愁”相比,二者何其相似啊.同样是近在咫尺,却又同样远隔天涯;“矮矮的”,“浅浅的”,同样举步可越,却又是同样无缘亲近.但这又分明是不同的.生死的时序自然非人力可改变,但这眼前的相隔岂是上天的安排!当我们捶胸顿足地痛恨于双手无法使距离拉近时,却又为何亲手残忍地人为拉远着这上天原本已拉近的距离!自然的运转,体现的是深沉与威严.人力的对抗却体现着可憎与愚昧.面对这样的乡愁,这苦与痛,分明伴生着强烈的困惑与愤懑……《乡愁》,收回凝望的遐想与沉重,“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随时间的前移,伴成长的变迁,这条与生命牵系的线,竟串联起了“我”生命中全部的“乡愁”.在工整比对之美的背后,我们感受到了这愁情由浅及深,由窄而广的变化之美.这是一种深沉,亦是一种升华……。

4.关于收集诗歌的记叙文500字左右

诗歌,我人生一道亮丽风景 爱诗,读诗,写诗。

诗歌陪我已经走过了自己人生10多年的酸甜苦辣。说起和诗歌的故事,就不得不提下96年秋天的事儿。

因为自己的一首诗歌在北京获奖,当时自己是不顾家人担心,拿了1500元钱奔赴北京参加了笔会。最大的收获不仅是认识了牛汉等著名老诗人,还领略了首都大好风光,开阔了视野。

半个月后,当家人着急到北京要找我的时候,我顺利平安的回到了家。不仅同学们高看我,学校也表扬了我。

那一刻我觉得诗歌就是我生活中的翅膀,只要扇动几下就可以飞往理想中的"瓜哇国"去。 诗歌总是和爱情牵连的。

16岁那年,遇见邻村的一个女孩,内心扑腾腾的乱跳。她穿着粉红色上衣,便想和她说说话,就是害羞,也不懂得这种感觉就是爱情。

晚上心里难受睡不着,就写了“粉红色的你/亭亭玉立/一扭头/桃花惹红了泥土/想你/是颗种子/被时光粗心掉落/等待阳光……”这样的一行行话。当拿给一位叔叔看后,他笑着说写的是情诗吗?想谁呢?一下闹腾我个大红脸。

进入青春期,就总是思念一个初恋情人,因为总是见不到她,得空就写,逐渐成了生活的习惯。就这样一直写到了现在。

如果两三天内写不出诗歌来,内心就发慌。当然,诗歌不再是思念谁了,而是写作面更宽了。

基本上都写生活中的感受。写诗也有乐趣的。

最大乐趣就是下班回家,一边悠哉悠哉走着,一边看着街头和天边云彩,灵感就来了。赶忙把灵感刻在脑子里,然后回家急匆匆写到纸上,那种欣然和充实的感觉是平常等不到的。

因为自己的几首诗歌,当年谈对象,并没有多花销钱。到现在,诗歌依然起着“劝架”的作用。

如果我们俩口发生矛盾,她就把以前我的“求爱”诗歌摆在我面前。读着自己写的诗歌,再大的火气,瞬间转化成了和风细雨,到最后自己不得不说道歉。

记得那年北京诗人给我们讲诗歌时是这样说的:“诗歌就是心灵窗口,是海岸线;你在欣赏别人的时候,他人也在欣赏你。”这么多年来,诗歌不仅教会了我在生活中不断挖掘美,欣赏美。

更多的时候,用欣赏他人的角度欣赏自己,总能得到诗歌骨子里面的那种持久对生活热爱和执著。航程蔚蓝的水中,滑翔着如箭的木帆,相视的眸子 读着彼此的心卷,我在浪的前面 你追赶着我激起的浪漫 天空是澄蓝海是湛蓝,阳光沐浴着地平线 你我咫尺的距离、呵护着彼此的情感 享受这沉默的蕴涵 那黑色的波纹、在水中划出浅浅的航线,我们 操作的桨裂变成湍急的澜,多想,享受这 曼妙的凝固瞬息 你蠕动的唇将我的喉结覆盖,在鼓满风帆的下面 一种信息和理念在肢体里弥漫 清风掠过蔚蓝海水 皱褶出映象和韵律延展着。

这是一生难忘的航行 筹谋在朦胧的月夜制定,从那一片 暗礁和漂浮开始 那里没有多余的星星,夜的意境很朦胧、如我们 喜欢朦胧的爱情,这里曾是 古老的航线 有过灯火阑珊的沉醉,歌舞升平欲坠欲仙 童年记忆里的那个鼓手 已经死去 委婉的大提琴与耀眼波光也离开了记忆,我喜欢 这静夜和深沉,不要马达来开启 我们用古老的枣木做浆 用祖先的土布立帆,累了我们静静的仰望,哪颗 是你我的星宿?能否抵达彼岸?浪在摇曳那只 疲倦船,前方可有歇息的港湾?阳光很满足有一望无际的土壤可沙漠提供不了我的诗歌所需要的营养吞下很多露水、阳光以及没有灵魂的骨头诗歌依然觉得饿她无助的蜷缩在角落受到冷落的人只有抱紧自己的力量西风很紧吹瘦谁家的一枝梅我的诗总为一只受伤的蚂蚁流泪雪止不住悲伤诗歌很饿,诗歌在淌血永远吃不饱的她独自流浪在冬夜的街头她穷得没有烟抽更没有酒喝我的诗歌骨瘦如柴比梅更孤傲比南极之冰更寒冷我的诗歌铸成千年之剑刺痛时光的神经末梢就算没有喝彩她依然虔诚的舞蹈没有掌声那就用力拍响自己的硬骨头我和我的诗歌有个约定我们说好了要死死牵着对方的手一起流浪天涯把遗嘱刻在某个阒无人迹的海角人世间的是是非非全都交给岁月去解决我们相约回归自由之土,看我打了这么多字············。

5.请介绍一首500字左右的诗歌,要有意义的,适合中学生朗诵,谢谢

《啊,母亲》 舒婷 你苍白的指尖理着我的双鬓, 我禁不住像儿时一样 紧紧拉住你的衣襟。

啊,母亲, 为了留住你渐渐隐去的身影, 虽然晨曦已把梦剪成烟缕, 我还是久久不敢睁开眼睛。 我依旧珍藏着那鲜红的围巾, 生怕浣洗会使它 失去你特有的温馨。

啊,母亲, 岁月的流水不也同样无情? 生怕记忆也一样褪色啊, 我怎敢轻易打开它的画屏? 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 如今戴着荆冠,我不敢, 一声也不敢呻吟。 啊,母亲, 我常悲哀地仰望你的照片, 纵然呼唤能够穿透黄土, 我怎敢惊动你的安眠? 我还不敢这样陈列爱的礼品, 虽然我写了许多支歌 给花、给海、给黎明。

啊,母亲, 我的甜柔深谧的怀念, 不是激流,不是瀑布, 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古井。

6.推荐一下500字左右的朗诵文章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象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象 眼睛,象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象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象牛毛,象花针,象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都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儿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象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象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象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7.关于梦想的诗歌.500字左右

你是否已经发现, 我们的今天已经远去! 你是否已经发现, 我们的生活缺少了些许! 你是否已经发现, 我们的心头悄然凄凉! 你终于发现, 我们缺少了梦想与希望! 你终于发现, 我们缺少了梦想与誓言! 曾经沧海桑田多少梦幻, 曾经风雨同舟多少拼搏, 曾经多少豪情壮志年少轻狂, 曾经多少承诺信任壮语豪言, 都随时间飘渺虚无在无尽的岁月中飘荡! 难以企及难以忘怀, 我们失去我们不曾放弃 终难企及那些失去的过往与悲凉的沧桑! 难以释怀难以遗忘, 我们徘徊我们依旧努力 多少梦想成梦幻,多少豪情变凄凉 我们都从没有忘记, 那些令我们感动的誓言与希望! 无论时间多久或是年华已去 我们都将为梦想与希望张开坚实的翅膀! 我们从未退缩从未恐惧! 我们不在乎失败甚至失去! 因为我们知道, 面对风雨交加的天空面对梦想的世界面对无尽的考验之时 我们都有着一颗怀揣着梦想 坚定果敢的心! 终难企及,昨日的梦想已经远去! 终难企及,那些过往的誓言化为泡影! 别再犹豫,张开你的翅膀,向着梦想的方向,自由的飞翔 不要畏惧伤痛与失去,因为我们心中还有梦想 即便我们的翅膀,布满伤痕 也决不会放弃,心中的远方! 二: 理想之歌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 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 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 理想是珍珠,一颗缀联着一颗; 贯古今,串未来,莹莹光无尽; 美丽的珍珠链,历史的脊梁骨; 古照今,今照古,先辈照子孙。

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 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 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与天相吻的弧线, 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 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 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 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 理想使你头白依然天真。

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 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

理想既是一种获得, 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 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 而更多地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 寂寥里的欢笑,欢笑里的酸辛。

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 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 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 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世界上总有人抛弃了理想, 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 给罪人新生,理想是还魂的仙草; 唤浪子回头,理想是慈爱的母亲。 理想被玷污了,不必怨恨; 那是妖魔在考验你的坚贞; 理想被扒窃了,不必哭泣; 快去找回来,以后要当心。

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 可厌地夸耀着当年的功勋; 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身, 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 理想开花,桃李要结果; 理想抽芽,榆杨必有浓阴; 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8.求500字左右的现代诗歌鉴赏(大量),初三水平

1. 《迟开的蔷薇》

盛夏已过

在那荒芜的校园一隅

只剩下一朵迟开的蔷薇

摘了它去吧! 姑娘

别让它,在孤寂中盛开

就让它,贴近你的胸膛 枯萎 。

2. 《忏悔》

一颗苍白的心

紧紧地贴在桌子上

我火热的脸颊下

压着冰冷的人生试题

我闭上眼睛沉思

突然热泪盈眶

啊!我想起来了

那被我遗忘的是

----一个“爱”字

3. 《寻觅》

已经走过一段路

生命在最美丽的时刻绽放了

可我还未遇到那个所爱

遇到那个另一半

芸芸众生,人海茫茫

她是谁?她又在哪?

可是无论如何

无论如何

我还是得走上前方

用我如铅的双眼

用我凝重的心

4. 《这个夏天》

这个夏天,心事太多­

所有的雨水都被雨水覆盖­

多好啊­

从水里捞出六月­

满含泪光­

5. 《五百年后 》

如果五百年后­

有人在漆黑的夜晚­

看见一束绿眼似的鬼火­

在幽空的旷野碎碎移动­

陌生人啊­

请不要因此而恐慌­

那是我复活的灵魂­

因思念而着火­

苦苦的寻觅­

在我曾经爱过的地方­

寻找另一具相知的白骨­

6.《等一分钟》

回忆走过的路­

我一阵愕然­

为什么我的路 曲曲弯弯­

弯弯曲曲 浪费生命­

如果我走的是条直线­

岂不是能节省很多时间­

现在我终于明白­

原来步步都在向你靠近­

如果不这样弯曲的走­

我将不能拥有你曼妙的身影­

等你一分钟­

或许下一分钟­

即使是彗星般的相逢­

我也甘之如饴。­

7.《如果》

如果有如果 ­

是否能回到曾经 ­

如果有如果 ­

我能不能再为你点一盏灯 ­

如果有如果 ­

幸福是否依旧 ­

如果有如果 ­

。.. ­

但, ­

这一切只是如果。.. ­

前世三生畔的玩伴 ­

忘记了菩提树下的约定 ­

如果有如果 ­

我愿用今生所有的善报 ­

换取来世 ­

为你摇一树桃花­

9.简单的古诗赏析 500字左右

《逢入京使》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 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全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逢入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以慰悬望的家人的典型场面,表达了思乡之情,诗文语言朴实,却包含着两大情怀,思乡之情于渴望功名之情,一亲情一豪情,交织相深,感人至深。 “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

诗人已经离开“故园”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故园”,指的是在长安的家。

“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说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支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

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高的铺垫。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

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如同随口而出,特别是后两句写马上相逢的情景,充满了浓郁边塞生活气息,镜头集中清晰,如影视特写一般,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味道,清新明快,余味深长,不加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

清人刘熙载曾说:“诗能于易处见工,便觉亲切有味。”(见《艺概。

诗概》)在平易之中而又显出丰富的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岑参这首诗,正有这一特色。

钟惺评此诗:"只是真。"谭元春曰:"人人有此事,从来不曾写出,后人蹈袭不得。

所以可久"(《唐诗归》卷十三)。沈得潜曰:"人人胸臆中语,却成绝唱"(《唐诗别裁集》卷十九)。

单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

在这里,读者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作者笔下这一个个画面,流露出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这正是作者忘怀于大自然所得到的快乐。 这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阅读这首词,要注意时间和地点。时间是夏天的傍晚,地点是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

这首词描写的是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然而诗人却把这形象巧妙的组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 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

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

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

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更关心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此时此地,词人与人民同呼吸的欢乐,尽在言表。

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而说丰年的主体,不是人们常用的鹊声,而是那一片蛙声,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令人称奇。

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来源。

以蛙声说丰年,是词人的创造。 以上四句纯然是抒写当时当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

因此,与其说这是夏景,还不如说是眼前夏景将给人们带来的幸福。 不过,词人所描写的夏景并没有就此终止。

如果说词的上阕并非寥廓夏景的描绘,那么下阕却显然是以波澜变幻、柳荫路曲取胜了。由于上阕结尾构思和音律出现了显著的停顿,因此下阕开头,词人就树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运用对仗手法,以加强稳定的音势。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在这里,“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轻微的阵雨,这些都是为了与上阕的清幽夜色、恬静气氛和朴野成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特别是一个“天外”一个“山前”,本来是遥远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笔锋一转,小桥一过,乡村林边茅店的影子却意想不到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词人对黄沙道上的路径尽管很熟,可总因为醉心于倾诉丰年在望之乐的一片蛙声中,竟忘却了越过“天外”,迈过“山前”,连早已临近的那个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也都没有。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