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梅花的诗句及表达的情感

1.描写梅花的古诗和它表达的情感

香色俱佳 别具一格——谈王安石《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香色俱佳,独步早春,具有不畏严寒的坚强性格和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因而历来为诗人们所吟咏,所歌颂。在我国古代为数众多的咏梅诗中,王安石的《梅花》堪称一首饶有特色、脍炙人口的佳作。

这首咏梅诗吟咏的是早春之梅。全诗虽仅4句20字,却较为形象地刻画了早春梅花的神韵和香色。前两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写颇有寒意的早春时节,万物皆未萌芽,唯独墙角数枝梅花迎寒绽开。这两句写梅花,不绘其形,而传其神。“墙角”二字点明地点;“独自开”与“数枝梅”相照应,传递了梅先天下春的信息;“凌寒”二字交代时间,突出了春梅于严寒中傲然怒放的性格特征。不过,这两句诗写梅花不畏严寒傲然怒放,并非首创。在此之前,已有别的诗加以描绘了。如南朝陈诗人谢燮的《早梅》诗:“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紧扣一个“早”字,用表现人的心理状态的“疑”与“畏”字写梅花,使之人格化,从而惟妙惟肖地反映了其傲霜斗雪迎春的高尚品格。

较之前两句,后两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写梅花的香色,则写得较为新颖别致。“遥知不是雪”,着眼于人们的视觉形象,含蓄地写梅花的纯净洁白。尽管这句诗否定了诗人于远处所看到的墙角凌寒独自绽开的数枝梅花是雪,但它实际上曲折地反映了梅白似雪的色彩。试想,假如这梅花不是白的,而是红的或是其他颜色,诗人会由此而联想到雪吗?正因为梅花似雪,唐代诗人张谓的《早梅》诗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以错把梅枝当作雪枝来反映白梅早发、皎洁似雪的特点,才给人以“错”而无误,“错”中见奇之感。

“遥知不是雪”这句诗,不仅含蓄地写梅花的纯净洁白,也间接地交代前两句中所写的迎寒怒放的“墙角数枝梅”实为诗人从远处隐隐约约中所见,且与诉诸人们嗅觉的下句“为有暗香来”一道写梅花的香色,诗句之间具有内在联系,显示出全诗结构的严谨。

诗人写梅香,没有借助任何形容词,亦未泼墨如云,大肆渲染,而是以“看似寻常最奇崛”(王安石语)的“遥知”这两句诗巧妙自然地出之。这两句诗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正因为有梅花的香气从远处袭来,才使诗人“遥知不是雪”。倘若梅花无香气,则诗人从远处隐隐约约看到的“墙角数枝梅”,是难免把它错当作雪枝的。以互为因果的两句诗写梅花,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与张谓的《早梅》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然,“遥知”两句诗也未必是实写诗人于远处闻到梅花的香色,从而得出是梅非雪的结论,而只是虚写,极言梅花的香气之浓。

如果说,这首《梅花》诗所吟咏的梅花,不仅让人领略到其凌寒怒放的神韵,而且给人留下它香色俱佳、别具一格的鲜明印象,那么,这首诗本身也就如同它所吟咏的梅花,令人赏心悦目,获得艺术美的享受。

2.抒发对梅花感情的段落不要诗句

梅花象征着高洁,坚韧不拔的品质. 梅花是中国传统名花,它不仅以清雅俊逸的风度使古 今诗人画家为它赞美,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 喻为民族的精华而为世人所敬重.中国历代文人志士爱 梅、颂梅者极多. 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 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因此梅 又常被民间作为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有关梅的传说故 事、梅的美好寓意在我国流传深远,应用极广. 这是一篇天涯网友zyl66523写梅花的散文:. 每到严冬,我居住的小区里的梅花就会争相开放,不但样子好看,还不断散发出阵阵幽香,即便是在家中,只要打开窗叶,就能闻得到,即使是被冬日的阴霾搞得慵懒地人也能为之精神一振,仿佛是被一个可人的美眉妹妹柔软的手掌抚摸过一般,陷入陶醉之中. 梅花是一种在西南地区及其普通的植物种类,属蔷薇科李属的落叶乔木,四川成都历来以梅花美而著称.早在唐代,著名诗人陆游就有:“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如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的诗句. 浣花溪现在已是一个开放性的公园,每天游人如织,老老少少,男男女女徜徉在溪水边,花丛中,欢声笑语和着鸟儿们的叽喳声相映成趣.梅花是浣花溪公园的主要观赏植物,这个时节去,梅花开的正盛.粉红的花海一直望不到尽头,有一种腾云驾雾做疑似神仙的感觉,实在是妙不可言. 对梅花的来历,古人曾经留下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相传隋代赵师雄游罗浮山时,夜里梦见与一位装束朴素的女子一起饮酒,这位女子芳香袭人,又有一位绿衣童子,在一旁欢歌笑舞.天将发亮时,赵师雄醒来,却发现自己睡在一棵大梅花树下,树上有翠鸟在欢唱.原来梦中的女子就是梅花树,绿衣童子就是翠鸟,这时,月亮已经落下,天上的星星也已横斜,赵师雄独自一人惆怅不已, 后来这个故事就被引以为梅花的来历了. 中国人不只是喜欢梅花的美丽,还从梅花极其耐寒的品质里悟出一些做人的道理,在一首古诗里写道: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用梅花暗喻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还有一段来自警世贤文之勤奋篇: 有田不耕仓禀虚 有书不读子孙愚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诗里“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恐怕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了. 中国的历代文人墨客,少有不赞赏梅花的,“文学艺术史上,梅诗、梅画数量之多,足以令任何一种花卉都望尘莫及”.这句话也概括了梅花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 最近几年,成都一些郊区的农民,发现城市里的市民都喜欢梅花,就大量在自己的承包地里种植梅花.到梅花还是花蕾的时候将花枝砍摘下来,捆扎成大小长短不等的花束,用架子车推上,到城市里的大街小巷里兜售,很便宜,十元至三十元不等就可以买到. 许多市民将买回家的梅花养在花坛里,只要有充足的水分,过不了几天,原本是花蕾的梅花就会竞相开放,不但装饰了居家,还使家里芳香怡人,平添了许多温馨. 居民们从梅花里获得了美的感受,花农从梅花里获得了经济收益,两全其美的事情啊。

3.这两首诗都是写梅花的,它们各自写出了梅花怎样的特点和品格,表达

花是我们中华民族与中国的精神象征,具有强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梅花象征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迎雪吐艳,凌寒飘香,铁骨冰心的崇高品质和坚贞气节鼓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畏艰险,奋勇开拓,创造了优秀的生活与文明.有人认为,梅的品格与气节几乎写意了我们“龙的传人”的精神面貌.全国上至显达,下至布衣,几千年来对梅花深爱有加.“文学艺术史上,梅诗、梅画数量之多,足以令任何一种花卉都望尘莫及.”国人赏花,不仅欣赏花的外表,更欣赏花中蕴含的人格寓意和精神力量.。

4.描写梅花的古诗和它表达的情感

李清照最喜爱的是梅花,她的词里面出现最多的花也是梅花。

她赞美梅花,也常借梅花来叹息人生遭际之多舛。举数首为例吧。

①《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是对梅花的由衷赞美: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上片正面描写初放的寒梅。“琼枝”指的是覆雪悬冰的梅树枝。

有初绽的的寒梅点缀,枝条显得明亮润泽。“犹抱琵琶半遮面”,用美女形容将开未开之梅的轻盈娇美,用玉人浴出形容梅的玉洁冰清,明艳出群。

这里,作者写的是梅花,还是赏花人? 下片是侧面的烘托。梅花宜在月下观赏,造物有意,故教月色玲珑透剔,使暗香浮动,疏影横斜。

值此良宵,且备金樽、绿蚁,哪怕喝醉也无妨,因为“此花不与群花比”啊。银色的月光,金色的酒樽,淡绿的酒,晶莹的梅,真是一幅如梦如幻空灵优美的图画…… ②那首《玉楼春·红梅》最得梅花神韵: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由探梅、见梅而赞梅,至惜梅,为梅的命运而忧虑。面对蕴香欲放的红梅,作者却那么“憔悴”,以至“闷损阑干愁不倚”,预感到“未必明朝风不起”。

因为在她的经历中,遇到过太多的不测风云,她的命运和当时的世祚一样,乱亡相继,不堪禁受。 ③写于南渡之后的《孤雁儿》,其孤苦,其凄凉,其绝望,撼人心扉: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这是怀念亡夫之作。

作者一改前几篇直接咏梅之法,而是将梅花点染于上下阙之间,着力描写的是自己清冷孤寂的生活与凄凉悲绝的心情。 与丈夫赵明诚两人志同道合,谈诗论画,鉴赏金石,更使她拥有了一个任情徜徉的精神世界。

文学史上记载过夫妻二人饮酒斗诗、相互唱和、“赌书泼茶”的趣事。丈夫亡故之后,她的心便摇摇晃晃没有方向,失魂落魄地看不到未来,她的泪不自觉地落下,淌在风雨中,淌在箫声中,淌在无人可寄的一枝梅花中。

她只能幽幽地问“肠断与谁同倚”,只能喃喃地诉说“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④李清照另一首赏梅的词《清平乐·年年雪里》,则带有生平总结的性质: 在这里,作者借不同时期的赏梅感爱写出了词人个人的心路历程:少年的欢乐,中年的幽怨,晚年的沦落,在词中都约略可见。

词意含蓄蕴藉,感情悲切哀婉,以赏梅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感和亡国之忧,真切感人。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