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明时节的雨的诗句1、出处: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 2、全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3、注释 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 问一声牧童哪里才有酒家,他指了指远处的杏花村。 ⑴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 ⑵纷纷:形容多。 ⑶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⑷借问:请问。 ⑸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4、写作背景 此诗首见于南宋初年《锦绣万花谷》注明出唐诗,后依次见于《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明托名谢枋得《千家诗》、清康熙《御选唐诗》。《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到过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附近有杜湖、东南湖等胜景。 2.描写清明节的宋词有哪些宋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清明节将近,描写清明节的宋词有哪些呢《风入松》南宋·吴文英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青门引》北宋·张先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 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 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木兰花慢》北宋·柳永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 正艳杏浇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倾城。 尽寻胜去,骤雕鞍绀幰出郊垌。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 盈盈。斗草踏青。 人艳冶、递逢迎。向路傍往往,遗簪坠珥,珠翠纵横。 欢情。对佳丽地,信金罍磬竭玉山倾。 拼却明朝永日,画堂一枕春酲。《湘春夜月》宋·黄孝迈近清明,翠禽枝上消魂。 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 念楚乡旅宿,柔情别绪,谁与温存。空樽夜泣,青山不语,残月当门。 翠玉楼前,惟是有、一波湘水,摇荡湘云。天长梦短,问甚时、重见桃根。 这次第,算人间没个并刀、剪断心上愁痕。《蝶恋花》北宋·苏轼春事阑珊芳草歇。 客里春光,又过清明节。小院黄昏人忆别,落红处处闻啼鴂。 咫尺江山分楚越。目断魂销,应是音尘绝。 梦破五更心欲折。角声吹落梅花月。 《万里春》周邦彦千红万翠。簇定清明天气。 为怜他,种种清香,好难为不醉。我爱深如你。 我心在,个人心里。便相看,老却春风,莫无些欢意。 3."清明时节雨纷纷"的全诗是什么啊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欲断魂”是说行人被雨打得“狼狈不堪”,欲=“想要。”,不是“想”或“想念”; 断魂 = 现在的口语“魂儿都要掉了”。就古汉语而言, 断魂不等于“死去的人”。 作者也被雨浇了。清明啊,还很冷,故想喝杯酒暖暖身子。就有了下句的“借问酒家。” 这首诗在汉语世界里流传极广,从诗词的艺术高度来说,它无特殊高明的地方,但它来得 自然,可以说是浑然天成,无雕琢痕,这才是作诗最难的地方。当然,我并不是说推敲出 来的“一字千金”不好,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前面曾用了很多其它 的字,如:“过”“掠”等字,最后,还是推敲出个“绿”,果然此绿字成了诗眼,全诗 皆活。但是,推敲是人力埂尝囤妒塬德剁泉筏沪可为的,可诗出自然只能偶尔碰到,不是人力所能追求的。 4.清明的宋词湘春夜月 黄孝迈 近清明,翠禽枝上消魂。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念楚乡旅宿,柔情别绪,谁与温存。空樽夜泣,青山不语,残月当门。翠玉楼前,惟是有、一波湘水,摇荡湘云。天长梦短,问甚时、重见桃根。这次第,算人间没个并刀、剪断心上愁痕。 望海潮(清明咏怀) 陈德武 三分春色,十分官事,令人孤负芳菲。歌燕簧莺,语花舞柳,园林好处谁知。还忆旧游时。对海棠驻马,红药题诗。一别东君,回顾又是隔年期。 相思远在天涯。镇海填恨臆,山锁愁眉。杜宇能言,鹧鸪有泪,慢劳蝴蝶于飞。景与少年宜。把榆分新火,香透罗衣。风月常存,双鱼报道早来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