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汴梁的诗词《题临安邸》 南宋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虞美人(李太古) 西风海色秋无际。双泪如铅水。白羊成队梦初平。挂杖敲云、云外晓鸿惊。小琼闲抱银筝笑。问有芳卿否。玉书分付莫开封。明日人间临水、拾流红。 寄省中知己(林宽) 门掩清曹晚,静将乌府邻。花开封印早,雪下典衣频。 怪木风吹阁,废巢时落薪。每怜吾道苦,长说向同人。 神光灿(刘处玄) 处玄拜上,道录高功,日照别后难逢。渴仰之怀,甚时得睹仙容。即辰仲冬辛酉,急焚香、跪领开封。清河德,又行缘阐醮,敬信无穷。光遍十方真了,去大罗朝圣,升入高穹。体挂云裳万里,要到乘风。这番出离生灭,任往来、跨虎骑龙。天地外,想古今,几个真同。 渡黄河 谢榛 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 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平。 倚剑嗟身事,张帆快旅情。 茫茫不知处,空外棹歌声。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的这阙雨霖铃的确也是在开封城外送别时写的。 2.描写灯会的诗词青玉案·元夕 【作者】辛弃疾 【朝代】宋代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生查子·元夕 【作者】欧阳修 【朝代】宋代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十五夜观灯 【作者】王諲 【朝代】唐代 暂得金吾夜,通看火树春。 停车傍明月,走马入红尘。 妓杂歌偏胜,场移舞更新。 应须尽记取,说向不来人。 正月十五夜 【作者】苏味道 【朝代】唐代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3.关于宋都东京汴梁的诗句《朝中措 以上二首见元草堂诗余卷上》 年代: 元 作者: 杜仁杰 汴梁三月正繁华。行路见双娃。遍体一身明锦,遮尘满面乌纱。车鞍似水,留伊无故,去落谁家。争奈无人说兴,新来憔悴因他。 《打虎儿行》 年代: 清 作者: 毛奇龄 打虎儿,乃在汴梁之禹州,禹州城外朱家楼。 小儿十一随父耕,深林有虎斑毛成。 飗飗黑风吹草根,乘风攫人谁敢撄? 小儿不识虎,疑是狐与狸。 见虎衔父肢,咆哮草际风来吹。 儿啼向风不得父,把杙打虎截虎路。 三尺童子五尺杙,凭空击去着虎臆。 虎惊顾儿舍父逸,深林风草皆无色。 禹州太守呼小儿,予之以帛饱以糜。 予时在署识儿面,披发跳掷真儿嬉。 问儿打虎虎何似?举手张牙作虎势。 假虎隐幔恐小儿,小儿惊避力不支。 当时见虎得无怖,此事我亦昧其故。 禹州太守省得知,是时小儿知有父。 男儿七尺纵复横,争名攫利万里行。 高堂存没总不问,那肯舍命恋所生。 我所思,打虎儿。 题赵松云迷禽竹石图》 年代: 宋 作者: 仇远 锦石倾欹玉树荒,雪儿无语恋斜阳。 百年花鸟春风梦,不是钱塘是汴梁。 《皇甫巨川父年八十八母年八十四歌》 年代: 宋 作者: 方回 屈二指兮郎罢九秩,虽则九秩兮髯犹如漆。 梁之郊兮黍稷栉栉,父曰儿归兮吾督汝銍。 加六算兮圣善九旬,虽则九旬分发犹未银。 汴之水兮鲂鲤鳞鳞,母曰儿归兮我甘汝珍。 夫妇偕老兮古无此比,父母俱存兮今谁其拟。 禄养于南兮云胡不善,汴梁言还兮昼锦乐只。 二老有子兮又有孙,寿且康兮施及后昆。 逮老及彭兮永贞厥根,泽诗薰书兮益大宁斋翁之门。 4.描写花灯的诗词这样的诗词有很多。略举一二吧。 1、辛弃疾《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B音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侬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3、崔液《上元夜》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4、张祜 《正月十五夜灯 》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 5.关于汴梁的诗词《题临安邸》南宋 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虞美人(李太古) 西风海色秋无际。 双泪如铅水。白羊成队梦初平。 挂杖敲云、云外晓鸿惊。小琼闲抱银筝笑。 问有芳卿否。玉书分付莫开封。 明日人间临水、拾流红。 寄省中知己(林宽) 门掩清曹晚,静将乌府邻。 花开封印早,雪下典衣频。 怪木风吹阁,废巢时落薪。 每怜吾道苦,长说向同人。 神光灿(刘处玄) 处玄拜上,道录高功,日照别后难逢。 渴仰之怀,甚时得睹仙容。即辰仲冬辛酉,急焚香、跪领开封。 清河德,又行缘阐醮,敬信无穷。光遍十方真了,去大罗朝圣,升入高穹。 体挂云裳万里,要到乘风。这番出离生灭,任往来、跨虎骑龙。 天地外,想古今,几个真同。 渡黄河 谢榛 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 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平。 倚剑嗟身事,张帆快旅情。 茫茫不知处,空外棹歌声。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的这阙雨霖铃的确也是在开封城外送别时写的。 6.描写花灯的诗句有哪些1,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青玉案·元夕》宋代 辛弃疾 2,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上元夜六首》唐代 崔液 3,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正月十五夜》 唐 苏味道 4,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十五夜观灯》唐 卢照邻 5,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生查子·元夕》 宋 欧阳修 花灯起源自汉武帝于农历正月十五日于皇宫设坛祭祀当时天神中最尊贵的太一神,由于彻夜举行,必须终夜点灯照明,此为元宵节点灯的开端;在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土后,由于道教神仙术与佛教燃灯礼佛的虔诚互相结合,每到正月十五夜,城乡灯火通明,士族庶民,一律挂灯,形成一个中西合璧的独特习俗。 7.关于灯会的诗句正月十五日夜 (唐)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