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长征的诗歌关于长征的诗歌 今日焦点 关于长征的诗歌 急需关于长征的诗歌,越多越好!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朋友还可以看看这个: /f?kz=13899089 2.关于长征的诗歌关于长征的诗歌有很多,但最脍炙人口的两首是**的《七律·长征》和《忆秦娥·娄山关》 1.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3.长征中的诗歌有哪些七绝 莫干山 一九五九年十一月 翻身跃入七人房 回首峰峦入莽苍 四十八盘才走过 风驰又已到钱塘 七绝 为女民兵题照 一九六一年二月 飒爽英姿五尺枪 曙光初照练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 不爱红装爱武装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登庐山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4.关于长征的古诗大全1.** 七律 · 长征 一九三五年十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2.** 《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3.** 清平乐·六盘山1935年10月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4.** 念奴娇·昆仑1935年10月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5.万里长征犹忆泸关险 三军远戍严防帝国侵 ——**1951年6.飞身可夺天堑 健步定攀高峰 ——**1985年9月20日7.安顺急抢渡,大渡勇夺桥。 两军夹江上,泸定决分晓。——聂荣臻1979年10月13日8.无边风雨夜,天堑大渡横。 火把照征途,飞兵夺泸定。——杨成武1980年2月16日9.旧貌换新颜 ——杨成武1985年5月29日10.浪淘沙 重过泸定桥 铁索飞云空,浪涛汹汹,泸定桥横高峡中。 西去平叛驱车急,往事潮涌。 当年抢英雄,敌军重重,红军冒死建奇功。 而今又踏长征路,山河峥嵘。——张爱萍1979年春11.那管寒烟照柳条,歼仇灭敌怒火烧。 红军遗迹今犹在,莫忘英雄夺险桥。——魏传统1979年12.泸定深峡战敌顽,铁索强渡红旗传。 壮士悲歌垂千古,新桥落成万世欢。——叶介吾1979年13.泸定桥横铁索寒,战士悲歌英魂烈。 征程激荡过半百,永记当年创业艰。——王东保1985年5月29日14.一水扼津喉,桥横铁索寒。 飞师夺险隘,更上万重山。——何郝炬1985年5月15.弹雨枪林马不前,一桥飞渡箭难弦。 身肩民族存亡贵,写得光辉历史篇。——冯建吴16.河水南流,任澎湃波涛,难阻当年红军,奋勇前进,创造光辉纪录,完成长征,奠下胜利基础;旌旗西指,看神勇大军,全扫康藏残敌,努力建设,力求民族幸福,实行团结,组织友爱家庭。 ——廖志高1951年4月17.过 草 地 张爱萍 一九三五年八月 绿原无垠漫风烟,蓬高没膝步泥潭。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 随意坐地堪露宿,卧看行云逐浪翻。帐月席茵刀枪枕,谈笑低吟道明天。 18.长 征 一九三五年八月,经巴西阿西作 林 伯 渠 刚过草地到巴阿,无那西风日末斜。且喜境界新耳目,不虞粮秣少胡麻。 巨猿解缆技殊巧,野虻射人事可嗟。前路纵遥知马力,谁予便利敢分家19.江 城 子 忆长征 李志民 一九八六年 长征万里路遥迢,风萧萧,雨飘飘。 浩气比 天,千军势如潮。为雪国耻洒热血,真理在,恨难消。 梦断推窗听鼓角,冷月皎,流萤高。身居京 华,常盼归鸿早。 抽出心丝填旧句,写往事,万年骄。三十五岁生日寄怀20.陈 毅 一九三六年,余游击于赣南山脉一带,往来作战,碑极艰苦。 八月值余三十五岁生辰,赋此寄怀 大军西去气如虹,一局南天战又重。半壁河山沉血海,几多知友化沙虫。 日搜夜剿人犹在,万死千伤鬼亦雄。物到极时终必变,天翻地覆五洲红。 5.长征诗歌,资料诗歌:长征 一部两万五千里的浩瀚史诗 独版在二十世纪的中华大地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绝唱 抄在了斯诺的美式笔记里 让全人类的读者 为之颤栗 史诗因围剿的抑窒奋然起笔 几万双草鞋的灵感奔涌如铁流决堤 七百二十个日日夜夜 展开了万水千山立体交叉的磅礴运思 艰难险阻多项辐合惊心动魄 力挽狂澜伏笔照应百感交集 声东击西运筹帷幄回肠荡气 霞光曙色彩线穿珠升华妙笔 风潇潇马嘶嘶穿越雪山 天苍苍地茫茫爬过草地 路迢迢人意志如钢 诗浩浩歌漫漫创造壮举 造就了一种精神 震惊了两个世纪 把濒临绝境的旧中国 走出了柳暗花明翻天覆地 这条英雄的路啊 还要我们继续 坚定不移勇往直前 一直走下去 6.关于长征的现代诗篇一:《爬雪山》 皑皑雪山,挡住鹰的翅膀 凛冽寒风,卷没天上的太阳 红军队伍艰难爬行 向上,向上, 承受寒冷、饥渴、劳累、困顿的煎熬 留下弯弯曲曲的轨迹,连着天上的月亮 越过山巅,坚强的红军战士 前进!向着红太阳升起的方向 篇二:《过草地》 一望无边的沼泽地,迷茫视线 草丛、泥潭、河流覆盖脚下的路 没有飞鸟、野兽,不见袅袅炊烟 狂风、暴雨、飞雪、酷暑、严寒 把草地的无常,暴戾性格彰显 草地隐藏的一张张血口,随时吞噬一切 过草地的红军战士处处面临生命危险 无畏,艰难跋涉,迈向目的地 用野菜、草根、皮带充饥,披肝沥胆 释放信仰能量,面对残酷 不让热血凝固,抱团取暖 望北斗,跟党走,过了草地 铸就革命历史上一道,可歌可泣的风景线 篇三:《胜利会师》 山丹丹笑着红红的脸 喜迎远方的三军战士大团圆 一面面红旗迎风展 一颗颗五星红灿灿 战士拥抱山水暖 激动的泪水挂脸面 胜利的歌声地动山颤 革命火种不灭,在黄土高原上 抗日烽火燎原 遥遥两万里征程,历尽 敌人围追堵截、皑皑雪山、茫茫草地······ 千难万险,前赴后继,红旗不倒 创下人间奇迹,撼地动天 孕育中华民族的未来 胜利会师,编织新中国摇篮 【:关于长征的诗歌】 1921,漆黑吞吐着大地 在南湖的一条小船 红色的火焰 被13个人小心翼翼点燃 火焰很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火焰很弱,几经风雨几经点燃 尽管雷霆在不断地轰鸣 你流过眼泪 无数先烈的鲜血把你浇灌 你有过痛苦 多少次巨浪要把你掀翻 在你坚强的内心 再苦再难也要穿越黑暗 火焰传递到一个诗人手中 从平平仄仄的诗行里 燃烧出熊熊大火 淬出银光闪闪的镰刀 割去压迫、剥削和侵略 淬出无坚不摧的铁锤 砸碎封建、官僚、资本三座大山 最后,你用你自己 燃成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 迎风招展 册页党史 从1921到2016 95年历史,静静躺伏成文字 轻轻触摸这些文字 如同触摸一个个久经风雨、历经战阵的躯体 它们有血、有肉、有温度 沧桑斑驳表面 掩盖不住内心熊熊火焰 它们体内奔跑着镰刀、斧头、闪电、雷鸣 高举正义火炬 前赴后继,义无反顾 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 方志敏、杨靖宇、刘胡兰、**、** 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 跃然纸面 硝烟迷漫,壮杯激烈 多么亲切,又是那么遥远 翻阅一面面册页 如同翻越一座座大山,灵魂 在一次次翻阅中 从一个高度向 另一个高度迈进 【:关于长征的诗歌】 啊!长征! 八十春秋弹指过, 啊!长征! 世界壮举史册铭。 忆当年—— 华夏濒临亡国路, 同胞挣扎苦难中。 寇贼刺刀逼妇孺, 狼烟蔽日村落空。 荒野饥犬撕饿殍, 断道哀鸦啄弃婴。 求生存—— 井冈烽火漫四野, 南昌枪炮裂长空。 风云骤—— 蒋军凶凶集兵力, 疯狂围剿工农兵。 谋韬略—— 战略转移大周旋, 挥师北上赴长征。 长夜幽, 盼黎明, 华夏大地乱云飞, 遵义城头见晓星。 中国革命之巨舟, 从此杨帆有航灯。 雄师纵横军号烈, 万水千山一程程。 大渡河,面前横, 惊涛啸,巨雷鸣, 冷冷铁索桥板空, 对岸炮吼火力封。 选勇士,聚精英, 攀桥索,腾蛟龙, 铁骨虎胆强势攻, 涛涛白浪血染红。 腊子口,劈绝峰, 骇古猿,惊飞鹰, 雾里但见天裂缝, 敌堡踞险气焰凶。 飞峭壁,荡野藤, 洒碧血,悬魂灵, 鏖战撼天泣鬼神, 惊世天堑降奇兵。 风烈烈, 雪汹汹, 高山缺氧仙居①处, 军旗猎猎马嘶鸣。 雨潇潇, 雾蒸蒸, 千年草地绝人迹, 唯有红军敢入境。 餐草根,卧雪冰, 煮皮带,保生命。 一步一陷跌, 汗水拌泥泞。 生病力不支, 拉着马尾行, 战士搀扶老首长, 首长手牵小士兵。 大炮前后围袭, 飞机盘空狂轰, 独具赤胆铁骨, 迂回且战且行。 多少伤员卧血泊, 铮铮忠骨目不瞑。 野谷幽幽, 猛兽出行; 古林森森, 瘴气雾封。 多少战友染瘟疫, 耿耿丹心献魂灵。 逝者长眠救国路, 生者揩血再北征。 临江夜渡无大船, 渔舟千帆闯汹涌。 途经少数民族地, 老乡粮米送军营。 国难当头民族危, 军民共铸救亡情。 莽莽苍苍长征路, 二万五千惊世程。 一路足迹留血印, 一路撕杀扬雄风, 一路飘飘红旗展, 一路耀耀播火种。 八十年后欣回首, 金樽高举邀英灵, 含笑共贺中华梦, 伟大民族正复兴。 7.七律 长征 的诗意1、全诗译文 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 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做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 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脚下滚动的泥丸; 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 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更让红军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翻过了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2、原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注释 七律:七律是律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难:艰难险阻。 等闲:平常,不放在眼里。 五岭:大庾、骑田、萌渚、都庞、越城等五岭。“ 细浪”是说险峻的五岭绵延起伏,在红军眼中不过像翻腾着的小浪花。 暖:温暖。 寒:心里害怕,有一丝寒意。 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的河流。 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大渡:指大渡河。 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一九三五年九月红军长征经此。 三军:这里指的是红一方面军,“三”在此处是虚指,泛指红一方面军的多个军团。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露出笑面。 4、创作背景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路上,红军战士击溃了敌军无数次围追堵截,他们跋山涉水,翻过连绵起伏的五岭,突破了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历经十一个省,于1936年10月到达陕北,总行程二万五千余里,是人类史上一个伟大的事件。 5、赏析 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七律·长征》是诗歌创作史上不朽的杰作。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着中国**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无论对革命史而言,亦或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里程碑之作。长征如此伟大复杂的题目,**以一首短短的七律浓缩了它的景观,其中包括了多少惊险,多少曲折,多少悲壮,多少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这首《长征》,从题目就可看出,是写整个长征的经过与感受,诗人从正面挺身而出,运酣畅之笔朝四面八方抒写,景致转换向前,一首八行七律担当了二万五千里,担当了一个庞大的包罗万象的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