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月亮有关的诗句手抄报

1. 有关月亮的手抄报

月球最初是如何形成的呢?在科学界这是一个大有争议的问题,目前大致有三种理论。

“俘虏”理论:有些科学家认为,月球原是一颗流星,当它在宇宙空间漫无边际飞行时,偶然进入地心引力范围,受到地球引力的约束,因而才意外地纳入了地球轨道。不过,近几年来,有不少人引用天体力学来反对这一说法。

“分裂”理论:持这一说法的科学家认为,月球是从一片炽热旋转的云状物包围着的地球中分裂出来的,因而月球是地球的“孩子”。然而从“阿波罗”号宇宙飞船上几次带回来的资料表明,月球和地球的组成成分却是大不相同的。

“碰撞”理论:该理论认为,约45亿年前,一个比火星更大的行星,以每小时4000公里的飞行速度猛然撞击早期的地球,力度如此之大,以致这个行星的铁质核一直撞到了我们地球的中心。碰撞结果是产生巨大爆炸,伴随有60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

地球在爆炸的冲击下变了形,这个采取“自杀行为”的巨大天体的大部分与地球融合,只有一部分作为炽热的蒸汽与其他碎片一道汹涌地喷射入外层空间,后来这些蒸汽冷却下来并凝固成尘埃,尘埃与其他碎片混杂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核,这个核后来凝聚成团,我们的邻居——灰色的月球从此诞生了。 科学家们正借助于新型的超级计算机来模拟宇宙空间所发生的这一奇特碰撞,以求验证该理论。

[编辑本段]【月球起源新说】 月球来自哪里?这是一个人们在不断探求的问题,近年来,随着行星演化理论的飞跃发展以及现代电脑技术的广泛应用,又出现了一种月球起源的新学说,叫做新俘获说。 从行星演化看月球起源 近几年来,科学家们以现代行星演化理论为基础,用计算机计算了在太阳系形成的初期,作用于太阳、地球、月亮三者之间的力以后,得出了一种新的月球起源学说。

科学家们认为,月球是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在地球的引力范围内被地球所俘获的;而这种现象在当时又是极为普遍的现象。这种新学说,即所谓新俘获说。

新俘获说与过去的旧俘获说不同。旧说仅从地球引力来考虑月球起源;而新说是从整个太阳系行星形成过程来研究月球起源的。

新说认为太阳系八大行星及若干卫星,包括月球在内,都起源于原始太阳系星云。原始太阳系星云是46亿年前在原始太阳周围形成的一片薄圆盘状星云。

星云中含有固体微粒子。大量微粒子逐渐集聚在星云赤道平面上,形成一片很薄的固体粒子层,随着微粒子密度的加大,自身引力也越来越强,到一定程度其稳定性便遭到破坏,粉碎成半径为5公里左右的很多小天体,即小行星。

整个太阳系起初是由约一兆个小行星构成的。无数小行星在星云气体中围绕太阳旋转,互相碰撞,逐渐凝聚成长,形成大小不同的行星。

我们的地球就是这样,大约经过一千万年才长成现在这么大的。 行星是在星云气体中成长的。

地球的幼年时期周围覆盖着浓厚的星云气体,这种气体叫做原始大气。由于当时太阳活动特别激烈,强大的太阳风逐渐吹散原始大气,后来包围地球的原始大气也逐渐稀薄,飘散掉。

月球也起源于原始太阳系星云,与地球演化过程大体相同。月球是在地球刚到成年,原始大气开始逸散之际飞近地球引力圈的,这样便成了地球的俘虏。

俘获月球的四种力 月球进入地球引力圈后,受到很多力的作用才留在卫星轨道上绕行。俘获月球主要有四种力,即地球引力、太阳引力、潮汐力和原始大气的阻力。

一般来说,飞进地球引力圈的小天体,包括月球在内受到最大的力就是地球引力。然而,仅有地球引力,俘获后的小天体轨道未呈椭圆形。

地球引力加上太阳引力之后,使小天体轨道有了改变。在地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进入地球引力圈内的小天体的轨道也不完全是椭圆形的,而且飞行若干周之后必然脱离引力圈跑掉,不可能留在卫星轨道上。

但是,月球并未脱离地球引力圈跑掉,这是由于原始大气的阻力在起作用。地球引力圈内的原始大气阻力对飞来的月球起了急剧的制动作用,使月球失去一部分能量,轨道半径变小,便跑不掉了。

如此说来,月球因受大气阻力作用轨道半径越来越小,岂不是早晚也得掉到地球上来,与地球相撞吗?不必担心,当月球飞进地球引力圈时,原始大气已开始逐渐飘散,月球所受的大气阻力越来越小,原始大气消失后,月球所受阻力也随之消失,因而轨道半径没有变小,也没有与地球相撞。 大气阻力消失后,还有潮汐力在起作用。

在潮汐力作用下,月球公转速度加快,离心作用强化,轨道反而向外推移。通过观测得知,目前月球轨道半径事实上每年大约增加3厘米。

在上述四种力的作用下,使月球在被俘后既未掉到地球上来,也没跑到引力圈外去,始终在卫星轨道上运行,与地球长期相伴。 俘获是普遍现象 行星俘获小天体是行星演化进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不仅地球这样,太阳系其他行星也有这种现象。

不少行星都各有自己的卫星,就是最好的说明。地球在形成过程中,曾有许多小天体飞到引力圈内来,其中一部分小天体直接与地球相撞,其余大部分在绕地球飞行期间,因原始大气强大阻力使轨道半径变小,最后终于落到原始地球上来。

地球是在不断“吞掉”这些飞来的小天体当中成长起来的。 月。

2. 有关月亮的手抄报

月球俗称月亮,也称太阴。

在太阳系中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是最明显的天然卫星的例子。

在太阳系里,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他行星都是天然卫星。月球的年龄大约有46亿年。

月球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最外层的月壳平均厚度约为60-65公里。

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体积。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状态的。

月球直径约3476公里,是地球的3/11。体积只有地球的1/49,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面的重力差不多相当于地球重力的1/6。

月球表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早期的天文学家在观察月球时,以为发暗的地区都有海水覆盖,因此把它们称为“海 ”。

著名的有云海、湿海、静海等。而明亮的部分是山脉,那里层峦叠嶂,山脉纵横,到处都是星罗棋布的环形山。

位于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公里,可以把整个海南岛装进去。最深的山是牛顿环形山,深达8788米。

除了环形山,月面上也有普通的山脉。高山和深谷叠现,别有一番风光。

月球的正面永远向着地球。另外一面,除了在月面边沿附近的区域因天秤动而中间可见以外,月球的背面绝大部分不能从地球看见。

在没有探测器的年代,月球的背面一直是个未知的世界。月球背面的一大特色是几乎没有月海这种较暗的月面特征。

而当人造探测器运行至月球背面时,它将无法与地球直接通讯。 月球约一个农历月绕地球运行一周,而每小时相对背景星空移动半度,即与月面的视直径相若。

与其他卫星不同,月球的轨道平面较接近黄道面,而不是在地球的赤道面附近。 相对于背景星空,月球围绕地球运行(月球公转)一周所需时间称为一个恒星月;而新月与下一个新月(或两个相同月相之间)所需的时间称为一个朔望月。

朔望月较恒星月长是因为地球在月球运行期间,本身也在绕日的轨道上前进了一段距离。 因为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它的公转周期是完全一样的,地球上只能看见月球永远用同一面向着地球。

自月球形成早期,地球便一直受到一个力矩的影响引致自转速度减慢,这个过程称为潮汐锁定。亦因此,部分地球自转的角动量转变为月球绕地公转的角动量,其结果是月球以每年约38毫米的速度远离地球。

同时地球的自转越来越慢,一天的长度每年变长15微秒。 月球对地球所施的引力是潮汐现象的起因之一。

月球围绕地球的轨道为同步轨道,所谓的同步自转并非严格。由于月球轨道为椭圆形,当月球处于近日点时,它的自转速度便追不上公转速度,因此我们可见月面东部达东经98度的地区,相反,当月处于远日点时,自转速度比公转速度快,因此我们可见月面西部达西经98度的地区。

这种现象称为经天秤动。 严格来说,地球与月球围绕共同质心运转,共同质心距地心4700千米(即地球半径的2/3处)。

由于共同质心在地球表面以下,地球围绕共同质心的运动好像是在“晃动”一般。从地球北极上空观看,地球和月球均以迎时针方向自转;而且月球也是以迎时针绕地运行;甚至地球也是以迎时针绕日公转的。

很多人不明白为甚么月球轨道倾角和月球自转轴倾角的数值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其实,轨道倾角是相对于中心天体(即地球)而言的,而自转轴倾角则相对于卫星。

月球的轨道平面(白道面)与黄道面(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保持着5.145 396°的夹角,而月球自转轴则与黄道面的法线成1.5424°的夹角。因为地球并非完美球形,而是在赤道较为隆起,因此白道面在不断进动(即与黄道的交点在顺时针转动),每6793.5天(18.5966年)完成一周。

期间,白道面相对于地球赤道面(地球赤道面以23.45°倾斜于黄道面)的夹角会由28.60°(即23.45°+ 5.15°) 至18.30°(即23.45°- 5.15°)之间变化。同样地,月球自转轴与白道面的夹角亦会介乎6.69°(即5.15° + 1.54°)及3.60°(即5.15° - 1.54°)。

月球轨道这些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地球自转轴的倾角,使它出现±0.002 56°的摆动,称为章动。 白道面与黄道面的两个交点称为月交点--其中升交点(北点)指月球通过该点往黄道面以北;降交点(南点)则指月球通过该点往黄道以南。

当新月刚好在月交点上时,便会发生日食;而当满月刚好在月交点上时,便会发生月食。 月球背面的结构和正面差异较大。

月海所占面积较少,而环形山则较多。地形凹凸不平,起伏悬殊最长和最短的月球半径都位于背面,有的地方比月球平均半径长4公里,有的地方则短5公里(如范德格拉夫洼地)。

背面未发现“质量瘤”。背面的月壳比正面厚,最厚处达150公里,而正面月壳厚度只有60公里左右。

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只反射太阳光。月球亮度随日、月间角距离和地、月间距离的改变而变化。

平均亮度为太阳亮度的1/465000,亮度变化幅度从1/630000至1/375000。满月时亮度平均为 -12.7等(见)。

它给大地的照度平均为0.22勒克斯,相当于100瓦电灯在距离21米处的照度。月面不是一个良好的反光体,它的平均反照率只有7%,其余93%均被月球吸收。

月海的反照率更低,约为 6%。月面高地和环形山的反照率为17%,看上去山地比月海明亮。

月球的亮度随而变化,下表[]以满月亮。

3. 关于 月亮的手抄报

月球,俗称月亮,古称太阴,是环绕地球运行的一颗卫星。

它是地球唯一的一颗天然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是384400千米)。月球是被人们研究得最彻底的天体。

人类至今第二个亲身到过的天体就是月球。月球的年龄大约有46亿年。

月球与地球一样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最外层的月壳平均厚度约为60-65公里。

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体积。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状态的。

月球直径约3476公里,是地球的1/4、太阳的1/400,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相当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的1/400,所以从地球上看去月亮和太阳一样大。月球的体积只有地球的1/49,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0左右,月球表面的重力约是地球重力的1/6。

●你知道人类是什么时候第一次登上月球的? 1969年7月21日11时56分20秒 ●哪个国家的哪一位宇航员第一次踏上月球? 美国的阿姆斯特朗 ●关于月球的来源有哪些说法? 月球被俘获说;地月同圆说;地球分裂说;月球——宇宙飞船说 ●你知道月球上有哪些可以利用的资源? 土壤,岩石,硬金属,放射性物质,磁场 ●人造月亮是怎么回事? 模仿月球反光的特点,在地球制造出很大的镜子,反射光线 ●月球和地球相距多远? 384401公里 ●“朔”“望”各是什么现象? 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当月球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时,我们从地球看去,月球黑暗的一面正朝我们,,这时月球完全看不见,叫做“朔”。 当地球在中间,也就是月球亮面整个朝向地球,我们就会看到满月,这时叫“望” 朔发生在初一,望发生在十五,十六。

●“月海”是月球上的海吗?最大的“月海”叫什么? “月海”指的是肉眼看到的月面上的暗淡黑斑,是月球上广阔的平原。 风暴洋,面积越五百万平方公里。

●月球与地球的年龄哪个大? 月球大 ●月球的半径是多少? 1738公里 ●为什么会发生“月食”现象? 当太阳与地球与月亮成一直线时,地球挡住了太阳光,在月球上成一阴影,即为月食 月食可分为月偏食、月全食及半影月食三种。当月球只有部分进入地球的本影时,就会出现月偏食;而当整个月球进入地球的本影之时,就会出现月全食。

至于半影月食,是指月球只是掠过地球的半影区,造成月面亮度极轻微的减弱,很难用肉眼看出差别,因此不为人们所注意。 ●月球上的大大小小的“坑”是怎么回事? 陨石坑 ●人到了月球上为什么变得那么轻? 因为月球引力小,月球引力只有地球的1/6 ●月球为什么会发生圆缺变化? 是由于日、地、月三者的运行造成的一种自然现象。

●为什么地球上的人只能看到月球的同一面? 由于月球自转周期恰好与月球绕地球转动的周期相等造成了月球总是以同一面向着地球。 (在潮汐力的作用下,月球的自转速度已经变得与公转速度相等,月球总只有一面朝向地球。)

●在月球上能看到地球的什么建筑? 什么都看不到 ●月球是行星吗? 不是,它是地球的卫星。 ●月球引起大海变化的现象叫什么?它是如何发生的? 潮汐 海水随着地球自转也在旋转,而旋转的物体都受到离心力的作用,使它们有离开旋转中心的倾向,这就好象旋转张开的雨伞,雨伞上水珠将要被甩出去一样。

同时海水还受到月球、太阳和其它天体的吸引力,因为月球离地球最近,所以月球的吸引力较大。这样海水在这两个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引潮力。

由于地球、月球在不断运动,地球、月球与太阳的相对位置在发生周期性变化,因此引潮力也在周期性变化,这就使潮汐现象周期性地发生。 ●你能说出哪些天文仪器? 天文望远镜、射电望远镜 经纬仪及赤道仪 ●天文台为什么总是建在山上? 天文观测与大气透明度和大气宁静度密切相关 地势高、视线好、便于观察 ●天文台为什么是圆的? 可以做360°的旋转, 观察面广,便于确定位置 ●人类历史上是谁第一个开始月球的科学观察? 美国宇宙飞船“阿波罗11”号于1969年7月21日登上月球,首次实现了人类登上月球的梦想。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天文学家有哪些?他们各有什么突出的贡献? 张衡(78~139),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 张衡,别号平子,南阳西鄂人,(就是现今河南省南阳县人),县城之北,有一鄂城寺,就是汉朝西鄂的故址。

他出生于汉章帝建初三年,也就是民前1834年。 他的学术思想是多方面的,从他的著作中来看,有哲学、有政治、有历史、有地理、有数学、有训诂,还有文学等等。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两篇天文著作,一是「浑仪」,一是「灵宪」。而成为我国古代千余年中「宇宙观」的正宗学派。

4. 有关月亮的手抄报,要有图,十点之前要

有关月亮的手抄报,最好说出具体想了解月亮那方面内容,限定空间好让俺们回答啊! 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他自己的日月,他的日月也许是缺损的,也许是完整的一块。

不管怎样,这不能改变一个事实,就是每个人都有他的想象,他心目中完美的东西。 缺损的日月,虽然不完美,但是它却有完美的美丽,展示给人们去想象,去感受。

日月是美好的,日是显性的光彩夺目,发出灿烂,明亮的日光;月是隐性的美,它的光泽没有日那样光芒四射,但是它有一种朦胧的美。这种朦胧的月光在我们在外面的夜晚就能感受到,这种光撒在我们的皮肤,衣服上似亮非亮,衣服,皮肤都透出银白色光彩。

日缺损的时期很少很少,而月损在我们生活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想象有点让我们心痛。月损有它的美,美的有规律,美的让我们看不厌。

我想这可能就是诗人为什么经常拿月来作诗。 达开记忆的门窗,打开月宫的大门,此时此刻,美丽的常娥你在想什么呢?你在想这世间的美好吗?还是感觉在这阴冷的月宫中寒冷,寂寞呢?美好的尘世让你无法触及,但是由于你没有触及,你就不会有我们平常人这么多烦恼了。

在月宫里,你有玉兔陪伴,不是很寂寞,而我们平凡人,很多人可能有时一个人都没有能陪伴,我们只能对着月亮,对着太阳,大声说出我们的故事,我们的辛酸,我们的思念。而我们对着它们只是我们的自我安慰,因为我们明明知道它们是无法听到的,但是我们把它们当成了我们精神的寄托了,你在月宫被束缚了,我们凡人不是也被这个世界束缚住了吗?只不过我们的束缚是隐形的。

让我们插上翅膀向你们飞来,感受风,感受你们,感受日月神辉,感受你们的灿烂光雅。我们这个世界是丰富的,但又是复杂不可琢磨的,很矛盾。

也许是由于有了日和月,它们的光泽照亮地球,照亮我们,我们才会丰富多彩。 我们飞的离你们越来越近,但是为什么又越来越远呢?也许你们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离你们越来越近,我感觉你好庞大,好冷酷,好热烈,让我们喘不过气来,你们的光芒终于把我们融化于你们的热诚当中。

呵呵,我们的内心到底都在想些什么,我们想的为什么就这样单纯呢?为什么日和月不保护我们,它们为什么光泽越来越强,它们为什么不能体谅我们,感受我们奔腾的内心,感受我们的向往。为什么? 好热,好热,又好冷好冷,为什么我们会这么热,为什么会这么热?,为什么又这么冷,为什么又这么冷?为什么我们快到达目的地的时候,越来越热的情况下,我们会这么冷呢?因为我们的心冷了,心灰意冷,我们的内心都快冻住了,最终我们不是热死了,而是我们自己被自己冻死了。

日和月,你们要想一想,我们也要想想,想想最后的结局为什么是这样。 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他自己的日月,他的日月也许是缺损的,也许是完整的一块。

不管怎样,这不能改变一个事实,就是每个人都有他的想象,他心目中完美的东西。 缺损的日月,虽然不完美,但是它却有完美的美丽,展示给人们去想象,去感受。

日月是美好的,日是显性的光彩夺目,发出灿烂,明亮的日光;月是隐性的美,它的光泽没有日那样光芒四射,但是它有一种朦胧的美。这种朦胧的月光在我们在外面的夜晚就能感受到,这种光撒在我们的皮肤,衣服上似亮非亮,衣服,皮肤都透出银白色光彩。

日缺损的时期很少很少,而月损在我们生活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想象有点让我们心痛。月损有它的美,美的有规律,美的让我们看不厌。

我想这可能就是诗人为什么经常拿月来作诗。 达开记忆的门窗,打开月宫的大门,此时此刻,美丽的常娥你在想什么呢?你在想这世间的美好吗?还是感觉在这阴冷的月宫中寒冷,寂寞呢?美好的尘世让你无法触及,但是由于你没有触及,你就不会有我们平常人这么多烦恼了。

在月宫里,你有玉兔陪伴,不是很寂寞,而我们平凡人,很多人可能有时一个人都没有能陪伴,我们只能对着月亮,对着太阳,大声说出我们的故事,我们的辛酸,我们的思念。而我们对着它们只是我们的自我安慰,因为我们明明知道它们是无法听到的,但是我们把它们当成了我们精神的寄托了,你在月宫被束缚了,我们凡人不是也被这个世界束缚住了吗?只不过我们的束缚是隐形的。

让我们插上翅膀向你们飞来,感受风,感受你们,感受日月神辉,感受你们的灿烂光雅。我们这个世界是丰富的,但又是复杂不可琢磨的,很矛盾。

也许是由于有了日和月,它们的光泽照亮地球,照亮我们,我们才会丰富多彩。 我们飞的离你们越来越近,但是为什么又越来越远呢?也许你们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离你们越来越近,我感觉你好庞大,好冷酷,好热烈,让我们喘不过气来,你们的光芒终于把我们融化于你们的热诚当中。

呵呵,我们的内心到底都在想些什么,我们想的为什么就这样单纯呢?为什么日和月不保护我们,它们为什么光泽越来越强,它们为什么不能体谅我们,感受我们奔腾的内心,感受我们的向往。为什么? 好热,好热,又好冷好冷,为什么我们会这么热,为什么会这么热?,为什么又这么冷,为什。

范文涉及诗人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