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吐鲁番火焰山诗句

1.古代诗人赞誉吐鲁番火焰山的诗词

《火山云歌送别》唐 岑参

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

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

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

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

译文:

火山高高耸立在赤亭口,五月的火山上空火云厚。

火云铺山盖岭凝滞不开,方圆千里鸟儿不敢飞来。

火云清晨刚被胡风吹断,到傍晚又随着塞雨转回。

回环缭绕吞没了铁关树,蒸腾弥漫半掩了交河戍。

你迢迢征途在那火山东,山上孤云将随你向东去。

赏析:

火山,即火焰山,在新疆吐鲁番东,因山体为红色砂岩构成,且其地气候干热而得名。

《火山云歌送别》一诗,正可使我们感受到岑参诗作的这一特点。诗人下笔凝重而又不失洒脱自如,以其俊逸的笔力涂抹着浓厚的色彩,使所描绘的画面具有难以否认的真实,又有着难以言尽的韵味。

诗的前四句,作者一连用了四个“火”字,将一幅瑰奇壮丽的火山云霞图生动地呈现给读者。

由于热气蒸腾,连平时翱翔无阻的飞鸟,也只有躲在千里之外而不敢靠近一步。

“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两句的大意是说,早晨刚被塞风吹散的火山云气,傍晚又随塞雨飞回。“缭绕”两句,意谓火山云气弥漫广远,其势将湮没周围的一切。

向南看,屹立于沙漠之中的铁门关 (在今焉耆和库尔勒之间) 被缭绕的火云所吞。向西看,云海的热浪掩盖到交河城边。此时的火山云雾,具有一种夺人心魄的神奇力量。

以上四句,对仗工整,尤以“缭绕”两句为胜。在古诗对仗中实不多见,连绵词“缭绕”与“氛氲”相对,不但平仄相反,而且是双声对叠韵,于整首诗的雄浑中颇见工巧。“吞”、“掩”两个对仗的动词,为云气之盛增加了气势。

“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被送的友人要上路了,要到那火山以东的万里迢迢的内地,山回路转,已难再见朋友的身影,但望见火山之上随朋友而去的一片孤云,也毕竟是一种慰藉。最后点出了作者对友人惜别的真挚情意。

扩展资料:

火焰山民间传说:

维吾尔族民间传说天山深处有一只恶龙,专吃童男童女。

当地最高统治者沙托克布喀拉汗为除害安民,特派哈拉和卓去降伏恶龙。

经过一番惊心动魄的激战,恶龙在吐鲁番东北的七角井被哈拉和卓所杀。恶龙带伤西走,鲜血染红了整座山。

因此,维吾尔人把这座山叫做红山,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火焰山。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火焰山

2.描写火焰山诗句

1.火山今始见,突兀蒲昌东。赤焰烧虏云,炎氛蒸塞空。

不知阴阳炭,何独烧此中?我来严冬时,山下多炎风。人马尽汗流,孰知造化工!

——经火山 唐·岑参

2.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满山凝未开,飞乌千里不敢来。

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

——火山云歌送别 岑参

3.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云歌送别》

4.一片青烟一片红, 炎炎气焰欲烧空。春光未半浑如夏, 谁道西方有祝融。

——明代诗人陈诚有诗曰

5.敝地唤做火焰山,无春无秋,四季皆热那山离此有六十里远,正是西方必由之路,却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围寸草不生。若过得山,就是铜脑盖,铁身躯,也要化成汁哩。

——出自《西游记》

3.古代诗人赞誉吐鲁番火焰山的诗词

《火山云歌送别》唐 岑参 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

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

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 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

译文: 火山高高耸立在赤亭口,五月的火山上空火云厚。 火云铺山盖岭凝滞不开,方圆千里鸟儿不敢飞来。

火云清晨刚被胡风吹断,到傍晚又随着塞雨转回。 回环缭绕吞没了铁关树,蒸腾弥漫半掩了交河戍。

你迢迢征途在那火山东,山上孤云将随你向东去。 赏析: 火山,即火焰山,在新疆吐鲁番东,因山体为红色砂岩构成,且其地气候干热而得名。

《火山云歌送别》一诗,正可使我们感受到岑参诗作的这一特点。诗人下笔凝重而又不失洒脱自如,以其俊逸的笔力涂抹着浓厚的色彩,使所描绘的画面具有难以否认的真实,又有着难以言尽的韵味。

诗的前四句,作者一连用了四个“火”字,将一幅瑰奇壮丽的火山云霞图生动地呈现给读者。 由于热气蒸腾,连平时翱翔无阻的飞鸟,也只有躲在千里之外而不敢靠近一步。

“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两句的大意是说,早晨刚被塞风吹散的火山云气,傍晚又随塞雨飞回。“缭绕”两句,意谓火山云气弥漫广远,其势将湮没周围的一切。

向南看,屹立于沙漠之中的铁门关 (在今焉耆和库尔勒之间) 被缭绕的火云所吞。向西看,云海的热浪掩盖到交河城边。

此时的火山云雾,具有一种夺人心魄的神奇力量。 以上四句,对仗工整,尤以“缭绕”两句为胜。

在古诗对仗中实不多见,连绵词“缭绕”与“氛氲”相对,不但平仄相反,而且是双声对叠韵,于整首诗的雄浑中颇见工巧。“吞”、“掩”两个对仗的动词,为云气之盛增加了气势。

“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被送的友人要上路了,要到那火山以东的万里迢迢的内地,山回路转,已难再见朋友的身影,但望见火山之上随朋友而去的一片孤云,也毕竟是一种慰藉。

最后点出了作者对友人惜别的真挚情意。 扩展资料: 火焰山民间传说: 维吾尔族民间传说天山深处有一只恶龙,专吃童男童女。

当地最高统治者沙托克布喀拉汗为除害安民,特派哈拉和卓去降伏恶龙。 经过一番惊心动魄的激战,恶龙在吐鲁番东北的七角井被哈拉和卓所杀。

恶龙带伤西走,鲜血染红了整座山。 因此,维吾尔人把这座山叫做红山,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火焰山。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火焰山。

4.描写火焰山诗句

1.火山今始见,突兀蒲昌东。

赤焰烧虏云,炎氛蒸塞空。 不知阴阳炭,何独烧此中?我来严冬时,山下多炎风。

人马尽汗流,孰知造化工! ——经火山 唐·岑参 2.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满山凝未开,飞乌千里不敢来。

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

——火山云歌送别 岑参 3.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云歌送别》 4.一片青烟一片红, 炎炎气焰欲烧空。春光未半浑如夏, 谁道西方有祝融。

——明代诗人陈诚有诗曰 5.敝地唤做火焰山,无春无秋,四季皆热那山离此有六十里远,正是西方必由之路,却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围寸草不生。若过得山,就是铜脑盖,铁身躯,也要化成汁哩。

——出自《西游记》。

5.跪求描写吐鲁番的诗句

【标题】: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年代】:唐

【作者】:岑参

【体裁】:七古

【内容】:--------------------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

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

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

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

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

车师西门伫献捷。

【赏析】:--------------------

【注释】:

走马川:又名左末河,即今新疆车尔成河。轮台:在今新疆米泉县境。军师:似应为车师。蘅塘退士本作军师。车师为唐安西都护府所在地,今新疆吐鲁番县。

1、金山:即阿尔泰山。

2、汉家:这里实借汉以指唐。

3、连钱:马身上的斑纹。

【简析】:

诗中抓住有边地特征的景物来状写环境的艰险,从而衬托士卒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运用了比喻、夸张等艺术手法,写得惊心动魄,绘声绘色,热情奔放,气势昂扬。全诗句句用韵,除开头两句外,三句一转韵,这在七言古诗中是不多见的

6.描写“火焰山”的句子

1. 暗红的岩浆在滚滚的黑烟的裹挟里喷涌而出,轰隆隆的巨大声响向四周层层的压去,烧的通红的岩石被推到高空又疾驰落下,在烟幕的空中留下千万条火红的划痕。

2. 所有风平浪静底下的波澜暗涌,宁静火山口掩护的滚烫岩浆,厚积薄发,往往有更为惊人的磅礴力量.

3. 只见一片火海满天横流,疯狂的火浪一个接着一个,张牙舞爪地猛扑而来。

4. 火山喷出口是一条由地球上地幔或岩石圈到地表的管道,大部分物质堆积在火山口附近,有些被大气携带到高处而扩散到几百或几千公里外的地方。火山并非是喷出“火”的山,它喷出的是一种高温粘稠的物质,这种物质叫岩浆。火山爆发时景象异常壮观。平时,死死被地包在地壳里岩浆,由于其温度极高,又承受着地壳的巨大压力,所以一遇地壳较薄的地方或有裂隙,岩浆就猛烈地冲出地面。

5. 岩浆喷涌而出,吞噬了大片土地。黑烟充斥着天空,混浊不堪。万物仿佛都难逃一劫,陷入这可怕的灾难之中。

6. 火山喷发是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的释放.由于岩浆中含大量挥发分,加之上覆岩层的围压,使这些挥发分溶解在岩浆中无法溢出,当岩浆上升靠近地表时,压力减小,挥发分急剧被释放出来,于是形成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

7. 从前,我认为火山爆发很容易预防,但这篇文章让我大开眼界。它讲道:“火山爆发是一种具有很强破坏力的自然灾害,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活火山,就有523座,数量众多。从古至今,每次火山爆发都会给人们带来危害,而且火山爆发防不胜防,很难预测到。”

8. 我明白了,火山爆发的威力在于它的神出鬼没,来得很突然,速度太快了!常常是人们还没察觉,就被无情的岩浆夺去宝贵的生命。这还使我想起命运悲惨的庞培古城,它就是被百年一遇的维苏威火山大爆发给湮没的。同时,它也埋没无数人。直到几千年后的现在,才被人们所发现,并脱离火山灰,重见天日。另外,火山爆发还会引起森林大火,烧掉许多宝贵的木材。

9. 火山的威力是如此的大,它真是人类的祸害。更让人担忧的是,火山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10. 由于时间原因,很多火焰山在打的生态环境下,渐渐变成一座普通的山。

11. 方烟雾弥漫,仿佛浸透了乌烟的五月的浓云降到了地面一样。它的上面,好象矗立着一座颤巍巍的摇晃不息的喜马拉雅火山。……消防队浇的水仿佛是给那火海解渴似的。砖头烧红了,钢铁的横梁烧红了,溶化了的糖象大水一样一股一股地往着四方流去。甚至地面也冒出了火焰。忽然间,火焰给一阵狂风压低了,往着这边蹿过来,好象海里卷起了浪潮一样,……火焰仿佛有了生命,也有了知觉。仿佛有一条巨蟒在用它的一千张嘴吹着火焰。

12. 火焰山温度极高,使得周围的植物很少。

13. 火焰在火炉中跳动,熊熊大火在无情地燃烧,火焰照耀在人们心中,总的来说,火焰几乎无处不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簇燃烧不息的火焰。

14. 火焰山是这样无情,而生命又是那样宝贵。所以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努力躲避自然灾害。

15. 火焰山夏季地表的最高气温在70℃,沙漠表层的温度可达82.3℃。

范文涉及诗人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