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禹锡的诗(积极乐观)《蜀先生庙》刘禹锡 天地英雄气, 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 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 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 来舞魏宫前! 「团扇歌」刘禹锡 团扇复团扇,奉君清暑殿。 秋风入庭树,从此不相见。 上有乘鸾女,苍苍虫网遍。 明年入怀袖,别是机中练。 「宜城歌」刘禹锡 野水绕空城,行尘起孤驿。 荒台侧生树,石碣阳镌额。 靡靡度行人,温风吹宿麦。 「顺阳歌」刘禹锡 朝辞官军驿,前望顺阳路。野水啮荒坟,秋虫镂宫树。 曾闻天宝末,胡马西南骛。城守鲁将军,拔城从此去。 「莫瑶歌」刘禹锡 莫瑶自生长,名字无符籍。市易杂鲛人,婚姻通木客。 星居占泉眼,火种开山脊。夜渡千仞溪,含沙不能射。 「度桂岭歌」刘禹锡 桂阳岭,下下复高高。人稀鸟兽骇,地远草木豪。 寄言迁金子,知余歌者劳。 「插田歌」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伫如竹枝。 但闻怨响音,不辨俚语词。 时时一大笑,此必相嘲嗤。 水平苗漠漠,烟火生墟落。 黄犬往复还,赤鸡鸣且啄。 路旁谁家郎,乌帽衫袖长。 自言上计吏,年幼离帝乡。 田夫语计吏,君家侬定谙。 一来长安道,眼大不相参。 计吏笑致辞,长安真大处。 省门高轲峨,侬入无度数。 昨来补卫士,唯用筒竹布。 君看二三年,我作官人去。 「葡萄歌(一作蒲桃)」刘禹锡 野田生葡萄,缠绕一枝高。 移来碧墀下,张王日日高。 分岐浩繁缛,修蔓蟠诘曲。 扬翘向庭柯,意思如有属。 为之立长檠,布濩当轩绿。 米液溉其根,理疏看渗漉。 繁葩组绶结,悬实珠玑蹙。 马乳带轻霜,龙鳞曜初旭。 有客汾阴至,临堂瞪双目。 自言我晋人,种此如种玉。 酿之成美酒,令人饮不足。 为君持一斗,往取凉州牧。 「蛮子歌」刘禹锡 蛮语钩輈音,蛮衣斑斓布。 熏狸掘沙鼠,时节祠盘瓠。 忽逢乘马客,恍若惊麏顾。 腰斧上高山,意行无旧路。 「马嵬行」刘禹锡 绿野扶风道,黄尘马嵬驿。 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 乃问里中儿,皆言幸蜀时。 军家诛戚族,天子舍妖姬。 群吏伏门屏,贵人牵帝衣。 低回转美目,风日为无晖。 贵人饮金屑,倏忽舜英暮。 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 属车尘已远,里巷来窥觑。 共爱宿妆妍,君王画眉处。 履綦无复有,履组光未灭。 不见岩畔人,空见凌波袜。 邮童爱踪迹,私手解鞶结。 传看千万眼,缕绝香不歇。 指环照骨明,首饰敌连城。 将入咸阳市,犹得贾胡惊。 「百花行」刘禹锡 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 无人不沽酒,何处不闻乐。 春风连夜动,微雨凌晓濯。 红焰出墙头,雪光映楼角。 繁紫韵松竹,远黄绕篱落。 临路不胜愁,轻烟去何托。 满庭荡魂魄,照庑成丹渥。 烂熳簇颠狂,飘零劝行乐。 时节易晼晚,清阴覆池阁。 唯有安石榴,当轩慰寂寞。 「壮士行」刘禹锡 阴风振寒郊,猛虎正咆哮。 徐行出烧地,连吼入黄茅。 壮士走马去,镫前弯玉弰。 叱之使人立,一发如铍交。 悍睛忽星堕,飞血溅林梢。 彪炳为我席,膻腥充我庖。 里中欣害除,贺酒纷呶号。 明日长桥上,倾城看斩蛟。 「苦雨行」刘禹锡 悠悠飞走情,同乐在阳和。 岁中三百日,常恐风雨多。 天人信遐远,时节易蹉跎。 洞房有明烛,无乃酣且歌。 「华山歌」刘禹锡 洪垆作高山,元气鼓其橐。 俄然神功就,峻拔在寥廓。 灵迹露指爪,杀气见棱角。 凡木不敢生,神仙聿来托。 天资帝王宅,以我为关钥。 能令下国人,一见换神骨。 高山固无限,如此方为岳。 丈夫无特达,虽贵犹碌碌。 「抛球乐词」刘禹锡 五彩绣团圆,登君玳瑁筵。 最宜红烛下,偏称落花前。 上客如先起,应须赠一船。 春早见花枝,朝朝恨发迟。 及看花落后,却忆未开时。 幸有抛球乐,一杯君莫辞。 「华清词(一作华清宫词)」刘禹锡 日出骊山东,裴回照温泉。 楼台影玲珑,稍稍开白烟。 言昔太上皇,常居此祈年。 风中闻清乐,往往来列仙。 翠华入五云,紫气归上玄。 哀哀生人泪,泣尽弓剑前。 圣道本自我,凡情徒颙然。 小臣感玄化,一望青冥天。 「送春曲三首」刘禹锡 春向晚,春晚思悠哉。 风云日已改,花叶自相催。 漠漠空中去,何时天际来。 春已暮,冉冉如人老,映叶见残花,连天是青草。 可怜桃与李,从此同桑枣。 春景去,此去何时回。游人千万恨,落日上高台。 寂寞繁花尽,流莺归莫来。 「初夏曲三首」刘禹锡 铜壶方促夜,斗柄暂南回。 稍嫌单衣重,初怜北户开。 西园花已尽,新月为谁来。 时节过繁华,阴阴千万家。巢禽命子戏,园果坠枝斜。 寂寞孤飞蝶,窥丛觅晚花。 绿水风初暖,青林露早晞。 麦陇雉朝雊,桑野人暮归。 百舌悲花尽,平芜来去飞。 「捣衣曲」刘禹锡 爽砧应秋律,繁杵含凄风。一一远相续,家家音不同。 户庭凝露清,伴侣明月中。长裾委襞积,轻佩垂璁珑。 汗馀衫更馥,钿移麝半空。报寒惊边雁,促思闻候虫。 天狼正芒角,虎落定相攻。盈箧寄何处,征人如转蓬。 「畲田行」刘禹锡 何处好畲田,团团缦山腹。钻龟得雨卦,上山烧卧木。 惊麏走且顾,群雉声咿喔。红焰远成霞,轻煤飞入郭。 风引上高岑,猎猎度青林。青林望靡靡,赤光低复起。 照潭出老蛟,爆竹惊山鬼。夜色不见山,孤明星汉间。 如星复如月,俱逐晓风灭。本从敲石光,遂至烘天热。 2. 形容乐观的诗句晴空一鹤排云上,直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当时刘很失意,但是没有因为仕途受挫而消极,依然对生活豁达乐观。他是唐代诗人。全诗是: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直引诗情到碧霄。 乐观积极;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得即高歌失即休 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 明日愁来明日愁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凌蒙初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书经》 3. 形容乐观的诗句晴空一鹤排云上,直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当时刘很失意,但是没有因为仕途受挫而消极,依然对生活豁达乐观。 他是唐代诗人。全诗是: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直引诗情到碧霄。乐观积极;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得即高歌失即休 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 明日愁来明日愁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凌蒙初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书经》。 4. 表现乐观的诗句1、吉祥寺赏牡丹 宋代:苏轼 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 译文 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戴上一朵鲜艳的牡丹花自己并不感到难为情。 牡丹花因为被插在老人头上而感到难为情。 赏花饮酒,沉醉归来,引得路人哄笑。 十里长街,珠帘上卷,百姓们争看这位放荡不羁、走起路来东倒西歪的太守。 2、初到黄州 宋代:苏轼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译文 自己都感到好笑,一生为嘴到处奔忙,老来所干的事,反而要得荒嘴。 长江环抱城郭,深知江鱼味美,茂竹漫山遍野,只觉阵阵笋香。 贬逐的人,当然不妨员外安置,诗人惯例,都要做做水曹郎。 惭愧的是我劝政事已毫无补益,还要耗费官府岸禄,领取压酒囊。 3、采桑子·重阳 现代:**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 译文 人的一生容易衰老而苍天却不老,重阳节年年都会来到。 今天又逢重阳,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 一年又一年秋风刚劲地吹送,这景色不如春天的光景那样明媚。 却比春天的光景更为壮美,如宇宙般广阔的江面天空泛着白霜。 4、野色 宋代:范仲淹 非烟亦非雾,幂幂映楼台。 白鸟忽点破,残阳还照开。 肯随芳草歇,疑逐远帆来。 谁会山公意?登高醉始回。 译文 不是烟,也不是雾,它浓密地笼罩着楼台。 白鸟飞来,点破了野色的沉寂;一道斜阳低低地照着,又仿佛一把剑,把它剖开。 它怎么愿随着芳草的消歇而寂灭远去?我真怀疑,它正追随着那远远的白帆,渐渐到来。 有谁能知道山公的情趣,他天天登高远眺,沉湎野色之中,大醉方归。 5、赋得秋日悬清光 唐代:王维 寥廓凉天静,晶明白日秋。 圆光含万象,碎影入闲流。 迥与青冥合,遥同江甸浮。 昼阴殊众木,斜影下危楼。 宋玉登高怨,张衡望远愁。 馀辉如可托,云路岂悠悠。 译文 天空寥廓环境清凉幽静,秋天的太阳特别明亮。 太阳光包罗万象,光影倒映在安静的河中。 秋光原阔与青天相合,远远望去同江湖同沉浮。 白昼里阴气远离众树木,夕阳的斜影投向高楼。 宋玉登高埋怨秋气,张衡望远产生秋愁。 太阳余辉如果可寄托,仕宦之云路怎会遥远?。 5. 刘禹锡说的哪一句诗表达了做人应乐观刘禹锡是我很喜欢的唐朝诗人。性格刚毅,苏世独立,饶有豪猛之气,在贬谪远郡,顽强地、乐观的生活下来,晚年回到洛阳,仍有“马思边草拳毛动”的豪气。 《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颂秋赞秋,赋予秋一种导引生命的力量,表现了诗人对自由境界的无限向往之情。胸次特高,骨力甚健,做人乐观 。 还有经典的一句就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是他对历史、人生进行沉思之后的一种感悟。这种感悟以形象出现在诗里,不仅有开阔的视界,而且有一种超时距的跨度,显示出历史、现实、未来在这里的交融。 做人应乐观,世界中主导者是人。 6. 刘禹锡秋词意思一诗中的议论句和抒发豪迈乐观的诗句议论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抒发豪迈乐观的诗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原因)前两句是议论,直接表达了秋日胜春朝的看法.后两句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把诗人的豪迈乐观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相关资料[立意] 这首写秋的诗却爽朗明快,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心境.[作者介绍]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他是匈奴族后裔,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他和柳宗元一同参与唐朝永贞年间短命的政治改革,结果一同贬谪远郡,顽强地生活下来,晚年回到洛阳,仍有“马思边草拳毛动”的豪气.[背景]这首诗是被贬郎州司马时所作.永贞元年(公元805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赐死,刘禹锡被贬.可贵的是,诗人在遭受严重打击后,并没有消沉下去.《秋词》就是被贬郎州是所写的,从诗中可以看到,刘禹锡并没有悲观失望,而是一反常态,赞美秋天,给人一种昂扬向上的信心.这与他多次被贬,多次抗争的性格是一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