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苏轼宋词虞美人

1.苏轼的《虞美人》那首词

虞美人

苏轼

波声拍枕长淮晓,隙月窥人小。

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

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于泪。

谁教风鉴尘埃?

酝造一场烦恼送人来!

苏轼词作鉴赏

此词为元丰七年(1084)十一月作者至高邮与秦观相会后,于淮上饮别之词。词中反映了苏、秦两人的深挚情谊。

起二句,写淮上饮别后的情景。秦观厚意拳拳,自高邮相送,溯运河而上,经宝应至山阳,止于淮上,途程二百余里。临流帐饮,惜别依依。词人归卧船中,只听到淮水波声,如拍枕畔,不知不觉又天亮了。着一“晓”字,已暗示一夜睡得不宁贴。“隙月”,指船篷罅隙中所见之月。据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载,苏轼于冬至日抵山阳,十二月一日抵泗州。与秦观别时当十一月底,所见之月是天亮前从东方升起不久的残月,故“窥人小”三字便形容真切。“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二语为集中名句。汴水一支自开封向东南流,经应天府(北宋之南京,今河南商丘)、宿州,于泗州入淮。苏轼此行,先由淮上抵泗州,然后溯汴水西行入应天府。

流水无情,随着故人东去,而自己却载满一船离愁别恨,独向西行。“无情流水多情客”(《泛金船》),类似的意思,苏词中也有,而本词之佳,全“载一船离恨”一语。以水喻愁,前人多有,苏轼是词,则把愁恨物质化了,可以载船中,逆流而去。这个妙喻被后人竞相摹拟。李清照《武陵春》词:“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声名竟出苏词之上。

“西州”,龙榆生《东坡乐府笺》引傅注以为扬州,其实词中只是泛指西边的州郡,即东坡此行的目的地。

过片二句,追忆当年两人同游的情景。元丰二年,东坡自徐州徙知湖州,与秦观偕行,过无锡,游惠山,唱和甚乐。复会于松江,至吴兴,泊西观音院,遍游诸寺。词云“竹溪花浦曾同醉”,当指此时情事。“酒味”,指当日的欢聚:“泪”,谓别后的悲辛。元丰二年端午后,秦观别东坡,赴会稽。七月,东坡因乌台诗案下诏狱,秦观闻讯,急渡江至吴兴寻问消息。以后几年间,苏轼居黄州贬所,与秦观不复相见。“酒味多于泪”,当有感而发。末两句故作反语,足见真情。“风鉴”,指以风貌品评人物。吴处厚《青箱杂记》卷四:“风鉴一事,乃昔贤甄识人物拔擢贤才之所急。”东坡对秦观的赏拔,可谓不遗余力。熙宁七年(1074年),东坡得读秦观诗词,大为惊叹,遂结神交。三年后两人相见,过从甚欢。后屡次向王安石推荐秦观。

可见文人高士之友谊实非常人可比。

2.苏轼的“虞美人”这首词有什么寓意

上阕写览景兴怀。

钱塘环以湖山,独特秀美,加上闽商海贾,风帆浪舶,自古繁盛。而有美堂在 城南吴山最高处,更为绝境。

本词寥寥二句简括了这些信息,从远处着想,大处落墨,气势浑厚。面 对江山胜景,僚佐们在物我交融中感到无比欢乐,词人更感到陈公重游的机会无多,应该一醉方休, 再多流连些时候。

然而,“樽前醉倒更徘徊”,也传达出词人当时的心情:使君此去,何时方能重来?何时方能置酒 高会?他的惜别深情源于他们都视彼此为知己。这也流露出词人恋恋不舍的心情。

下阕写有美堂上所观的夜景。下阕承上阕流连徘徊而来,以至明月当空、华灯初上都没有离 去。

灯火黄昏,令人倍感孤寂,更何况此时又传来《水调》悲歌。这种悲歌,更引发人的离别之苦。

离思是一种抽象的思绪,能感觉到,却看不见、摸不着,对它本身作具体描摹是很困难的。词人在这 里借助灯火和悲歌,用背景环境渲染心情,极见功力之深。

离别词往往被人写得凄凄惨惨,但是这首词凄清而不凄怆,忧愁而不愁苦。 本词以“一江明月 碧琉璃”作结,水月交映,意境阔远,令人豁然开朗。

这江面月色由夜阑风静而来,皎洁清朗,温婉静 谧。它留给人们充分的想象空间,想象词人以此来象征述古为人的高洁耿介,象征他们友情的冰清 玉洁,以及光明的未来等等,总之余意不尽。

官场饯行多即席赋诗词,或赞行人之显贵,或想象道途的风光,常常流于形式,缺乏真情。 该词 乃有感而发,写得深沉委婉,真实诚挚。

词人抓住有美堂居高临下的特点。上阕以乐景写忧思,寓 情于景;下阕因景寓情,由忧而乐。

情与景交融,有层次地表现出感情的波澜。全词中六句都绘景, 景物有动有静,有雄放亦有清丽,做到了动静相生,刚柔相济。

有二句直接写情,但“樽前醉倒更徘 徊”却是全篇的关键所在。 酒席由白昼持续到傍晚乃至夜阑风静,均由“徘徊”生出,淋漓尽致地传 达出友人的钱塘之意和僚佐们的友情。

3.虞美人宋词

一、《虞美人·听雨》

作者:宋代蒋捷

1、原文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2、翻译

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

而今,人已暮年,两鬓已是白发苍苍,独自一人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人生的悲欢离合的经历是无情的,还是让台阶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亮吧。

二、《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

作者:宋代苏轼

1、原文

波声拍枕长淮晓,隙月窥人小。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

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于泪。谁教风鉴在尘埃?酝造一场烦恼、送人来。

2、翻译

饮别后归卧船中,只听到淮水波声,如拍枕畔,不知不觉又天亮了。从船篷缝隙中所见之残月是那么小。汴水无情,随着故人东去,而我却满载一船离愁别恨,独向西州。

竹溪的花浦之间,你我曾经一同大醉,当日欢聚畅饮时的情谊胜过别后的伤悲。谁让我偏偏在芸芸众生中发现了你,并与你成为朋友,这才酿成了今日分别这样一场烦恼。

三、《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作者:宋代苏轼

1、原文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2、翻译

登高远眺,千里美景尽收眼底。大自然的湖光山色,要数这里最美。你这一去,何时才能返回?请痛饮几杯吧,但愿醉倒再不离去。

看,沙塘里华灯初放。听,是谁把动人心弦的《水调》来弹唱?当夜深风静我们扶醉欲归时,只见在一轮明月的映照下,钱塘江水澄澈得象一面绿色的玻璃一样。

四、《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

作者:宋代秦观

1、原文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2、翻译

碧桃是在天上以露水栽种的,不是寻常的凡间花卉。娇美的碧桃却生在乱山的深处,而且旁边池水一曲,娇花照水,令人遐想,亦同时令人慨叹,如此艳丽的花朵,杳无人迹来往,就算再美,又等待谁来欣赏呢?

在细雨中,这娇美的碧桃像美人一样更加含情,让人无限爱怜。但是,不知道春天是难以管束的,它由不得惜花人的愿望,终究要匆匆而去。就算为君沉醉一场又何妨?就怕我酒醉醒来,而花已凋残,惜花心情交处寄托,要使柔肠寸断了。

五、《虞美人寄公度》

作者:宋代舒亶

1、原文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2、翻译

芙蓉都已凋落,远天涵着近水,苍茫一片,黄昏时秋风阵阵,涌起波澜。我独自在小楼东畔,久久地倚着栏杆,看分飞的双燕各自东西,远远向寒云飞去,引起我一怀愁绪。

浮生有多少难以消释的烦恼,真应该在醉乡中老去。光阴荏苒,京城又盖满纷纷大雪。我的朋友,你时时都会登上高台把我怀想,你将寄给我一枝梅花,饱含着美丽的江南春光。

4.水调歌头、虞美人、满江红等宋词全文

额,你这个问题该怎么回答呢!

首先水调歌头,虞美人,满江红都是词牌名,很多著名的词人都写过。下面给你推荐几个比较出名的吧

【年代】:宋

【作者】:苏轼

【作品】:水调歌头

【内容】: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虞美人》

作者: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岳飞《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希望你要找到是这些,如果不是,下次找到时候最好加上作者。

5.求宋词虞美人①的简析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评解】

李煜由南唐国君变为宋朝囚犯,失去了人身自由,这一残酷的现实,使他“日夕以泪洗面”,产生了他特有的悲和愁。他以词倾泻了真实感受。“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贴切生动地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具体化,造成良好的艺术效果,成为李词的主要特点,对后代词家颇有影响。有人说李煜词是“血泪之歌”,“一字一珠”,并非过誉

6.很喜欢东坡,对他的词有些理解不到位

虞美人·述怀

宋代:苏轼

归心正似三春草。试著莱衣小。橘怀几日向翁开。怀祖已瞋文度、不归来。

禅心已断人间爱。只有平交在。笑论瓜葛一枰同。看取灵光新赋、有家风。

译文

马中玉探母归心如三月春草之盛,像老莱子著小儿衣以取悦父母一样孝敬父亲;像三国吴人陆绩六岁见袁术时,悄悄怀揣三枚橘子,欲归送母亲;又像晋人王坦之不速归探父怀祖,父亲便要瞪眼发怒了。

我心境清静澄明,已无七情六欲,不像马中玉那样执著于人间情爱了。只有平昔之交,不论什么纠葛亲友关系都一视同仁。看一下《灵光》新赋,颇有马中玉的诗书传家风范。

注释

⑴虞美人: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名。

⑵三春草:意谓探望母亲的归心如春草越来越盛。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⑶橘怀:用陆绩怀橘故事来比喻马中玉孝敬父母。《三国志》卷五七《吴志·陆绩传》:“陆绩,字公纪,吴郡吴人也。父康,汉末为庐江太守。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橘。绩怀三枚;去,拜辞,鼬。术谓日:‘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日:‘欲归遗母。’术大奇之。”

⑷怀祖句:化用《晋书·王湛传》事典,卷七十五:“坦之还家省父,而述爱坦之,虽长大,犹抱置膝上。”瞋(chēn):瞪眼发怒。

⑸禅心已断人同爱:意谓自己心境清静澄明,已无七情六欲,不像马中玉那样执著于人间情爱了。

⑹笑论瓜葛一枰同:意谓不论什么关系都一视同仁。瓜葛:瓜、葛是两种蔓生的植物,蔓生纠结,比喻各种亲友关系。

⑺灵光新赋:指王延寿作的《灵光殿赋》。

创作背景

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三月,当时苏轼的友人马中玉辞掉官职回家探望母亲,为表达马中玉的孝心,苏轼作了这首词送给他。

7.古诗虞美人诗词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冥蒙处。 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 海棠红近绿阑干,才卷珠帘却又晚风寒。

虞美人(赵东) 残花零落凄凄舞,庭院娥眉苦。 情别景绕风来,怎奈痴心难了泪涟腮。

温柔几许缘何散, 爱恨声声怨。 曲终悲寂断人肠,愿化英台冢上彩蝶扬。

虞美人(苏轼) 深深庭院清明过。 桃李初红破。

柳丝搭在玉阑干。 帘外潇潇微雨、做轻寒。

晚晴台榭增明媚。 已拼花前醉。

更阑人静月侵廊。 独自行来行去、好思量。

虞美人(欧阳修) 炉香昼永龙烟白。 风动金鸾额。

画屏寒掩小山川。 睡容初起枕痕圆。

坠花钿。 楼高不及烟霄半。

望尽相思眼。 艳阳刚爱挫愁人。

故生芳草碧连云。 怨王孙。

虞美人(辛弃疾) 当年得意如芳草。 日日春风好。

拔山力尽忽悲歌。 饮罢虞兮从此、奈君何。

人间不识精诚苦。 贪看青青舞。

蓦然敛袂却亭亭。 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 虞美人(李煜) 风回小院庭芜绿, 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 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 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楼深, 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虞美人(刘辰翁) 花心定有何人捻。

晕晕如娇靥。 一痕明月老春宵。

正似酥胸潮脸、不曾销。 当年掌上开元宝。

半是杨妃爪。 若教此掏到痴人。

任是高墙无路、蝶翻身。 虞美人(黄庭坚)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

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小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因妒,飘到眉心住。

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虞美人(秦观)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乱山深处水萦洄,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

为君沈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虞美人(秦观) 高城望断尘如雾,不见联骖处。 夕阳村外小湾头,只有柳花无数、送归舟。

琼枝玉树频相见,只恨离人远。 欲将幽恨寄青楼,争奈无情江水、不西流。

虞美人(姜夔) 西园曾为梅花醉。 叶翦春云细。

玉笙凉夜隔帘吹。 卧看花梢摇动、一枝枝。

娉娉袅袅教谁惜。 空压纱巾侧。

沈香亭北又青苔。 唯有当时蝴蝶、自飞来 虞美人(辛弃疾) 群花泣尽朝来露。

争奈春归去。 不知庭下有荼シ。

偷得十分春色、怕春知。 淡中有味清中贵。

飞絮残英避。 露华微渗玉肌香。

恰似杨妃初试、出兰汤 虞美人(刘辰翁) 梅梢腊尽春归了。 毕竟春寒少。

乱山残烛雪和风。 犹胜阴山海上、窖群中。

年光老去才情在。 惟有华风改。

醉中幸自不曾愁。 谁唱春花秋叶、泪偷流 虞美人(苏轼) 冰肌自是生来瘦。

那更分飞后。 日长帘暮望黄昏。

及至黄昏时候、转销魂。 君还知道相思苦。

怎忍抛奴去。 不辞迢递过关山。

只恐别郎容易、见郎难。

8.关于虞美人的诗词

虞美人(20首)_古诗文网

•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 - 五代

• 《虞美人·听雨》- 蒋捷 - 宋代

• 《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李煜 - 五代

• 《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 纳兰性德 - 清代

• 《虞美人·玉楼缥缈孤烟际》- 欧阳澈 - 宋代

• 《虞美人·小梅枝上东君信》- 晏几道 - 宋代

• 《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黄庭坚 - 宋代

• 《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 秦观 - 宋代

• 《虞美人·寄公度》- 舒亶 - 宋代

•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苏轼 - 宋代

• 《虞美人·碧苔深锁长门路》- 王国维 - 清代

• 《虞美人·弄梅骑竹嬉游日》- 王国维 - 清代

• 《虞美人》- 苏轼 - 宋代

• 《虞美人·曲阑干外天如水》- 晏几道 - 宋代

• 《虞美人·梳楼》- 蒋捷 - 宋代

• 《虞美人·影松峦峰》- 侯文曜 - 清代

• 《虞美人·银床淅沥青梧老》- 纳兰性德 - 清代

• 《虞美人·东风荡飏轻云缕》- 陈亮 - 宋代

• 《虞美人·赋虞美人草》- 辛弃疾 - 宋代

• 《虞美人·疏篱曲径田家小》- 周邦彦 - 宋代

下一篇
诗经声音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