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华山和长安诗句

1.描写华山景色的好句子

西岳华山

华山素有“自古华山一条路,奇险天下第一山。”的美称,我们在险峻的华山上艰难地“爬”着,一边“爬”一边观赏着著名的华山。

我见识过怪石嶙峋的张家界,浏览过风景秀美的桂林山,但却从来没有看到过西安这一带的山。西安的华山真高啊,一座座山拔地而起,直冲云霄,从山脚往山上看,根本就看不到头;西安的华山真奇啊,像一朵盛开的莲花,像一匹奔腾的骏马,又像一位羞涩的少女,真是奇峰罗列,姿态万千;西安的华山真陡啊,虽然每一条路的两旁都修筑了铁链和栏杆,但是一个不小心还是有可能会栽倒下去。

行至“苍龙岭”,路与名字相对应——是修建在陡峭、窄小的山尖上,用工具凿出的路,它酷似一条神气的苍龙停在山岭上,故而得名“苍龙岭”,但我在缆车上远远望去,更像一把巨斧劈开一条小缝的痕迹。走上“苍龙岭”,我的脚有点发颤,手也不由自主地握住路旁的铁链,连走上一级台阶都要花上三四秒的时间,更不要提向后面张望一下,甚至连身旁那云雾缭绕的美丽景色都不敢再多看一眼。及至走完“苍龙岭”,我长舒了一口气,转身向身后望去,才发现原来“苍龙岭”是那么的美丽迷人:远处的“苍龙岭”完全被云雾给淹没了,也正因为这样,前端的“苍龙”就更像是一架从天而降的天梯。更奇特的是远处的一些山峰大半个身体被云雾吞蚀了,只留下了山尖,这就更让人有种似乎走进了仙境,看到了飘浮在云雾上空的仙岛的错觉,这也让我想起了寇准诗中句子“举首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其实,华山不仅风景迷人,而且还产生了许多传说,其中最有名的便是“沉香劈山救母”。传说玉皇大帝的女儿三圣母因爱慕凡间书生刘彦昌的才华,私结连理。后被玉皇大帝发现,压在西峰巨石下。三圣母石下产子,取名沉香。长大后经仙石指点,执神斧劈开巨石,母子团圆。而西峰巨石上与下形成空洞也命名为“斧劈石”。

华山是一座美丽的山,是一座神奇的山,是一座令所有游客都竖起大拇指的山!

2.形容华山景色的好句子

1. 五岳之一的华山位于陕西华阴市城南,海拔1997米,因山峰自然排列若花状,故得名。

它南接秦岭,北瞰黄渭,以奇、险、峻、秀著称于世。据《山海经》记载:“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

古人有云:“山无石不奇,无纯石不大奇”。华山之奇就在于它是由一块完整硕大的花岗岩体构成的。

2. 登上华山极顶,天已转晴。放目四望,但见千峰逶迤,匍匐脚下;天地空阔,八方一色;真正是山舞银蛇,原驰腊像。

整个世界显得那么洁净,一点污秽都不存在,此时,即使是最复杂的人恐怕也顷刻失去了杂念。站在绝顶之上,脑袋瞬间一片空濛,大有飘飘欲仙展翅凌云飞腾之感。

淡定片刻,一股豪气由脚底直贯头顶,顿时生出了“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豪迈! 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黄山之美、泰山之雄、衡山之秀、恒山之奇、嵩山之绝都引人入胜,但它们显然都不符合武林人的个性,只有华山的险峻与爽直,才是对武林人最好的诠释。

站在华山之顶,“当今世界谁主沉浮”的豪迈气概与博**怀便了然于心,这正是武林人所想要的情怀。

3.描写华山的诗句

古风其三十一年代:【唐】 作者:李白郑客西入关,行行未能已。

白马华山君,相逢平原里。璧遗镐池君,明年祖龙死。

秦人相谓曰,吾属可去矣。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

华山题王母祠年代:【唐】 作者:李商隐莲华峰下锁雕梁,此去瑶池地共长。好为麻姑到东海,劝栽黄竹莫栽桑。

过华阴年代:【唐】 作者:王昌龄云起太华山,云山互明灭。东峰始含景,了了见松雪。

羁人感幽栖,窅映转奇绝。欣然忘所疲,永望吟不辍。

信宿百馀里,出关玩新月。何意昨来心,遇物遂迁别。

人生屡如此,何以肆愉悦。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年代:【唐】 作者:韩愈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

刺史莫辞迎候远,相公亲破蔡州回。送田卓入华山年代:【唐】 作者:贾岛 幽深足暮蝉,惊觉石床眠。

瀑布五千仞,草堂瀑布边。坛松涓滴露,岳月泬寥天。

鹤过君须看,上头应有仙。华山年代:【唐】 作者:李洞碧山长冻地长秋,日夕泉源聒华州。

万户烟侵关令宅,四时云在使君楼。风驱雷电临河震,鹤引神仙出月游。

峰顶高眠灵药熟,自无霜雪上人头。华山寻隐者年代:【唐】 作者:李频 自入华山居,关东相见疏。

瓢中谁寄酒,叶上我留书。巢鸟寒栖尽,潭泉暮冻余。

长闻得药力,此说又何如。纵笔年代:【宋】 作者:陆游 素月徘徊牛斗间,天风吹鹤度函关。

一年似此佳时少,唤起陈抟醉华山。华山年代:【宋】 作者:寇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望潼关年代:【清】 作者:峻德立马风陵望汉关,云峰高出白云间。

西来一曲昆仑水,划断中条太华山。

4.描写华山景色的句子

西岳华山坐落在陕西省华阴市,北瞰黄河,南牵秦岭,因“远而望之若花状”,故有其名。又由于其西临少华山,故又有太华山之称。

华山之上,奇峰峻岭、幽谷险道、灵泉古洞、趣石秀木、祠庙宫观,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结合地浑然一体、卓然天成。东、西、南、北、中,五峰卓绝,各具特色:东峰居高临险,视野开阔,朝阳观日,别有风情;西峰状似莲花,陡峭巍峨,阳刚挺拔,名胜众多;南峰傲然绝顶,近天咫尺,高峻雄伟,气势博大;北峰四面悬绝,树木葱郁,巍然独秀,有若云台;中峰虽小,然则林木葱茏,环境清幽,传说颇为丰富,值得细细品味。另外,南峰“落雁”、东峰“朝阳”、西峰“莲花”,在位置上呈三峰鼎峙,“势飞白云外,影倒黄河里”,被人誉为“天外三峰”。

华山向以险要而闻名于天下,其之陡险位居五岳之首。常言道:“自古华山一条路”。一路行过,必经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上天梯、苍龙岭等绝险要道,1949年,人民解放军突破华山天险,智取华山守敌,如今天险依旧,人们可从容饱览。

峻岭、怪石、云海、鸣泉、飞瀑、古迹遍布华山,其间更不乏凌空架设的长空栈道与三面临空的鹞子翻身这两处绝世天险,还有千尺幢、百尺峡、苍龙岭、老君犁沟、上天梯等多个绝险狭隘,令人无不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正所谓“无限风光在险峰”,华山果然美不胜收,风光幽静,山谷青翠,鸟语花香,流泉垂挂,景色在五岳之中独树一帜,令人心旷神怡。

登临华山,小视天下,云行足间,融身心于自然之中,方感华山之博大,叹万物之精妙。就在这华山之上,相传北宋开国之君赵匡胤曾与陈抟老祖对弈,结果将整座华山输予了他,然则百年之后,后世的各位游人为华山的险要美景所深深折服,不经意间却将醉迷美景的心输予了整座华山。

5.描写华山的诗句有那些

1、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宋代寇准《咏华山》 译文:华山的上面只有青天,世上更是找不到和它齐平的山。 2、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

——唐代韩愈《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译文:荆山刚刚越过华山迎面来,红日东升潼关也四门大开。 3、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

——两汉佚名《孔雀东南飞》 译文:两家要求将他们夫妻二人合葬,结果合葬在华山旁。 4、峰顶高眠灵药熟,自无霜雪上人头。

——唐代李洞《华山》 译文:高眠于峰顶之上,灵药自然成熟,从此头顶再也没有白头发。 5、瀑布五千仞,草堂瀑布边。

——唐代贾岛 《送田卓入华山》 译文:瀑布高耸,在这瀑布旁边有一座草堂。 扩展资料华山(Mount Hua),古称“西岳”,雅称“太华山”,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和“华夏”之“华”,就源于华山。

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在省会西安以东120千米处。南接秦岭,北瞰黄渭,自古以来就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

华山是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山是中华民族的圣山。

中华之“华”,源于华山,由此,华山有了“华夏之根”之称。这一成果首先被孙中山所引用,创立“中华民国”。

据清代国学大师章太炎和历代专家学者考证:华夏民族最初形成并居住于“华山之周”,名其国土曰华,其后人迹所至,遍及九州,华之名始广。 华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为“第四洞天”,也是中国民间广泛崇奉的神祇,即西岳华山君神。

共有72个半悬空洞,道观20余座,其中玉泉院、都龙庙、东道院、镇岳宫被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有陈抟、郝大通、贺元希等著名的道教高人。 1982年,华山被**颁布为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1年,华山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四十佳旅游胜地之一;1999年,华山被中央文明委、建设部、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2004年,华山被评为中华十大名山; 2011年,华山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017年6月29日,华山荣膺“2017中国最受欢迎旅游景区”殊荣。 华山是神州九大观日处之一,观日处位于华山东峰(亦称朝阳峰),朝阳台为最佳地点。

“中国黄河50景”之一。 参考资料:华山-百度百科。

6.形容华山景色的好诗句

《旅次华州,赠袁右丞》作者:白居易 (唐代)渭水绿溶溶,华山青崇崇。

山水一何丽,君子在其中。才与世会合,物随诚感通。

德星降人福,时雨助岁功。化行人无讼,囹圄千日空。

政顺气亦和,黍稷三年丰。客自帝城来,驱马出关东。

爱此一郡人,如见太古风。方今天子心,忧人正忡忡。

安得天下守,尽得如袁公。《华山题王母祠》作者:李商隐 (唐代)莲华峰下锁雕梁,此去瑶池地共长。

好为麻姑到东海,劝栽黄竹莫栽桑。《华山歌》作者:刘禹锡 (唐代)洪垆作高山,元气鼓其橐。

俄然神功就,峻拔在寥廓。灵迹露指爪,杀气见棱角。

凡木不敢生,神仙聿来托。天资帝王宅,以我为关钥。

能令下国人,一见换神骨。高山固无限,如此方为岳。

丈夫无特达,虽贵犹碌碌。

7.咏华山的诗词

崔颢(?--754) 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

开元十一年(722)进士。天宝中,官尚书司勋员外郎,他以才名著称,好饮酒赌博,行为轻薄,为时论不满。

早年为诗,情致浮艳。后游览山川,从军东北边塞,风格转为雄浑豪宕。

他的短诗,清新活泼,富有民歌风味。颢之黄鹤楼,李白见而赏之,题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 行经华阴 迢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峭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树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旁名利客,无如此处学长生。 王晶龄(690—756) 字少伯,京兆(今陕西西安市)人,一说江宁(南京)人,一说太原人。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的进士。授汜水尉,开元23年中博学宏词科,官秘书省校书郎,其时声望很高,晚年因不慎,被贬为江宁县丞、龙标县尉,安史乱起,还乡途中为刺史闾丘晓所杀。

他擅长五言古诗和绝句,以七言绝句成就为最高。其诗微婉多风,又句奇格俊,雄浑自然。

明代王世贞论盛唐七绝,认为只有他可以李白争胜,列为神品。(见《艺苑戹言》卷四)。

后代评论家称其人为“诗家夫子王江宁”。 现存诗180余首,《全唐诗》编为四卷,其中绝句约占分之一。

过华阴 云起太华山,云山互明灭。 东峰始含景,了了见松雪。

羁人感幽栖,窤映转奇艳。 欣然忘所疲,永望吟不辍。

信宿百余里,出关玩新月。 何意作来心,遇物遂迁别。

人生屡如此,何以肆愉悦。 王维(701?--761) 字摩诘,祖籍太原祁州(今山西祁县)人,寄籍为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开元九年(721)进士,官至太乐丞。

因事贬司功参军。张九龄为相,擢为右拾遗。

累官至给事中。安史乱起,两京陷落,他为叛军所俘,被迫署伪职。

长安收复后,以陷贼官论罪,降官太子中允,终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晚年居辋川(今陕西兰田县),过着官亦亦隐的优游生活。

王维在诗歌艺术上造诣极高,是唐代杰出诗人,也是著名的画家,又擅长音乐与书法,他善于运用精炼准确的特征性语言,着墨无多,却具写意传神之妙,把山诗艺术向前推进了一步。有《王右丞集》。

华岳 西岳出浮云,积翠在太清。 连天凝黛色,百里遥青冥。

白日为大寒,森沈华阴城。 昔闻乾坤开,造化生巨灵。

右足塌方山,左手推削成。 天地忽开拆,大河注东溟。

遂为西岳峙,雄雄镇秦京。 大君包覆载,至德被群生。

上帝伫昭告,金天恩奉迎。 人只望幸久,何独禅云亭。

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先世随末因罪流徙西域,父从商,李白诞生于巴尔喀什的碎叶城(今苏联境内的托克马克城,唐时属安西都护府之条支都督府),五岁随父迁居绵州彰明(今四川江油县)之青莲乡。

李白青年时,博学、广览、击剑、任侠,即漫游全国各地,形成了豪放不羁的性格。公元742年经道士吴筠贺知章举荐,唐玄宗召他到长安,供奉翰林。

不到三年,由于不满腐朽的朝政,为权贵所不容,屡遭高力士等人谗毁,“赐金还山”。再度开始了足迹遍历全国的漫游生活,写下了光照千古、脍炙人口的大量诗篇。

李白在我国文学史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唐代诗坛上的一颗明星。李白的诗,吸收了民歌的优点,想象丰富,夸张大胆,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形成了飘逸、奔放、雄奇、豪迈的独特风格。

李白的诗,内容多表现在抨击社会腐朽抛。讴歌祖国的壮丽山河,真诚坦露自己的内心世界。

李白的浪漫诗作,陶冶着人们的高尚情操,是我国人民精神财富中最可宝贵的瑰宝。 玉真仙人歌 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迎 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

清晨鸣天鼓,飚欻腾双龙。 玉真之仙人,时住太华峰。

登华山 西岳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惚与之去,驾鹤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西岳云台歌送丹邱子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荣光休气纷五彩,千年一清圣人在。 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

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 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

云台阁道连窈冥,中有不死丹邱生。 明星玉女备洒扫,麻姑搔背指爪轻。

我皇手把天地户,丹邱谈天与天语。 九重出入生光辉,东去蓬莱复西归。

玉浆党惠故人饮,骑二茅龙上天飞。 杜甫(712--770) 字子美,原籍襄阳(今湖北襄阳市),寄居巩县(今河南巩义市)。

祖父杜审言,著名诗人。杜甫少贫,曾应进士举,不第。

天宝中,客长安近十年,郁郁不得意。安史乱起,流离兵燹中。

肃宗朝,官左拾遗,因直言极谏,改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而去,避乱入蜀,构草堂于成都外浣花溪畔。

又曾流寓梓州(今四川三台县)一带。严武再度任西川节度使时,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后由夔州(今四川奉节县)携家出峡,病死江湘途中。后世称为杜工部。

又因其客长安时,曾住杜附近的少陵,故称杜陵布衣,亦称杜少陵。 杜甫出生于“奉儒守官”的封建大夫家庭,处在唐朝由兴盛走向衰落的朝代。

他怀抱着忠君爱国,积极用世的心情,但因仕途失。

8.关于华山的诗句要一点华山的诗句,不要诗,好的话最多可加50分,今

咏华山 宋朝 寇准 只有天在上, 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 回首白云低。 意思;站在华山顶山,只有蓝天在我们的头顶,远远近近的山都在我们的脚下,没有哪座山能与华山一样高一样齐的。

抬头看去,看到太阳离我们那么近,回过头看,一朵朵白云低低的飘在山腰间。 作者简介;寇准,是北宋时期稀世神童,聪慧过人。

据史书记载,寇准小时候,其父大宴宾客,饮酒正酣,客人请小寇准以附近华山为题,作《咏华山》诗,寇准在客人面前踱步思索,一步、二步,到第三步便随口吟出一首五言绝句:“只应天山有,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迈,回首白云低。”

比世人皆知的曹植七步成诗还要快出许多,真是才思敏捷,出口成章。 咏华山天下名山众,/惟此最险峻。

/名山各千秋,/惟此多神韵。/石莲怒放姿,/苍龙腾飞阵。

/三峰插南斗,/一掌揽北辰。/突兀傲苍穹,/峭拔垂乾坤。

/巨灵传神话,/老君有轶闻。/群仙天外客,/毛女秦宫人。

/造化真奇巧,/引世探迷津。/遂使乐山者,/慕名频登临。

/李白叹峥嵘,/韩愈为惊魂。/端的神仙境,/真源费猜寻。

/徒羡陈希夷,/云台隐终身。 /往昔我首途,/曾作《华山吟》。

/今再来拜谒,/重逢意尤深。/欣喜有缆车,/如鸾飞天门。

/松涛壮人怀,/惠风拂衣襟。/不求灵丹药,/不采茯苓根。

/不慕羽客居,/不思归山林。/自知是凡骨,/岂能免浮沉?!/只望觅净土,/仰贤沐清芬。

/幸又临绝顶,/顿作方外人。 /烦嚣俱抛却,/返璞竟归真。

/东迎旭日升,/西醉火烧云。/始悟天寥廓,/山雄赖地脉。

/大块即华章,/深壑有诗痕。/但愿借飞瀑,/涤我心上尘。

/但愿借晴岚,/润我笔下文。/快哉逍遥游,/俯仰已忘神。

9.求关于华山的诗句..最好多一点..有作者..谢谢..

古风其三十一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五古】 郑客西入关,行行未能已。

白马华山君,相逢平原里。 璧遗镐池君,明年祖龙死。

秦人相谓曰,吾属可去矣。 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

华山题王母祠 年代:【唐】 作者:【李商隐】 体裁:【七绝】 莲华峰下锁雕梁,此去瑶池地共长。 好为麻姑到东海,劝栽黄竹莫栽桑。

新构亭台,示诸弟侄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平台高数尺,台上结茅茨。 东西疏二牖,南北开两扉。

芦帘前后卷,竹簟当中施。 清冷白石枕,疏凉黄葛衣。

开衿向风坐,夏日如秋时。 啸傲颇有趣,窥临不知疲。

东窗对华山,三峰碧参差。 南檐当渭水,卧见云帆飞。

仰摘枝上果,俯折畦中葵。 足以充饥渴,何必慕甘肥。

况有好群从,旦夕相追随。 旅次华州,赠袁右丞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渭水绿溶溶,华山青崇崇。

山水一何丽,君子在其中。 才与世会合,物随诚感通。

德星降人福,时雨助岁功。 化行人无讼,囹圄千日空。

政顺气亦和,黍稷三年丰。 客自帝城来,驱马出关东。

爱此一郡人,如见太古风。 方今天子心,忧人正忡忡。

安得天下守,尽得如袁公。 华山歌 年代:【唐】 作者:【刘禹锡】 体裁:【五古】 洪垆作高山,元气鼓其橐。

俄然神功就,峻拔在寥廓。 灵迹露指爪,杀气见棱角。

凡木不敢生,神仙聿来托。 天资帝王宅,以我为关钥。

能令下国人,一见换神骨。 高山固无限,如此方为岳。

丈夫无特达,虽贵犹碌碌。 关门望华山 年代:【唐】 作者:【刘长卿】 体裁:【五古】 客路瞻太华,三峰高际天。

夏云亘百里,合沓遥相连。 雷雨飞半腹,太阳在其巅。

翠微关上近,瀑布林梢悬。 爱此众容秀,能令西望偏。

徘徊忘暝色,泱漭成阴烟。 曾是朝百灵,亦闻会群仙。

琼浆岂易挹,毛女非空传。 仿佛仍伫想,幽期如眼前。

金天有青庙,松柏隐苍然。 过华阴 年代:【唐】 作者:【王昌龄】 体裁:【五古】 云起太华山,云山互明灭。

东峰始含景,了了见松雪。 羁人感幽栖,窅映转奇绝。

欣然忘所疲,永望吟不辍。 信宿百馀里,出关玩新月。

何意昨来心,遇物遂迁别。 人生屡如此,何以肆愉悦。

赋得归云送李山人归华山 年代:【唐】 作者:【钱起】 体裁:【五律】 秀色横千里,归云积几重。 欲依毛女岫,初卷少姨峰。

盖影随征马,衣香拂卧龙。只应函谷上,真气日溶溶。

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年代:【唐】 作者:【韩愈】 体裁:【七绝】 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 刺史莫辞迎候远,相公亲破蔡州回。

寄华山僧 年代:【唐】 作者:【贾岛】 体裁:【五律】 遥知白石室,松柏隐朦胧。 月落看心次,云生闭目中。

五更钟隔岳,万尺水悬空。苔藓嵌岩所,依稀有径通。

奉和圣制途经华山 年代:【唐】 作者:【张九龄】 体裁:【五排】 万乘华山下,千岩云汉中。 灵居虽窅密,睿览忽玄同。

日月临高掌,神仙仰大风。攒峰势岌岌,翊辇气雄雄。

揆物知幽赞,铭勋表圣衷。会应陪玉检,来此告成功。

送田卓入华山 年代:【唐】 作者:【贾岛】 体裁:【五律】 幽深足暮蝉,惊觉石床眠。 瀑布五千仞,草堂瀑布边。

坛松涓滴露,岳月泬寥天。鹤过君须看,上头应有仙。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