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普贤菩萨的诗句

1.最出名的关于菩贤菩萨的古诗句

普贤菩萨警世偈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

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当勤精进如救头燃

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这首警世偈非常出名,在很多佛书的后面都有。)

【兰亭梦令·普贤菩萨1】

行愿齐周满,劝发菩提心;导归极乐证法身。

十大愿本无虚设,妙法由此闻。

端严智慧相,一切三昧真;本来妙德最上纯。

宝威赞得娑婆化,灵感神通分。

【兰亭梦令·普贤菩萨2】

行愿总齐周,大行称普贤;引渡众生入法船。

六牙白象游四海,应机妙法禅。

金笳玉箧持,法藏尽周圆;一切三昧总难宣。

原本妙德智慧理,愿海浩无边。

2.普贤菩萨的外貌描写

普贤菩萨,梵文名为“三曼多跋陀罗”。是佛教中常见的一尊菩萨,他与文殊菩萨一起,作为释迦牟尼佛的首席助手,一个象征智慧(文殊);一个象征真理(普贤)。

关于普贤菩萨的事迹主要见于《妙法莲华经·普贤劝发品》和《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主要指出了一个学习佛法、实践佛法修证的修行者应当具备的基本观念。及应当如何通过行动修证佛法的问题。所以普贤菩萨在佛教中又被当作实践佛法的代表,被赞为“大行普贤菩萨”

中国佛教传说中,四川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弘法基地)。在密宗中普贤菩萨也具有崇高的地位,被认为是与金刚萨埵同体异名,是真言宗八祖之第二祖(大日如来为初祖、金刚萨埵为第二)。

普贤像多为头戴宝冠,身穿菩萨装,坐于六牙白象上。align=center]普贤菩萨十大愿略说[/align]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中记述,普贤菩萨对善财及法会上的所有菩萨说:“你们如果想得到佛的功德圆满;也就是说,如果想成佛的话,就应当修学十种伟大的行愿。”这行愿就是普贤行愿。

3.十方普贤菩萨的介绍

十方普贤金像位于峨眉山金顶,通高48米,重达600多吨,建筑面积1000㎡,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高的十方普贤像。金殿、铜殿建筑面积1800㎡。金殿为铜面鎏金屋顶,为目前中国最大金殿。朝拜大道,宽18米、长108米,10级,由10对大象相对拱卫,既体现普贤精行实践的精神和特色,又蕴含指引众生朝拜礼佛的方向和途径。金佛通高48米代表的是阿弥陀佛的48个愿望。“十方”一是意喻普贤的十大行愿,二是象征佛教中的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个方位,意喻普贤无边的行愿能圆满十方三世诸佛和芸芸众生。普贤的十个头像分为三层,神态各异,代表了世人的十种心态。

4.描写风景(祖国大好河山的)的诗句有哪些

望庐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

1.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2.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3.挂前川:挂在前面的水面上。

4.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简析]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 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5.描写龙庆峡的诗句有哪些

龙庆峡 (一) 耸岭叠峰入宇空,扬波泻水困峡中。

苍松荡叶层层翠,领袖题词点点红。圣象吸涛留妙影,仙驼踏顶塑奇形。

船夫岸上邀游客,月亮湾边聚笑容。(二) 舟行幽谷景苍茫,疑是蟾宫梦境凉。

峻岭雄峰如楚峡,清莹碧玉赛漓江。龙腾水上拥红日,云卷苍穹抹霞光。

旧友新朋同祝愿,善缘岁岁庆安康。(三) 炎序京畿紫塞游,古城九曲水悠悠。

瑶簪玉笋青横黛,碧玉清瑶绿弄柔。蹑级襟开烟际寺,穿波景赏镜中舟。

依稀极浦三壶近,不必寻仙到十洲。(四) 层峦叠嶂锁金瓯,飞瀑流泉耀眼眸。

三岔河边杨柳绿,金刚寺上彩云柔。攀山开朗看红日,溜索逍遥赏绿洲。

冬日北游龙庆峡,与君醉赏赋诗留。(五) 悬崖峭壁傲天冲,刺破青天试剑锋。

九曲流波通梵界,一绳系岭见神宗。懦夫颤颤惟惊诧,勇士骁骁更从容。

双手拨开云万朵,凝眸展翼走长龙。(六) 峭壁嶙峋翠色殊,群峰遍嵌绿明珠。

电梯百米通龙峡,游艇三轮览玉湖。九曲碧波魂梦绕,一湾奇景韵风涂。

谁人巧下丹青笔,绘就妫川大美图!(七) 坝锁青龙出碧湖,霞光映照水天舒。闲云出岫放异彩,峭壁生花飘赤珠。

水面涟漪舟写出,心头意味口吟呼。莫云北国山水硬,幽燕情深抚绿波。

(八) 京北清游觅旧踪,绵延峰壑隐飞龙。轻移缓步青山近,倒泻晴波碧影重。

破浪恍临三峡水,听音若响六朝钟。而今远避尘嚣外,不尽闲情谁与共?(九) 燕脉九曲千古秀,昔日肖后虎步留。

海坨轻掷河口上,再顾雄峡云中走。悬崖万仞铁索近,碧潭千尺好兴舟。

美景呈诗吟不住,传说入画梦中游。清年代,神仙院香火旺盛,文人墨客曾留下百余篇诗词。

最著名的是神仙院门道两侧白壁上,由延庆县吕祖庙道士白乐三所题的那两首藏头诗。第一首:舡 觅 泉 天 来 道 茫 青 问 人 茫 山 渡 何 总 云 头 处 是 接 注:舡(chuan 同船) 第一首诗这样读:一大青山云接天,白水茫茫总是泉。

不见道人何处觅,舟工来问渡头舡 若按古籍文字版式的常规读法,难免不解其意。众游人几经猜读,终似是而非,不知所云

院中道人指点迷津,说这是一首藏头诗。从右往左竖着读,先把每一句的首字拆为两个字读下去,再连上句首被拆之字。

20个字读成28个字,读作:“一大青山云接天,白水茫茫总是泉。不见道人何处觅,舟工来问渡头舡。”

遥想当年,巍巍青山高耸入云,清瀑溪流随处可见。一位风尘仆仆,手执拂尘的道人,意欲寻觅在此隐居的道友。

怎奈于河边几经辗转徘徊,望眼欲穿,终因无摆渡之船而作罢的画面跃然白壁之上。再看第二首:棋 象 看 仙 神 共 洞 少 移 牛 斗 见 却 园 神 吟 高 下 明 深 桃 仙 李 来 夜 稀 便 得 来 白 天 上 星 鼓 到 聚 诗 远 不 闻 钟 时 会 间 一 世 使 心 机 第二首诗这样读:夜来天上星稀明,月下高吟李白诗。

寺远不闻钟鼓便,更深却见斗牛移。多少神仙来聚会,人间一世使心机。

几时到得桃园洞,同共神仙看象棋。该首藏头诗句的排列方式与前首诗不同,让人难找首句。

院中道人对它的解读颇为奇妙:49个字可读成8句共56个字。要把中间的“夜”字作为全诗的句首读起,按逆时针顺序转着读,把每句的末字拆为左右结构的两个字,右部字(会为人部)为下句之首。

如,第一句末字是“明”,右部的“月”字为下句的首字。连起来读作:“夜来天上星稀明,月下高吟李白诗。

寺远不闻钟鼓便,更深却见斗牛移。多少神仙来聚会,人间一世使心机。

几时到得桃园洞,同共神仙看象棋。" 风雪独行者先生留玉 从相亲道亦 峒水异梦崆 控行旅难掌 笼入海如樊 人人相亲道亦从,山同水异梦崆峒;手空行旅难掌控,竹龙入海如樊笼。

刘源春先生留玉 别情 愁一别许多 鸠哀声感泣 笃青梅情几 裘送远岂须 这样读:七绝——别情 秋心一别许多愁,九鸟哀声感泣鸠。竹马青梅情几笃,求衣送远岂须裘。

6.关于峨眉山的诗句、故事、楹联、传说

传说故事

从前,峨眉山只是一块方圆百余里巨石,颜色灰白,高接蓝天,寸草不生。为了建设美好的家园,一个聪明能干的石匠同他的妻子巧手绣花女,决心用他们的双手将巨石打凿成一座青山。天上的神仙为他们的决心和努力所感动。在神仙的帮助下,石匠把巨石凿刻成起伏的山峦和幽深的峡谷;绣花女把精心绣制的布帕和彩帕抛向天空,彩帕飘向山顶,变成艳丽无比的七彩光环;布帕飘舞在石山上,变成苍翠的树林、飘的彩云、飞瀑流泉、怒放的山花,变成欢唱的飞鸟、跳跃的群猴和游走的百兽。一座座青山起舞,一道道绿水欢歌。因为这座青山象绣花女的眉毛一样秀美,所以人们把这座青山叫峨眉山。

《峨眉山志》等资料记载了这么一个传说故事:东汉明帝永平六年(公年63年)“六月一日,有蒲公者,采药于云窝,见一鹿欹迹如莲花,异之,追之绝顶无踪”。因问在山上结茅修行的宝掌和尚,和尚说是普贤菩萨“依本愿而现像于峨眉山”。蒲公归家后即舍宅为寺,于是峨眉山就发展成普贤菩萨的道场。另有资料说,是晋代的普公在山上采药时,见一老者骑白象隐去。以后的记载基本上是一致的。依据信仰与传说,以后历代修建寺庙时,都以普贤菩萨为中心,并发展成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7.谁知道好点的关于佛语的诗句

一沙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神秀示法诗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六祖示法诗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神照本如开悟诗

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

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

文偃诗

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

己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

安分庵主开悟诗

几年个事挂胸怀,问尽诸方眼不开;

肝胆此时俱破裂,一声江上侍郞来。

曼殊本事诗

鸟舍凌波肌似雪,新持红叶索题诗;

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髦时。

神赞蜂子投窗诗

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

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程颢题淮南寺诗

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草吹尽楚江秋;

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愁。

惠洪诗

山县萧条早放衙,莲塘无主自开花;

三叉路口炊烟起,白瓦青旗一两家。

寒山诗

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

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

刘长卿送灵澈诗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无尽藏尼嗅梅诗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岭头云;

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拾得诗

君不见,

三界之中纷扰扰,只为无明不了绝。

一念不生心澄然,无去无来不生灭。

德诚船居寓意诗

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石屋山居诗

万境万机俱寝息,一知一见尽消融;

闲闲两耳全无用,坐到晨鸡与暮钟。

孙觌枫桥三绝诗

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

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

焰里寒冰结,杨花九月飞。

泥牛吼水面,木马逐风嘶。

灵云志勤开悟诗

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

自从一见桃花后,直到如今更不疑。

五祖清演开悟诗

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

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

虚舟普度墨梅诗

常忆西湖处士家,疏枝冷蕊自横斜。

精时一片当时事,只欠清香不欠花。

觉海法因庵主开悟诗

岩上桃花开,花从何处来?

灵支才一见,回首舞三台。

寒山吾心诗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

列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刘长卿送上人诗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王梵志我有诗

我有一方便,价值百匹练。

相打长伏弱,到死不入县。

守安南台静坐诗

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

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缘无事可商量。

悟新诗

六祖当年不丈夫,倩人书壁自糊涂。

分明有偈言无信,却受他家一钵盂。

了元诗

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身暧北枝寒。

现前一段西来意,一片西飞一片东。

寒山诗

碧涧泉水清,寒山月华白。

默知神自明,观空境逾寂。

白云端禅师诗

岭上白云舒复卷,天边皓月去还来。

低头却入茅檐下,不觉呵呵笑几回。

寒山众星诗

众星罗列夜明珠,岩点孤灯月未治。

圆满光华不磨莹,挂在青天是我心。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