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少年行的诗句

1. 古诗 少年行 的诗意

别有风味少年歌——王维《少年行》(其三)与李白《少年行》(其二)比较谈 〔 作者:□ 王美春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443 文章录入:admin 〕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王维《少年行》(其三)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李白《少年行》(其二) 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尽管专门吟咏少年的诗数量不及模山范水、状物言志之作,但这类诗大都写得富有诗味,颇具特色。

上录唐代诗人王维与李白的《少年行》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比较赏析这两首同题之作,对当代诗人“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当不无裨益。

“少年行”,属乐府旧题,古代诗人一般以此题咏少年壮志,以抒发其慷慨激昂之情。王维的《少年行》,系组诗,共四首,这里所选的是其中的第三首;李白的《少年行》,一组两首,这里所选的是其中的第二首。

这两首《少年行》,皆沿用乐府旧题,也皆以寥寥数语勾勒少年形象,摹写其个性特征,但同中有异,异曲同工。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塑造的少年形象有别 在中国古典诗词史上,王维以山水诗著称,与孟浩然并称“王孟”,历来的诗论者也往往视王维为隐逸诗人。

其实,王维早年怀有建功立业、功成身退之志:“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不遇咏》)。因此,他在《少年行》(其三)里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武艺超群、刚猛顽强、勇于杀敌、战功显赫的少年英雄的形象。

显然,在这少年英雄的身上寄寓了诗人早年的理想、豪情。 李白是浪漫主义大诗人,青少年时期便醉心于剑术,仗剑任侠,自称“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与韩荆州书》),魏颢在《李翰林集序》中也言李白“少任侠,手刃数人”。

因此,李白的诗往往喜欢塑造豪侠少年的形象。其《少年行》(之二),虽仅寥寥数语,却使一个豪爽倜傥的少年形象“人立纸面”,栩栩如生。

从中,我们不难窥见任气逞能的少年李白的影子。同时写少年,王诗突出其勇猛杀敌之气概,李诗则突出其豪爽倜傥之个性,二者之别不难发觉,也无须笔者赘言。

2、吟咏少年的笔法有异 王维的《少年行》,咏少年英雄,围绕“英雄”做文章。首句状其射技超群。

诗人摄取了少年的一个造型:英雄力大无比,技高绝伦,可左右开弓,两手同时掰开两张硬弓。如此技能自然令人刮目相看。

次句状其临阵胆气。“虏骑千重”,少年英雄豪气冲天,闯将过去,如入无人之境。

这两句内容上互为因果,一个气贯斗牛、武艺高强的少年形象跃然纸上。第三句摹其战斗风姿。

诗人以“金鞍”为映衬,镜头对准“偏坐”这一姿势,又以“调白羽”(箭在弦上)这一特写镜头,突出了诗中主人公的雄姿英发。最后一句绘其赫赫战果。

借“五单于”纷纷被射下马鞍的画面,再现少年英雄所向无敌,杀得匈奴溃不成军的辉煌战绩。全诗借助四幅有内在联系的画面,分别从少年的“技”、“胆”、“姿”、“绩”方面下笔,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威风凛凛、驰骋沙场的少年英雄的形象,构思巧妙,令人赞叹不已。

李白的《少年行》,刻画的是一个豪爽倜傥的少年形象,因而,诗中写少年(“五陵年少”),不是像王诗那样将少年置身于战场这一典型环境中,而是将他置身于另一特殊环境——春光明媚的背景里,紧扣其个性特点下笔。此“五陵年少”骑着骏马出游,踏着春光,纵横于花丛之中,其豪放不羁的个性已初见端倪,而他“笑入胡姬酒肆中”,则将这一个性淋漓尽致地揭示了出来。

此中之“笑”字,堪称点睛之笔。这不仅着眼于视觉,使人如见其貌——笑貌,也不仅诉诸听觉,让人如闻其声——笑声,而且在绘其音容笑貌的同时尽传其神——豪放不羁的个性,笑傲群雄的豪情。

也正是这一个“笑”字,使此少年明显有别于王维笔下的少年,也有别于李白笔下其他的任侠少年。若就“诗中有画”,画面动静结合而言,李白与王维的这两首《少年行》皆恰到好处,颇见功力,二者实难分轩轾。

若就诗中所诉诸的感觉形象而言,王诗仅着眼于视觉,而李诗视觉、听觉形象并出,显然,在这方面李诗要略胜王诗一筹。 3、诗的语言风格不尽相同 王维与李白的这两首《少年行》所体现出的诗的语言风格皆属豪放一类,但只要我们细加品味,则不难见出二者之异。

王诗旨在凸现少年的英雄气概,其语言雄浑豪壮,气魄恢弘,能够“吞吐大荒”,犹如“天风浪浪,海山苍苍”,令人一目了然。 李诗意在表现少年的豪爽倜傥,诗的语言豪迈俊爽,乍看,似乎不及王诗气魄恢弘,其实,它寓刚于柔,刚柔并济,浑然天成。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可谓豪迈俊爽之至,令人百读不厌。 总而言之,王维的《少年行》(其三)与李白的《少年行》(其二)皆成功地塑造了个性鲜明的少年形象,但二者同中有异:王诗里的少年,驰骋沙场,豪气干云;而李诗中的少年则放马花丛之中,“笑入胡姬酒肆中”,豪爽倜傥。

王诗在塑造少年形象时,紧扣其英雄气概着墨,借助四幅有内在联系的画面表现之;而李诗在刻画少年形象时,则主要从其豪放不羁的个性特征下笔,既绘其貌,又摹其声,更传其神。

2. 少年行王维诗句

其一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其二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其三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其四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3、注释

其一

新丰美酒一斗价值十千钱,出没五陵的游侠多是少年。

相逢时意气投合为君痛饮,骏马就拴在酒楼下垂柳边。

其二

才从军便作汉朝的羽林郎,一开始就随将军鏖战渔阳。

谁知道不能去边关的痛苦,纵然战死还留下侠骨芬芳。

其三

一个人就能拉开两张雕弓,敌骑千重全都不放在眼中。

偏坐金鞍上从容调好羽箭,不停地射去敌酋无法逃生。

其四

朝廷君臣庆功大宴方告终,高高坐在云台上谈论战功。

天子亲临殿栏赐予列侯印,将军佩着印绶走出明光宫。

3. 求少年行古诗 李煜的

非常抱歉李煜没有写过少年行系列,在这里推荐一下王维的!

少年行

作者:王维

其一

新丰美酒斗十千, 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 系马高楼垂杨边。

全部注释

1.新丰:古县名,汉置,治所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新丰镇古时产美酒,谓之新丰酒。

2.咸阳:秦都,故址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二十里。此借指唐都长安。

3.三、四句写游侠少年因意气相投而欢饮纵酒。

这首诗写长安城里游侠少年意气风发的风貌和豪迈气概。《唐诗归》引钟云:"此'意气'二字虚用得妙。"《唐贤三昧集笺注》:"豪侠凌励之气,了不可折。"

其二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3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全部注释

1.出身:出仕、出任。羽林郎:官名,汉代置禁卫骑兵营,名羽林骑,以中郎将、骑都尉监羽林军。唐代亦置左右羽林军,为皇家禁军之一种。

2.骠骑:官名,即骠骑将军。渔阳:地名,汉置渔阳郡,治所在渔阳县(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又唐置渔阳县(今天津市蓟县),本属幽州,开元十八年改隶蓟州,天宝元年又改蓟州为渔阳郡,乾元元年复改为蓟州。

3.孰知:即熟知、深知。此二句说这些游侠少年明知不宜去边庭受苦,却情愿赴死于边庭,以求流芳百世。

此首写少年们怀着为国牺牲的豪情壮志,从军出征渔阳。他们蔑视困难,蔑视艰苦,也蔑视死亡,充满了豪侠气概和英雄主义精神。《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引黄家鼎曰:"说得侠士壮怀,凛凛有生气。"

其三

一身能擘两雕弧, 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 纷纷射杀五单于。

全部注释

1.擘:开弓。雕弧:有雕饰彩绘的弓。

2.白羽:箭。以白色羽毛做箭羽,故云白羽。

3.五单于:《汉书·宣帝纪》:"匈奴虚闾权渠单于请求和亲,病死,右贤王屠耆堂代立。骨肉大臣立虚闾权渠单于子为呼韩邪单于,击杀屠耆堂。诸王并自立,分为五单于,更相攻击,死者以万数。"此处泛指敌人的许多首领。

此首写少年们既有勇气,又有技艺,出入敌军如入无人之境。一个"偏"字,神气活现地写出了少年们因武艺高强而视战斗如游戏,虽临大敌,不仅毫不畏惧,而且潇洒自如,扬威耀武。出生入死的战场被诗人写成了少年英雄们表演武艺的竞技场,铁血之战竟然充满了诗意的美感。《诗式》:"变化功夫全在第三句也。"

《少年行》组诗是对杀敌报国的少年英雄的赞美,也是诗人自己向往建功立业的英雄主义理想的表述

4. 《少年行》王维 诗歌主要内容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王维《少年行》(其三)

在中国古典诗词史上,王维以山水诗著称,与孟浩然并称“王孟”,历来的诗论者也往往视王维为隐逸诗人。其实,王维早年怀有建功立业、功成身退之志:“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不遇咏》)。因此,他在《少年行》(其三)里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武艺超群、刚猛顽强、勇于杀敌、战功显赫的少年英雄的形象。显然,在这少年英雄的身上寄寓了诗人早年的理想、豪情

王维的《少年行》,咏少年英雄,围绕“英雄”做文章。首句状其射技超群。诗人摄取了少年的一个造型:英雄力大无比,技高绝伦,可左右开弓,两手同时掰开两张硬弓。如此技能自然令人刮目相看。次句状其临阵胆气。“虏骑千重”,少年英雄豪气冲天,闯将过去,如入无人之境。这两句内容上互为因果,一个气贯斗牛、武艺高强的少年形象跃然纸上。第三句摹其战斗风姿。诗人以“金鞍”为映衬,镜头对准“偏坐”这一姿势,又以“调白羽”(箭在弦上)这一特写镜头,突出了诗中主人公的雄姿英发。最后一句绘其赫赫战果。借“五单于”纷纷被射下马鞍的画面,再现少年英雄所向无敌,杀得匈奴溃不成军的辉煌战绩。全诗借助四幅有内在联系的画面,分别从少年的“技”、“胆”、“姿”、“绩”方面下笔,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威风凛凛、驰骋沙场的少年英雄的形象,构思巧妙,令人赞叹不已。

5. 古诗《少年行》的原文是什么

名为《少年行》的古诗有很多,其中5 首如下:

1、《少年行》唐代:杜甫

马上谁家薄媚郎,临阶下马坐人床。

不通姓字粗豪甚,指点银瓶索酒尝。

2、《少年行》唐代:杜牧

连环羁玉声光碎,绿锦蔽泥虬卷高。

春风细雨走马去,珠落璀璀白罽袍。

3、《少年行二首》其一唐代:王昌龄

西陵侠少年,送客短长亭。青槐夹两道,白马如流星。

闻道羽书急,单于寇井陉。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

4、《少年行二首》其二 唐代:王昌龄

走马远相寻,西楼下夕阴。结交期一剑,留意赠千金。

高阁歌声远,重门柳色深。夜阑须尽饮,莫负百年心。

5、《少年行二首》其二 唐代:李白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