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于山西的著名诗句

1.山西名人的诗句有那些

古往今来,山西出过无数名人,不可一,一尽数。现择其二三位的诗句,来回答你的问题。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钱塘湖春行》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唐代: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歌颂山西的诗句

山之西 河之东 人之杰 地之灵

你是华夏的摇篮,

你是中国的故乡

黄河流淌你千年的血脉

太行铸就你不灭的精魂

啊,山西山西

我们不倒的长城!

你有窑洞的温馨

你有黄土的厚实

五台是你挺起的胸膛

吕梁是你不弯的脊梁

啊,山西山西

我们永远的母亲!

周原雅风吹响万古不灭的号角

河图洛书记载生生不息的航迹

退避三舍是重耳的智慧顽强

横扫六合是唐宗的龙兴晋阳

啊,山西山西

我们不会忘怀的故园!

晋中大院是你诚信的风范

窑洞炕火是你亲切的嘘寒

秧歌舞动你生命的活泼顽强

杏花装点你容颜的艳丽高张

啊,山西山西

我们世代的父老乡亲!

冰雪覆盖不住你的雄心壮志

贫困无法阻挡你文明的步伐

当,厚实的基础与精神底蕴

被新的文明观统领,

啊,山西山西

让我们一起迈进!!!

3.求关于山西的古诗词

关于山西的古诗词有:

1、《同崔邠登鹳雀楼》

唐代:李益

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

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

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

风烟并起思归望,远目非春亦自伤。

译文:

鹳雀楼西边有百尺桅樯,汀洲上高耸入云的树木一片茫茫。

汉家乐奏犹如逝去的流水,魏国山河也已经半入夕阳。

往事过千年尚遗憾时间过得快,忧愁到来一天也觉得太长。

战乱中更激起思念家乡的情感,远望楼前景色已非春天不免自我感伤。

2、《登鹳雀楼》

唐代: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

夕阳依傍着山峦渐渐下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3、《过燕支寄杜位》

唐代:岑参

燕支山西酒泉道,北风吹沙卷白草。

长安遥在日光边,忆君不见令人老。

译文:

燕支山西面的酒泉道上,北风刮起狂沙,卷起白草。

那长安城在那遥远的日光边,我怀念你却无法相见,这种相思令我衰老。

4、《山西行》

宋代:沈与求

山西健儿好身手,气如车轮胆如斗。

十五射猎少年场,戏格黄罴同拉朽。

译文:

山西的健儿们个个好身手,气魄像车轮一样,胆气如斗一样。

十五岁就在少年场射猎中大放光彩。

5、《古离别》

南北朝:江淹

远与君别者,乃至雁门关。

黄云蔽千里,游子何时还。

送君如昨日,檐前露已团。

不惜蕙草晚,所悲道里寒。

君在天一涯,妾身长别离。

愿一见颜色,不异琼树枝。

菟丝及水萍,所寄终不移。

译文:

心爱的人要到雁门关外很远的地方去了,我们只有无奈地道别。

天上的黄云遮蔽了千里,,到远方去的游子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啊。

想起当时送心爱的人远去的情景,就好像发生在昨天一样,可如今,檐前的露已经凝结成团。

蕙草虽然凋零了,也没有什么好可惜的,我担忧的是远方的爱人,不知他在外是否饱暖。

爱人远在天涯,我们长年分别。

但愿时而看见自己的容颜,还是像琼树枝一样洁丽。

但愿能像菟丝和水萍一样,有所寄托,与爱人的感情也能始终不渝。

4.有关山西的名胜古迹的诗词和对联

山西五台山●山西五台山山门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

●五台山南山寺五观堂五观若存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难消。●南山寺普天下是诸佛道场,无一曰不作善事;盖世界皆国王水土,非片时不报神恩。

●显通寺觉路广开兮,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同离苦网;迷途知返矣,愿大雄大力大慈诸佛常转**。●广仁寺十方堂到此即空还即色,迩时宜雨亦宜晴。

●广宗寺发菩提心,由定生慧;走解脱道,以戒为师。●普化寺青山寺后立,春来宜作千秋画;绿水门前流,风起好弹万古琴。

●金阁寺开天收天,早了此末后一着;说法舍法,普化那无边众生。●龙泉寺天下名山僧占多,世上善言佛说尽。

●殊像寺微笑拈花,佛说两般世界;拨观照影,我怀一片冰心。●塔院寺**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

●碧山寺佛门常会龙门客,禅林时集翰林人。●佛光寺寺院有尘清风扫,山门无锁白云封。

●灵镜寺普周沙界,皆此一心,问谁是了了明明,能认得本来面目;凉遍含灵,虽曰无量,实未尝忙忙碌碌,或至于有所施为。●广华寺道场遍十方,无人无我;佛法超三界,非色非空。

●善财洞看汝来世轮回是否脱,问君今后出家为何因。●碑楼寺时有客来,烹茶烟暖浮新竹,闲无俗累,洗钵泉香舞落花。

●秘密寺桃属仙花,信手拈来均赤颊;瀑为天水,倚肩听去爽禅心。谷静风声细,门空鸟语稀。

●佛母洞身似菩提,悟彻乾坤,无欲则净自成佛;心如大地,慈怀天下,腹中藏有度人船。●五台山无人无我观自在,非空非色见如来。

古佛堂前风扫地,高山顶上月为灯。空色圆融,何有来去之路;我人顿息,本无生灭之门。

有福方登圣贤地,无缘难入解脱门。

5.山西的诗人有哪些

王维(701-761),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县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德宗贞元年九年进士,又举博学鸿词科。官礼部员外郎,因参与变革的王叔文集团,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人称柳柳州。诗文在当时都很有名,和韩愈共同领导了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勃(649-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十四岁应幽素科及第,曾任虢州参军,后往交趾探望父亲,不幸溺溺水死,年仅二十七岁。其诗力求摆脱齐梁的绮靡诗风,文也有名,著名的《滕王阁序》就出自他之手。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

宋之问(约656-712),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上元进士,武则天时官尚方监丞,中宗时入选为修文馆学士,因诌事武则天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为士林所不齿,玄宗先天年间赐死。所作多粉饰现实,歌颂升平,价值不大,但律诗在初唐时有一定地位。

温庭筠(812-870?),本名岐,字飞卿,今山西祁县人。文思敏捷,精通音律。每入试,押官韵,八*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仕途不得意,官止国子助教。诗辞藻华丽,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亦作词,是“花间派”鼻祖,对五代以后词的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王之涣(688-742),字季陵,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6.山西有名的诗人及代表作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

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王勃也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 王之涣(688-742) 字季淩,今山西太原人。

盛唐时期著名诗人。做过县主薄、县尉等小官,由于遭人诬陷,一度放弃当官,四处漫游。

他的诗与高适、岑参、王昌龄齐名,风格也相似,内容大多描写边塞风光,表现出热情进取的人生观。 王翰 生卒年不详,今山西太原人。

唐朝诗人。进士出身,唐玄宗时被招为秘书正字,后来被贬为道州司马。

生性豪迈,能文善诗,尤其以写边塞诗闻名。 王维(约701-761) 字摩诘,今山西永济人。

唐朝著名诗人。做过左拾遗、尚书右丞等官。

晚年参禅信佛,过着半官半隐的田园生活。他多才多艺,在诗歌、音乐、绘画、书法等方面都有较高的造诣。

他的山水诗大多描写空寂、宁静的自然景色,刻画细致,生动传神,韵味十足,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 柳宗元(773-819) 字子厚,今山西运城人。

二十五岁中进士。当时唐顺宗希望依靠翰林学士王叔文进行政治革新。

革新损害到宦官的利益,握有兵权的宦官迫使顺宗让位于宪宗,王叔文被杀。参与革新的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先后贬至邵州、永州、柳州。

柳宗元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诗歌和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山水游记和寓言小品尤其有名。

他的诗清新脱俗,擅长描写自然景物。 卢纶(748-约799) 字允言,今山西永济人。

唐朝诗人。几次考进士都没有考中,后来做过几任小官。

他的诗多数写送别和酬答,也有一些优美的风景诗。最被后人称赞的,是他那几首反映边塞生活的绝句。

著有《卢纶诗集》 “宋之问(约656-712),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上元进士,武则天时官尚方监丞,中宗时入选为修文馆学士,因诌事武则天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为士林所不齿,玄宗先天年间赐死。所作多粉饰现实,歌颂升平,价值不大,但律诗在初唐时有一定地位。

温庭筠(812-870?),本名岐,字飞卿,今山西祁县人。文思敏捷,精通音律。

每入试,押官韵,八*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仕途不得意,官止国子助教。

诗辞藻华丽,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

亦作词,是“花间派”鼻祖,对五代以后词的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聂夷中(837年—884年?)字坦之,山西省永济县人。

871年进士,曾任华阴县尉。流传后世作品不多,但一首《咏田家》入木三分地表现了劳苦大众的艰难生活:“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

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白朴(1226--?) 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

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曲作家、杂剧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月英花月东墙记》等。

郑光祖,生卒年不详,字德辉,汉族,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县)人。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所作杂剧在当时“名闻天下,声振闺阁”。

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齐名,后人合称为“元曲四大家”。所作杂剧可考者十八种,现存《周公摄政》、《王粲登楼》、《翰林风月》、《倩女离魂》、《无塩破连环》、《伊尹扶汤》、《老君堂》、《三战吕布》等八种;其中,《倩女离魂》最著名,后三种被质疑并非郑光祖作品。

除杂剧外,郑光祖写散曲,有小令六首、套数二套流传。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汉族,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罗贯中的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诗《桃花》 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代表作《三国演义》等。

其故里有多种说法,山东东平罗庄、山西太原、清徐、祁县、福建建阳。目前尚无确切最终定论。

其墓地也有山西清徐、福建建阳等处,另有祠堂、纪念馆等。 傅青主(1607~1684)本名傅山,字青竹,后改字青主,阳曲(今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向阳镇西村)人,初名鼎臣,字青竹,后改青主,别号公它。

7.山西籍的诗人有哪些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从秦白起至白居易太祖白建时止,其祖辈世居于太原。白居易虽随曾祖父、父亲曾从韩城、长安迁居到华州下邽,但一直自称“太原人”。《白敏中墓志铭》中“逮今为太原人也”一句可以印证。

王之涣(688—742),字季陵,太原人。“才华仰清兴,功业嗟芳节”的王之涣,尽管一生仅遗诗6首,却是代表盛唐诗风之作。尤其是描写山西风物的五绝《登鹳雀楼》,更是“传乎乐章,布在人口”,以致楼以诗名,诗因楼传。

来源:《山西邮政》报

王翰. 山西太原人,唐睿宗李旦景云元年(710)进士。七绝《凉州词》为传世佳吟。词语似云铺绮丽,霞叠瑰秀;诗音如仙笙瑶瑟,妙不可言

《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昌龄(690-756)字少伯,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现存一百八十多首,而绝句占了一半,七绝犹为出色。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人,唐朝诗人,外号“诗佛”。唐开云九年(721)进士。善七.五绝

柳宗元(775-819)字子厚,山西运城人,在散文和诗歌的创作方面,有极高的造诣。

温廷竺(812—866)本名歧,字飞卿。山西祁县人,晚唐著名诗人,词人。风格清丽,大多书闺情。

卢纶(748—800)山西永济人,唐代宗大历时,多次考进士未中,只做过一些小官。边塞绝句人们尤为喜欢。

《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王勃 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字子安。今山西万荣。王勃与于龙以诗文齐名,并称“王于”,亦称“初唐二杰”。王勃也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

唐四杰”之冠。

给我分哦~~~

8.山西有那些古代诗人

王之涣(688-742)

字季淩,今山西太原人。盛唐时期著名诗人。做过县主薄、县尉等小官,由于遭人诬陷,一度放弃当官,四处漫游。他的诗与高适、岑参、王昌龄齐名,风格也相似,内容大多描写边塞风光,表现出热情进取的人生观。

王翰

生卒年不详,今山西太原人。唐朝诗人。进士出身,唐玄宗时被招为秘书正字,后来被贬为道州司马。生性豪迈,能文善诗,尤其以写边塞诗闻名。

王维(约701-761)

字摩诘,今山西永济人。唐朝著名诗人。做过左拾遗、尚书右丞等官。晚年参禅信佛,过着半官半隐的田园生活。他多才多艺,在诗歌、音乐、绘画、书法等方面都有较高的造诣。他的山水诗大多描写空寂、宁静的自然景色,刻画细致,生动传神,韵味十足,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

柳宗元(773-819)

字子厚,今山西运城人。二十五岁中进士。当时唐顺宗希望依靠翰林学士王叔文进行政治革新。革新损害到宦官的利益,握有兵权的宦官迫使顺宗让位于宪宗,王叔文被杀。参与革新的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先后贬至邵州、永州、柳州。柳宗元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诗歌和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山水游记和寓言小品尤其有名。他的诗清新脱俗,擅长描写自然景物。

卢纶(748-约799)

字允言,今山西永济人。唐朝诗人。几次考进士都没有考中,后来做过几任小官。他的诗多数写送别和酬答,也有一些优美的风景诗。最被后人称赞的,是他那几首反映边塞生活的绝句。著有《卢纶诗集》。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