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5首唐诗和5首宋词】唐诗:西施咏王维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秋登兰山寄张五孟浩然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夜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孟浩然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王昌龄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苒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千里其如何,微风吹兰杜.宋词:李清照的:满庭霜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柔.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清平乐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南歌子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2.李清照的诗有哪些,求5首,谢谢了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 《如梦令》 谁伴明窗独坐,我共影儿俩个。灯尽欲眠时,影也把人抛躲。无那,无那,好个凄凉的我。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 《蝶恋花》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水又断,潇潇微雨闻孤馆。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 《蝶恋花》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 《蝶恋花》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眉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 《蝶恋花》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 《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 3.李清照的古诗 5字一、乌江(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此咏史诗,雄浑壮阔,气贯长虹,与其词风殊不相同,由是可知作家作品风格的多样性,不宜以“婉约”二字简单概括之。 女流之中,宋初花蕊夫人之诗:“君王城头竖降旗,妾在深宫岂得知。二十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或可与之相比。 二、偶成 “十五年前花月底,相从曾赋赏花诗。今看花月浑相似,安得情怀似往时。” 诗中抚今忆昔,表现了诗人对亡夫的思悼之情和对人生的伤逝之感。建炎三年(1129年)赵明诚的瘁死,对李清照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打击, 她不仅由此失去了物质上的依靠,更主要的是失去了精神上的寄托。 这首七绝,从首句所提到的“十五年前”来分析,当为李清照晚年所作。诗的前两句首先倒叙昔时,后两句以今昔对比来抒情。 今景与旧景的极其相似,今情与旧情的极端不同,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诗人正是通过揭示这一反差,来让人们体察其今日的“情怀”。 诗人今日情怀究竟如何?诗中没有直接道出,但了解诗人晚年生活状况的人都知道:自南渡以后,国已不国,家已不家,对一位养尊处优的大家闺秀来说,是实在难以承受的。这一切,诗中皆未道出,也许正是诗人不忍道出的缘故吧?活着本已困苦,又何必徒增苦闷呢!三、春残 “春残何事苦思乡,病里梳头恨发长。 梁燕语多终日在,蔷薇风细一帘香。” 梁头的栖燕终日无休止地互相倾诉着心曲,帘外的蔷薇被细风送进一缕缕清香。 这些本应带给诗人的是什么呢?是美好的回忆,还是苦涩的情思?是欣慰,还是愁上加愁?诗人没有直言道出,留与读者去想象了。四、钓台(夜发严滩) “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 往来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过钓台。” 明·郎瑛《七修类稿》卷三十《赵墓言台诗》记:“汉严子陵钓台,在富春江之涯。 有过台而咏者:‘君为利名隐,我为利名来。羞见先生面,黄昏过钓台’”。 李清照诗即化用此诗意。其实, 名与利,只要取之有道,用之有度,何愧之有?我不主张隐逸,但也并不刻意追求名利,我希望自己能干出一番事业,我相信,在成就事业的同时,自会有我应得的名利。 今·黄墨谷曰:“不能忽视这首小诗,正如黄山谷论诗所说:‘孙吴之兵,棘端可以破镞’,她只用28个字,却把当时临安行都,朝野人士卑怯的自私的情形,描绘得淋漓尽致。这时, 词人也没有饶恕自己的苟活苟安,竟以为无颜对严光的盛德,所以‘特地通宵过钓台’,既生动又深刻地表达愧怼之心。 孔子云:‘知耻近乎勇’。清照这种知耻之心,和当时那些出卖民族、人民地无耻之徒(相比),确是可敬得多了。” (《重辑李清照集·李清照评论》)黄的这段话,“孔子云”后面的话倒还凑合,但前面所谓的“淋漓尽致”的描绘,未免过于牵强附会,实有大上“纲线”之嫌。其实诗人不过是走到哪写到哪,即景作诗而已,哪有那么深的寓托?抛开“知人论世”,单看文本,似乎不太能牵涉到“朝野人士”吧。 五、感怀 “寒窗败几无书史,公路可怜合至此。青州从事孔方兄,终日纷纷喜生事。 作诗谢绝聊闭门,燕寝凝香有佳思。静中吾乃得至交,乌有先生子虚子。” 诗人刚从青州到丈夫工作的莱州,人生地不熟,丈夫忙于公事无暇陪伴,使得李清照感到十分寂寞无聊,乃作诗排遣之。晓梦 “晓梦随疏钟,飘然蹑云霞。 因缘安期生,邂逅萼绿华。秋风正无赖,吹尽玉井花。 共看船如藕,同食枣如瓜。翩翩座上客,意妙语亦佳。 嘲辞斗诡辩,活火分新茶。虽非助帝攻,其乐莫可涯。 人生能如此,何必归故家。起来敛衣坐,掩耳厌喧哗。 心知不可见,念念犹咨嗟。” 此乃记梦诗也,写得颇好,好一个晓梦,好一段仙缘,但愿不要梦醒才好呢?《李清照全集评注》的评注者云:“这是一首记梦诗……全诗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 这真是痴人说梦!明明是“记梦诗”,却又道“想象丰富”,应该说李清照的梦境瑰奇,而文笔亦工致才对。今·王延梯曰:“这诗飘然有仙骨,具有豪迈洒脱的特色……表现了诗人对个性自由的渴望,对没有桎梏、没有羁绊的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追求精神解脱(而不得)的苦闷心情和对封建束缚的反抗。” (《李清照评传》)这段话说得颇好,然在束缚前加上“封建”二字,则又上“纲线”矣。追求精神解脱,及不得解脱的苦闷,历朝历代,古今中外皆有之,乃普遍之人性也。 倘若小生也能做一首类似的诗,岂不是要被说为表现了“对社会主义束缚的反抗”不成?《感怀》与《晓梦》,一个直接的,一个曲折的,都反映了李清照无聊赖的人生。这寂寞、无聊、苦闷,灵秀如李清照、深邃如鲁迅,终其一生都未能摆脱,他们是敏感、忧患的灵魂。 与二位大家相比,小子何德何能,岂可摆脱。总之是,“书,已读得厌倦了,但还得读下去;生活,已过得无聊了,但还得过下去”,就让它们纠缠一生好了。 如果满意请采纳噢,就是不满意赞我一下,鼓励我一下也可以哈。 4.李清照的诗有哪些,求5首,谢谢了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 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 《如梦令》谁伴明窗独坐,我共影儿俩个。灯尽欲眠时,影也把人抛躲。 无那,无那,好个凄凉的我。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 《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 人道山长水又断,潇潇微雨闻孤馆。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 《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 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 《蝶恋花》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眉腮,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 《蝶恋花》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 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 5.唐诗5首,宋词5首唐诗:佳人 杜甫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感遇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波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感遇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宋词: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无归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残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忺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6.找5首李清照的诗《浯溪中兴颂碑和张文潜韵》(二首) 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 五坊供奉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 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 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尘土埃。 何为出战辄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 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纪文字。 著碑铭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 子仪光弼不自猜,天心悔祸人心开。 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 君不见,当时张说最多时,虽生已被姚崇卖。 君不见,惊人废兴传天宝,中兴碑上今生草。 不知负国有好雄,但说成功尊国老。 谁令妃子天上来,虢、秦、韩国皆天才。 花桑羯鼓玉方响,春风不敢生尘埃。 姓名谁复知安史,健儿猛将安眠死。 去天尺五抱瓮峰,蜂头凿出开元字。 时移势去真可哀,奸人心丑深如崖。 西蜀万里尚能反,南内一闭何时开。 可怜孝德如天大,反使将军称好在。 呜呼,奴辈乃不能道:“辅国用事张后专。” 乃能念:“春荠长安作斤卖。” 《咏史》 两汉本继绍,新室台赘疣。 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 《打马图经序》 《打马赋》 岁令云徂,卢或可呼。千金一掷,百万十都。樽俎具陈,已行揖让之礼;主宾既醉,不有博奕者乎!打马爰兴,摴蒲遂废。实博奕之上流,乃闺房之雅戏。齐驱骥騄,疑穆王万里之行;间列玄黄,类杨氏五家之队。珊珊响,方惊玉蹬之敲;落落星罗, 忽见连钱之碎。若乃吴江枫冷,胡山叶飞;玉门关闭,沙苑草肥。临波不渡,似惜障泥。或出入用奇,有类昆阳之战;或优游仗义,正如涿鹿之师。或闻望久高,脱复庾郎之失;或声名素昧,便同痴叔之奇。亦有缓缓而归,昂昂而出。鸟道惊驰,蚁封安步。崎岖峻坂,未遇王良;跼促盐车,难逢造父。且夫丘陵云远,白云在天,心存恋豆,志在著鞭。止蹄黄叶,何异金钱。用五十六采之间,行九十一路之内。明以赏罚,核其殿最。运指麾尽方寸之中,决胜负于几微之外。且好胜者人之常情,小艺者士之末技。说梅止渴,稍苏奔竞之心;画饼充饥,少谢腾骧之志。将图实效,故临难而不回;欲报厚恩,故知机而先退。或衔枚缓进,已逾关塞之艰;或贾勇争先,莫悟阱堑之坠。皆由不知止足,自贻尤悔。况为之不已,事实见于正经;用之以诚,义必合于天德。故绕床大叫五木皆卢;沥酒一呼,六子尽赤。平生不负,遂成剑阁之师;别墅未输,已破淮淝之贼。今日岂无元子,明时不乏安石。又何必陶长沙博局之投,正当师袁彦道布帽之掷也。辞曰:佛狸定见卯年死,贵贱纷纷尚流徙。满眼骅骝杂騄駬。时危安得真致此。老矣谁能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 7.李清照的生平故事 初三下词五首李清照生平故事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又署易安室,宋朝历城人。 一生经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从优裕走向苦难的现实生活,给她酿造了一颗千回百折的词心。 李清照才调绝伦,著作也相当丰富。她在词、诗、散文创作上都有成就,以词为尤,留有《漱玉词》,今存45首,约3500字,是中国文学史上作品字数最少的大家。 李清照生长于书香门第,仕宦之家。其父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元佑年间“以文章受知于苏轼”,为“后四学士”之一。 他是一位学问深湛的学者,不仅散文写得很好,还有很高的诗词修养。李清照还有一位颇有文化素养的母亲,在词作方面一定给过她深刻影响。 再者,李清照的家乡历城,自古就是一个风景如画,文人荟萃的地方,也是一方水土一方人,对她的成长也有良好熏陶。可以说李清照自幼就受到艺术熏陶,山水涵养,具有较好文人气质。 李清照爱好文艺,从小就有好胜心,为了显示,也是为了锻炼自己的才能,她作诗喜押“险韵”,艺术上是最忌平庸。李清照幼年所下的这番功夫,为她在诗词创作上取得杰出成就打下坚实基础。 年轻时的李清照,性格活泼、开朗,喜好户外活动,有时在花园荡秋千,有时又和姐弟们到郊外赏景。她喜好自然,也写摹自然。 如《怨王孙》,此词作者以亲切清新的笔触,写出暮秋湖上水光山色的优美人迷人,表现了她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从情致上可以看出,她此时的生活是安静、平和、闲适、欢快的。 秋天给人们带来的常常是萧瑟冷落的感觉,自宋玉“悲秋”以来,文人笔下的秋景,总呈现出一种悲凉萧瑟之色。然而李清照这首《怨王孙》中的秋景,展现的是一幅清新广阔的画图,词人不仅赋予大自然以静态的美,更赋予生命和感情,由此见出词人不同凡俗的情趣与襟怀。 这首词把她热爱自然的主观意识赋予了客观存在的景物,硬说成是水光山色要与人亲近,却偏说沙鸥白鹭舍不得人离去。词中虽写“红稀香少”,但毫无习见的悲秋迟暮之感。 整个艺术境界充满了热情豪爽的朝气,跃动着青春的活力。 随着年龄增长,李清照从天真的少女逐渐变成大家闺秀,青春的情怀,人生的滋味,渐渐潜入她的心头。 在有些词作中,她也体现了这样的感情,朦胧而羞怯,如《浣溪沙》、《点绛唇》。一个“湿”字,人的心情如天气由情转阴一样转而凄清,仅着一字,一个少女的伤春情怀便神情毕现。 后一首中的嗅青梅,更是以动作写心理,把她的爱慕与害羞表现得淋漓尽致。 李清照十八岁时与太学生赵明诚结为连理。 赵明诚与李清照是一对志同道合、意趣相投的夫妇。他们都爱好文艺,不但在诗词创作上互相唱和,而且共同研究整理金石书画。 新婚之后,他们的感情尤其浓烈真挚。赵明诚有时带她参加亲友宴会,有时陪她郊外春游,这些生活片段在李词中多有反映,而且大都洋溢着活泼气息,呈现轻松笔调,如《减字木兰花》。 全篇通过买花、赏花、戴花、比花,生动地表现了年轻词人天真、爱美情和好胜的脾性,本词借娇花托美人,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一个新妇在丈夫面前的妩媚娇羞,显得清新活跃,天真可人。 赵明诚经常负笈远游,这使得留住家中的李清照煞是愁苦郁结,因而也写下很多体现离愁寄寓思情的闺怨诗篇。 比较著名的有《凤凰台上忆吹萧》、《醉花阴》、《一剪梅》及《如梦令》。 以《醉花阴》为例,这首词填于重阳节,有传当时赵明诚在外,李清照便以此寄托思念之情。 赵明诚喜得此词,又想超过自己的妻子,于是废寝忘食地写了三天三夜,最后得词五十阕。他把这些词与李清照的那首羼杂在一起,教友人陆德夫点评,陆德夫把玩再三,指道:“只三句绝佳”。 哪三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是也!恰巧这三句正是李清照所写。这只是趣谈。 但词篇塑造的思妇形象却很成功,表达的离情别绪也很真切。 李清照过门不久,北宋王朝内部的政治斗争日趋激烈,她的夫家和娘家均被卷入政治斗争的旋涡。 这是蔡京集团与元佑党人间的斗争,因此李清照的处境也很尴尬。她曾向身居相位的公公上诗救父,全诗不存,仅留“炙手可热心可寒”、“何况人间父子情”两句,但严厉的批判之意深入骨髓。 她还作《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针对当时现实,表露了自己的政治观点,表现了十分进步的历史观。可见,李清照这位深闺少妇,也并非完全沉浸在甜蜜的爱情与离别的愁绪中,她那忠奸分明的思想,爱国主义的情感,常常渗透在一些诗篇里。 崇宁五年,宋徽宗大赦天下,毁元佑党人碑。党禁开放,李清照夫家与娘家的矛盾化解,赵家却在政治上失势。 赵明诚遂于公元1107年携妻屏居乡里。 他们从陶渊明“归去来兮”和“审容膝之易安”两句话中受到启示,把他们的书房称作“归来堂”,把内室称为“易安室”,又从女以男为家,男以女为室出发,以“易安室”作为李清照诗词创作的专用署名。 这阶段,他们夫妇二人生活得愉快、充实而有意义。平日里整理好图书,两人便饮茶逗趣,诗词唱和,不过词作并不多,留下来的有几首,如〈〈渔家傲〉〉,在这首词里,词人以愉快的笔调描摹了梅花的风韵,抒写了自己的。 8.【求经典唐诗,宋词各5首最好是唐宋八大家写的】唐宋八大家苏轼 ( 宋朝 ) ▪ 苏辙 ( 宋朝 ) ▪ 王安石 ( 宋朝 ) ▪ 曾巩 ( 宋朝 ) ▪ 韩愈 ( 唐朝 ) ▪ 柳宗元 ( 唐朝 ) ▪ 欧阳修 ( 宋朝 ) ▪ 苏洵 ( 宋朝 ) 可是唐诗出名的不一定就是韩愈和柳宗元写的呀经典唐诗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经典宋词: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虞美人【南唐】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念奴娇 赤壁怀古-苏 轼大江东去,浪掏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昼,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水调歌头-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