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词中的慢是指什么慢与小令相对,因其篇幅较长,节奏较为舒慢,故又被称为“慢曲 子”、“慢遍”。 与小令相比,慢词增加了字句、放慢了节奏、延长了曲调, 在音乐上的变化更加繁多,更加悠扬动听。 “慢”字在古书上也写作“曼”,是延长、引申的意思。 歌声延长, 就唱得迟缓了,宋人以慢曲为大词。 《宋史•乐志》常以遍曲与慢曲对称。 法曲、大曲都是以许多遍叠合为一曲,如果取其中一遍来歌唱,就称为“遍 曲”。而慢曲只有单遍,但是它的歌唱节拍比遍曲还要迟缓。 张炎《词源》记 载:“慢曲不过百余字,中间抑扬高下,丁抗掣拽,有大顿、小顿、大柱、小 柱、打、背等字,真所谓上如抗,下如坠,曲如折,止如槁木,偶中矩,句中 钩,累累乎端如贯珠之语,斯为难矣。 ”从这一段话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慢曲有 种种延长、引申的唱法。 慢词的产生并不晚于小令,在唐代时已出现了很多慢词。其中一部分是 从大曲、法曲里截取而来的,有的则是由令词加长增衍而来的,如《西江月 慢》是由《西江月》加长的,《木兰花慢》则是《木兰花》的增衍。 还有:一部 分来自民间,敦煌词中已见百字以上的词调,如《内家娇》有一百零四字, 《倾杯乐》有一百一十字。文人创作的慢词,有杜牧的《八六子》,九十字; 薛昭蕴的《离别难》,八十七字> 尹鹗的《金浮图》,九十四字> 李存勖的 《歌头》,一百三十六字。 文人大量写作慢词,始于宋代柳永,他的《乐章集》中的新腔大部分是 慢词。他打破了唐五代文人只作小令的局限,吸收民间以及教坊乐工创造的新 声,推进了慢词的发展。 在他之后,苏轼、秦观等词人相继创作慢词,使得慢 词渐渐兴盛。慢词中最短的是《卜算子慢》,八十九字,比小令《卜算子》的 四十四字已增加一倍多。 词调中的“慢”字常常可以省略,如《长亭怨慢》也作《长亭怨》, 《倦寻芳慢》也作《倦寻芳》。 。 2.描写快和慢的好词好句形容快的: 风驰电掣 一挥而就 势如破竹 眼疾手快 飙发电举 阪上走丸 急如星火 风驰云走 风驰云卷 转瞬即逝 白驹过隙 讯雷不及掩耳 倍道而进 奔逸绝尘 五行并下 快马加鞭 长驱直入 大步流星 凫趋雀跃 高材疾足 健步如飞 举步生风 疾如雷电 一日千里 昙花一现 一泻千里 倚马可待 形容慢的:慢条斯理 清豚慢吐 不紧不慢 紧打慢敲 急惊风撞着慢郎中 慢条斯理 慢腾斯礼 慢条丝礼 慢条斯礼 慢条厮礼 上慢下暴 希望这个回答对你有帮助 3.形容时间过得慢的伤感诗句形容时间过得快话语好句子大全 一、词语 1 、日月如梭 2 、光阴似箭 3 、转瞬即逝 4 、风驰电掣 5 、岁月如流 6 、白驹过隙 7 、昙花一现 8 、日不暇给 9 、时光飞逝 10 、光阴如水 11 、稍纵即逝 12 、一日三秋 13 、尺璧寸阴 14 、一日三秋 15 、流光瞬息 16 、呼吸之间 17 、日往月来 18 、 只争朝夕 19 、倏忽之间 20 、俯仰之间 21 、 乌飞兔走 4.形容快与慢的句子●稳定慢行也能走远(德国) ●走路不停歇,慢力赛兔子(哈萨克族) ●紧走赶不上慢不歇 ●做了寒衣杨柳青,做了夏衣水结冰 ●半放说起五更,天亮还在大门口 ●要登高的人,开头时必须慢慢地走(英国) ●疾驰的快马,往往只跑两个驿亭;从容的驴子,才能日夜兼程(伊朗) ●胜利者不定是跑得最快的人,而是最能耐久的人(非洲) ●走得慢点,走得远些(俄罗斯) ●慢而坚持,获得胜利(希腊) ●兵贵神速 ●不学蜗牛爬,要学千里马 ●力贵猝 ●跑从走开始,快从会开始 ●快雨快晴 ●蒙蒙细雨持续得长久,暴风骤雨一扫即过(英国) ●踩死蚂蚁不偿命 ●真正迅速的人,并非事情仅仅做得快,而是做得成功而有效的人(培根) ●慢工出细货 ●慢工出巧匠 ●慢火煮出好麦芽粮(英国) ●缓慢就是稳妥(托·德雷克斯) ●慢些,我们就会更快(欧洲) ●“不耻最后”。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会落后,纵会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鲁迅) ●龟步迟迟 ●一步三摇,一摇三晃 ●刮春风,下秋雨 ●修得庙来,神都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