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跟小雁塔有关的诗句

1.关于小雁塔的诗句

古塔

作者 魏常林

古塔像位老人端坐在这里

一动不动地上千年

等着攀登的人们排成长龙

就像儿女们编织的一条毛围巾

冬去春来

陪伴着的是金灿灿的腊梅

青青的竹林

和弯腰驼背的老槐树

寒来暑往

变化着的是岁月年华

不变的是慈悲和平静

还有一颗怜子之心

坚守在这里

就是坚守一个家

游子归来

就有一个落脚的地方

在古塔下思考

可以暂时摆脱尘世的喧嚣、挣扎和烦恼

只要精神上有了寄托和归属感

生活就会有新希望

落日送来五色的染料

星星和月亮是塔顶上的珍珠和宝石

在灯火的照射下

古塔坐化成了顶天立地的金菩萨

2.关于小雁塔的句子

关于小雁塔的句子

小雁塔位于唐长安城安仁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郊)荐福寺内,又称"荐福寺塔",建于唐景龙年间,与大雁塔同为唐长安城保留至今的重要标志。小雁塔是中国早期方形密檐式砖塔的典型作品,原有15层,现存13层,高43.4米,塔形秀丽,是唐代佛教建筑艺术遗产,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汉族文化的标志性建筑。

小雁塔和荐福寺钟楼内的古钟合称为"关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钟",是西安博物院的组成部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3.写“小雁塔”的古诗词有哪些

《题雁塔》 唐代:许玫 宝轮金地压人寰,独坐苍冥启玉关。

北岭风烟开魏阙,南轩气象镇商山。 灞陵车马垂杨里,京国城池落照间。

暂放尘心游物外,六街钟鼓又催还。《雁塔》 宋代: 艾性夫 君不见春初淮白鱼,秋深黄雀儿。

川潜山泊谁得知,灾身不幸甘且肥。官饕弗渠赦,竟作一网打。

头颅千百奉苞苴,猩红熊白风斯下。吾生亦何好,独坐味颇厚。

急符星火督虞人,覆巢空类无遗噍。宁逢江南射生手,莫遇雁门馋太守。

《减字木兰花·摇毫铸藻》 宋代:葛立方 摇毫铸藻。纵有微之应压倒。

万里鹏程。南省今书淡墨名。

胪传丹陛。月里桂花先著袂。

雁塔高题。玉季巍科尚觉低。

《题白石莲花寄楚公》 唐代:李商隐 白石莲花谁所共,六时长捧佛前灯。空庭苔藓饶霜露,时梦西山老病僧。

大海龙宫无限地,诸天雁塔几多层。漫夸鹙子真罗汉,不会牛车是上乘。

《游溧阳下山寺》 唐代:许坚 地枕吴溪与越峰,前朝恩锡灵泉额。 竹林晴见雁塔高, 石室曾栖几禅伯。

荒碑字没秋苔深,古池香泛荷花白。 客有经年说别林,落日啼猿情脉脉。

4.形容小雁塔雪景的诗句

形容小雁塔雪景的诗句有: 1、重温绮梦步南轩,可意梅花盛未残。

小院双枝堆旧雪,殿前一塔眺长安。 2、傲揽风云对疾雷,震开神合自雄巍。

古槐横亘围蟠蟒,新蔓浮悬隔会垓。 3、日暖寒坊客欲盈,寻梅荐福自关情。

上元庙会张佳彩,雁塔晨钟作梵声。 4、废兴坠举阅千年,经译高僧信史传。

台殿虽隳塔犹在,沙弥不见寺空全。 5、合是今生别有缘,慈恩荐福两情宣。

禅林钟鼓短长尽,雁塔诗名文武全。 6、塔影斜长起暮钟,隔窗遥看酒旗红。

无边寂寞添愁绪,几处繁华闹古城。 7、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

8、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9、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0、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1、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12、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1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5.关于大雁塔古诗

1, 《与吴令游雁塔》明代 殷奎

合尖百丈插秋旻,俛仰千年感慨频。

译文:百丈高的雁塔顶部插入秋天的天空,让人仰视千年留下诸多感慨。

2,《雁塔斜晖》明代 陈学佺

驱霓势欲尽寒潭,叠嶂联溪数树杉。

译文:雁塔霓虹的灯光想要照进寒冷的潭水,山峰重叠溪水相通树影婆娑。

3,《观雁塔》明代 杨旦

岿然古塔倚青霄,胜览何妨去路遥。

译文:巍峨的雁塔倚靠青天直入云霄,游览名胜何必要去路遥。

4,《登雁塔》明代 邓云霄

俯看白雁皆南度,谁挽黄河更北流?叹逝忧时双泪尽,登临不独为悲秋。

译文:登上大雁塔俯视着白雁全部向南飞走,谁能挽留黄河之水向北留呢?

5,《雁塔名》 清代 洪亮吉

大雁塔,小雁塔,进士题名何杂沓。李白杜甫盖代才,可向塔上题名来?

译文:大雁塔,小雁塔,进士来提名何须那么复杂。李白杜甫名气比这些人都要大,他们可来塔上提名呢?

6.写关于大雁塔,小雁塔,傍晚,游人,曲江池慈恩寺和阅江楼的作文

雁塔题名”始于唐代,是指在长安考中的状元进士齐集大雁塔题名,以及武举在小雁塔题名的文化活动。

是学子们考取功名以后,进行欢庆和纪念的一系列文化活动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重要的传统内容之一。 唐代时期,科举制度日趋发展和完善。

每年新科进士燕集曲江进行宴庆,官方便在曲江池西侧杏园设关宴欢庆,故称杏园宴。唐中宗神龙后,杏园宴罢,这些进士又齐集慈恩寺塔下进行题名活动,称为“雁塔题名”。

可是雁塔题名究竟始于唐中期何时何人,却无详实史料记载。有说始于韦肇,有说始于张莒,但可以说,此二人是雁塔题名最早的人。

自他们题名于大雁塔后,雁塔题名的文化活动一直沿袭到清末。 唐朝对科举十分重视重视,以士取仕成为唐代文人学子的仕途之始,取得功名的必由之路

而在大雁塔题名以资纪念,为非常荣耀之事。明嘉靖十九年,陕西乡试题名碑文就是:“名题雁塔,天地间第一流人第一等事也。”

据史料分析,仅在唐代的8000余名及第进士中,约有五六千名及第者题名于雁塔。 在古都长安的雁塔题名活动虽延续一千多年,而进士题名仅仅延续到唐末。

因为自唐末以后各朝各代,长安失去了首都地位,后来在长安仅仅是陕甘两省乡试举人仿效唐进士雅举在雁塔题名。以后历代及第进士也仍在各朝的首都京城进行进士题名,乃是长安“雁塔题名”文化活动的效仿和延续。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