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诗句写的是那种花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女儿昨天语文考试,其中有这样的题:以下的诗句写的是哪种花?写在后面的括号中.1.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2.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3.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4.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前面三句,女儿分别填为梅花、菊花、荷花,应是对的.第四句,孩子不知道,没填;第五则填了迎春花,自是错了.对于第四句,答案应该是海棠.原诗是这样:“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作者是苏轼.苏州拙政园的“海棠春坞”凭籍海棠花的盛开,增添几许妩媚;而苏轼则借助“东风”一词描摹出了月色笼罩下令人百转千回的“廊”之柔美.至于第五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答案应是雪花.作者是写塞外诗的高手岑参.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大雪纷飞.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南方人见过梨花盛开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花团锦簇,压枝欲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有人以“妙手回春”几个字评价此诗,可谓名副其实.女儿的答案说是瞎蒙的,根据春风一词,联想到了迎春花;可谓牛头不对马尾.还有一题也颇有意思.下面诗句中写的是我国哪个传统节日?填在后面的括号中.1.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4.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入暖如屠苏.女儿分别填为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元旦.无疑,前面三个都对了,最后一题答案应该是春节;女儿却根据题目《元日》而推测是元旦.其实宋人(诗作者是宋朝宰相王安石)就将春节叫元日,即元旦的;所以元旦的答案也不算全错,就看老师怎么看了.本次考试,试卷中不仅有传统的听写词语,组词,改病句类题目,又有阅读欣赏,填写诗句类试题;如此即可测试出每个同学的课内外知识水平,同时还可推动小学生们多读古诗.毕竟,语文水平的提高仅凭课本中那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这次的语文测试对于一个四年级学生来说,无疑有了一定难度;但却无疑是次不错的考试.。 2.下面诗句写的是那种花女儿昨天语文考试,其中有这样的题: 以下的诗句写的是哪种花?写在后面的括号中。 1.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3.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4.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前面三句,女儿分别填为梅花、菊花、荷花,应是对的。第四句,孩子不知道,没填;第五则填了迎春花,自是错了。 对于第四句,答案应该是海棠。 原诗是这样:“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作者是苏轼。苏州拙政园的“海棠春坞”凭籍海棠花的盛开,增添几许妩媚;而苏轼则借助“东风”一词描摹出了月色笼罩下令人百转千回的“廊”之柔美。 至于第五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答案应是雪花。作者是写塞外诗的高手岑参。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大雪纷飞。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南方人见过梨花盛开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花团锦簇,压枝欲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有人以“妙手回春”几个字评价此诗,可谓名副其实。 女儿的答案说是瞎蒙的,根据春风一词,联想到了迎春花;可谓牛头不对马尾。 还有一题也颇有意思。 下面诗句中写的是我国哪个传统节日?填在后面的括号中。 1.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入暖如屠苏。 女儿分别填为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元旦。 无疑,前面三个都对了,最后一题答案应该是春节;女儿却根据题目《元日》而推测是元旦。 其实宋人(诗作者是宋朝宰相王安石)就将春节叫元日,即元旦的;所以元旦的答案也不算全错,就看老师怎么看了。 本次考试,试卷中不仅有传统的听写词语,组词,改病句类题目,又有阅读欣赏,填写诗句类试题;如此即可测试出每个同学的课内外知识水平,同时还可推动小学生们多读古诗。毕竟,语文水平的提高仅凭课本中那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 这次的语文测试对于一个四年级学生来说,无疑有了一定难度;但却无疑是次不错的考试。 3.描写花的诗句(写出是什么花)描写花的诗句 1、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唐王维《山居即事》 2、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 唐王维《临湖亭》 3、竹色溪不绿,荷花镜里香。 唐李白《别储至剡中》 4、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 唐杜甫《为农》 5、沙上草阁柳新暗,城边野池莲欲红。 唐杜甫《暮春》 6、荷香随坐卧,湖色映晨昏。 唐刘长卿《留题李明府霅溪水堂》 7、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唐高蟾《上商侍郎》 8、荷深水风阔,雨过清香发。 宋欧阳修《和圣俞百花洲》 9、溪上新荷初出水,花房半弄微红。 宋米友仁《临江山》 10、接天莲叶无究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出净兹寺送林子方》 11、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宋王安石《咏石榴花》 12、五月万枝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唐韩愈《榴花》 13、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荫长。 唐李欣《送陈章甫》 14、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宋司马光《客中初夏》 15、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唐宋之问《灵隐寺》 16、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 唐刘禹锡《答乐天所寄咏怀且释其枯树之叹》 17、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宋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18、涧松寒转直,山菊秋自香。 唐王绩《赠李征君大寿》 19、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 唐杜甫《宿赞公房》 20、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元稹《菊花》 21、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唐赵《长安晚秋》 22、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23、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宋李清照《醉花阴》 24、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落北风中。宋郑思肖《寒菊》 25、清霜醉枫叶,淡月隐芦花。元许有《获港早行》 26、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晋陶渊明《蜡月》 27、一树寒梅白玉条,临村路傍溪桥。唐张谓《早梅》 28、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唐史青《应诏赋得除夜》 29、梅衰未减态,春嫩不禁寒。唐杜牧《初春有感寄歙邢员外》 30、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唐齐已《早梅》 31、折得蔬梅香满袖,暗喜春红依旧。宋晏几道《清平乐》 32、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宋王安石《临江仙》 3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宋王安石《梅花》 34、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宋苏轼<;红梅> 35、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宋黄庭坚《虞美人》 36、小春何处有梅花,想见水边篱落,数枝斜。宋,吴则礼《虞美人》 37、雪似梅花,梅似花雪,似和不似都奇绝。宋吕本中《踏莎行》 38、不与群芳争绝艳,化工自许寒梅,宋叶梦得《临江仙》 39、雪后蔬梅,时见两三花。宋辛弃疾《江神子》 40、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宋杜未《寒夜》 4.下面诗句写的是那种花女儿昨天语文考试,其中有这样的题:以下的诗句写的是哪种花?写在后面的括号中。 1.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2。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3.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4.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前面三句,女儿分别填为梅花、菊花、荷花,应是对的。第四句,孩子不知道,没填;第五则填了迎春花,自是错了。 对于第四句,答案应该是海棠。原诗是这样:“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作者是苏轼。 苏州拙政园的“海棠春坞”凭籍海棠花的盛开,增添几许妩媚;而苏轼则借助“东风”一词描摹出了月色笼罩下令人百转千回的“廊”之柔美。至于第五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答案应是雪花。作者是写塞外诗的高手岑参。 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大雪纷飞。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 南方人见过梨花盛开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花团锦簇,压枝欲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 有人以“妙手回春”几个字评价此诗,可谓名副其实。女儿的答案说是瞎蒙的,根据春风一词,联想到了迎春花;可谓牛头不对马尾。 还有一题也颇有意思。下面诗句中写的是我国哪个传统节日?填在后面的括号中。 1.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4.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入暖如屠苏。 女儿分别填为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元旦。无疑,前面三个都对了,最后一题答案应该是春节;女儿却根据题目《元日》而推测是元旦。 其实宋人(诗作者是宋朝宰相王安石)就将春节叫元日,即元旦的;所以元旦的答案也不算全错,就看老师怎么看了。本次考试,试卷中不仅有传统的听写词语,组词,改病句类题目,又有阅读欣赏,填写诗句类试题;如此即可测试出每个同学的课内外知识水平,同时还可推动小学生们多读古诗。 毕竟,语文水平的提高仅凭课本中那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这次的语文测试对于一个四年级学生来说,无疑有了一定难度;但却无疑是次不错的考试。 5.描写花的诗句有哪些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 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5.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6.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9.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10.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1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