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现声音特点的句子有哪些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的化外世界。 在那里,一切都是那么单纯,那么美好,没有税赋,没有战乱,没有沽名钓誉,也没有勾心斗角。甚至连一点吵吵嚷嚷的声音都听不到。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那么平和,那么诚恳。 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作者没有明说,但从“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句中已隐约透露了消息:原来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一个高踞人民头上为私利互相攻伐的统治集团。 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对生活在虚伪黑暗、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令人神往的。 作者的简净笔触,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桃花源的气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 当然,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过对大同社会的构想,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 桃花源中的家庭多为主干家庭(三代同堂),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从“男女”、“黄发”、“垂髫”这三个词便可以看出此点。 2.急1 白居易:琵琶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2 鲁迅有《赠人》(其二)诗:“秦女端容理玉筝,梁尘踊跃夜风轻,须臾响急冰弦绝,但见奔星劲有声。 ” 3 古筝诗词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岳飞《小重山》 鸣筝金栗柱, 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 时时误拂弦。 李端《听筝》 弹筝北窗下, 夜响清音愁。 张高弦易断, 心伤曲不道。 萧纲《弹筝》 多景楼上弹神曲, 欲断哀弦再三促。 江妃出听雾雨愁, 白浪翻空动浮玉。 唤取吾家双凤槽, 遣作三峡孤猿号。 与君合奏芳春调, 啄木飞来霜树杪。 苏轼《甘露寺弹筝》 秦筝吐绝调, 玉柱扬清曲, 弦依高和断, 声随妙指续。 徒闻音绕梁, 宁知颜如玉。 沈约《咏筝》 佳人当窗弄白日, 弦将手语弹鸣筝。 春风吹落君王耳, 此曲乃是《升天行》。 李白《春日行》 端居正无绪,那复发秦筝。 张九龄《听筝》 明月照人古,开帘弹玉筝。 常建《高楼夜弹筝》 宝筝钿剥阴尘覆,锦帐看消画烛幽。 廖融《退宫妓》 清筝何缭绕,度曲绿云垂。 李白《邯郸南亭观妓》 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崖。 李商隐《无题四首》 出帘仍有钿筝随,见罢翻令恨识迟。 卢纶《宴席赋得姚美人后筝歌》 弦危中妇瑟,甲冷想夫筝。 李商隐《送千牛将军赴阙五十韵》 齐瑟弹东吟,秦弦弄西音。 李白《古风》之五十四 万松亭下清风满,秦声一曲此时闻。 刘禹锡《伤秦妹行》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玉涯《秋夜 白居易有近20首诗提到筝,在《筝》一诗中,描写了一女筝手的精妙表演:“云髻飘萧绿,花颜旖旎红,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 张牯在《筝》里有两句“夜风生碧柱,春水咽红弦”写出了古筝音色如水的特点。更有李端在《听筝》中写了三国的故事“鸣筝金栗柱,素手玉房前。 欲待周郎顾,时时误拂弦”,诗中把周喻精通音律的技艺呈现在人们眼前。 明月照人苦,开帘弹玉筝。 山高猿狖急,天静鸿雁鸣。 曲度犹未终,东峰霞半生。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紫袖红弦明月中, 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 别有深情一万重。 3.描写声音特性的词语铿锵有力:声音响亮有力. 空谷传声:人在山谷里发出声音,立可听到回声. 口碑载道:称颂的声音充满了道路(口碑:众人口头称颂跟文字刻在石碑上一样). 口口声声:每一次张开口,每一次发出声音,说的都是同样的话.形容把某一说法经常挂在口头. 龙吟虎啸:龙、虎的吼叫,形容人歌啸或吟咏声音的嘹亮. 锣鼓喧天:锣鼓的声音震天响. 默默无闻:不声不响,不为人所知(默默:没有声音;无闻:不曾听说).形容不出名或不为人们所注意). 气喘吁吁:吁吁:指张口呼吸的声音.形容呼吸短促. 泣不成声:抽泣哽噎发不出声音来,形容十分悲痛. 巧舌如簧:灵巧的舌头好像簧片,能发出动听的声音.形容能说会道. 4.形容声音特点的词靡靡之音 余音绕梁 珠圆玉润 字正腔圆 抑扬顿挫 惊天动地 雷霆万钧 轩然大波 燕语莺声 娓娓动听 玉石之声 细弱游丝 如雷贯耳 声如洪钟 哀声叹气 唉声叹气 嗳声叹气 鼻息如雷 不断如带 大音希声 咄咄逼人 咄咄怪事 咄嗟叱咤 扼腕叹息 耳听八方 发聋振聩 发蒙振聩 沸反盈天 沸天震地 风风韵韵 蜂目豺声 凤鸣鹤唳 俯仰唯唯 改弦更张 鼓吹喧阗 鼓乐喧天 鼓衰力尽 怪声怪气 怪事咄咄 鬼哭狼嗥 鬼哭狼嚎 鬼哭神嚎 鬼哭神号 寒蝉凄切 撼天震地 鹤鸣九皋 轰雷贯耳 欢声雷动 绘声绘色 5.描写声音特征的成语、龙鸣狮吼:比喻沉郁雄壮的声音。 2、天惊石破: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能以形容的奇境。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3、口沸目赤:形容人情绪激动,声音脸色都很严厉的样子。 4、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象听到他的声音,象见到他本人一样。形容对人物的刻画和描写非常生动逼真。 5、如泣如诉:好像在哭泣,又象在诉说。形容声音悲切。 6、大音希声:指最大最美的声音乃无声之音。 7、顺风而呼:顺着风向呼喊,声音传得远,使人听得清。比喻凭借外力可有较好效果。 8、神嚎鬼哭: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同“神号鬼哭”。 9、下气怡声:下气:态度恭顺:怡声:声音和悦。形容声音柔和,态度恭顺。 10、响彻云际:形容声音响亮,好像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同“响彻云霄”。 11、历历在耳:形容听到的某种声音清清楚楚地盘旋在耳边 12、音容如在:声音和容貌仿佛还在。形容对死者的想念。同“音容宛在”。 13、神号鬼哭:号:哭。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 14、声振屋瓦:声音把房子上的瓦都振动了。形容呼喊的声音很宏大猛烈。 15、无声无息:息:气息。没有什么动静。比喻没有名声,不被人知道。 16、绵言细语:绵:柔软。绵言:柔和的语言。细语:低细的语句。指说话时声音柔和细微,使人容易接受。 17、戛然而止:戛:象声词。形容声音突然终止。 18、余音绕梁: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19、响彻云表:形容声音响亮,好像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同“响彻云霄”。 20、轻吞慢吐:形容歌唱时轻声缓慢地吐词。 21、狼号鬼哭: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 22、怪声怪气:形容声音、语调、唱腔等滑稽或古怪难听。 23、无伤无臭:没有声音,没有气味。比喻没有名声,不被人知道。 24、抑扬顿挫: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25、音容笑貌:谈笑时的容貌和神态。用以怀念故人的声音容貌和神情。 26、聚蚊成雷:许多蚊子聚到一起,声音会象雷声那样大。比喻说坏话的人多了,会使人受到很大的损害。 27、气竭声澌:气力竭尽,声音嘶哑。同“气竭声嘶”。 28、寂然无声:寂静没有声音。 29、瓦釜雷鸣:瓦釜:沙锅,比喻庸才。声音低沉的沙锅发出雷鸣般的响声。比喻无德无才的人占据高位,威风一时。 30、鼓乐喧天:鼓:弹奏。喧天:声音大而嘈杂。弹奏着各种乐器,声响大得直冲云天。形容十分欢乐热闹。 31、鸮啼鬼啸:像鸮鸟啼叫、怨鬼呼号。形容声音凄厉幽怨。 32、鸦默雀静: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没有一点声息。 33、声色俱厉:声色: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厉:严厉。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 34、沸反盈天:沸:滚翻;盈:充满。声音象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 35、洋洋盈耳:洋洋:众多;盈:充满。指宏亮而优美的声音充满双耳。形容讲话、读书的声音悦耳动听。 36、俯仰唯唯:唯唯:答应的声音。点头答应。比喻谦卑地应付。 37、鹤鸣九皋:九皋:深泽。鹤鸣于湖泽的深处,它的声音很远都能听见。比喻贤士身隐名着。 38、字正腔圆:形容吐字准确,唱腔圆熟。 39、咄咄怪事:表示吃惊的声音。形容不合常理,难以理解的怪事。 40、神号鬼泣: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同“神号鬼哭”。 41、鬼哭狼嗥:①形容哭叫悲惨凄厉。②形容声音大而杂乱,令人惊恐。 42、惊天动地:惊:惊动;动:震撼。使天地惊动。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 43、天震地骇:震:震动。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有时形容事件、场面令人惊骇。 44、剑头一吷:吷:象声词,形容声音微小。比喻言论无足轻重。同“剑首一吷”。 45、朗朗上口:指诵读诗文时的声音响亮而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