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关于世界图书日的诗句

1.世界读书日的诗

东晋诗人陶渊明,热爱田园生活,喜爱读书。

他写了一首:“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

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好好读书。唐代文豪韩愈在一首读书诗中写道:“读书患不多,思人患不明。

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指出在治学的过程中,要“多读、多思、虚心、躬行”。

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写有一首流芳千古的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他劝诫人们要勤奋学习,不要错过读书的好时光。晚唐诗人杜荀鹤,酷爱学习,他写有一首优美的诗:“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阴惰寸功。”宋代爱国诗人陆游,对读书情有独钟,他写过多首关于读书的诗。

其中有千古流传的诗:“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如此事要躬行。”

告诫儿子,只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还是片面的,更重要的是要亲身实践。宋代哲学家朱熹,写有一首富有哲理的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反读书和人的知识更新比喻得非常形象生动。

明代大剧家汤显祖,著有,是我国戏剧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他在诗中写道:“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

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写有劝人们读书要专一,切忌胡思乱想的:“一个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南思北想无安者,明镜催人白发多。”

明代诗人于谦喜爱读书,认为读书能得到美好的精神享受:“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中全无一点尘。”

清代诗人袁枚,博学多才,他的一首读书诗提醒人们,读书要求理解,切莫囫囵吞枣:“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蠹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

清代诗人萧抡谓写有诗:“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

忠告人们要热爱读书,读书要持之以恒,并将其道表达得淋漓尽致。是这些吗?。

2.世界读书日的对联,格言,名言

关于读书的名言对联

1、得好友来如对月,有寄书读胜看花。

2、歌枕旧游来眼底,掩书余味在胸中。

3、得意无如书味好,可人还是菜根香。

4、藏书粗足五千卷,开岁便称六十翁。

5、闭户读书真得计,当官持廉且不烦。

6、观书到老眼如月,得句惊人胸有珠。

7、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8、移门欲就山当榻,补屋常愁雨湿书。

9、沽酒客来风亦醉,读书人去声还闻。

10、少年不知勤学早,老来方悔读书迟。

3.关于图书馆的诗句有哪些

窗外熟悉的风景 窗内迷离的心情 一块玻璃的投影 折射出无数眼睛 天空偶尔也有星星 温馨却不耐烦地叮咛 书架上堆满了憧憬 惹了太多利益与功名 我只想安安静静 在文字中旅行 摇动梦中的风铃 念一首诗给你听。

1.图书馆的各项服务必须适合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的不同需要。

——摘自《公共图书馆宣言》(UNESCO/IFLA,1994)

2.“三最原则”:以最低的成本、最好的图书,为最多的读者服务(The best reading for the largest number at the least cost)。

——杜威为ALA所写,引导人们关注图书馆服务的效率与业绩,现仍为ALA所认可的图书馆服务准则

3.所谓图书,是保存人类记忆的一种社会装置,图书馆是为把它移入活着的个人的意识的一种社会机构。

——巴特勒对“图书馆”所下的定义

4.关于赞美书的句子

书,这是这一代对另一代人精神上的遗言,这是将死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青年人的忠告,这是准备去休息的哨兵向前来接替他岗位的哨兵的命令。

--赫尔岑 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宁 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培根 书籍或许是人类在通向未来的幸福富强道路上所创造的一切奇迹中最复杂和伟大的奇迹。--高尔基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 我觉得,当书本给我讲到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人物、感情、思想和态度的时候,似乎是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户,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高尔基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 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书籍使我们成为以往各个时代的精神生活的继承者。

--钦宁格 书籍是任何一种知识的基础,是任何一门学科的基础的基础。--茨威格 书,这是这一代对另一代人精神上的遗言,这是将死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青年人的忠告,这是准备去休息的哨兵向前来接替他岗位的哨兵的命令。

--赫尔岑。

5.关于古往今来有关“读书”的诗句或名言

一、关于古往今来有关“读书”的诗句

1、观书有感

【作者】朱熹 【朝代】南宋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译文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2、偶成

【作者】朱熹 【朝代】宋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译文

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没等池塘生春草的美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3、观书

【作者】于谦 【朝代】明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译文

我对书籍的感情就像是多年的朋友,无论清晨还是傍晚忧愁还是快乐总有它的陪伴。眼前浏览过无数的文字后,胸中再无半点尘世间世俗的杂念。新鲜的想法源源不断的涌来用之不竭,像东风里花柳争换得形色簇新。漫跨着金鞍,权贵们犹叹芳踪难寻,谅也不信这书斋里别有春景。

4、白鹿洞二首·其一

【作者】王贞白 【朝代】唐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译文

专心读书,不知不觉春天过完了,每一寸时间就像一寸黄金珍贵。并不是道人过来嘲笑,周公的精义孔子的思想教导投入钻研中。

5、劝学

【作者】孟郊 【朝代】唐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译文

只有击打石头,才会有火花;如果不击打,连一点儿烟也不冒出。人也是这样,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如果不学习,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任何事情必须自己去实践,别人得到的知识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一个人难道能够永远都是“少年”吗?

二、关于古往今来有关“读书”的名言

1、事在人为:一年可以等于二年、三年,例如每天用十七、八小时读书;反之,二、三年也可以等于一年,甚至比一年还少,例如每天只用五六小时以下读书,我决心每天用十六到十八小时翻阅中国历代文集。 —— 中国蔡尚思

2、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 —— 中国叶圣陶

3、看书不能信仰而无思考,要大胆地提出问题,勤于摘录资料,分析资料,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是做学问的一种方法。—— 中国顾颉刚

4、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 中国孙中山

5、读书使人成为完善的人。 —— 英国培根

6.有哪些关于世界读书日的感言

世界读书日的感想读书还有一个节日,对喜爱读书的人来说是个最开心的日子。

人为什么要读书?读书对人有什么作用?读书是可以净化人的心灵,有人要说了现在的人都读过书,为什么还有人犯罪?这就要分清什么是读书。我们在学校里的读书,只是一种基本的学习,也是一种基本思想的教育。

只有为读书而读书的人才会得到读书的好处,才会从书中得到做人的道理。若仅仅为利益而读书最后就不能得到书的净化,最后会离开了书本,忘了读书的根本,就会做出违背书上的教训,做出违背人性的事来。

要让自己的心灵一直不受尘埃的污染,就要一生读书,你的心灵才会永远是纯净的,美好的,才会远离罪恶。读书使人聪慧,读书是一种学习前人的智慧,长期在前人的智慧的熏陶下,再愚钝的人恐怕也会变得聪明起来的。

这种熏陶不是一时的,是一生的。明白这个道理的人才会聪慧一生!现在的大学生,受了高等教育,却还会犯罪。

这就是功利读书造成的。为功利读书的人,迟早会在功利受损时露出自己的兽行来。

为读书而读书的人,不但会尊重自己也会尊重别人,爱情自己的生命,也会爱惜别人的生命。真正的读书人是会一生远离功利的,这才是读书人的乐趣。

有了功利,就不会得到读书的快乐。功利读书只是一时的行为,一时利用书本,一旦目的达到就会废了读书,最后终有一日成为功利的牺牲品。

一生不为功利去读书,才会在精神上获得一生的快乐,心无杂念才会品到读书的快乐。读书是一种练功,静功。

静坐去杂念,不仅能品到读书的快乐还能练身修身。所以读书不仅益心也益体。

会读书的人,都能静下心来,反思自己,一个会读书的人也会反思自己的行为,静而思之,这样就会净化自己的心和行。读书不思,不是真正的读书人;读书必思,才会有收益,才会把书上的知识和智慧溶化在自己的心中,成为属于自己的东西。

读书人的心如明镜,心如阳光,温暖自己也会温暖别人!希望每个人都成为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世界读书日”感言1995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十八次大会通过决议,宣布每年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今年的4月23日人们又将迎来第18个世界读书日,在这样一个时段里人们应该很好的反思一下读书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人们真的要感谢那些伟大的作者,使他们为人们的生活指引着正确的方向,是它们点亮了很多人内心的灯。中国人常常在嘴上讲,一个人在人生中人要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但事实上又如何呢?人们会找到各有不读书的理由,有这个必要吗?当然,从根本上讲一个人读不读书主要看自己。

中国目前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公民的素质显然很重要。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财富的确增长了,但在精神和心灵方面是否也增长了?物质与精神需要平衡发展是一个既简单有深刻的道理。

读书应该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读书其实是一种最好的修身方法,读书还是一个人能够真切和深刻感受自身幸福的有效手段。人们处在信息化时代,读书的成本变得越来越低,读书的形式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

很多人都误以为读书是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其实,当人们把读书当成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当读书成为一种无功利性的休闲方式时,人们就不会对读书感觉到任何的压力,而只有一种单纯的快乐。人们都不会反对人生要知本末,而读书正是一个人的人生最重要的事。

对于多数人而言,只要建立起一种读书的意识和培养每天读一点书的习惯,人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加美好和幸福。这个方法值得所有人尝试一下。

在这个世界上有谁会真的拒绝一种内在的快乐和幸福呢?何况这种快乐和幸福基本不依赖于任何外部环境和条件。“世界读书日”感言4月23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的“世界读书日”。

这个节日的历史还不长,从1995年才开始。然而它已在世界上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响应:丹麦的哥本哈根举行朗读马拉松比赛;加拿大的多伦多举办加拿大读书节活动……德国柏林在这前后举行著名作家与读者的会见活动。

在美国流行音乐和好莱坞电影这些通俗文化大行其道的今天,人们并没有忘记文学,忘记作家,忘记读书。谈读书,不由地就想起因特网。

从网上获取信息如今十分普及,在网络上“冲浪”是成千上万人每日必不可少的功课,基础教育也正在向计算机倾斜。然而,许多专家指出,计算机不能代替书本。

美国科学家指出,阅读印成的文字更容易领会,给人打下的记忆烙印也更深。德国美因茨的“读书基金会”所作的研究表明,书读得多才能更好地掌握计算机。

对美国850所普通学校所作的调查表明,经常从图书馆借阅书籍的学生在国家标准能力测试中的成绩高于平均水平。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表《世界儿童状况》的报告说,语言能力的形成在生命的头四年到头八年之间最为关键,至晚从十二岁到青春期之间必须养成读书的兴趣,因为这个时期是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所有人生最重要的能力都取决于上述阶段的学习。

法国教育协会指出,阅读难度较大的文学作品更能促进耐久力和精神集中力,使知识的获得更容易,各类信息的分析和联系的能力更高。可惜的是,并非所有人都意识到阅读和阅读方式的重要。

联合。

7.世界读书日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这一天是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据资料表明,自“世界读书日”宣布以来,已有超过 100个国家和地区参与此项活动。很多国家在这一天或者前后一周、一个月的时间内都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图书馆、媒体、出版商、学校、商店、社区等机构团体在这一段时间里 都会做一些赠书、读书、演戏等鼓励人们阅读的事情,把读书的宣传活动变成一场热热闹闹的欢乐节庆。很多在国外生活过的人都对这些活动津津乐道,赞不绝口,呼吁我们国家也开 展类似的活动。

另据图书馆杂志,世界读书日来源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一个传说:美丽的公主被恶龙困于深山,勇士乔治只身战胜恶龙,解救了公主;公主回赠给乔治的礼物是一本书。从此书成为胆识和力量的象征。4月23日成为“圣乔治节”。

1997年1月,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国家教委、国家科委、广播影视部、新闻出版署、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九个部委共同发出了《关于在全国组织实施“知识工程”的通知》,提出了实施“倡导全民读书,建设阅读社会”的“知识工程”。这是以发展图书馆事业为手段,以倡导读书、传播知识、推动社会文明与进步为目的的一项社会文化系统工程。

2000年,全国知识工程领导小组把每年的12月定为“全民读书月”,这是实施全国“知识工程”的重大项目。几年来,在全国各地都组织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إ

2004年,“全国知识工程领导小组”将每年的“全民读书月”活动交由中国图书馆学会负责承办。中国图书馆学会为了实施“倡导全民读书,建设阅读社会”为宗旨的“知识工程”,进一步激发全民读书的热情,推动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家庭的建设,在全国范围内举办大型活动让全国公众都知道“世界读书日”。

世界图书首都

另外为提高公众对阅读的兴趣和促进图书出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年在“世界读书日”的框架下发起了“世界图书首都计划”,并宣布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为2001年的“世界图书首都”。此后,每年都有一座城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图书首都”的称号。

历年当选“世界图书首都”的城市分别有:马德里(西班牙,2001年)、亚历山大(埃及,2002年)、新德里(印度,2003年)、安特卫普(比利时,2004年)、蒙特利尔(加拿大,2005年)、都灵(意大利,2006年)、波哥大(哥伦比亚,2007年)、阿姆斯特丹(荷兰,2008年)和贝鲁特(黎巴嫩,2009年)。

今年是第15个“世界读书日”。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