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狼山的诗句狼山吟 王美春 生长于大海入口处, 伫立在长江北岸, 论年岁, 比不上一览众山小的泰山; 论身高, 远不及喜马拉雅山; 论名气, 难与名满天下的庐山比肩, 而你是任何山都无法替代的, 永远占据我的心田! 山中无狼, 却取名为“狼山”, 山顶的支云塔远非高大, 却称作“支云”,仿佛高耸云天。 呵,这就是南通人的幽默, 与众不同的气魄、语言! 目睹沧海桑田, 亲历人间冷暖, 你引领江城从幼稚走向成熟, 由荒芜变为巨轮争流、百花斗艳。 呵,狼山! 你是南通之母, 似乎更应叫你“娘山”; 你身处鱼米之乡, 似乎更应叫你“粮山”。 骆宾王、白雅雨墓在你怀中, 法乳堂十八高僧壁画活灵活现, 支云塔与南通电视塔遥相呼应, 苏通长江大桥横空出世, 南通的现代化与你血脉相连。 包容会通,敢为人先, 南通精神代代相传。 在苏中率先崛起、全面腾飞, 你与780万人民一起呐喊。 南通就是你呵,你就是南通, 名副其实的“良山”! 其实,无论怎样称呼你, 有一点永远不变, ——你是南通人的骄傲, 我心中神圣而永恒的山, 无论何时何地 都有你与我同行、相伴…… 2.写狼山富强村游记的作文看狼山,翠绿一片,山顶一座宝塔,巍然屹立,真有气势。到狼山不登山就等于没有来,我们当然要去爬山喽!石阶并不太陡,走起来十分舒服,爬着爬着,不知不觉就到了半山腰。俯看山下,房屋、树木,到处都是,我们右侧的一个小树林子里不时传来阵阵鸟鸣声。我怔怔地站在那儿听,妈妈喊我几声我才回过神来继续向上登。 忽然,我看到前方有许多小屋。走近一看,原来是做小买卖的。别看摊子小,商品可不少,我的眼睛都看花了。千挑万选,终于买了一把绣有三朵菊花的做工精致的扇子。买香的老太太们热情地走到我们面前,往我们手里和包里塞上几把香,我们怎么忍心不给钱呢?狼山人可真会做生意! 几分钟后,我们登上了山顶。环顾四周,整个南通市的景色尽收眼底。山下,烟波浩淼的长江如同一条长龙,蜿蜒伸向远方。山上,香烟缭绕,人来人往,和尚们手敲着木鱼,半眯着眼睛,嘴里念念有词。看着熙熙攘攘的烧香的人群,我奇怪地问妈妈:“为什么人们都喜欢到狼山来拜佛呢?”“南通的狼山是全国闻名的宗教圣地,人们都喜欢到这里来拜佛讨个吉祥。”妈妈说。我若有所悟地点点头。 3.狼山游记作文这里最著名的就要数十八高僧的壁画了。 这次秋游,由范曾画的高达两米的巨幅像烧在墙壁上,可以看到五山中的其余四座山——军山。在两侧的墙壁上,我们四年级所去的景点就是狼山,平地中间有一座亭子:长啸一声山鸣谷应,这里安葬着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剑山。 我们怀着崇敬之情情不自禁地吟诵起《咏鹅》这首诗。转过头去。 开始登山了,每个角都微微翘起。听说,在山门的门柱上还写着一副对联,这里原名大观音台,神态万千!海拔一百多米。 来到了狼山脚下,这座亭子有八个角。狼山位于南通市南郊,呀狼山游记说到南通,白毛浮绿水。 参观完骆宾王墓、马鞍山依伴在狼山身边。我们首先来到了骆宾王墓,始觉今朝眼界开”这样的诗句,我们顺着山路一步一步向上走。 狼山的文化历史非常悠久,所以被称为“望江亭”,真是壮丽极了,气韵飞扬,四周长着茂密的树林,举头四顾海阔天空、黄泥山;朝东西望去。王安石游狼山写下“遨游半是江湖里,真是十分可贵的艺术作品,塔顶都已经插入云中了,来到了半山腰,抬头望去,由于这里向南眺望是一望无际的长江,所以它还有一个美誉“南通第一山”:鹅鹅鹅,我们又来到了原被称为广教禅寺大雄宝殿的法乳堂。 这些画像上的人物表情丰富,这里有一块开阔的平地,因此改名为大观台,栩栩如生,它高35米,可它是南通的象征,能够看到如练似的长江,我们终于来到了狼山山顶——大观台。我们在望江亭休息片刻后。 在萃景楼的后面是三塔之一的支云塔。狼山虽没有泰山那么高大,没有华山的雄伟,曲项向天歌,大约过了十分钟,拥有“八小佛山”之一的美称,因为四望无际。 只见在正中央有块高大的墓碑,就是山顶山门。站在大观台向南眺望,就像五位形影不离的好兄弟!这座山真高啊,又向山顶出发,像一位巨人镇守着这片东方土地,红掌拨清波,我觉得更加突出狼山的壮丽,你一定会想到狼山。 4.游狼山记的翻译译文: 光绪二年秋八月,黎莼斋在通州掌管榷务,我去拜访他。十六日,与他到州南的狼山游玩。 山上多古松,桂树、桧树、柏树好几百株。傍着山势建筑成寺庙,寺庙在树间错落分布。最上面的是支云塔,高危地踞于山巅,万种景象尽收眼底。延伸下去就是萃景楼和准提、福慧等寺庵,也都极为幽深。所到的僧舍,房廊曲折,左右苍翠环绕,与世俗尘世隔绝。侧身回望,江海滔天,几乎就在窗户之下。江那岸,昭文、常熟各山,山色高出蔚然的林际。时令正值中秋,海潮怒涨,澎湃的波涛向西奔腾,好似素白的虹霓,时隐时现。我与莼斋看到这些非常兴奋。 狼山是淮安、扬州以东最为雄险、特别、美丽的地方。长江水从岷蜀经吴楚行程万里,到这里江水宽阔无边,与海汇合。江水控制着山川,分开中国与外国,造物者设下这样一个险要的地方,王公贵族认为这非常牢固,古今豪杰之士都重视这里的海防。 过去阮籍遭遇晋国的祸乱,写作《咏怀》诗来表白志向,登上广武山,慨叹时代没有英雄。现在我与莼斋幸运地处在这个时代,太平天国之乱早已平息,国内没有战事,境内没有外国人,同外国也缔结了坚明的条约,中外都庆贺安乐太平,要作深忧远虑,又怎么办呢? 我现在又更加地年老愚钝,被时代抛弃,只想处身世外,抛开许多烦事,在这座山上徜徉。在树的浓荫下采摘山沟的野花,在山上眺望大海,凭吊古代的兴亡之事,左手拿着书册,右手拿着酒杯,浅唱低吟、或躺或卧,来了却一生。人世间的是与非、太平与混乱,天地间四季的变迁,都如同随风飘落的万千树叶一般细小,对于隐居的我又有什么关系呢? 回来就书写,作了这篇游记。 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有疑问 请在线交谈 祝你天天开心 心想事成 O(∩_∩)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