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素材定风波

1.《定风波》诗词

作品原文

定风波1

三月七日,沙湖2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3,余独不觉,已而4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5,何妨吟啸6且徐行。竹杖芒鞋7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8。

料峭9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10却相迎。回首向来11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12。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定风波:词牌名。

⑵沙湖:在今湖北黄冈东南三十里,又名螺丝店。

⑶狼狈:进退皆难的困顿窘迫之状。

⑷已而:过了一会儿。

⑸穿林打叶声:指大雨点透过树林打在树叶上的声音。

⑹吟啸:放声吟咏。

⑺芒鞋:草鞋。

⑻一蓑烟雨任平生: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一蓑(suō):蓑衣,用棕制成的雨披。

⑼料峭:微寒的样子。

⑽斜照:偏西的阳光。

⑾向来:方才。萧瑟:风雨吹打树叶声。

⑿也无风雨也无晴:意谓既不怕雨,也不喜晴。

白话译文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要害怕树林中风雨的声音,何妨放开喉咙吟唱从容而行。拄竹杖曳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披一蓑衣任凭湖海中度平生。

料峭的春风把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了笑脸,回首来程风雨潇潇的情景,归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2.况周颐《定风波》诗词赏析

未闻兰因已惘然,垂杨西北有情天?水月镜花终幻迹,赢得,半生魂梦与缠绵.户网游丝浑是罥,被池方锦岂无缘?为有相思能驻景,消领,逢春惆怅似当年.这首词我以前读过,但没深究,试着解释一下:兰因:郑文公侍妾曾梦仙女赠给其兰花,遂与郑文公结合,佛教用语中兰因也指前世之因,这里代指前世姻缘.垂杨西北:不知何谓,可能是代表方位.情天:应指情天恨海.赢得:赚得.户网游丝:窗户上被风吹破的蛛网.罥:网.被池:被子上的纹饰花边.方锦:被子叠起来时盖在上面的方形织锦.为有:只有、唯有.消领:不消领受.这首词应该是一首悼念逝去的心上人的悼亡词,或以人喻事,因为没见到词作的历史背景,所以就按悼亡词解释.词的大意是:还没去卜问前世的因缘心里就已经感到很惘然了,垂杨西北真的有情天恨海吗?情天恨海真的有三生石吗?(词人很想问一问下辈子还能不能和逝去的心上人再续良缘,但又怕问了万一得到否定的回答,那他心中的一丝幻想也就破灭了,表现出词人纠结细腻的感情.)水中月镜中花终归都是幻象,我只赚得半生梦魂和佳人缠绵.说明词人心爱的人早已逝去很久了,虽然词人经常跟她在梦中相会,但不会变成事实.窗字上的残破的蛛网和挂在墙壁上的游丝也还都是网,镶着美丽纹饰花边的被子和盖在被子上的方形织锦就真的毫无缘分吗?(词人的感情的确非常细腻,从残破的蛛网游丝可以联想到情丝情网,从被子和盖在上面的织锦能联想到缘分,看来词人是真的非常想和他的心上人再续良缘),只有相思才能把往日恩爱的情景留在眼前,可我不消领受这眼前的景色,每到春天的时候我的心惆怅得就像当年你逝去的时候一样.。

3.苏轼 定风波 诗词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作品赏析

【注释】:

原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 ”,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 ,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 ,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

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竹杖芒鞋轻胜马 ”,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一蓑烟雨任平生 ”,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以上数句,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过片到“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这几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

结拍“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 ,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纵观全词,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在读者面前 。读罢全词,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在我们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

4.定风波苏轼宋词

《定风波》 苏 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赏析: 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 ,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

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 ,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 ,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

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竹杖芒鞋轻胜马 ,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一蓑烟雨任平生 ,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以上数句,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5.宋词《定风波》作者苏试这首词描写作者怎样的心境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在命运的起伏面前,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人生的道路上漫步轻吟、自得其乐。“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和“世间无常,多少事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佛性有妙,古今来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减不增”的禅宗妙悟异曲而同工。

6.诗名里带定风波字的诗词有哪些

定风波

【朝代】五代【作者】李珣

【原文】

志在烟霞慕隐沦,功成归看五湖春。一叶舟中吟复醉,

云水,此时方认自由身。

花岛为邻鸥作侣,深处,经年不见市朝人。

已得希夷微妙旨,潜喜,荷衣蕙带绝纤尘。

十载逍遥物外居,白云流水似相于。乘兴有时携短棹,

江岛,谁知求道不求鱼。

到处等闲邀鹤伴,春岸,野花香气扑琴书。

更饮一杯红霞酒,回首,半钩新月贴清虚。

又见辞巢燕子归,阮郎何事绝音徽。帘外西风黄叶落,

池阁,隐莎蛩叫雨霏霏。

愁坐算程千万里,频跂,等闲经岁两相违。

听鹊凭龟无定处,不知,泪痕流在画罗衣。

雁过秋空夜未央,隔窗烟月锁莲塘。往事岂堪容易想,

惆怅,故人迢递在潇湘。

纵有回文重叠意,谁寄?解鬟临镜泣残妆。

沉水香消金鸭冷,愁永,候虫声接杵声长。

帘外烟和月满庭,此时闲坐若为情。小阁拥炉残酒醒,

愁听,寒风叶落一声声。

惟恨玉人芳信阻,云雨,屏帷寂寞梦难成。

斗转更阑心杳杳,将晓,银釭斜照绮琴横。

范文涉及诗人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