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十三陵”的诗句有哪些1、秣陵怀古 清代:纳兰性德 山色江声共寂寥,十三陵树晚萧萧。 中原事业如江左,芳草何须怨六朝。 译文:山的景色同江水的声音都已寂寥,十三陵中树木在晚风中萧萧作响。 中原的事业与江左政权一样腐朽,芳草何必为六朝的旧事而感伤呢? 2、好事近·马首望青山 清代:纳兰性德 马首望青山,零落繁华如此。再向断烟衰草,认藓碑题字。 休寻折戟话当年,只洒悲秋泪。斜日十三陵下,过新丰猎骑。 译文: 从马头上望去,是一片连绵不断的青山,昔日的繁华,想不到零落凋残到这个地步。年深日久,碑石上已长满了藓苔,题字什么都要仔细地辨认。 不要去寻找折断的剑戟去说当年的事,只不过泛起一点人皆有的悲秋情绪而已。西斜的太阳照在十三陵下,谁敢说清王朝的新丰猎骑,随着岁月的流逝,不也要零落殆尽的么。 3、来青轩 清代:朱彝尊 天书稠叠此山亭,往事犹传翠辇经。 莫倚危栏频北望,十三陵树几曾青? 译文: 寺中轩亭有很多皇帝的题字,明朝皇帝曾经多次乘车来游此地。 不要再夸香山寺可以看到多少青翠山色了,倚栏北望,十三陵那片大山就没有多少青松翠柏的颜色浮现了。 4、 哭华姜一百首 其十 清代: 屈大均 八月风高放角鹰,行行游猎十三陵。随夫北岳攀阴雪,抱子桑乾履薄冰。 译文: 秋高气爽的八月取放角鹰,一行游猎到了十三陵。随着大人去往北岳岳攀阴雪,抱着孩子在桑乾如履薄冰。 5、北归草七绝廿五首选十五 其四 近现代: 黄松鹤 谁怜高冢卧麒麟,阅历风霜委棘榛。回首十三陵下路,两排翁仲送行人。 译文: 谁人怜惜雄伟壮观的坟冢旁卧坐的麒麟,它们阅尽风霜,身上堆满了荆棘。回首看十三陵,两排高高的神像送行人。 2.描写“十三陵”的诗句有哪些描写“十三陵”的诗句有 1.《来青轩》 年代: 清 作者: 朱彝尊 天书稠叠此山亭,往事犹传翠辇经。 莫倚危栏频北望,十三陵树几曾青? 2.《阙题》 年代: 近代 作者: 柳亚子 天南义旅起堂堂,司隶威仪旧帝乡。小挫纵然闻洱海,大勋终望集昆阳。 一成兴夏诛寒浞,三户亡秦忆楚王。好待收京传露布,十三陵畔奠先皇。 3.《秣陵怀古》 年代: 清 作者: 纳兰性德 山色江声共寂寥,十三陵树晚萧萧。中原事业如江左,芳草何须怨六朝。 4.《好事近·马首望青山》 年代: 清 作者: 纳兰性德 马首望青山,零落繁华如此。再向断烟衰草,认藓碑题字。 休寻折戟话当年,只洒悲秋泪。斜日十三陵下,过新丰猎骑。 5.《颐和园词》 年代: 近代 作者: 王国维 汉家七叶钟阳九,澒洞风埃昏九有。南国潢池正弄兵,北沽门户仍飞牡。 仓皇万乘向金微,一去宫车不复归。提挈嗣皇绥旧服,万几从此出宫闱。 东朝渊塞曾无匹,西宫才略称第一。恩泽何曾逮外家,咨谋往往闻温室。 亲王辅政最称贤,诸将专征捷奏先。迅归欃抢回日月,八方重睹中兴年。 联翩方召升朝右,北门独对西平手。因治楼船凿汉池,别营台沼追文囿。 西直门西柳色青,玉泉山下水流清。新锡山名呼万寿,旧疏河水号昆明。 昆明万寿佳山水,中间宫殿排云起。拂水回廊千步深,冠山杰阁三层峙。 隥道盘行凌紫烟,上方宝殿放祈年。更栽火树千花发,不数名珠彻夜悬。 是时朝野多丰豫,年年三月迎銮驭。长乐深严苦敝神,甘泉爽垲宜清暑。 高秋风日过重阳,佳节坤成启未央。丹陛大陈三部伎,玉巵亲举万年觞。 嗣皇上寿称臣子,本朝家法严无比。问膳曾无赐坐时,从游罕讲家人礼。 东平小女最承恩,远嫁归来奉紫宸。卧起每偕荣寿主,丹青差喜缪夫人。 尊号珠联十六字,太官加豆依前制。别启琼林贮羡余,更营玉府蒐珍异。 月殿云阶敞上方,宫中习静夜焚香。但祝时平边塞静,千秋万岁未渠央。 五十年间天下母,后来无继前无偶。却因清暇话平生,万事何堪重回首。 忆昔先皇幸朔方,属车恩幸故难量。内批教写清舒馆,小印新镌同道堂。 一朝铸鼎降龙驭,后宫髯绝不能去。北渚何堪帝子愁,南衙复遘丞卿怒。 手夷端肃反京师,永念冲人未有知。为简儒臣严谕教,别求名族正宫闱。 可怜白日西南驶,一纪恩勤付流水。甲观曾无世嫡孙,后宫并乏才人子。 提携犹子付黄图,劬苦还如同治初。又见法宫冯玉几,更劳武帐坐珠襦。 国事中间几翻覆,近年最忆怀来辱。草地间关短毂车,邮亭仓卒芜萎粥。 上相留都树大牙,东南诸将奉王家。坐令佳气腾金阙,复道都人望翠华。 自古忠良能活国,于今母子仍玉食。宗庙重闻钟鼓声,离宫不改池台色。 一自官家静摄频,含饴无异弄诸孙。但看腰脚今犹健,莫道伤心迹已陈。 两宫一旦同绵惙,天柱偏先地维折。高武子孙复几人,哀平国统仍三绝。 是时长乐正弥留,茹痛还为社稷谋。已遣伯禽承大统,更扳公旦觐诸侯。 别有重臣升御榻,紫枢元老开黄阁。安世忠勤自始终,本初才气尤腾踔。 复数同时奉话言,诸王刘泽号亲贤。独总百官居冢宰,共扶孺子济艰难。 社稷有灵邦有主,今朝地下告文祖。坐见弥天戢玉棺,独留末命书盟府。 原庙丹青俨若神,镜奁遗物尚如新。那知此日新朝主,便是当时顾命臣。 离宫一闭经三载,绿水青山不曾改。雨洗苍苔石兽闲,风摇朱户铜蠡在。 云韶散乐久无声,甲帐珠帘取次倾。岂谓先朝营楚殿,翻教今日恨尧臣。 宣室遗言犹在耳,山河盟誓期终始。寡妇孤儿要易欺,讴歌狱讼终何是。 深宫母子独凄然,却似滦阳游幸年。昔去会逢天下养,今来劣受厉人怜。 虎鼠龙鱼无定态,唐侯已在虞宾位。且语王孙慎勿疏,相期黄发终无艾。 定陵松柏郁青青,应为兴亡一拊膺。却忆年年寒食节,朱侯亲上十三陵。 3.求有关明十三陵的俗语,诗歌,歇后语俗语: 地下十三陵,地上明皇宫 歇后语: 十三陵的石头——站惯了的;不光溜 十三陵的石人——站惯了的 十三陵的石人张大嘴——没话 诗歌: 《颂十三陵水库》 郭沫若 其 一 改变自然面貌, 造成湖水山腰。 高堤大坝锁长蛟, 不准龙王乱跑。 勇士堂堂十八, 光荣榜上名标。 英雄人物看今朝, 十万大军欢笑。 其 二 领袖带头挖土, 人民不亦乐乎! 三山五岭齐欢呼, 苦战何能算苦? 要与洞庭比美, 昆明湖水不孤。 煌煌五字垂千古, 曰“十三陵水库”。 (十三陵门票背后就印着郭文豪的这两首大作~) 十三陵水库(二首)(一九五八年) ** 一 十万愚公势莫当, 移山挡水筑堤防。 朝阳赤帜平沙幕, 一幅诗图一战场。 二 万众欢呼**, 普通劳者出堤旁。 一锄一篓成规范, 创世人人动手忙。 《好事近》 纳兰性德(清) 马首望青山,零落繁华如此。 再向断烟衰草,认藓碑题字。 休寻折戟话当年,只洒悲秋泪。 斜日十三陵下,过新丰猎骑。 《沁园春·再访十三陵》 陈明远 百侣游踪,歌翻碧浪,舞引熏风。 念平生所爱,红岩翠柏,少年壮志,海阔天空。水库情深,陵园恨重,血汗浇来春意浓。 惊雷动,将山川洗净,笑引长虹。 青春烈火正熊,春岂在温房草木丛?愿耿耿丹心,耀如赤日;铮铮硬骨,强似苍松。 一往无前,万难不屈,偏向悬崖攀绝峰。仰头望,把红旗高举,直上云中。 顾炎武《恭渴天寿山十三陵》诗:“康昭二明楼,并遭劫火亡。” 顾炎武在四十七岁(1659,清顺治十六年)时,来到北京,开始对北京的一些文物古迹,尤其对明陵、长城区域,进行了反复的考证。 顾炎武对十三陵的考证结果,大都反映在他的《昌平山水记》里。这本书早已校订出版,为我市文物界所熟知,所以不再赘述。 他在考察十三陵后写的数首有关十三陵的诗中,有一首《恭谒天寿山十三陵》长诗(写作日期不详),同样是我们了解十三陵的边界、建置、当时的状况,以及作者谒十三陵的情况和心情的珍贵资料。 “东趾据卢龙,西脊驰太行,后尻坐黄花,前面临神京。 中有万年宅,名曰康家庄。”“卢龙”、“黄花”均为地名。 这儿把十三陵的位置,寥寥数语说得一清二楚。 “右献(陵)左次景(陵),裕(陵)茂(陵)迤西旁。 泰陵在茂西,稍折南维康(陵)。永陵在东南,规模特恢新。 碶石为玄犀,丹青焕雕梁。昭(陵)近九龙池,定(陵)依昭左方。 其制亦如永(陵),工丽愈孝(陵)长(陵)。庆(陵)居献(陵)西隅,德(陵)奠永(陵)东冈。 环山数十里,松柏参天苍。”这儿叙说了除思陵以外十二陵的位置。 “康昭二明楼,并遭劫火亡。定陵毁大殿,以及东西廊,余陵半无门,累甓仍交亲。” “行宫已颓坏,御路徒荒凉。每陵二太监,犹自称司香。 人给地数亩,把耒耕山场。春秋祭碑下,共用一豕羊。” 从这儿使我们看到了清初时,十三陵的荒凉景象。 至于崇祯的思陵,写道:“天祸降宗国,灭我圣哲王。 渴葬池水南,灵宫迫妃殇。上无宝城制,周币唯砖墙。 下有中涓坟,陪葬义所当。殿上立三主,并列田娘娘。 问此何代礼,哽咽不可详。麦饭提一箪,枣榛提一筐。 村酒与山蔬,一一自携将。下阶拜稽首,出涕双浪浪。” 作为参加过抗清斗争的顾炎武,看到象征汉族统治的明陵,如此荒凉,明王朝一去不返了,当然他发自内心的“出涕双浪浪”了。 我再找哈,找到了继续往后补~。 4.写十三陵的成语十三陵是安葬明朝皇帝的地方,每一位皇帝都有一座独立的陵园。明朝共有十六位皇帝,其中十三位安葬在这儿。在十三陵里,只有长陵和定陵对外开放。 我们去参观定陵。定陵是十三陵中唯一被发掘了的陵墓。定陵在昭陵东北大峪山下,埋着明朝神宗朱翊钧和孝端、孝靖两位皇后。因为定陵是在地底下的,我们得走许多台阶。下到最底层时,看到第一个东西就是一个巨大的石门,石门虽然大开着,但它让我感到非常不舒服。据说当年皇帝下旨建造这座地下宫殿时,令工匠们在墙后装上暗箭,如果有人想进入并且闯入殿门的话,一支支死亡之箭就将射向他。我总想第一个打开殿门的人怎么样啦,是不是死了? 进入了石门就进入了地宫,定陵地宫为陵墓的主要部分,是现已发掘的皇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由前、中、后、左、右五殿及隧道组成,建筑高大豪华,结构宏伟巧妙。后殿陈列了三座棺椁,中间为神宗,两边为两位皇后,棺椁两边有三千多件随葬的文物宝藏。其中皇帝金冠,皇后凤冠最引人注目。 我们又走了许多级台阶,离开了地下宫殿,啊!又见到了阳光。 5.十三陵可以用哪些四字词语形容声势浩大、大气磅礴 、气贯长虹、重峦叠嶂、蔚为大观 一、声势浩大 [ shēng shì hào dà ] 【解释】:声势:声威和气势;浩:广大。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 【出自】: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其实他们空着没有一点事,也不见得怎么为患地方,不过声势浩大罢了。” 二、大气磅礴 [ dà qì páng bó ] 【解释】:磅礴:广大无边际的样子。形容气势浩大。 【出自】:近代 **《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你的大作,大气磅礴。” 三、气贯长虹 [ qì guàn cháng hóng ] 【解释】:贯:贯穿。正义的精神直上高空,穿过彩虹。形容精神极其崇高,气概极其豪壮。 【出自】:西汉 戴圣《礼记·聘义》:“气如白虹,天也。” 【译文】:正义的精神直上高空,穿过彩虹,往天上去。 四、重峦叠嶂 [ chóng luán dié zhàng ] 【解释】:峦:连绵的山。山峰一个连着一个,连绵不断。 【出自】:唐·徐光溥《题黄居寀秋山图》:“秋来奉诏写秋山,写在轻绡数幅间;高低向背无遗势,重峦叠嶂何孱颜。” 【译文】:秋天的时候奉诏令写意,在轻绡上画几幅山水;高低朝向没有一处是遗漏的,山峰一个连着一个连绵不断,像是屏风一般。 五、蔚为大观 [ wèi wéi dà guān ] 【解释】:蔚:茂盛;大观:盛大的景象。发展成为盛大壮观的景象。形容事物美好繁多,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 【出自】:近代 鲁迅《两地书》五一:“乡村风景,甚觉宜人,野外花园,殊有清趣,树木蔚为大观。” 【译文】:乡村的风景,觉得非常宜人,野外的花园,很有清静的趣味,树木繁多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