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知善行善的诗句

1.【有没有知善行善经典诗词

1、不如心行善(元·无名氏·《满庭芳》) 2、道心长在常行善(元·马钰·《战掉丑奴儿》) 3、劝人行善(元·谭处端·《神光灿 寄长安冯师兄》) 4、行善与文章(宋·邵雍·《长子伯温失解以诗示之》) 5、肯心行善是人豪(宋·方逢辰·《颂徐大可为六县减免税粮得请》) 6、行善丛谤议(宋·方回·《七十五翁吟》) 7、此行善保千金躯(宋·王炎·《送吴司令知金州》) 8、迩来一行善记览(宋·李觏·《答缘概师见示草书千字文并名公所赠诗序》) 9、从公行善臭味投(宋·章甫·《采石》) 10、行善乃自彰(宋·章望之·《夏昼》) 11、郎行善保千金躯(明·盛彧·《禽言》) 21.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宋)杨万里,。

2.有关描述善心善举的诗词句

古代中国的慈善,无论是官方的慈善还是非官方的慈善,施善主体各有其特有的慈善动机,它们是善心的特殊体现,既是慈善义举(善举)的精神根源,又是慈善行为延续的保证。

作为官方的慈善形式,施善主体为国家政府,其慈善动力源于“民为邦本”的仁政理念,以安定社会为目的。西周即以“敬德保民”为其执政宗旨,所谓“惠及庶民”、“惠鲜鳏寡”等惠民、保民手段,其目的在于平息民怨、天下安宁。所谓“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即是此义。此种思想为儒家所承继。孔子推崇“仁”德,其中就有“惠民”举措。孟子推崇“仁政”,认为“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所谓“仁政”即“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如此“治天下可运之于掌上”;反之,“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何以如此,乃是行“仁政”关系到能否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用孟子的话就是“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也,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⑨孟子甚至进一步得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⑩这是“民为邦本”的极致表达。儒家所推崇的“大同之世”理想,就包含有“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11)的慈善内容。历代统治者在灾荒之年注重救济灾民,扶危济困,建立“社仓”、“义仓”以稳定粮食市场,帮助灾民度过灾年,前文所述种种官方慈善形式无不出乎“民为邦本”和“行仁政”的考虑。

民间慈善形式主要有非宗教和宗教两种类型。前者主要是以亲缘、族缘、乡缘为纽带的人际亲情。譬如范仲淹创设的义庄制度就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家族慈善形式,其慈善惠及的范围主要限于范氏家族内的族人。明清以后,民间慈善发展到以绅商为主体成立各种民间慈善组织,慈善所及范围已有突破亲缘和族缘等人际亲情的模式,更多是基于“民胞物与,天下一家”的观念,慈善救济对象大有扩张。这种民间慈善的动力根源是儒家“仁者,爱人”的观念及其延伸,所谓“亲亲而仁民”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推己及人观念即为此。其内在动力是“恻隐之心”,即“不忍人之心”。孟子认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种“不忍人之心”是“仁之端”,乃出于人心自然流露,全无任何功利意识。它是一种纯粹的对于人之同类命运的同情关怀,其行为所发亦是自然而然,全无功利念头。

宗教类型的民间慈善形式,佛教和道教都有相当的影响,佛教尤甚。佛教的布施慈善、普度众生是基于众生皆有佛性的“佛缘”。民间的亲缘(包括族缘、乡缘、)和佛教的佛缘的对象在空间上不同,佛教的佛缘是天下众生,是普遍的;而亲缘是特殊的。在中国古代,这两种“缘”相互补充,因而既可以救济族内的贫困者,也可以救济陌生人、路人。可以说,基于亲缘和佛缘的道德意识是中国古代民间慈善的基本动力机制。

佛教慈善的动力源于佛教的“因果报应”和“业报轮回”,一个人的祸福果报是由他本人的“业”的染净、善恶决定的。《妙法圣念处经》卷一说:“业果善不善,所作受决定;自作自缠缚,如蚕等无异。”按照佛教理论,行善业,得善报,即佛教所谓善得福报的“福田”观念。《大正藏经》八十五卷《像法诀疑经》说:“我于处处经中说布施者,欲令出家在家人修慈悲心,布施贫穷孤老乃至饿狗,我诸弟子,不解我意,专施敬田,敬田者即是佛法僧宝,悲田者贫穷孤老乃至蚁子,此二种田悲田最胜。”行不善业,得恶报,来世堕入畜牲、饿鬼道,下地狱受尽煎熬。这种观念与中国传统中的“天”具有赏善罚恶的意志结合,如《尚书·商书·伊训篇》所言:“惟上帝无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进而得出如下结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12)也即所谓“福因慈善得,祸向奸巧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与佛教的“因果报应”相结合,就成为中国传统慈善文化非常重要的动力机制。道教亦有类似的积善修德和因果报应相结合的思想,主张行善成仙。葛洪的观点具有代表性,他说:“欲求长生者,必欲积善立功,慈心于物,恕己及人,仁逮昆虫,乐人之言,愍人之苦,赈人之急,救人之穷,手不伤生,口不劝祸,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如此乃为有德,受福于天,所作必成,求仙可冀也。”行善成仙甚至具体到行善数量与成仙级别挂钩。“人欲地仙,当立三百善;欲天仙,当立千二百善”;且须连续立善,如成天仙,“若有千一百九十九善,而忽复中行一恶,则尽失千善,乃复更起善数耳”,“积善未满,虽服仙药,亦无益也”。(13)无论是佛教的善恶因果报应观念,还是道教的行善成仙的诱导,事实上都成为宗教慈善的内在动力机制。

客观地说,宗教的慈善动机似乎并非那么纯粹,要么出于修行,要么为了成仙。但慈善行为本身却并非希望受惠者回报于己。就此而言,此种慈善动机并非主体现实的功利目的,而是源自对超验力量的敬畏。

3.行善的古诗

禽言

【作者:盛彧】

泥滑滑,江南路,雨雨风风怕春暮。

郎行三月未还家,妾心还似郎心苦。

泥滑滑,妾难行,闲阶独步青苔生。

阶前雨歇樱桃发,白日须明照罗袜。

只今世路滑如泥,郎行善保千金躯。

夏昼

【作者:章望之】

一日常百刻,转若车轮忙。

千日十万刻,百年能几长。

达人齐古今,一生甚微茫。

夏日岂为永,而足以较量。

人世不足惜,行善乃自彰。

无及闲暇时,般乐为淫荒。

夷齐饿人者,颜闵非公王。

其人品孰亚,周氏与虞唐。

亦用仁义积,岂今身未亡。

富贵无可恃,莫与公道强。

夜思昼以力,四序皆流光。

示君夏昼诵,惕惕其自伤。

采石

【作者:章甫】

江行十日风打头,采江石边还小留。

龙宫煌煌俯湍流,抠衣再拜忻神庥。

出门迳作萧寺游,危亭缥缈临金牛。

江南江北苍烟收,日落未落双蛾愁。

尚书丽句世罕俦,惜哉度曲无歌喉。

折梅置酒斋堂幽,黄冠不饮空夷犹。

野僧举觞横青眸,更得大斗偿香羞。

兴阑山下却登舟,使君爱客方绸缪。

夜深杖藜吊荒丘,列炬照野经塍沟。

居人窃视声吚嚘,好事从来无与侔。

促坐款语相答酬,伤今怀古风飕飗。

泊渚高吟聊写忧,然犀照怪知何求。

醉狂夜披紫绮裘,骑鲸入海穷冥搜。

圣贤寂寞江悠悠,人在天地真蜉蝣。

况我此身如赘疣,从公行善臭味投。

有酒如川容拍浮,但愿早登黄鹤楼。

痛饮浩歌更劝酬,一吊祢衡鹦鹉洲。

送吴司令知金州

【作者:王炎】

曩时异姓新安王,中兴功烈书旗常。

边兵不敢窥蜀塞,至今恃此为金汤。

我生久恨在王后,幸识王孙人物秀。

立朝日浅即西还。自诡一州宜试守。

妫墟北望临咸阳,往事令人多感伤。

清时乘障姑缓带,试问浇瓜兼采桑。

湖上花光浓似酒,紫微惜别同携手。

一杯为寿谢不能,千里关山漫回首。

春秋鼎盛握虎符,此行善保千金躯。

筹边熟虑得全策,归来却献平戎书。

长子伯温失解以诗示之

【作者:邵雍】

儒家所尚者,行善与文章。

用舍何尝定,枯荣未易量。

干求便黾勉,得失是寻常。

外物不可必,其言味甚长。

4.关于真善美的诗句有哪些

1.《善哉行·其一》

魏晋:曹丕

上山采薇,薄暮苦饥。

溪谷多风,霜露沾衣。

野雉群雊,猿猴相追。

还望故乡,郁何垒垒!

高山有崖,林木有枝。

忧来无方,人莫之知。

人生如寄,多忧何为?

今我不乐,岁月如驰。

汤汤川流,中有行舟。

随波转薄,有似客游。

策我良马,被我轻裘。

载驰载驱,聊以忘忧。

2.《放鱼》

作者:李群玉

早觅为龙去,江湖莫漫游。

须知香饵下,触口是铦钩。

3.《长干行·其一》

作者:李白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4.《侠客行》

作者: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5.《天可度-恶诈人也》

作者:白居易

天可度,地可量,唯有人心不可防。但见丹诚赤如血,

谁知伪言巧似簧。劝君掩鼻君莫掩,使君夫妇为参商。

劝君掇蜂君莫掇,使君父子成豺狼。海底鱼兮天上鸟,

高可射兮深可钓。唯有人心相对时,咫尺之间不能料。

君不见李义府之辈笑欣欣,笑中有刀潜杀人。

5.跪求行善的诗句或者古文

见他人善,当如己善,必助成之;视他人物,当如己物,必爱护之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出自《周易坤文言>>;《国语晋语六》:“夫德者,福之基也。”《国语·周语上》:“口之宣言也,善败於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列子·说符》:“行善不以为名,而名从之随缘行善,心无挂碍横经叉手步还趋,积善方知庆有余。唐 刘兼 《贻诸学童》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宋)杨万里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做个好人,心正身安魂梦稳;行些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

是道则进,非道则退。不履邪径,不欺暗室;积德累功,慈心于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

矜孤恤寡,敬老怀幼;昆虫草木,犹不可伤。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

危。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不彰人短,不炫己长;遏恶扬善,推多

取少。受辱不怨,受宠若惊;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

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

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

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其有曾

行恶事,后自改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所谓转祸为福也。故吉人语善、

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

天必降之祸。胡不勉而行之? ——————《太上感应篇》

6.有哪些关于行善吉祥的诗句

《慈竹》

年代: 宋 作者: 乐史

蜀中何物灵,有竹慈为名。

一丛阔娄处,森森数十茎。

长茎复短茎,枝叶不峥嵘。

去年笋已长,今年笋又生。

高低相倚赖,浑如长幼情。

孝子侍父立,顺孙随祖行。

慈爱必孝顺,根枝信天成。

吾闻唐之人,孝行常忻忻。

郓州张公艺,九世同一门。

大帝闻其名,衡茅降至尊。冯宿卬岁时,

随父庐祖坟。父子相随孝,

灵芝特地春。北海吕元简,

四世为家主。以至牛马羊,

异母皆相乳。虞乡董恭直,

鞠养诸孤遗。鸲鹆与鸦鹊,

同巢而共枝。孝行动天地,

鸟兽皆随时。又闻猓然兽,

死不相弃离。暾{左虫右禺}与鲛鱼,

子母长相随。兽面而人心,此兽信有之。兽心而人面,其人诚可悲。

李钧为侍御,弃母在温州,

母因殍饿死,甘旨何悠悠。

光禄李玕者,亦是斯人流。

有母不侍养,异居经千秋。

唐家法网宽,贷死流遐陬。

崔湜为侍郎,天子赐瓜香。

携归与爱妾,老母不得尝。

一旦恶贯盈,杀之於路傍。

越公钟绍京,至孝何殊常。

少时得果瓜,先解进高堂。

长大遇玄宗,荣华不可当。

孝者名常新,逆者污人伦。

人既不如竹,乃是一埃尘

夫为人子者,莫若事尊亲。

夫为人父者,莫若教儿孙。

积善与行孝,可以立其身。

我愿移此竹,栽於率土滨。

使彼行人见,皆为慈孝人。

7.关于日行一善的古诗

“日行一善”诗文橱窗之四

日行一善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学习文明懂礼仪;知善行善今日起,日行一善要牢记。

你拍二,我拍二,百善为先孝第一;敬老爱幼有百利,邻里相处要明理。

你拍三,我拍三,勤奋多思有毅力;坚持读书能守时,上课发言要积极。

你拍四,我拍四,努力学习比一比;老师教导记心里,从小就大要立志。

你拍五,我拍五,不说谎话要诚实;说话从不带脏字,知错能改要坚持。

你拍六,我拍六,着装得体礼不失;不挑吃穿不攀比,干净整洁能知耻。

你拍七,我拍七,宽以待人有情义;团结友爱要鼓励。集体观念要树立。

你拍八,我拍八,保护环境学治理,文明上网不痴迷,公益活动要积极。

你拍九,我拍九,自理自强和自立;不忘责任心中记,学会感恩要珍惜。

你拍十,我拍十,拼搏向上有志气;品学兼优要努力,面向未来创佳绩。

8.关于劝人行善的名言

1、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人之为不善,一不善而足。(人做好事,即使做上一百件也还不够; 做坏事,即使做上一件也很多了。)——杨万里《庸言》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不要因为恶事小就去做,不要因为善事小就不去做。)——裴松之注《三国志·蜀志传》

3、善是精神世界的太阳。——雨果《笑面人》

4、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如果人喜欢做善事,福报或许还没有到来,灾难却已经远离了。)——曾子《春秋》

5、与善人行善会使其更善,与恶人行善会使其更恶。——罗曼·罗兰《弥盖朗琪罗传》

6、人啊,你要有善良的心,丰富的心灵,高贵的灵魂,这样你才无愧于人的称号,你才是作为真正的人在世间生活。——周国平《善良丰富高贵》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