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集长联

1.填宋词长调应注意什么

对联的分类、规范与创作方法 对联的分类 清朝梁章钜的《楹联丛话》、《楹联续话》、《楹联三话》把对联分成十个门类,即故事、应制、庙寺、廨宇、胜迹、格言、佳话、挽词、集句、杂缀。

民国年间出版的《楹联集成》将对联分成二十个类别,即庆贺、哀挽、廨宇、学校、商业、会馆、祠庙、寺院、剧场、第宅、园墅、岁时、名胜、投赠、香艳、集字、集句、滑稽、白话、杂俎。这两种分类方法都是以实用范围来划分的,但后者比前者类别分得更细。

如果按对联的文字结构、修辞技巧、逻辑关系来分类,就有四、五十种。例如: 1.对偶形式: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等。

2.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 3.用字技巧: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等。

4.逻辑结构:并列、转折、选择、因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进一步发达,对联的科目将会更多,更为齐全和完善。

对联的规范与创作 顾名思义,对联是要成“对”的,即由上联和下联所组成。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内容上也要求一致,亦即是要上下联能“联”起来,两句不相关联的句子随便组合在一起不能成为对联。

对联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内容复杂,形式多样,对仗、平仄亦要求严格,本书将根据对联的规范,讲述与解析创作方法,供学撰联者参考。 窃国大盗袁世凯,在攫得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后,做起了他的皇帝梦,但还没有等到袍笏登场,就一命呜呼了。

他死后有人送了他一副挽联,联曰: 袁世凯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 从字面上看,这副联并没有什么恶意,但仔细一读,上联为五字,下联为六字,这副挽联对不起来呀!有一个执事者看出了其中端倪,他暗暗对丧主说:这副挽联用意不善,是说我们袁公对不起人民啊! 这则小故事说明了对联的上下联字数一定要相等。

对联一般都是竖写,上联末字(仄声)贴在右边(上手),下联末字(平声)贴在左边(下手)。 对联的对仗,虽然与诗有相同之处,但它比诗要求更严。

对联有宽对和狭对之分。宽对只要求上下联内容有联系即可成联,而狭对则要严格按《笠翁对韵》的标准来撰写。

不过在实用对联中,采用宽对较多,而狭对则往往因为对仗的要求太严,束缚了人们的思维,有因文害意之嫌,故而很少应用。 三、汉语四声与对联 对联的平仄规律,与诗基本相同,一殷套用诗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基本法则。

如何断定对联的上下联呢?除从联文的内容中去辨别,更为重要的是从联文字尾的平仄声去判定。对联严格规定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

后人称这种规则为仄起平落。必须注意的是: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四声”有些不同。

自从推广汉语拼音化,和以北京语音为全国通用语言以后,同一汉字的平仄发生了变化。如按《佩文韵府》音韵标准的四声是平、上、去、入。

平声列为“平”,上、去、入都归纳进了“仄”。按北京语调,则分成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样一来,平声字多了,没有“入”声,把一部分去入声字归入了平声,这是学习撰联的同志值得注意的。

古来有很多语言学者对古汉语四声,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如释真空在《玉钥匙歌诀》一书中,作了如下的分析: 1.平——平声平道莫低昂。读时发音平和、尾音长,有余韵。

2.上——上声高呼猛烈强。读音响亮,声音短促,无尾音。

3.去——去声分明哀远道。去声读音宛转,尾音短,高昂。

4.入——入声短促急收藏。入声读音质朴而急,收音短促,低沉,无尾音。

一般说来,平声字音平和,有较长的尾音。仄声字尾音短促,或者无尾音。

近代语言学家刘半农先生,首先肯定了释真空对于古汉语四声的分析是正确的。半农先生又根据自己的研究所得,作了补充,他说:“平声平去,曲折最少,习称为平衡调。

上去两声曲折最多,或上升,或下降,或降升,或升降。应为非平衡调。

入声最短,称促调。”半农先生的论述,简单而明了。

张世禄先生更为简要地将平上去入四声,分成两大类,平声是长音步所在,仄声是短音步所在,平仄主要是长与短的区别。笔者还认为,古汉语四声,除了有长音步和短音步之分外,读音高低也是大相径庭的,如以:“东董冻笃”为例,从平声起,音阶逐渐升高,至去声达到顶峰,亦即第三声读音最高。

入声一落千丈,音量低短而简捷。简言之:平声哀而安,上声厉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直而促。

上列散论,只是一般方法,读者可在学习和实践中再行验证。 为了练习辨别四声的本领,古人列举了如下三十二个字,作为平仄基本知识锻炼的文字,只要能够熟练地掌握这些字的平仄,那么其他字的平仄,就可触类旁通,一读即知了。

1.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十个数字按次序分别为:入去平去上入入入上入。

2.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字的平仄分别为:入入上平去上平平平上。

3.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这十二字分别为:上上平上平上上去平上入上。

以北京语调来标注汉语的四声,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都是从古汉语的四声演变发展而来,人们在断定对联平仄时,还习惯地以古汉语四声作为标准。现在除了校正发音以外,很少。

2.古代名人经典对联集锦

1. 万千劫,危楼尚存,问谁摘斗摩霄,目空今古

五百年,故侯安在,使我倚栏看剑,泪洒英雄

——广州越秀山镇海楼 张之洞

2. 自闭桃源称太古

欲栽大木柱长天

——杨昌济自题

3. 月来满地水

云起一天山

——扬州瘦西湖小金山月观亭 郑板桥

4. 人在画桥西,冷香飞上诗句

酒醒明月下,梦魂欲渡苍茫

——集宋词赠北京大学教授王力 梁启超

5. 引袖拂寒星,古意苍茫,看四壁云山,青来剑外

停琴伫凉月,余怀浩淼,送一篙春水,绿满江南

——成都望江楼崇丽阁 顾复初

6. 汉水接苍茫,看滚滚江涛,流不尽云影天光,万里朝宗东入海;

锦城通咫尺,听纷纷丝管,送来些鸟声花气,四时引兴此登楼。

—— 成都望江楼濯锦楼 顾复初

7. 古井冷斜阳,问几树枇杷,何处是校书门巷?

大江横曲栏,占一楼烟月,要平分工部草堂。

——成都望江楼枇杷门巷 伍生辉

8. 花笺茗碗香千载

云影波光活一楼

——成都望江楼吟诗楼 何绍基

9. 铁板唱大江东去;

金沙汇岷水西来。

——成都望江楼濯锦楼 张霖题

10. 花影常迷径;

波光欲上楼。

——成都望江楼濯锦楼 李绪

11. 夕阳红到枇杷,阅古今过客词人,苔荒洪度千年井;

春水绿生杨柳,触多少离愁别绪,门泊东吴万里船。

——成都望江楼吟诗楼 林思进

12. 几层楼独撑东面峰,统近水遥山,供张画谱。聚葱岭雪,散白河烟,烘丹景霞,染青衣雾,时而诗人吊古,时而猛士筹边,最可怜花蕊飘零,早埋了春闺宝镜;枇杷寂寞,空留着绿野香坟。对此茫茫,百感交集,笑憨蝴蝶,总贪迷醉梦乡中。试从绝顶高呼,问、问、问,这半江月谁家之物;

千年事屡换西川局,尽鸿篇巨制,装演英雄。跃岗上龙,殒坡前凤,卧关下虎,鸣井底蛙,忽然铁马金戈,忽然银笙玉笛,倒不如长歌短赋,抛撒些绮恨闲愁;曲槛回廊,消受得好风细雨。嗟予蹙蹙,四海无归,跳死猢狲,终落在乾坤套里。且向危楼俯首,看、看、看,哪一块云是我的天。

——成都望江楼崇丽阁 钟云舫(钟云舫(1847—1911)先生是著名的长联圣手,与孙髯翁并称长联之李杜,望江楼这个212字的长联常被称为全国三大名楼长联之首,其上下联结句均是大俗大雅,韵味无穷。)

13. 世道可凭乎,什麽达官,什麽名卿,又什麽才子仙姝,极目古今愁,云散风流,都付春婆一梦;

人生行乐耳,有此夕阳,有此芳草,更有此湖光山色,放怀天地阔,高歌长啸,何妨浊酒三杯。

——九江烟水亭 石号信

14. 揉春为酒

剪雪成诗

——集句春联

15. 地到无边天作界

山登绝顶我为峰

——林则徐

搬运工而已,转自知乎。

作者:SUNNY CHAN

链接:/question/19731561/answer/23162286

侵删

3.填宋词长调应注意什么

对联的分类、规范与创作方法 对联的分类 清朝梁章钜的《楹联丛话》、《楹联续话》、《楹联三话》把对联分成十个门类,即故事、应制、庙寺、廨宇、胜迹、格言、佳话、挽词、集句、杂缀。

民国年间出版的《楹联集成》将对联分成二十个类别,即庆贺、哀挽、廨宇、学校、商业、会馆、祠庙、寺院、剧场、第宅、园墅、岁时、名胜、投赠、香艳、集字、集句、滑稽、白话、杂俎。这两种分类方法都是以实用范围来划分的,但后者比前者类别分得更细。

如果按对联的文字结构、修辞技巧、逻辑关系来分类,就有四、五十种。例如: 1.对偶形式: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等。

2.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 3.用字技巧: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等。

4.逻辑结构:并列、转折、选择、因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进一步发达,对联的科目将会更多,更为齐全和完善。

对联的规范与创作 顾名思义,对联是要成“对”的,即由上联和下联所组成。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内容上也要求一致,亦即是要上下联能“联”起来,两句不相关联的句子随便组合在一起不能成为对联。

对联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内容复杂,形式多样,对仗、平仄亦要求严格,本书将根据对联的规范,讲述与解析创作方法,供学撰联者参考。 窃国大盗袁世凯,在攫得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后,做起了他的皇帝梦,但还没有等到袍笏登场,就一命呜呼了。

他死后有人送了他一副挽联,联曰: 袁世凯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 从字面上看,这副联并没有什么恶意,但仔细一读,上联为五字,下联为六字,这副挽联对不起来呀!有一个执事者看出了其中端倪,他暗暗对丧主说:这副挽联用意不善,是说我们袁公对不起人民啊! 这则小故事说明了对联的上下联字数一定要相等。

对联一般都是竖写,上联末字(仄声)贴在右边(上手),下联末字(平声)贴在左边(下手)。 对联的对仗,虽然与诗有相同之处,但它比诗要求更严。

对联有宽对和狭对之分。宽对只要求上下联内容有联系即可成联,而狭对则要严格按《笠翁对韵》的标准来撰写。

不过在实用对联中,采用宽对较多,而狭对则往往因为对仗的要求太严,束缚了人们的思维,有因文害意之嫌,故而很少应用。 三、汉语四声与对联 对联的平仄规律,与诗基本相同,一殷套用诗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基本法则。

如何断定对联的上下联呢?除从联文的内容中去辨别,更为重要的是从联文字尾的平仄声去判定。对联严格规定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

后人称这种规则为仄起平落。必须注意的是: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四声”有些不同。

自从推广汉语拼音化,和以北京语音为全国通用语言以后,同一汉字的平仄发生了变化。如按《佩文韵府》音韵标准的四声是平、上、去、入。

平声列为“平”,上、去、入都归纳进了“仄”。按北京语调,则分成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样一来,平声字多了,没有“入”声,把一部分去入声字归入了平声,这是学习撰联的同志值得注意的。

古来有很多语言学者对古汉语四声,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如释真空在《玉钥匙歌诀》一书中,作了如下的分析: 1.平——平声平道莫低昂。读时发音平和、尾音长,有余韵。

2.上——上声高呼猛烈强。读音响亮,声音短促,无尾音。

3.去——去声分明哀远道。去声读音宛转,尾音短,高昂。

4.入——入声短促急收藏。入声读音质朴而急,收音短促,低沉,无尾音。

一般说来,平声字音平和,有较长的尾音。仄声字尾音短促,或者无尾音。

近代语言学家刘半农先生,首先肯定了释真空对于古汉语四声的分析是正确的。半农先生又根据自己的研究所得,作了补充,他说:“平声平去,曲折最少,习称为平衡调。

上去两声曲折最多,或上升,或下降,或降升,或升降。应为非平衡调。

入声最短,称促调。”半农先生的论述,简单而明了。

张世禄先生更为简要地将平上去入四声,分成两大类,平声是长音步所在,仄声是短音步所在,平仄主要是长与短的区别。笔者还认为,古汉语四声,除了有长音步和短音步之分外,读音高低也是大相径庭的,如以:“东董冻笃”为例,从平声起,音阶逐渐升高,至去声达到顶峰,亦即第三声读音最高。

入声一落千丈,音量低短而简捷。简言之:平声哀而安,上声厉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直而促。

上列散论,只是一般方法,读者可在学习和实践中再行验证。 为了练习辨别四声的本领,古人列举了如下三十二个字,作为平仄基本知识锻炼的文字,只要能够熟练地掌握这些字的平仄,那么其他字的平仄,就可触类旁通,一读即知了。

1.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十个数字按次序分别为:入去平去上入入入上入。

2.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字的平仄分别为:入入上平去上平平平上。

3.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这十二字分别为:上上平上平上上去平上入上。

以北京语调来标注汉语的四声,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都是从古汉语的四声演变发展而来,人们在断定对联平仄时,还习惯地以古汉语四声作为标准。现在除了校正发音以。

4.梁任公(梁启超)搜集宋词中名句集成的几副对联

梁启超贺赠联 四十九年穷不死;三百六日醉如泥。

——1926年集句贺蹇季常50岁寿诞 二十四考中书令;万八千户冠军侯。——集句贺段祺瑞寿诞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华章。

——梁启超赠林语堂 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赠著名女作家冰心 清诗不敢私囊箧;明月傥肯留庭隅。

——赠友人 上联谓清丽的诗句当与友人共赏,而不压书囊箧底。下联言明月或当肯留于庭角,亦足可供观赏。

“傥”,谓或者。联语对仗虽不甚工稳,但在感情表达上飘逸自如,为其特点。

风波旧忆横身过;世事今归袖手看。——赠友人 以浅持博,以一持万;自知者明,自胜者强。

——集句题赠陈达 上联集:《荀子》句;下联集:《老子》句。 忽相思,更添了几声啼鴂;屡回顾,最可惜一片江山。

——集句赠刘崧生 上联集:姜白石《江梅引》、《琵琶仙》句;下联集:姜白石《法曲献仙音》、《八归》、辛稼轩《新荷叶》句。 人在画桥西,冷香飞上诗句;酒醒明月下,梦魂欲渡苍茫。

——集宋词赠北京大学教授王力 蝴蝶儿,晚报春,又是一般闲暇;梧桐院,三更雨,不知多少秋声.——集句赠北京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胡适 临流可奈清癯,第四桥边,呼棹过环碧;此意平生飞动,海棠花下,吹笛到天明。——集句赠著名诗人徐志摩 最有味,是无能,但醉来还醒,醒来还醉;本不住,怎生去,笑归处如客,客处如归。

——集句赠蹇季常 述先圣之玄意,整百家之不齐,入世以来年七十矣;奉觞豆于国叟,致欢欣于春酒,亲受业者盖三千焉。——贺康有为70岁寿诞 梁启超集句联 更能消几番风雨;最可惜一片江山。

——集句 春瘦三分,轻阴便成雨;月明千里,高处不胜寒。——梁启超集句联 上联集:佚名《一剪梅》句;下联集:吴梦窗《祝英台近》句。

满地横斜,梅花政自不恶;一春憔悴,杜鹃欲劝谁归。——梁启超集句联 上联集:王碧山《高阳台》、辛稼轩《汉宫春》句;下联集:赵长卿《临江仙》、辛稼轩《新荷叶》句。

一晌销凝,帘外晓莺残月;无限清丽,雨余芳草斜阳。——梁启超集句联 上联集:子野《卜算子慢》、飞卿《更漏子》句;下联集:清真《花犯》、淮海《画堂春》句。

独上西楼,天淡银河垂地;高斟北斗,酒酣鼻息如雷。——梁启超集句联 上联集:李重光《相见欢》、范希文《御街行》句;下联集:张子湖《念奴娇》、刘后村《沁园春》句。

水殿风来,冷香飞上诗句;芳径雨歇,流莺唤起春酲。——梁启超集句联 上联集:苏东坡《洞仙歌》、姜白石《念奴娇》句;下联集:史梅溪《谒金门》、高竹屋《风入松》句。

水殿风来,冷香飞上诗句;空江月堕,梦魂欲渡苍茫。——梁启超于1924年集句赠女儿梁思庄 上联集:苏东坡《洞仙歌》、姜白石《念奴娇》句;下联集:吴梦窗《选冠子》、《高阳台》句。

月满西楼,独鹤还自空碧;日烘晴昼,流莺唤起春酲。——梁启超集句联 上联集:李易安《一剪梅》、奚秋厓《念奴娇》句;下联集:史梅溪《柳梢青》、高竹屋《风入松》句。

宿鹭圆沙,又是一般闲暇;乱鸭斜日,古今无此荒寒。——梁启超集句联 上联集:张玉田《声声慢》、辛稼轩《丑奴儿近》句;下联集:吴梦窗《八声甘州》、周草窗《高阳台》句。

西子湖边,遥山向晚更碧;清明时节,骤雨才过还晴。——梁启超集句联 上联集:徐囦子《瑞鹤仙令》、周美成《浪淘沙慢》句;下联集:辛稼轩《念奴娇》、秦少游《满庭芳》句。

笑索红梅,香乱石桥南北;醉眠芳草,梦随蝴蝶西东。——梁启超集句联 上联集:张玉田《木兰花慢》、吴梦窗《解连环》句;下联集:苏东坡《清平乐》、陈西麓《木兰花慢》句。

银汉是红墙,一带遥相隔;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梁启超集句联 上联集:毛文锡《醉花间》句;下联集:温庭筠《菩萨蛮》句。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梁启超集李白、杜甫诗题赠其儿子梁思成 春水满塘生,鸿鶒还相趁;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

——梁启超集句联 上联集:张泌《醉花间》句;下联集:辛稼轩《水调歌头》句。春水满塘生,鸿鶒还相趁;蝴蝶上阶飞,风帘自在垂。

——梁启超集句联 上联集:张泌《醉花间》句;下联集:陈子高《菩萨蛮》句。欲寄此情,鸿雁在云鱼在水;偷催春暮,青梅如豆柳如丝。

——梁启超集句联 上联集:毛滂《玉楼春》、晏同叔《清平乐》句;下联集:史邦卿《绮罗香》、冯正中《阮郎归》句。寒雁先还,为我南飞传我意;江梅有约,爱他风雪耐他寒。

——梁启超集句联 上联集:辛稼轩《汉宫春》、韦端己《归国谣》句;下联集:程劝过《满江红》、朱希真《鹧鸪天》句。千里归艎,山映斜阳天接水;一声长笛,雁横南浦月当楼。

——梁启超集句联 上联集:高竹屋《后庭宴》、范希文《踏莎行》句;下联集:刘龙洲《忆秦娥》、张芦川《浣溪沙》句。曲岸持觞,记当时送君南浦;朱门映柳,想如今绿到西湖。

——梁启超赠胞弟梁仲策(集句) 上联集:辛稼轩《念奴娇》、姜白石《玲珑四犯》句;下联集:秦少游《满庭芳》、张玉田《渡江云》句。软语商量,海燕飞来窥画栋;冷香摇动,绿荷相倚满横塘。

——梁启超集句联 上联集。

5.对联著名长联集萃,长城对联

起春秋,历秦汉,及辽金,至元明,上下两千年。数不清将帅吏卒,黎庶百工,费尽移山心力,修筑此伟大工程。坚强毅力,聪明智慧,血汗辛勤,为中华留下巍峨丰碑。

跨峻岭,穿荒原,横瀚海,经绝壁,纵横十万里。望不断长龙烽垛,雄关隘口,犹如玉带明珠,点缀成江山锦绣。起伏奔腾,飞舞盘旋,太空遥见,给世界增添壮丽奇观。

——罗哲文《长城赞》

补充说明:长城赞是由罗哲文创作的一副对联,一副全面赞美长城的长联,是对联中的珍品。 全联句式整齐,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意境开阔;内容博大,意义深远;是对联中的精品,能给长城增色生辉。上联从时间起笔,点明长城是经过几千年的艰苦劳动而完成的;下联从空间入笔,描绘长城的雄姿。

6.长联欣赏:对联大师钟云舫与他的长联

光绪30年(1904)春写下了《拟题江津县临江城楼联》,以抒“飞来横祸,理所不解,偶一触念,痛敝心肝”的愤激之情。

联曰:地当扼泸渝、控涪合之冲,接滇黔、通藏卫之隘,四顾葱葱郁郁,俱转入画江城。看南倚艾村,北褰莲盖,西撑鹤岭,东敝牛栏,爓纵横草木烟云,尽供给骚坛品料。

欹斜栋桷,经枝梧魏、晋、隋、唐,仰睇骇穹墟,躔鬼宿间,矮堞颓堙,均仗着妖群祟夥。只金瓯巩固,须防劫火懵腾;范冶炉锤,偏妄逞盲捶瞎打。

功名厄运数也,运数厄运名也,对兹浑浑茫茫,无岸无边,究沦溺衣冠几许?登斯楼也、羽者、齿者、蠃者、介者、脰臆鸣者、傍侧行者、忿翅抉抢、喜啮攫扪者,迎潮朅朅趋去,拂潮朅朅趋来,厘然坌集,而乌兔撼胸,掷目空空,拍浪汹汹,拿橹噰噰,挝鼓冬冬,慑以霹雳,骤以丰隆。溯岷蟠蜿蝘根源,庶畅泻波澜壮阔胸怀耳。

试想想还榛朴噩,俄焉狂荡干戈;吴楚睢盱,俄焉汪洋黻冕;侏离腾踔,俄焉渺漾球图。谓玄黄伎俩蹊跷,怎恇怯鬇鬡努眼。

环佩铿锵之日,盈廷济济伊周,忽喇喇掀转鸿沟,溪谷淋漓膏液。蚩氓则咆哮虓虎,公卿则谨视幺豚,熊罴鹅鹳韬钤,件件恃苍羲定策。

迨欃枪扫净,奎壁辉煌,复纱帽下瘫瞌睡虫,太仓里营狡猾鼠,毛锥子乏肉食相,岂堪甘脆肥浓?恁踹踏凤凰台,蹂躏鹦鹉洲,距踊麒麟阁,靴尖略踢,惨鸡肋虔奉尊拳,喑呜叱咤之音,焰闪胭脂舌矣。已矣!余祈蜕变巴蛇矣!斑斑俊物,孰抗逆舑舕凶麟?设怒煽支祁,例纠率魑魅魍魉;苟缺锯牙钩爪,虽宣尼亦慑桓魋,这世界非初世界矣。

爰悄悄上排阊阖,沥诉牢僽,既叨和气氤氲,曰父曰母,巽股艮趾,举钦承易简知能。胡觇轴折枢摧,又嫉儿孙显赫,未容咳笑,先迫号啕,恪循板板规模,诸任雷霆粗莽。

稽首,稽首,稽首,吁侬恩派归甲族;侣伴虾蝤,泡呴昙嘘,尚诩蜉蝣光采;闷缘香藻,喧喤闹铁板铜琶;快聆梅花,潇洒饫琼萧玉笛;疏疏暮苇,瀛寰隔白露蒹葭。嗟嗟!校序党庠,直拘辱土林羑里;透参妙旨,处处睹鱼跃鸢飞。

嗜欲阵,迷不着痴女呆男,撞破天关,遮莫使忧患撩人,人撩忧患。懵懂自吉,伶俐自凶,脂粉可乱糊涂,乔装着丑末须髯;彼愈肮脏,俺愈邋遢。

讪骂大家讪骂,某本吟僧一个,无端堕向泥犁。恰寻此高配摘星,丽逾结绮,咬些霜,咽些雪,俾志趣晶莹,附舟楫帆樯,晃朗虑周八极。

听、听、听,村晴莺啭,汀晚鸥哗,那是咱活活泼泼、悠悠扬扬的性。久坐,久坐,计浊骸允该抛弃,等候半池涨落,拣津汁秘诀揉抟,抟至乳洽胶溶,缩成寸短灵苗,妪煦麂卵,倏幻改钳发珠眸,远从三百六度中,握斧施斤,与渠镌囫囵没窍混沌。

蒙有倾淮濆、溢沪渎之泪,堆衡鲷、压泰岱之愁,满腔怪怪奇奇,悉属我心涕泗。念蚕凫启土,刘孟膺符,轼辙挥毫,马扬弄墨,泄涓滴文章勋绩,遂销残益部精华。

逼狭河山,怎孕育皋、夔、契、稷?俯吟欷剑栈,除拾遗外,郊寒岛瘦,总凄煞峡岛巫猿。故卧龙驰驱,终让进蛙福泽;阴阳罗网,惯欺凌渴鲋饥鹏。

英雄造时势耶?时势造英雄也?为问滔滔汩汩,匪朝匪夕,要漂零萍梗何乡?涉臣川耶,恍兮、惚兮、凛兮、冽兮、窔澒洞兮、突旋涡兮、迤逦欧亚、辽夐奥斐兮,帝国务垄民愚,阿国务诱民智,奋欲乘桴,而羿奡掣楫,履冰业业,褰裳惕惕,触礁虩虩,擎舵默默,动其进机,静其止屉。藐湔泜潢污行潦,谁拔尔抑塞礭砢才猷乎?叹区区锤凿崔嵬,夸甚五丁手段?组织仁义,夸甚费蒋丝纶?抽玩爻占,夸甚谯程卜筮?在冈底峥嵘脉络,应多少豪杰诞身。

沱潜澎湃之余,依旧荒荒巢燧,硬苦苦追踪盘古,弹丸摭拓封疆。累赘了将军断头,凄怆了苌弘葬碧,礼乐兵农治谱,纷纷把尧舜效尤。

及滟滪轰平,黎邛顺轨,第薛蕊代芙蓉增色,杜鹃伏丛棘呼冤,峨眉秀鲜桢干材,勉取賨毡橦布。反猢狲美面具,豺狼巧指臂,狮狻盛威仪,口沫微飞,统犍叙胥惊灭顶,锦纨綷縩之服,宁称穷措体哉?伤哉!予安获贡蜀产哉?嶪嶪巉岩,类钟毓嶙峋傲骨。

即肖形凹凸,早媷恼邑贵朝官;假饶赤仄紫标,虽盗跖犹贤柳惠,庶贫贱弗终贫贱哉?冀缓缓私赴泉官,缴还躯壳,诳说神州缥缈,宜佛宜仙,虹彩霓辉,都较胜幽冥黑暗。讵识铅腥锡臊,遍令震旦褦襶,甫卸翳胞,遽烦汤饼,愧悔昏昏曩昔,泣求包老轮回。

菩提,菩提,菩提,愿今番褪脱皮囊;胚胎蝼蚁,堂砌殿穴,永教宗社绵延;虱脑虮肝,垂拱萃蟭螟肸蚃;蚊毛蜗角,挤眉拥蛮触艅航;小小旃檀,妻妾恣红尘梦寐。噫噫!牂牁僰道,乃稽留逐客夜郎;种杂僮傜,啧啧厌鴞啼鸱叫。

丘索坟,埋不尽酸胔醋骼,猜完哑谜,毕竟是聪明误我,我误聪明。宇宙忒宽,瞳眶忒窄,精魂已所修炼,特辜负爹娘鞠抚,受他血肉,偿他髑髅。

浮沉乐与浮沉,孽由酷滥九经,始畀投生徼裔。且趁兹沙澄洗髓,渚澈湔肠,唏点月,哦点风,倩酒杯斟酌,就诗歌词赋,权谋站住千秋。

瞧、瞧、瞧,蓼瘠砧敲,荷癯桨荡,却似仆凄凄恻恻、漂漂泊泊的情。勿慌!勿慌!料蓝蔚隐蓄慈悲,聊凭双阙梯崇,望银涛放声痛哭,哭到海枯石烂,激出丈长鼻腻,掬付龟鳌,嘱稳护方壶圆峤,近约十二万年后,跟踪蹑迹,眂侬斫玲珑别式乾坤。

钟云舫于狱中一天成就该。

7.上联下联中华古今长联集锦

1、四川邛崃文君井(共106字)

君不见豪富王孙货殖传中添得几行香史停车弄故迹问何处美人芳草空留断井斜阳天涯知己本难逢最堪怜绿绮传情白头兴怨

我也是倦游司马临邛道上惹来多少闲愁把酒倚栏杆叹当年名士风流消尽茂陵秋雨从古文章憎命达再休说长门卖赋封禅遗书

2、望江楼:钟云舫(共212字)

几层楼独撑东面峰统近水遥山供张画谱聚葱岭雪散白河烟烘丹景霞染青衣雾时而诗人吊古时而猛士筹边最可怜花蕊飘零早埋了春闺宝镜枇杷寂寞空留着绿野香坟对此茫茫百感交集笑憨蝴蝶总贪迷醉梦乡中试从绝顶高呼问问问这半江月谁家之物

千年事屡换西川局尽鸿篇巨制装演英雄跃岗上龙殒坡前凤卧关下虎鸣井底蛙忽然铁马金戈忽然银笙玉笛倒不如长歌短赋抛撒些绮恨闲愁曲槛回廊消受得好风细雨嗟予蹙蹙四海无归跳死猢狲终落在乾坤套里且向危楼俯首看看看哪一块云是我的天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