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佛教有关的诗句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 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唐。无尽藏 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 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宋。苏东坡 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 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唐。龙牙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宋。无门慧开 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归洞本无心。 人生若得如云水,铁树开花遍界春。 ——宋。此庵守静 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我家。 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云遮天。 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 荣华总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 ——明。憨山德清 2.带佛的古诗词唐文偃己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 【金屑眼中翳】宋刘克庄佛来与三十,某甲莫须餐. 【杂咏一百首·德山】侬久离怖畏,佛亦生欢喜. 【南山感旧】宋祁佛轮千幅细,公带万钉圆. 【咏棠棣】宋伯仁佛有光明台,蚌胎奚足贵. 【梅花喜神谱·小蕊一十六枝】李觏佛迹空中兹,佛心无处所. 【和育王十二题·佛迹峰】杨蟠佛心随处见,层出更分明. 【辟支塔】苏辙佛口如澜翻,初无一正定. 【题李公麟山庄图其三华岩堂】释印肃室内千灯晃,佛有何形状. 【金刚随机无尽颂·一体同观分第十八】佛得菩提法,然灯默不答. 【金刚随机无尽颂·无法可得分第二十二】两个且无声,佛在舌头上. 【金刚随机无尽颂·法界通花分第十九】佛说多方便,令归此法中. 【金刚随机无尽颂·化无所化分第二十五】众生即佛性,佛与众生等. 【金刚随机无尽颂·妙行无住分第四】三千等大千,佛化进程言. 【金刚随机无尽颂·福智无比分第二十四】释师观佛手遮不得,人心似等闲. 【颂古十七首 其七】释师范佛法有些子,言中设网罗. 【鸟窠赞】释道颜邪魔俱不入,佛法也消除. 【颂古】释遵式能蠲口中食,佛赞福田深. 【改祭修斋决疑颂】元末明初张昱佛应无妄说,或恐是飞来. 【飞来峰】佛身满法界,金色从地起. 【题西湖大佛头寺】郭翼佛郎通上国,万里进龙媒. 【和李长吉马诗十二首 其十】明王夫之佛宇不可知,云留高树里. 【怀入山来所栖伏林谷三百里中小有邱壑辄畅然欣感各述以小诗得二十九首(庚戍) 其一十九 云台山】近现代林散之山颓半壁紫,佛剩满头青. 【嘉州夜访大佛乌尤诸寺二首选一】郑孝胥奇石不可见,佛云今有图. 【孙师郑求题祖庭遗迹卷子 其二】。 3.与佛教有关的诗词《栖霞寺》 年代: 宋 作者: 谷倪子 去郭六十里,闲游避世哗。 不将仙鹤伴,还用白牛车。 草木隐君宅,香灯古佛家。 几多吟景致,无限笔光华。 泉想寻新眼,茶应发嫩芽。 遥知碧岩上,举手拂烟霞。 《满江红·糁径红裀》 年代: 宋 作者: 刘克庄 糁径红茵,莫要放、儿童抛砾。知渠是、仙家变幻,佛家空色。青女无端工翦彩,紫姑有祟曾迷赤。但双双、戏蝶绕空枝,飞还息。 鲸量减,驹阴急。芳事过,余情惜。漫新腔窈渺,奏云和瑟。飘荡随他红叶水,萧条化作青芜国。忆桥边、池上共攀翻,空留迹。 《定力院七叶木》 年代: 宋 作者: 欧阳修 伊洛多佳木,沙罗旧得名。 常於佛家见,宜在月宫生。 扣砌阴铺静,虚堂子落声。 夜风疑雨过,朝露炫霞明。 车马王都盛,楼台梵宇闳。 惟应静者乐,时听野禽鸣。 念奴娇·老夫白首》 年代: 宋 作者: 刘克庄 老夫白首,尚儿嬉、废圃一番料理。餐饮落英并坠露,重把离骚拈起。野艳幽香,深黄浅白,占断西风里。飞来双蝶,绕丛欲去还止。尝试诠次群芳,梅花差可,伯仲之间耳。佛说诸天金色界,未必庄严如此。尚友灵均,定交元亮,结好天随子。篱边坡下,一杯聊泛霜蕊。 《渔家傲 西方乐》 年代: 元 作者: 梵琦 听说西方无量乐。三贤十圣同依托。稽首弥陀圆满觉。长参学。川流赴海尘成岳。佛性在躬如玉璞。须凭巧匠勤雕琢。凡圣皆由心所作。难描邈。华台宝座珠璎珞。 4.佛家的经典诗句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adudu001 经典佛家语录1.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树一菩提,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石一乾坤,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净。2.菩提本无树,明境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3.人生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4.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5、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6、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7、佛曰:一切皆为虚幻。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8、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9、佛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10、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11、佛曰: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12、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13、佛曰: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14、问佛:世间为何多苦恼? 佛曰:只因不识自我。15、问佛∶世间为何有那麽多遗憾?佛说∶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既遗憾,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16、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佛说∶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多 5.有关佛法的诗句如梦幻泡影,亦如露如电露。 (金刚经) 经典禅诗欣赏 五言禅诗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东山西岭青,雨下却天晴。更问个中意,鹁鸠生鹞鹰。 牵驴饮江水,鼻吹波浪起。岸上蹄踏蹄,水中嘴连嘴。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密室开金锁,闲步下松门。谩将无孔笛,吹出凤游云。 云开空自阔,叶落即归根。回首烟波里,渔歌过远村。 鹤立松梢月,鱼行水底天。风光都占断,不费一文钱。 饥来要吃饭,寒到即添衣。困时伸脚睡,热处爱风吹。 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识得性,无喜亦无忧。 旧竹生新笋,新花长旧枝。雨催行客到,风送片帆归。 远观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犹在,人来鸟不惊。 打鼓弄琵琶,相逢两会家。君行杨柳岸,我宿渡头沙。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说道春来好,狂风太放颠。吹花随水去,翻却钓鱼船。 击水鱼头痛,穿林宿鸟惊。黄昏不击鼓,日午打三更。 黄昏鸡报晓,半夜日头明。惊起雪师子,瞠开红眼睛。 晓风杨柳岸,春色杏花墙。暑雨琴棋润,熏飚枕簟凉。 枯树云充叶,凋梅雪作花。击桐成木响,蘸雪吃冬瓜。 碧落静无云,秋空明有月。林下道人幽,相看情共悦。 烟收山谷静,风送杏花香。永日萧然坐,澄心万虑忘。 萧萧木叶落,湛湛露珠悬。嘹唳冲云雁,凄清抱树蝉。 兴来美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泥佛不渡水,神光照天地。 立雪如未休,何人不雕伪? 七言禅诗 闲居无事可评论,一炷清香自得闻。睡起有茶饥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向暖北枝寒。现前一段西来意,一片西飞一片东。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陇头云。归来笑捻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金鸭香炉锦绣帏,笙歌丛里醉扶归。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 佳人睡起懒梳头,把得金钗插便休。大抵还他肌骨好,不涂红粉也风流。 二八佳人刺绣迟,紫荆花下啭黄鹂。可怜无限伤春意,尽在停针不语时。 莺逢春暖歌声歇,人遇平时笑脸开。几片落花随水去,一声长笛出云来。 静听凉飚绕洞溪,渐看秋色入冲微。渔人拨破湘江月,樵父踏开松子归。 西河师子九州闻,抖擞金毛众兽宾。哮吼一声天地静,五湖四海奉明君。 枯木花开劫外春,倒骑玉象乘麒麟。而今高隐千峰外,月皎风清好日辰。 万象丛中独露身,唯人自肯乃方亲。昔时谬向途中觅,今日看如火里冰。 落叶已随流水去,春风未放百花舒。青山面目依然在,尽日横陈对落晖。 烟暖土膏农事动,一犁新雨破春耕。郊原渺渺青无际,野草闲花次第生。 劝君不用苦劳神,唤作平常转不亲。冷淡全然没滋味,一回举起一回新。 青山门外白云飞,绿水溪边引客归。莫怪坐来频劝酒,自从别后见君稀。 两岸芦花一叶舟,凉风深夜月如钩。丝纶千尺慵抛放,归到家山即便休。 世路风波不见君,一回见面一伤神。水流花落知何处,洞口桃源别是春。 几回沾水又拖泥,年老心孤不自知。游子不归空怅望,一溪流水落花随。 一重山了一重云,行尽天涯转苦辛。蓦紥归来屋里坐,落花啼鸟一般春。 风萧萧兮木叶飞,鸿雁不来音信稀。还乡一曲无人吹,令余拍手空迟疑。 常居物外度清时,牛上横将竹笛吹。一曲自幽山自绿,此情不与白云知。 冰雪佳人貌最奇,常将玉笛向人吹。曲中无限花心动,独许东君第一枝。 去年别我龙沙岸,今日逢君楚水滨。相别相逢两无语,落花啼鸟又残春。 土面灰头不染尘,华街柳巷乐天真。金鸡唱晓琼楼梦,一树华开浩劫春。 金鳞透网欲吞舟,一向冲波逆水流。却被渔翁闲引钓,随波逐浪漫悠悠。 亲到桃源景物幽,一壶明月湛如秋。反思洞口春残日,无数红英逐水流。 碧波深处钓鱼翁,抛铒牵丝力已穷。一棹清风明月下,不知身在水晶宫。 东街柳色拖烟翠,西巷桃华相映红。左顾右盼看不足,一时分付与春风。 山花如锦春长在,涧水如蓝碧湛然。信步白云深处去,须知别有洞中天。 山花似锦水如蓝,突出乾坤不露颜。曾踏武陵溪畔路,洞中春色异人间。 雨前不见花间叶,雨后浑无叶底花。胡蝶纷纷过墙去,不知春色落谁家。 百尺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一拳拳倒黄鹤楼,一趯趯翻鹦鹉洲。有意气时添意气,不风流处也风流。 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 知心非心意非意,八风伤逼岂怀愁。随风东西无我所,独脱逍遥不系舟。 云收空阔天如水,月载亘娥四海流。惭愧牛郎痴爱叟,一心犹在鹊桥头。 雨洗淡红桃萼嫩,风摇浅碧柳丝轻。白云影里怪石露,绿水光中古木清。 烦恼海中为雨露,无明山上作云雷。镬汤炉炭吹教灭,剑树刀山喝使催。 春深不放白牛闲,依旧随群入乱山。拽杷牵犁偿宿债,尾巴再露与人看。 荷叶团团团似镜,菱角尖尖尖似锥。风吹柳絮毛球走,雨打梨花蛱蝶飞。 身世悠悠不。 6.佛教经典的诗词有哪些佛教诗词赏析 来是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是一同。 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 ——唐。鸟巢禅师 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 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宋。苏东坡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宋。无门慧开 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 荣华总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 ——明。憨山德清 7.求与佛教意境的诗词禅诗四首 元·释英《绝句》 五月梅花落, 二月桃花红。 荣枯元有数, 不必怨东风。 宋·慧开《春有百花》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 宋·黄庭坚《牧童》 骑牛远远过前村, 吹笛风斜隔垄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 机关用尽不如君。 唐·白居易《白云泉》 天平山上白云泉, 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 更添波浪向人间。 8.和佛有关的古诗主要是写有关忠心向佛的.《谒》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谒》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一日,五祖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 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 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 悟大意,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 众人只等神秀作偈,神秀偷偷在墙上书一偈曰: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五祖令门人炷香礼敬,尽诵此偈.但亲告神秀曰:“汝作此 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 了不可得.” 惠能虽不识字,一闻此偈,便知未见本性.托人亦书一偈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一众皆惊.五祖将鞋擦了偈,曰:“亦未见性.” 次日祖潜至碓坊,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遂三鼓入室,五 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 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 法.” 三更受法,人尽不知,便传顿教及衣钵. 神秀的这首诗代表了小乘佛教的思想意境. 身是菩提树,意思是我们的身体要象菩提树一样,保持端正的体态,不断修持精进. 心如明镜台,是把我们的心比喻为明镜台,如果灰尘粘染则不明澈.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字面意思为明镜台要不停地擦拭,才不会沾染上灰尘.意思是说我们要不断地勤修,保持心境的平和,才能恢复本心得悟正果. 该诗前两句是讲的身心方面的修行,后两句是修行的结果,明心见性.小乘佛教注重的是自身的苦修实证,见性成佛.小乘的思想是本心即佛.这些在神秀的诗中都体现出来. 而“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突显了大乘佛教的思想意境. 菩提本来是指的菩提树,菩提本无树,就是否定了菩提树的有形实质.明镜亦非台,同样也是否定明镜台的有形实质.这两句是说,菩提就在你的心中,明镜也只是你的心.菩提树也好,明镜台也好,本来都是空.本来无一物,何处若尘埃?意思是说,既然本来一切事物都是空,那么沾染尘埃又从何说起呢?尘埃也是空啊!这首诗的意境就在于空得彻底,一切事物都是空,就连小乘的本心、本性也是空. 这两首诗已成为佛教历史的一段佳话.大家普遍都认为慧能的诗悟性更高,境界更深.从境界上讲感觉是这样,但是慧能的诗给人的感觉太空了,空得让人摸不着边际.而神秀的诗体现真修实悟,给人更脚踏实地的感觉.也许这正是小乘和大乘的区别之处.。 9.有关佛家的诗句1、嗓子落满了红尘,江河在琴弦上走调。 《仓央嘉措诗传》 2、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佛经》 3、那一刻我升起风马不为乞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那一日垒起玛尼堆不为修德只为投下心湖的石子那一夜我听了一宿梵唱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那一瞬,我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平安喜乐《那一世》 4、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佛》 5、三千繁华,弹指刹那,百年过后,不过一捧黄沙。——佛语 6、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坛经行由品》 7、佛学的精髓在于至死不渝的善,高处的空灵和重生的力。 8、——“莫名其妙的生来,无可奈何地活着,不知所以然的死掉。 ——南怀瑾 9、扫地为何?为了净地。净地为何?为了静心。 静心为何?心静方能见众生,见得了众生,方能勘破生死,生敬天地之心,心无挂碍,无挂而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小西天狄道传奇》 10、强者无敌,慈悲为怀;弱者无能,跪佛求生——月如火《仙武同修》。 10.有关“佛法”的诗句有哪些1、《暮雪》(清 大须) 日夕北风紧,寒林噤暮鸦。 是谁谈佛法,真个坠天花。呵笔难临帖,敲床且煮茶。 禅关堪早闭,应少客停车。2、《卯时酒》(唐 白居易) 佛法赞醍醐,仙方夸沆瀣。 未如卯时酒,神速功力倍。一杯置掌上,三咽入腹内。 煦若春贯肠,暄如日炙背。岂独肢体畅,仍加志气大。 当时遗形骸,竟日忘冠带。似游华胥国,疑反混元代。 一性既完全,万机皆破碎。半醒思往莱,往来吁可怪。 宠辱忧喜间,惶惶二十载。前年辞紫闼,今岁抛皂盖。 去矣鱼返泉,超然蝉离蜕。是非莫分别,行止无疑碍。 浩气贮胸中,青云委身外。扪心私自语,自语谁能会。 五十年来心,未如今日泰。况兹杯中物,行坐长相对。 3、《归阳萧寺有丁行者能修无生忍担水施僧况归命》(唐 顾况) 化佛示持帚,仲尼称执鞭。列生御风归,饲豕如人焉。 曹溪第六祖,踏碓逾三年。伊人自何方,长绶趋遥泉。 开士行何苦,双瓶胝两肩。萧寺百馀僧,东厨正扬烟。 露足沙石裂,外形巾褐穿。若其有此身,岂得安稳眠。 独出违顺境,不为寒暑还。大圣于其中,领我心之虔。 万法常空灭,无生因忍全。一国一释迦,一灯分百千。 永愿遗世知,现身弥勒前。潜容偏虚空,灵响不可传。 智慧舍利佛,神通自乾连。阿若憍陈如,迦叶迦旃延。 左右二菩萨,文殊并普贤。身披六铢衣,亿劫为大仙。 宝塔宝楼阁,重檐交梵天。譬如一明珠,共赞光白圆。 天魔波旬等,降伏金刚坚。野叉罗刹鬼,亦赦尘垢缠。 乃致金翅鸟,吞龙护洪渊。一十一众中,身意皆快然。 八河注大海,中有楞伽船。佛法付国王,平等无颇偏。 天子事端拱,大臣行其权。玉堂无蝇飞,五月冰凛筵。 尽力答明主,犹自招罪愆。九族无白身,百花动婵娟。 神圣恶如此,物华不能妍。禄山一微胡,驱马来自燕。 宛彼宫阙丽,如何犬羊膻。苦哉千万人,流血成丹川。 此辈之死后,镬汤所熬煎。业风吹其魂,猛火烧其烟。 独有丁行者,无忧树枝边。市头盲老人,长者乞一钱。 韬照多密用,为君吟此篇。4、《送灵师》(唐 韩愈) 佛法入中国,尔来七百年。 齐民逃赋役,高士著幽禅。官吏不之制,纷纷听其然。 耕桑日失隶,朝署时遗贤。灵师皇甫姓,胤胄本蝉联。 少小涉书史,早能缀文篇。中间不得意,失迹成延迁。 逸志不拘教,轩腾断牵挛。围棋斗白黑,生死随机权。 七博在一掷,枭卢叱回旋。战诗谁与敌,浩汗横戈鋋。 饮酒尽百盏,嘲谐思逾鲜。有时醉花月,高唱清且绵。 四座咸寂默,杳如奏湘弦。寻胜不惮险,黔江屡洄沿。 瞿塘五七月,惊电让归船。怒水忽中裂,千寻堕幽泉。 环回势益急,仰见团团天。投身岂得计,性命甘徒捐。 浪沫蹙翻涌,漂浮再生全。同行二十人,魂骨俱坑填。 灵师不挂怀,冒涉道转延。开忠二州牧,诗赋时多传。 失职不把笔,珠玑为君编。强留费日月,密席罗婵娟。 昨者至林邑,使君数开筵。逐客三四公,盈怀赠兰荃。 湖游泛漭沆,溪宴驻潺湲。别语不许出,行裾动遭牵。 邻州竞招请,书札何翩翩。十月下桂岭,乘寒恣窥缘。 落落王员外,争迎获其先。自从入宾馆,占吝久能专。 吾徒颇携被,接宿穷欢妍。听说两京事,分明皆眼前。 纵横杂谣俗,琐屑咸罗穿。材调真可惜,朱丹在磨研。 方将敛之道,且欲冠其颠。韶阳李太守,高步凌云烟。 得客辄忘食,开囊乞缯钱。手持南曹叙,字重青瑶镌。 古气参彖系,高标摧太玄。维舟事干谒,披读头风痊。 还如旧相识,倾壶畅幽悁。以此复留滞,归骖几时鞭。 5、《南山罗汉赞十六首》(宋 黄庭坚) 百和香中本无我,光透尘劳一一法。佛法本从空处起,炳然字义照太空。 以此一香应发心,东方出日西方雨。我今稽首伐闍罗,是真离欲阿罗汉。 6、《渔歌/渔父》(宋 李彭) 孤硬云峰无计较。大愚滩上曾垂钓。 佛法何曾愁烂了。桶箍爆。 通身汗出呵呵笑。7、《讥韦玎吟以韦字为韵》(唐 利涉) 我之佛法是无为,何故今朝得有为。 无韦始得三数载,不知此复是何韦。8、《拟寒山拾得二十首010》(宋 王安石) 昨日见张三,嫌他不守己。 归来自悔责,分别亦非理。今日见张三,分别心复起。 若除此恶习,佛法无多子。9、《拟寒山拾得二十首》(宋 王安石) 勇有孟施舍,能无惧而已。 若人学佛法,勇亦当如此。休来讲下坐,莫入禅门里。 但能一切舍,管取佛欢喜。关于佛法:佛法,是让人们认识思想、摆脱思想束缚、进行自由创造的教学观照体系。 【佛法】佛所说之教法,包括各种教义及教义所表达之佛教真理。成实论卷一举出六种'佛法'之同义语,称为佛法六名,即:(一)善说,如实而说。 (二)现报,使人于现世得果报。(三)无时,不待星宿吉凶而随时得修道。 (四)能将,以正行教化众生至菩提。(五)来尝,应当自身证悟。 (六)智者自知,智慧者自能信解。又佛法为佛教导众生之教法,亦即出世间之法;对此,世间国王统治人民所定之国法,则称为'王法'。 印度及中日佛教史中,有关佛法与王法之关系,因时因地而异,有以王法而护持佛法、推动佛法者,如阿育王、迦腻色迦王、梁武帝等;有以王法而抗衡佛法,乃至摧毁佛法者,如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三武一宗之厄。此外,佛所得之法,即缘起之道理及法界之真理等;又佛所知之法,即一切法;以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