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小儿垂钓的诗句

1.【小儿垂钓胡令能的诗】

小儿垂钓 作者: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轮,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诗文解释】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侧身坐在莓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不敢大声答话.【词语解释】稚子:年龄小的孩子.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莓:一种小草.苔:苔藓植物.借问:向人打听.应:理睬.【诗文赏析】这是一首抒写儿童题材的诗歌.全诗描写朴实、自然,一个真实可爱的垂钓小儿的形象跃然纸上,可谓情景交融、形神兼备.。

2.小儿垂钓的诗词

小儿垂钓

作者:唐 胡令能

原文: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简析]

1、稚子:年龄小的孩子;

2、垂纶:钓鱼;

纶:钓鱼用的丝线;

3、莓:一种小草;

4、苔:苔藓植物;

5、借问:向人打听;

6、应:理睬;

7、遥:远远地;

【诗文解释】

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侧身坐在乱草青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不敢答话。

3.【胡令能的诗,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很少,因而显得可贵.一二句重在写形,三四句重在传神.“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的“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向他打问,就因为看得见他.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他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他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他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他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通过以上的简略分析可以看出,前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体态,但“侧坐”与“莓苔”又不是单纯的描状写景之笔;后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神情,但在第三句中仍然有描绘动作的生动的笔墨.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

4.关于钓鱼的古诗,如《小儿垂钓》

钓鱼诗 诗人:李贺朝代:唐秋水钓红渠,仙人待素书。

菱丝萦独茧,菰米蛰双鱼。

斜竹垂清沼,长纶贯碧虚。

饵悬春蜥蜴,钩坠小蟾蜍。

詹子情无限,龙阳恨有余。

为看烟浦上,楚女泪沾裾。

唐·胡令能《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唐·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西塞山前白鹭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