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语中讲到孝悌的句子有哪些学而第一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为政第二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里仁第四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颜渊第十二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季氏第十六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阳货第十七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2.关于孝悌的名言养儿方知父母恩 可怜天下父母心 1,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 2,母亲的心是女儿的天堂.——柯罗里 3,父母的美德是子女最大的财富. 4,岁月给母亲忧愁,但未使她的爱减去 半分.——华兹华斯 5,母亲犹如光辉灿烂的朝阳.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母爱胜于万爱------莎士比亚 我们几乎是在不知不觉地爱自己的父母,因为这种爱像人的活着一样自然,只有到了最后分别的时刻才能看到这种感情的根扎得多深。---------莫泊桑 回答者: 薄荷小珍珠 - 童生 一级 10-13 20:19 可怜天下父母心 回答者: 2021794 - 试用期 一级 10-19 19:13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挟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为也;为老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庄子)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两人,更相为命。(李密)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将出牵衣送,未归倚阁望。(黄遵宪) 子孝父心宽。(陈元靓) 老年时像青年一样高高兴兴吧!青年,好比百灵鸟,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莺,应该有他的夜曲。(康德)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郊) 母亲的心是儿女的天堂。(意大利谚语) 我望着摇篮,我的儿子在成长,我没有休息的权利!(何塞·马蒂) 老来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司汤达) 对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仅表现于口头上,而且应体现于实际中。(戴维·德克尔) 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也是对人类劳动的尊重。(俗语)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与其批评孩子,不如做个榜样。(茹贝尔) 必须拿出父母全部的爱、全部的智慧和所有的才能,才能培养出伟大的人来。(马卡连柯) 没有父母的爱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马卡连柯) 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俗语) 你不同情跌倒在地的老人,在你摔跤时也没有人来扶助。(印度谚语) 用殴打来教育孩子,不过和类人猿教养它的后代相类似。(马卡连柯)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 莫把心爱的儿子留在你身边,放他出外锻炼才会名满天下。(泰国谚语) 为了孩子,我的举动必须非常温和而慎重。(马克思)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子曰: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康熙) 3.论语中讲到孝悌的句子有哪些学而第一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为政第二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里仁第四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颜渊第十二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季氏第十六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阳货第十七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4.孝悌之类的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孟子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孟子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 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 ——孟子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孟子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孟子 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 ——庄子 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 ——荀子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孝经·圣至章》 父母者,人之本也。 ——司马迁 事亲以敬,美过三牲。——挚虞 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 ——武则天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内睦者,家道昌。 ——林逋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李毓秀 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陈宏谋 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 ——周秉清 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周秉清。 5.关于仁爱孝悌的诗歌1、推诚结仁爱 唐 《赠从弟宣州长史昭》 2、仁爱终始被江堧 宋 杨无咎 《水调歌头·帝里记当日》 3、仁爱浃生民 宋 郑达可 《满庭芳·肥绽梅红》 4、仁爱久悬溪上月 唐 贯休 《送郑使君》 5、仁爱郑公孙 宋 苏辙 《利路提刑亡伯郎中挽词二首》 6、上天仁爱见真情 宋 陈淳 《权长泰簿喜雨呈郑宰》 7、县官仁爱吏慈祥 宋 陈造 《读师文和郡侯喜雨诗次其韵》 8、斯人纪仁爱 宋 陈造 《饯寄定海交代》 9、仁爱之心 宋 程公许 《明禋进戒诗》 10、天心仁爱子勿忧 宋 仇远 《州厅设醮即事》 11、实为仁爱敦 宋 黄叔美 《宝善堂为薛玄卿题》 12、仁爱佛慈悲 宋 楼钥 《约同社往来无事形迹次韵》 13、仁爱方知真宰心 宋 司马光 《昌言谪官符离有病鹤折翼舟载以行及还修注始》 14、仁爱郑公孙 宋 苏辙 《利路提刑亡伯郎中挽词二首》 15、乃知仁爱与山俱 宋 孙抗 《岘山》 16、天既仁爱我民兮笃生伟人 宋 王柏 《挽蔡文叔》 17、天亦仁爱我公兮 宋 王柏 《挽蔡文叔》 18、思仁爱树恭所茇 宋 王洙 《重建岘山羊侯祠歌》 19、天王仁爱兼南北 宋 魏了翁 《山河叹送刘左史归简州》 20、天其终仁爱 宋 五迈 《甲戌九月日有食之纪异三十韵》 21、天象占仁爱 宋 岳珂 《庚子正月彗见於室有诏求言因上己见有感作三》 22、肯以贪残易仁爱 宋 岳珂 《饯紫微高侍郎朝天》 23、那知天意极仁爱 宋 岳珂 《六月二日乙丑滥溪大雷雨》 24、仁爱周华夏 宋 周必大 《光宗皇帝挽诗二首》 25、仁爱驯桑雉 宋 周必大 《送杨伯子知南昌县》 26、天心维仁爱 明 王世贞 《寓怀(以下《四部稿》)》 27、楚王可是推仁爱 6.关于孝悌的名言1、亲有过,谏使更。 恬吾色,柔吾声。——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注释: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 2、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出自(请)李毓秀《弟子规》。 注释:身上受伤,父母忧虑;道德败坏,父母蒙羞。 3、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 曾参中夫四德者也。——出自《家语·弟子行》。 注释: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 ‘ 4、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注释: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 5、首孝弟,次谨信。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注释: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其次要谨慎,守信用。 7.关于节孝悌诗句有那些,1、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 ——孔子《论语》 译文:你知道这个孝道的本源,是从甚么地分取法来的?它是取法于天地的,天有三光照射,能运转四时。以生物覆帱为常,是为天之经。 地有五土之性,能长养万物,以承顺利物为宜,是为地之义。人得天之性,则为慈为爱。 得地之性,则为恭为顺。慈爱恭顺,与孝道相合,故为民之行。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译文: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 4、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孟子·尽心上》 译文: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 5、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离娄上》 译文: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 6、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 ——林逋《省心录》 译文:你对父母孝顺,你的子女对你也孝顺;你敬重别人,别人也敬重你 7、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增广贤文》 译文: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8、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春秋《礼记》 译文:孝有三点,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给父母带来耻辱,再次是能养活父母。 9、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译文: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 一方面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担忧 10、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译文: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要出远门,必须有明确的去处。 8.千字文里面关于孝悌句子【入则孝】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出则弟】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妻低,低不闻,却非宜。近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