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词从风格上可以分为几派中国宋词流派。 明确提出词分婉约、豪放者,一般认为是明人张詅。婉约,即婉转含蓄。 词本为合乐而歌,娱宾遣兴,内容不外离愁别绪,闺情绮怨。五代即已形成以《花间集》和李煜词为代表的香软词风。 北宋词家承其余绪,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虽在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各具风韵,自成一家,但仍未脱离宛转柔美之风。故明人以婉约派来概括这一类型的词风。 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但内容比较狭窄,人们形成了以婉约为正的观念。 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皆受影响。 婉约派是我国词坛上历史最久、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一派。 其代表人物有:秦观、李清照等。 豪放派与婉约派相比,从内容到形式、题材到风格都大不同,它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为词坛开辟了一个崭新天地。 其代表人物为苏轼、辛弃疾等. 我国宋代的苏东坡和辛弃疾,同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词的风格,既有同,又存异,都为宋词以崭新的面貌跃上文坛而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苏轼以他豪放的感情,坦率开朗的胸怀,改变了晚唐五代词家婉约的作风,开创了豪放词派的风格,辛弃疾又继承发扬了这种豪放的浪漫主义的词风,创造了更为雄奇阔大的意境,更是生动突兀,笔酣墨饱,气势飞舞。 苏辛词的豪放旷迈的艺术风格,有其相同的一面,那就是他们的词中,都饱含着浓烈的奔放的豪情,表达了词人的对生活无比热爱和豁达的乐观态度,以及要求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理想。 正是他们的这种豪情壮志,决定了苏辛词的独特创作个性和艺术风格。由于苏辛词所反映的生活题材的扩展,词的意境的提高和加深,因而词人的生活和思想在词里得到更充分的表现,词人的创作个性和作品的艺术风格也就更鲜明地呈现了出来。 例如苏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奇伟壮丽的江山景物,历史上杰出人物的英雄气概和丰功伟绩所构成的宏伟壮观的艺术形象,正是苏轼积极有为的抱负,开阔爽朗的性格,以及他那种不因政治上受挫折而丧失生活兴趣的人生态度的充分反映,是他豪放旷迈的艺术风格的集中表现。又如辛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面对滚滚不尽的长江,追缅往事,遥想将来,心潮澎湃。 赞扬杰出的历史人物,讽刺苟安求和者,表示了坚决抗金,收复中原的坚强信念,传达出老当益壮的豪情壮志。词中豪迈激越的艺术风格,与苏词“大江东去”有着异 曲同工之妙。 同样的豪放风格,在东坡词和稼轩词中,又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别。苏词的豪放风格,跳荡流溢着自由奔放,乐观开朗。 他的那种自由挥洒的写作态度和变化不测的篇章结构紧紧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苏词豪放的浪漫主义的艺术特征。辛词的豪放风格,常常饱含着辛词所特有的豪壮而苍凉,雄奇而沉郁的个性,他所创造出来的比苏词更为雄奇阔大的意境与他生动而夸张的描绘及想象,构成了辛词豪放的浪漫主义的艺术特征。 苏轼对生活的乐观,对理想的热烈追求,使他的词总是那种活泼自然,动荡跳跃,慷慨激昂,铿锵作响。辛弃疾因国家仇民族恨的长期压抑,使他的词既豪迈奔放,慷慨激昂,热情澎湃,而又忧思悲壮,沉郁苍凉,政治理想和社会现实的矛盾,妥协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决定了他的词没有也不可能有苏轼词的那种空旷洒脱的风致。 作为生活丰富、思想复杂、才华卓越,艺术上成熟并孜孜以求的词人,东坡和稼轩的词的艺术风格是多样化的。除了那些抒发个人豪情壮志的作品豪放奔腾的主流之外,也有许多缠绵潇洒、淡远飘逸之作。 苏轼的悼亡词,显得沉痛悲凉;描写农村生活的词,又那样轻快明朗;抒发寂寞情感的词,显得幽冷;描绘复醉三更的词,又那样地飘逸。辛弃疾的词,才兼众体,不拘一格,能刚能柔,纵横如意。 他的长调宛转激昂,短调温柔慷慨,或纵横奋厉,或婉丽清畅,他的这种依作品内容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韵致,充分体现了词人卓越的艺术才华和高超的驾御能力,以及矛盾复杂的思想感情。 苏辛的词的风格特征的形成,还表现在对作品题材的开拓扩展方面。 他们进一步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专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的旧框子,放大了词的意境,丰富了词的生活内容。苏轼把过去诗家惯用的怀古、感旧、记游、说理等题材,用词来加以反映表达,给词的创作带来更为广阔的领域和勃勃气机。 辛弃疾进一步地、充分地发挥词的抒情、状物、记事、议论的功能,融汇诗歌、散文、辞赋的特长,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和语言技巧,正是这种大胆的独创,形成了苏辛词独特的艺术风格。 苏辛在驾御语言的能力方面,更见其技艺的高超。 前人说苏轼以诗为词,辛弃疾以文为词。苏轼在语言上一变花间词人镂金错采的作风,多有陶渊明、李白、杜甫、韩愈的诗句的吸收,偶然也运用当时口语,给人以一种清新朴素的感觉。 辛弃疾比之苏轼,他不仅运用古体近体诗的句法,还吸收了散文、骈文和大量的民间口语入词,不论经史,诸子、楚辞、以及杜甫、李白的诗;韩愈、柳宗元的文,往往信手拈来,糅入词中,形成了新鲜活泼的气息。 2.宋词不同派别的代表人物与代表作品宋词分为两大流派:婉约派和豪放派 1、婉约派 代表人物:李清照、李之仪、欧阳修、柳永等 李清照的《漱玉集》、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之仪的《姑溪词》, 欧阳修的《六一词》,踏莎行 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2、豪放派 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张元干、张孝祥、岳飞等 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江城子·密州出猎》 辛弃疾:《西江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破阵子》 张元干:贺新郎(梦绕神州路) 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 扩展资料: 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中国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 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后有同名书籍《宋词》。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宋词 3.唐诗宋词的流派与风格宋词:1、婉约派 代表人物:柳永、晏殊、周邦彦、李清照等.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周邦彦:兰陵王 (柳阴直)、蝶恋花 (月皎惊乌栖不定)、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2、豪放派 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张元干、张孝祥等.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江城子·密州出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元干:贺新郎(梦绕神州路)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唐诗:1.山水田园诗派 王维、孟浩然、卢纶、李益、等:特点:题材多青山白云、幽人隐士;风格多恬静雅淡,富于阴柔之美;形式多五言、五绝、五律、五古.王维:《山居秋瞑》、《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孟浩然:《过故人庄》 2.边塞诗派 高适、岑参、卢纶、李益等:特点:描写战争与战场,表现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或描写雄浑壮美的边塞风光,奇异的风土人情,又或描写战争的残酷,军中的黑暗,征戍的艰辛,表达民族和睦的向往与情怀.高适:《别董大》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浪漫派 李白特点: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诗词自由、奔放、明白、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语言主张自然,反对雕琢.李白:《月下独酌》、《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3.现实派 杜甫特点:诗歌艺术风格沉郁顿挫,多表现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思想.自中唐到宋代以来都继承了杜甫的写实风格.代表作有:《三吏》、《三别》、《兵车行》。 4."宋词婉约派"与"豪放派风格"的各自的特点有什么宋词两大风格:婉约派,豪放派。 婉约派代表人物,当首推柳永、李清照等,当然还有晏殊、晏几道、欧阳修、秦观、周邦彦、贺铸等人。 豪放派代表人物,当首推辛弃疾、岳飞、苏轼等,当然还有张元斡、张孝祥、陆游、陈亮、刘过诸人。 婉约者欲其辞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盖虽各因其质,而词贵感人,要当以婉约为正。”徐师曾的说法与张綖相近。婉约与豪放并不足以概括风格流派繁富多样的宋词,但可以说明宋词风调具有或偏于“阴柔”之美、或偏于“阳刚”之美的两种基本倾向,有助于理解宋词的艺术风格。 婉约,是宛转含蓄之意,辞意婉约。词本来是为合乐演唱而作的,起初演唱的目的多为娱宾遣兴,演唱的场合无非宫廷贵家、秦楼楚馆,因此歌词的内容不外离思别愁、闺情绮怨,“香软”的词风。北宋词家承其余绪,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虽在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且都能各具风韵,自成一家,然而大体上并未脱离宛转柔美的轨迹。因此,前人多用“婉美” “软媚”、“绸缪宛转”、“曲折委婉”,来形容他们作品的风调。明人径以“婉约派”来概括这一类型的词风,应当说是经过长时期酝酿的。 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内容比较窄狭。 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如《弇州山人词评》就以李后主、柳永、周邦彦等词家为“词之正宗”,正代表了这种看法。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无不从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响。 豪放派的形成与发展约分为四个阶段。 范仲淹写《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发豪放词之先声,可称预备阶段。 苏轼大力提倡写壮词,欲与柳永、曹元宠分庭抗礼,豪放派由此进入第二阶段即奠基阶段。但豪放词派毕竟肇始于此。南宋词论家王灼说苏轼作词“指出上天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 “近世作词者不晓音律,乃故为豪放不羁之语,遂借东坡、稼轩诸贤自诿。 苏轼之后,经贺铸中传,加上靖康事变的引发,豪放词派获得迅猛发展,集为大成。这是第三阶段即顶峰阶段。这一时期除却产生了豪放词领袖辛弃疾外,还有李纲,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元干、张孝祥、陆游、陈亮、刘过等一大批杰出的词人。他们相激相慰,以爱国恢复的壮词宏声组成雄阔的阵容,统治了整个词坛。 第四阶段为延续阶段,代表词人有刘克庄、黄机、戴复古、刘辰翁等。他们继承辛弃疾的词风,赋词依然雄豪,但由于南宋国事衰微,恢复无望,风雅词盛,渐倾词坛及豪放词人偏擅粗直词风等原因,豪放派的词作便或呈粗嚣、或返典雅,而悲灰之气渐趋浓郁则是当时所有豪放词人的共同趋向。 豪放派词作的特点是题材广阔。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象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所谓“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它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而不以主含蓄婉曲为能事。对辛弃疾所作的“慷慨纵横”“不可一世”之评,可移向豪放派。豪放派内部的分派较少,仅有苏派、辛派、:苏词清放,辛词雄放,南宋后期的某些豪放词作则显粗放,清朝的豪放词人如陈维松等亦多寓雄于粗,以粗豪见长。由于豪放词人嗜于用典、追求散化、议论过多,豪放派虽以豪放为主体风格,却也不乏清秀婉约之作。 5.宋词风格一般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两派的代表词人分别为婉约派 代表人物:柳永、晏殊、晏几道、周邦彦、李清照、秦观、姜夔、吴文英、李煜、欧阳修等. 代表作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周邦彦:兰陵王(柳阴直)、蝶恋花(月皎惊乌栖不定)、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暗香(旧时月色) 吴文英:莺啼序(残寒正欺病酒)、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主要特点 婉约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内容比较窄狭.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就以李后主、柳永、周邦彦等词家为“词之正宗”,正代表了这种看法.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无不从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响. 豪放派 代表人物:辛弃疾、苏轼、岳飞、陈亮、陆游、张孝祥、张元干、刘过等. 代表作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江城子·密州出猎》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 张元干:贺新郎(梦绕神州路) 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 主要特点 豪放派的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北宋黄庭坚、晁补之、贺铸等人都有这类风格的作品.南渡以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蔚然成风,辛弃疾更成为创作豪放词的一代巨擘和领袖.豪放词派不但屹然别立一宗,震烁宋代词坛,而且广泛地沾溉词林后学,从宋、金直到清代,历来都有标举豪放旗帜,大力学习苏、辛的词人. 6.唐诗和宋词的各大流派及代表人物唐诗 唐朝是我国古典诗歌成就最辉煌的时期,名家名作辈出,灿若星河,在唐代不到三百年的时间中,遗留下来的诗歌就近五万首,著名诗人约有五六十个。 而在唐代灿烂群星中,有两颗最明亮的巨星,那就是李白和杜甫。 宋词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唐朝后期出现,句子有长有短,可配合曲调吟唱,所以许多著名的词牌名就是曲牌名如《满江红》、《念奴娇》、《水调歌头》等等。 著名的词人有北宋的苏轼,豪放派的开创者,其作品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北宋末年南宋初年的女词人李清照(多媒体展示李清照画像、生平和作品,早期作品《如梦令》和晚期作品>)。 很显然李清照的词风是有很明显的转变,这是因为作者前期生活在北宋,生活安逸,所以词风婉约;而后期北宋灭亡,国破家亡,南宋偏安,生活动荡,所以词风大变,词风豪迈。 7.唐诗宋词的流派与风格宋词风格流派之一。 豪放作为文学风格,见于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杨廷芝解释豪放为“豪迈放纵”,“豪则我有可盖乎世,放则物无可羁乎我”(《诗品浅解》)。可见豪放的作品当气度超拔,不受羁束。 北宋诗**新派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答陈季常书》),他还开始写作打破传统词风的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等,颇引人注意。 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公为之绝倒。”这则故事,表明两种不同词风的对比,隐然把苏词看成可与柳词相抗衡的另一流派。 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说:“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苏轼气象恢弘的词虽为数不多,当时学苏词的人也寥寥无几,但由于他首开风气,自然受人推崇。 张炎《词源》把“豪气词”与“雅词”对举。《乐府指迷》说:“近世作词者不晓音律,乃故为豪放不羁之语,遂借东坡、稼轩诸贤自诿。” 这说明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辛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 豪放派的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于粗疏平直,甚或涉于狂怪叫嚣。北宋黄庭坚、晁补之、贺铸等人都有这类风格的作品。 南渡以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孝祥、张元□、陈亮、刘过等人承流接响,蔚然成风,辛弃疾更成为创作豪放词的一代巨擘和领袖。 豪放词派不但“屹然别立一宗”(《四库全书总目》),震烁宋代词坛,而且广泛地沾溉词林后学,从宋、金直到清代,历来都有标举豪放旗帜,大力学习苏、辛的词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