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白居易(琵琶行)所有诗句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下马陵)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2. 和琵琶有关的诗句1、欲饮琵琶马上催--唐 王翰 《凉州词》 2、琵琶声停欲语迟--唐 白居易 《琵琶行》 3、犹抱琵琶半遮面--唐 白居易 《琵琶行》 4、十三学得琵琶成--唐 白居易 《琵琶行》 5、我闻琵琶已叹息--唐 白居易 《琵琶行》 6、今夜闻君琵琶语--唐 白居易 《琵琶行》 7、为君翻作琵琶行--唐 白居易 《琵琶行》 8、胡琴琵琶与羌笛--唐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9、琵琶金翠羽--唐 韦庄 《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 10、停杯且听琵琶语--宋 苏轼 《采桑子·多情多感仍多病》 11、传与琵琶心自知--宋 王安石 《明妃曲》 12、小怜初上琵琶--宋 王安石 《清平乐·留春不住》 13、琵琶弦上说相思--宋 晏几道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14、小琼闲抱琵琶--宋 晏几道 《清平乐·千花百草》 15、琵琶弦上语无凭--宋 晏几道 《玉楼春》 16、琵琶傍畔且寻思--宋 欧阳修 《玉楼春》 17、小怜初上琵琶--宋 王安石 《清平乐·留春不住》 18、琵琶弦上说相思--宋 晏几道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19、小琼闲抱琵琶--宋 晏几道 《清平乐·千花百草》 20、琵琶弦上语无凭--宋 晏几道 《玉楼春》 3. 关于诗句中的“杜鹃的问题《琵琶行》中有句诗是杜鹃啼血猿哀鸣”对的,出自于一个典故:很早很早以前,位于四川的蜀国有个国王,叫做望帝。 望帝是个人人爱戴的好皇帝。他爱百姓也爱生产,经常带领四川人开垦荒地,种植五谷。 辛苦了许多年,把蜀国建成为丰衣足食、锦绣一般的天府之国。 有一年,在湖北的荆州地方,有一个井里的大鳖成了精灵,幻成了人形。 可是,他刚从井里来到人间便不知何故死了。奇怪的是,那死尸在哪里,哪里的河水就会向西流。 于是,鳖精的尸体就随着西流水,从荆水沿着长江直往上浮,浮过了三峡,浮过了巴泸,最后到了岷江。当鳖精浮到岷山山下的时候,他突然活了过来,他便跑去朝拜望帝,自称叫做“鳖灵”。 说来也巧,鳖灵正碰见望帝愁眉不展,嗟呼长叹,便忙问为什么如此惆怅。望帝见到鳖灵,非常喜欢他的聪明和诚恳,便告诉了他缘故。 原来,有一大群被蜀人烧山开荒赶走的龙蛇鬼怪,不愿离开天府之国的宝地,更不情愿看到蜀人把自己的家园建成乐园,他们便使了妖术,把现在川西原来一带的大石,都运到夔峡、巫峡一带的山谷里,堆成崇山峻岭,砌成龙穴鬼窝,天天在那里兴风作浪,将万流归海的大水挡住了。 结果,水流越来越大,水位越来越高,将老百姓的房屋、作物甚至生命,埋葬在无情的洪水里面。 大片大片的梯田和平地,人们生活的地方,变成了又黑暗又污秽的海底。这种百姓遭殃受罪的情景已经很长时间了,可是谁也没有办法,望帝因而茶不思、饭不香,心中难受。 鳖灵听后,便对望帝说:“我有治水的本领,我也不怕什么龙蛇鬼怪,凭着我们的才智一定能战胜邪恶。 ”望帝大喜过望,便拜他做了丞相,令他去巫山除鬼怪,开河放水救民。 鳖灵领了圣旨,带了许多有本领的兵马和工匠,顺流来到巫山所在,和龙蛇斗了六天六夜,才把那些凶恶顽劣的龙蛇捉住,关在了滟?硕严碌纳侠喂乩铩=幼牛执烊嗣呛凸砉制炊妨司盘炀乓梗虐涯切┬岸窠苹µ墓砉肿阶。 卦诹宋咨较康墓砻殴乩铩H缓螅盍樽攀职盐咨揭淮穆沂呱剑涑闪速缦俊⑽紫俊⑽髁晟碌韧淝抗龋沼诮»慊谑窆奶咸旌樗匙牌甙倮锍さ暮拥溃蚨ºHチ恕J窆殖闪巳嗣窨道帧⑽锊崛牡奶旄? 望帝是个爱才的国王,他见鳖灵为人民立了如此大的功劳,才能又高于自己,便选了一个好日子,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将王位让给了鳖灵,他自己隐居到西山去了。 鳖灵做了国王,便是“从帝”。他领导蜀人兴修水利,开垦田地,做了许多利国利民的大好事,百姓过着快乐的生活,望帝也在西山过着清心寡欲的日子。 可是,后来情况慢慢起了变化。丛帝有点居功自傲,变得独断专行,不大倾听臣民的意见,不大体恤老百姓的生活了。 人们为此愁起来啦。 消息传到西山,望帝老王非常着急,常常食不好寝不安,半夜三更还在房里踱来踱去,想着劝导丛帝的办法。 最后,他还是决定亲自走一趟,进宫去劝导丛帝。于是,第二天早晨,他便从西山动身进城去访丛帝。 这个消息很快就被老百姓知道了,大家都诚心诚意地期望丛帝能悔过反省,便一大群一大群地跟在望帝老王的后面,进宫请愿,结果,便连成了很长很长的一支队伍。 这一来,反而把事情弄僵了。 丛帝远远地看见这种气势,心里起了疑惑,认为是老王要向他收回王位,带着老百姓来推翻他的。丛帝心中慌了,便急忙下令紧闭城门,不得让老王和那些老百姓进城。 望帝老王无法进城,他靠着城门痛哭了一阵,也只好无奈地回西山了。 可是,望帝老王觉得自己有责任去帮助丛帝清醒过来,治理好天下,他一定要想办法进城去。 他又想呀想呀,终于想到只有变成一只会飞的鸟儿,才能飞进城门,飞进宫中,飞到高树枝头,把爱民安天下的道理亲自告诉丛帝。于是,他便化为一只会飞会叫的杜鹃鸟了。 那杜鹃扑打着双翅飞呀飞,从西山飞进了城里,又飞进了高高宫墙的里面,飞到了皇帝御花园的楠木树上,高声叫着:“民贵呀!民贵呀!” 那丛帝原来也是个清明的皇帝,也是个受到四川百姓当成神仙祭祀的国王。 他听了杜鹃的劝告,明白了老王的善意,知道多疑了,心中很是愧疚,以后,便更加体恤民情,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好皇帝。 可是,望帝已经变成了杜鹃鸟,他无法再变回原形了,而且,他也下定决心要劝诫以后的君王要爱民。于是,他化为的杜鹃鸟总是昼夜不停地对千百年来的帝王叫道:“民贵呀!民贵呀!”但是,以后的帝王没有几个听他的话,所以,他苦苦地叫,叫出了血,把嘴巴染红了,还是不甘心,仍然在苦口婆心地叫着“民贵”! 后代的人都为杜鹃的这种努力不息的精神所感动,所以,世世代代的四川人,都很郑重地传下了“不打杜鹃”的规矩,以示敬意。 4. 跟琵琶有关的诗句1、欲饮琵琶马上催 唐 王翰 《凉州词》 2、琵琶声停欲语迟 唐 白居易 《琵琶行》 3、犹抱琵琶半遮面 唐 白居易 《琵琶行》 4、十三学得琵琶成 唐 白居易 《琵琶行》 5、我闻琵琶已叹息 唐 白居易 《琵琶行》 6、今夜闻君琵琶语 唐 白居易 《琵琶行》 7、为君翻作琵琶行 唐 白居易 《琵琶行》 8、胡琴琵琶与羌笛 唐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9、琵琶金翠羽 唐 韦庄 《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 10、停杯且听琵琶语 宋 苏轼 《采桑子·多情多感仍多病》 5. 琵琶行中白居易描写音乐的诗句1. 描写音乐的诗句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2. 创作背景 元和十年(815年)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藩镇势力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反侧”之心。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有“擅越职分”之嫌;而且,白居易平素多作讽喻诗,得罪了朝中权贵,于是被贬为江州司马。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在中唐时期多专门安置“犯罪”官员,属于变相发配。这件事对白居易影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销磨,消极情绪日渐增多。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天,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已两年,在浔阳江头送别客人,偶遇一位年少因艺技红极一时,年老被人抛弃的歌女,心情抑郁,结合自己路途遭遇,用歌行的体裁,创作出了这首著名的《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3. 作品简析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现实主义杰作,全文以人物为线索,既写琵琶女的身世,又写诗人的感受,然后在“同是天涯沦落人”二句上会合。歌女的悲惨遭遇写得很具体,可算是明线;诗人的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随琵琶女弹的曲子和她身世的不断变化而荡起层层波浪,可算是暗线。这一明一暗,一实一虚,使情节波澜起伏。它所叙述的故事曲折感人,抒发的情感能引起人的共鸣,语言美而不浮华,精而不晦涩,内容贴近生活而又有广阔的社会性,雅俗共赏。 6. 《琵琶行》的诗句赏析本题为《琵琶引并序》,“序”里却写作 “行”。 “行”和“引”,都是乐府歌辞的一体。“序”文如下:“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 “一十二”当是传刻之误。宋人戴复古在《琵琶行诗》里已经指出:“一写六百十六字。” 《琵琶行》和《长恨歌》是各有独创性的名作。早在作者生前,已经是“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此后,一直传诵国内外,显示了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如“序”中所说,诗里所写的是作者由长安贬到九江期间在船上听一位长安故倡弹奏琵琶、诉说身世的情景。 宋人洪迈认为夜遇琵琶女事未必可信,作者是通过虚构的情节,抒发他自己的“天涯沦落之恨”(《容斋随笔》卷七),这是抓住了要害的。但那虚构的情节既然真实地反映了琵琶女的不幸遭遇,那么就诗的客观意义说,它也抒发了“长安故倡”的“天涯沦落之恨”。 看不到这一点,同样有片面性。诗人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 从开头到“犹抱琵琶半遮面”,写琵琶女的出场。首句“浔阳江头夜送客”,只七个字,就把人物(主人和客人)、地点(浔阳江头)、事件(主人送客人)和时间(夜晚)一一作概括的介绍;再用“枫叶荻花秋瑟瑟”一句作环境的烘染,而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已曲曲传出。 惟其萧瑟落寞,因而反跌出“举酒欲饮无管弦”。“无管弦”三字,既与后面的“终岁不闻丝竹声”相呼应,又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作铺垫。 因“无管弦”而“醉不成欢惨将别”,铺垫已十分有力,再用“别时茫茫江浸月”作进一层的环境烘染,就使得“忽闻水上琵琶声”具有浓烈的空谷足音之感,无怪乎“主人忘归客不发”,要“寻声暗问弹者谁”、“移船相近邀相见”了。从“夜送客”之时的“秋萧瑟”、“无管弦”、“惨将别”一转而为“忽闻”、“寻声”、“暗问”、“移船”,直到“邀相见”,这对于琵琶女的出场来说,已可以说是“千呼万唤”了。 但“邀相见”还不那么容易,又要经历一个“千呼万唤”的过程,她才肯“出来”。这并不是她在拿身份。 正象“我”渴望听仙乐一般的琵琶声,是“直欲摅写天涯沦落之恨”一样,她“千呼万唤始出来”,也是由于有一肚子“天涯沦落之恨”,不便明说,也不愿见人。诗人正是抓住这一点,用“琵琶声停欲语迟”、“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肖像描写来表现她的难言之痛的。 下面的一大段,通过描写琵琶女弹奏的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先用“转轴拨弦三两声”一句写校弦试音,接着就赞叹“未成曲调先有情”,突出了一个“情”字。 “弦弦掩抑声声思”以下六句,总写“初为《霓裳》后《六幺》”的弹奏过程,其中既用“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描写弹奏的神态,更用“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概括了琵琶女借乐曲所抒发的思想情感。此后十四句,在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写音乐的时候,兼用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其形象性。 “大弦嘈嘈如急雨”,既用“嘈嘈”这个叠字词摹声,又用“如急雨”使它形象化。“小弦切切如私语”亦然。 这还不够,“嘈嘈切切错杂弹”,已经再现了“如急雨”、“如私语”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再用“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比,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就同时显露出来,令人眼花缭乱,耳不暇接。旋律继续变化,出现了先“滑”后“涩”的两种意境。 “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象“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象“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 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弹奏至此,满以为已经结束了。 谁知那“幽愁暗恨”在“声渐歇”的过程中积聚了无穷的力量,无法压抑,终于如“银瓶乍破”,水浆奔迸,如 “铁骑突出”,刀枪轰鸣,把“凝绝”的暗流突然推向高潮。才到高潮,即收拨一画,戛然而止。 一曲虽终,而回肠荡气、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却并没有消失。诗人又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环境描写作侧面烘托,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 如此绘声绘色地再现千变万化的音乐形象,已不能不使我们惊佩作者的艺术才华。但作者的才华还不仅表现在再现音乐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形象的千变万化,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为下面的诉说身世作了音乐性的渲染。 正象在“邀相见”之后,省掉了请弹琵琶的细节一样;在曲终之后,也略去了关于身世的询问,而用两个描写肖像的句子向“自言”过渡:“沉吟”的神态,显然与询问有关,这反映了她欲说还休的内心矛盾;“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 7. 琵琶行杜鹃诗句暂列这些,随后再补充更多: 有关杜鹃诗句 名句: 宋陈允平《望江南》:“鹦鹉州边鹦鹉恨,【杜鹃】枝上杜鹃啼. 1、唐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2、唐李白《宣城见杜鹃花》: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3、唐李白《蜀道难》: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 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4、唐白居易《琵琶行》: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 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5、唐李贺《老夫采玉歌》: 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 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斜山柏风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袅.村寒白屋念娇婴,古台石磴悬肠草. 6、唐李商隐《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7、唐沈佺期《夜宿七盘岭》: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8、唐温庭筠《碧磵驿晓思》: 香灯伴残梦,楚国在天涯.月落【子规】歇,满庭山杏花. 9、唐崔涂《春夕》: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10、唐柳中庸《听筝》: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1、唐李群玉《黄陵庙》: 小姑洲北浦云边,二女啼妆自俨然.野庙向江春寂寂,古碑无字草芊芊. 风回日暮吹芳芷,月落山深哭【杜鹃】.犹似含颦望巡狩,九疑如黛隔湘川. 12、唐无名氏《杂诗》: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13、宋文天祥《酹江月》: 乾坤能大,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风雨牢愁无著处,那更寒虫四壁.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堪笑一叶漂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去去龙沙,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 14、宋文天祥《金陵驿》: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8. 有关琵琶的诗句韦骧 象物名台势,琵琶出自然。 【和唐韦相国盛山十二咏 其九 琵琶台】 刘克庄 鸡絮**远,琵琶寄恨深。 【杂题(原作韵,据冯本改)十首 其一】 蔡确 鹦鹉言犹在,琵琶事已非。 【悼侍儿】 宋无 琵琶是谁制,长拨别离愁。 【琵琶】 元末明初 张昱 琵琶一万里,马上尽风沙。 【王昭君二首 其一】 黄省曾 十里锦舟莲,琵琶拂江水。 【江南曲三十首 其二十五】 程诰 琵琶千载恨,泪满逐臣衣。 【琵琶亭】 屈大均 胡女解媚人,琵琶不离手。 【胡姬曲(代) 其一】 辽后洗妆池,琵琶听罢时。 【辽宫词】 琵琶弹马上,哀怨莫分明。 【昭君 其一】 毛澄 欲问瞿唐贾,琵琶数阿谁。 【戏占 其二】 刘铭传 琵琶音最好,解说别离难。 【闻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