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介绍一下**的诗《七律·远望》 作者:** 忧患元元忆逝翁,红旗缥缈没遥空。 昏鸦三匝迷枯树,回雁兼程溯旧踪。 赤道雕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龙。 景升父子皆豚犬,旋转还凭革命功。 译文: 忧患中的人民对逝世的革命导师列宁深切怀念,列宁主义的革命旗帜,在空中缥缥缈缈,若隐若现,最后终于消失在遥远的天空。 乌鸦绕树良久,找不到落脚的可栖之处,以大雁沿旧的踪迹向回赶路。 非洲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的各个国家敢于反抗霸权主义者,东南亚国家敢于推翻殖民主义者进行独立解放斗争。 刘表长子刘琦依附刘备,次子刘琮投降曹操,都是些猪狗之辈。反动力量猖獗,但历史的方向还要由人民来掌握,扭转乾坤要靠世界人民的革命力量。 扩展资料 《七律·远望》是**元帅在1956年秋写下的诗作。该诗表达了诗人对当时在全球推行霸权主义的苏联的蔑视与嘲讽,以及对当时第三世界国家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进行了高度的赞赏,表现出了诗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高度信心和恢宏气度。 这首诗在语言结构上精炼准确,层次分明,节奏有力。笔锋辛辣犀利,雄健遒劲,豪迈昂扬,使全诗呈现出一种恢宏向上的气势。 对偶句式的运用,使诗句文采斐然,结构紧凑,一气呵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律·远望。 2.《元帅诗人**》纪录片里有**的哪些诗1、《蝶恋花·海南岛》 南海浮珠历万古,阅尽沧桑,挺作南天柱。 五指峰高人宿露,当年割据红区固。 旧是东坡留句处,椰树凌霄,扫尽长空雾。 海角天涯今异古,丰收处处秧歌舞。 2、《蝶恋花·榆林港》 日逐寒流寻难去,风雪关山,不碍云中路。 飞到榆林天已暑,夏秋只隔三朝暮。 到鹿回头滨海处,红豆离离占断天涯路。 浅水蓝鱼梭样去,教人疑是龙宫女。 3、《鹿回头》 一九五九年二月 海滩拾贝趁朝霞,风卷浪堆沙。 境到登山临水,伊人望望天涯。 椰浆消渴,咖啡醒目,南岛韶华。 撷得一枝红豆,思量寄与谁家。 4、《赠西瑁洲岛女民兵》 持枪南岛最南方,苦练勤操固国防。 不让敌机敌舰逞,目标发现即消亡。 5、《守备二十一师》 南海浮珠尽宝藏,要将前线作家乡。 从来战斗兼工作,传统光荣我擅长。 6、《海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四十年前旧橡园,将来发展看无边。 橡胶好似人中脚,结合机床共向前。 7、《石碌》 石碌青山蕴铁藏,海南工业应提倡。 前沿不怕受威胁,两腿前行党主张。 3.叶帅诗句比朱自清诗句好在哪里**元帅是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是我们党和国家杰出的领袖。 同时,又是一位被**誉为“善七律”的杰出诗人。他常于军国政务之余,诗以言志。 半个多世纪以来,诗词之作不辍。当然,诗人军马倥偬,吟咏之余,常作常佚,至今仍见 170余首传世。 正所谓“余事作诗人”罢(句见韩愈诗《和席八十二韵》)。叶帅的文艺主张和他的诗词作品,主要强调:革命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人民最高利益而斗争,因此要和政治相结合,才能符合中国人民最高最长远的利益;文艺工作者要团结,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提高创造新内容新形式的文艺作品的艺术水平,不断促进文艺事业的发展;主张诗创作要“放眼高歌”自抒情,发时代前进步伐的声音,抒革命的高尚情怀,使“画幅长留天地间”。 这些思想既是叶帅伟大革命生涯的鲜明体现和形象的记录,又是属于永垂中国革命史册的革命历程的组成部分。 一 1950年9月25日叶帅在广州作《华南文艺工作者第一届代表会议开幕典礼上的讲话》(下简称《讲话》),是作为华南地区军政**出席所作的祝词,带有政治性的指导色彩。 这篇《讲话》,从分析当时国内外局势入手,讲明已经获得胜利而站起来的人民,只有发展经济文化及其他一切建设,才能最后战胜帝国主义。因此,工作的中心是尽最大的努力去争取和平。 在认清形势、提高信心的基础上,《讲话》进一步为文学艺术工作者指明方向,提出革命文艺要与政治相结合的原则,指出:“革命的文艺工作,从来就是和政治结合的。文艺结合政治,才能为人民服务,为中国人民最高的利益而斗争。 要做好文艺工作,文艺工作者就要努力提高政治水平,就要很好地团结,就要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同时力求自己的作品符合于人民的政治要求。”这段话是全文的总纲,它完全符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的“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的精神,要求把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封建地主和资产阶级文艺变成为工农兵人民大众的革命文艺。 因此,革命的文艺工作者要转变立场,学习工农兵,深入社会生活实践,改造世界观,努力创造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来。尽管华南文艺工作者已经历了长期革命斗争的洗礼,并各自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上支持或参加过不同形式的斗争,但在新的时期必须在党的领导下为人民最高利益服务,才能为了共同政治目标共同奋斗。 **在《讲话》中还强调指出:“和平是中国人民目前最高的利益,也是世界人民最长远的利益。”革命文艺就是要和这个最大的政治相结合。 帮助革命文艺工作者坚持这个相结合,就是正确地坚持了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 重温叶帅这一文献,回顾文艺战线四十多年来的风风雨雨,更进一步理解到这篇讲话充满实事求是的革命精神。 文艺创作和文艺的实际工作都是十分复杂而又富于创造性的,而且也存在着激烈的思想斗争。《讲话》突出为人民最高利益服务,既体现党对文艺工作的政治领导原则,又体现了对文艺工作者的殷切期望。 解放以后的许多年来,在反对文艺右的倾向的同时,更多的受到“左”的困扰,强调文艺从属于政治、往往要落实到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因此,给一些人利用“从属”的提法对文艺工作横加干涉。 粉碎“四人帮”以后,**同志提出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里坚持和发展**思想。他在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上说:“我们坚持‘双百’方针和‘三不主义’,不继续提文艺从属于政治这样的口号,因为这个口号容易成为对文艺横加干涉的理论根据,长期的实践证明它对文艺的发展利少害多。 但是,这当然不是说文艺可以脱离政治。文艺是不能脱离政治的,任何进步的、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不能不考虑作品的社会影响,不能不考虑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 (《目前的形势和任务》见《**文选》第220页)叶帅在《讲话》中提出革命文艺工作要和政治相结合,要“看是否合乎人民最高最长远的利益”的观点,和**上述讲话精神是完全一致的。叶帅的文艺主张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就是以是否符合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最高利益为准绳的,这也是党对文艺工作领导的最高原则。 从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史上看,叶帅的《讲话》也是坚持了马列主义关于文艺与政治的关系的准则的。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和恩格斯在《致拉萨尔》的信中,反复阐明了关于无产阶级文艺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认为文艺的本质是一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中的一种意识形态。 文学艺术作为意识形态的一部分,不可能脱离政治,因此革命的文艺工作必须和政治紧密联系。列宁在《党的组织和党的文学》一文中,明确提出无产阶级文学艺术必须“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同时又指出文学艺术是复杂的创造,文艺家应该拥有创作自由和无限创作的天地。 这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大发展和贡献。至于我们一些人借“从属”的提法对文艺横加干涉,尽管有其历史条件和认识根源,但毕竟是偏离了革命的辩证法,形成“左”的干扰。 叶帅在《讲话》中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态度,指出革。 4.一首叶帅悼念**的诗词悼念****伟人长睡,巨星中天坠。 哀乐低回,灵车百里众相随。云帐铺灰,天路逶迤,不见总理归。 足顿胸捶,胆肝心碎,泪纷飞。建国勋奇著,创军功建辉。 二万五千里,征战披甲盔,破重围。重庆不惧临危,陕北大军指挥,荡涤污岁,大河上下尽朝晖。 万隆大会立新规,扑赴苏斗修魅。针锋相对真理高,凯旋回。 斥刘林鬼魅,江山色不褪。反霸连五洲,驱蒋复席位。 八亿震声威,运幄惟。端平一碗水,安定团结,国生辉。 不知劳累,谈笑谐诙,献毕生精力,鞠躬尽瘁,青史永垂。三拜长跪,心往神追,痛忆教诲,学品德高尚,奋臂遗志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