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罗敷的诗<;孔雀东南飞>;里的那个? “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素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晳,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干人,皆言夫婿殊。” 2.关于罗敷的诗词珊瑚百尺珠千斛,难换罗敷未嫁身。——黄景仁《感旧》 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汉无名氏《孔雀东南飞》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李白《子夜四时歌:春歌》 妾本秦罗敷,玉颜艳名都。——李白《陌上桑》 罗敷独向东方去,漫学他家作使君。——张谓《赠赵使君美人》 罗敷昔时秦氏女,千载无人空处所。——岑参《敷水歌,送窦渐入京》 可怜绝胜秦罗敷,使君五马谩踟蹰。——岑参《玉门关盖将军歌》 今朝停五马,不独为罗敷。——刘禹锡《酬喜相遇同州与乐天替代》 3.关于罗敷的诗词《子夜四时歌:春歌》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白槿花》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秋蕣晚英无艳色,何因栽种在人家?使君自别罗敷面,争解回头爱白花? 《戏赠赵使君美人》年代: 唐 作者: 杜审言 红粉青娥映楚云,桃花马上石榴裙。罗敷独向东方去,谩学他家作使君。 《赠赵使君美人》年代: 唐 作者: 张谓 红粉青蛾映楚云,桃花马上石榴裙。罗敷独向东方去,漫学他家作使君。 《东南》年代: 唐 作者: 李商隐 东南一望日中乌,欲逐羲和去得无。且向秦楼棠树下,每朝先觅照罗敷。 《采莲女》年代: 唐 作者: 胡宿 碧盖缃葩映素秋,此中兰櫂好销忧。相将共挈青丝笼,一笑同回翠羽舟。 日暮鸣榔随下濑,夜深归櫂怯中流。东方自有罗敷婿,不顾江边越鄂州。 4.带有罗敷的诗句珊瑚百尺珠千斛,难换罗敷未嫁身。 ——黄景仁《感旧》 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汉无名氏《孔雀东南飞》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李白《子夜四时歌:春歌》 妾本秦罗敷,玉颜艳名都。——李白《陌上桑》 罗敷独向东方去,漫学他家作使君。 ——张谓《赠赵使君美人》 罗敷昔时秦氏女,千载无人空处所。——岑参《敷水歌,送窦渐入京》 可怜绝胜秦罗敷,使君五马谩踟蹰。 ——岑参《玉门关盖将军歌》 今朝停五马,不独为罗敷。——刘禹锡《酬喜相遇同州与乐天替代》 可羡罗敷自有夫,愁中漫捋白髭须。 ——段成式《戏高侍御七首》 使君何处去,桑下觅罗敷。——徐铉《离歌辞五首》。 5.《陌上桑》中写罗敷内在美的诗句写罗敷的美丽一是为了塑造一个鲜明、突出、动人的人物形象,二是与下文使君形成对比。写罗敷的美丽采用的主要是侧面描写的方法,有美好景物的渲染,有精美器物的陪衬,有美丽服饰的描绘,有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倾慕。诗中的侧面描写调动了多种艺术手段,运用了夸张、排比的手法,极大的美化了主人公,使罗敷的形象鲜明、突出。 全诗三层。第一层先以华美的词藻对罗敷的美丽做铺叙性的正面描写,再以夸张手法写众人看到罗敷后的失态反应,从侧面烘托罗敷的美,并由此营造出一种轻松活泼的戏剧气氛,为太守的出场作了铺垫。第二层写罗敷拒绝太守的无理要求,几乎全用对话写成。太守与罗敷之间本有一段距离,对话虽紧相承接,其实有小吏在中间奔走传话,具有戏剧表演般的效果。第三层写罗敷夸夫。在夸夫中处处暗含着与太守的对比和对太守的讥讽。从罗敷扬眉吐气、越夸越高兴的语气中,可以知道她已镇住了太守,至于太守听后的扫兴之态,就留给读者去想象吧。所以本诗虽嘎然而止,却余意绵绵。 ②高超的侧面描写和对话描写。 第一层描写罗敷之美,先用华丽词藻极写罗敷服饰之美,接着该描写罗敷资质之美了,但也许作者认为罗敷太美了,再美的语言都不能从正面把她的美充分表现出来;于是换了个角度,从侧面以调侃、夸张之笔描写各色人物见到罗敷后的失态举动,让读者从他们的神魂颠倒中想象罗敷之美。这样反而打破了正面描写的局限性,任何读者都可根据自己的审美标准,在想象中重塑罗敷形象,获得最大的的美感,。这种描写方法收到了正面描写所难以达到的效果。 第二、三层,几乎全用对话写成,非常生动有趣,把罗敷机智、自信、自尊、自爱的性格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③夸张、衬托手法和喜剧色彩。 本诗富有幽默情趣和喜剧色彩,充满活泼、愉悦、轻松的气氛。这是诗歌主人公的美丽、乐观、机智、自爱、自信的品质带来的,也是作者对这位主人公的亲切、热爱、赞美之情渲染出来的,又靠运用某些艺术手法来完成。 本诗的基本艺术手法是夸张,如写罗敷的服饰、人们见到罗敷的失态和罗敷夸夫。其次是衬托手法,如用人们见到罗敷的失态衬托罗敷之美,用罗敷夸夫比衬太守的丑恶。通过夸张和衬托,突出了罗敷的美丽、乐观、机智和自信的品质,产生了幽默情趣,渲染了欢快气氛,加强了喜剧效果。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这几句 6.罗敷总结夫婿优秀的诗句“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 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陌上桑》是中国汉乐府民歌的名篇,富有喜剧色彩的汉族民间叙事诗。一名《艳歌罗敷行》,见于《宋书·乐志》;又名《日出东南隅行》,见于南朝徐陵的《玉台新咏》。 陌上桑属于《相和歌辞》,写采桑女秦罗敷的美貌与操守,以及反映了汉代社会制度即春兴季节太守出行劝课农桑。最早著录于《宋书·乐志》,题名《艳歌罗敷行》,在《玉台新咏》中,题为《日出东南隅行》。本诗一直以来被误解为太守调戏罗敷,而被罗敷义正言辞地回绝,其实这是误读。这首诗其实是汉代社会制度的一个缩影,太守作为地方最高长官,在春季时行所主县,劝民农桑,振救乏绝。从诗文中可以看出,秦罗敷显然是一个贵妇人形象,太守因其美貌和疏忽了礼节上的不合理,罗敷明确地指出,表现出高尚的操守和知礼节的大家女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