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罄竹难书有个什么样的典故西汉末年,王莽用毒酒害死了汉平帝刘衍后,篡 夺了皇权,登上了王位,改国号为“新”。 王莽称帝后,对内实行了一系列复古改制,却没 有一条顺应民心。他制定“王田”制,将民间的土地 全部收归国有,其实就是以王田制为名恢复井田制。 王莽实行的另一个经济措施就是五均、赊贷与六 莞,他想通过此法来操纵、垄断工商业,放利取息, 加重老百姓的负担。 在货币政策上,王莽也进行过四次变革,但所 有的变革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以小易大,以轻换 重,目的就是搜刮民众的钱财。 他把整个社会弄得混 乱不堪,使老百姓承受着巨大的苦难。 王莽还大规模建房。 他在长安城南占据了万亩田 地,大肆修筑皇家九庙。 庙殿所用的木料全都是上好 的木材,斗拱是铜制的,外面还镶有金银。 为了建造 宗庙,王莽花了很多钱,光是在建筑过程中累死的工 匠就不计其数,他们的尸体堆起来就像小山一样。 不仅如此,王莽还经常发动侵略战争。 周边的少 数民族对此很不满,纷纷起来反抗。 而常年在边境作 战的几十万军队的开支,全部由百姓负担。 残酷的剥 削和繁重的劳役压得百姓喘不过气,很多人都在劳役 中悲惨地死去。 王莽这些违背人民意愿的对内、对外政策,激 起了民愤。 西州上将军隗嚣在讨伐他时,曾写过一篇 檄文,文中详细列举了王莽犯下的无数种罪行。 隗嚣 说:“即使把楚、越两地的竹子全都做成简,也写不 完他的罪行。” 成语“罄竹难书”就是由此而来的。 汉朝百姓终于无法忍受王莽的统治,纷纷揭竿而 起,形成大规模的起义浪潮。 当时以“赤眉”和“绿 林”两支队伍最为出名,成员多达几十万人。 他们一 起向长安发动进攻,在混乱中,王莽最终死于农民军 的手中。 2.罄竹难书的“罄”字的读音是怎么读拼 音 :qìng 罄竹难书,指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古人写字用竹简,竹子是制竹简的材料),比喻事实(多指罪恶)很多,难以说完。 拼 音 qìng 部 首 缶 笔 画 17 五 行 木 五 笔 FNMM 扩展资料 相关组词:罄尽 告罄 罄浄 罄心 凋罄 1、罄尽[qìng jìn] 没有剩余:家资罄尽。 2、告罄[gào qìng] 宣告完了。多指东西用完或货物售空。罄(qìng):尽。 3、罄心[qìng xīn] 尽心。 4、罄折[qìng shé] 同“磬折”。罄,通“磬”。曲躬如磬,表示谦恭。 5、罄竭[qìng jié] 空竭;匮乏。多指财物。《晋书·吕纂载记》:“比年多事,公私罄竭,不深根固本,恐为患将来。” 3.罄竹难书是什么意思以及出处是什么这个词的意思是罄:空,尽;竹:指竹简;书:写。 砍尽 竹林制成竹简,也难写完。比喻罪恶太多,无法 写完。 这个成语出自五代•后晋•刘昀等《旧唐书•李 密传》。 隋朝末年,炀帝杨广荒淫奢侈,大兴土木,又 连年对外用兵,使百姓无法活下去,从而到处掀起 农民起义。 在众多的农民起义军中,有一支是翟让领导 的瓦岗军。翟让骁勇而有胆略,队伍很快发展到 万余人。 后来另一支义军队伍中的李密投奔到了 瓦岗起义军。他游说翟让联合附近各起义军,取 得对隋军的作战胜利,从而取得了翟让的信任。 次年,李密取得了全军的领导权,称魏公。 李密取得大权后,为了进一步联合各路起义 军,并吸引隋朝的文武官员来投奔他,便在进攻隋 都洛阳的时候,发布了 一篇讨伐炀帝的檄文(一种 用以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号召各方人士推 翻隋朝的统治。 檄文在历数炀帝残暴统治、祸国殃民的十大罪状之后写道:“用尽南山所有的竹子 制成竹简,也写不完杨广的罪过;决出东海的水, 也冲洗不清他的罪恶(馨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 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 大业十四年,炀帝在江都(今江苏扬州)被禁 军将领宇文化及等缢杀。 同年,李密入关降唐,但 不久因反唐而被杀。 4.罄竹难书是什么意思罄竹难书 罄(qìng) 据《旧唐书·李密传》记载,隋炀帝杨广的残暴统治,导致天下大乱,群雄割据,农民起义。 其中,瓦岗农民义军首领之一的李密,推翻隋炀帝统治的决心非常坚决。在隋炀帝发动高丽战争时,身为隋将的李密就力劝越国公杨素之子杨玄感起兵反隋。 杨玄感不敢,李密自己率兵反隋。当他领兵逼近洛阳时,布告天下,历数隋炀帝的十大罪状,号召海内群起而攻之。 布告有这样四句话:“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意思是:用完了南山的竹子,也书写不尽隋炀帝的罪过;放出东海的海水,也洗不清隋朝残暴统治的罪恶。 “罄竹难书”形容罪过之多,写都写不完。 5.什么叫“罄竹难书”罄竹难书,成语,贬义词,拼音:qìng zhú nán shū 指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古人写字用竹简,竹子是制竹简的材料),比喻事实(多指罪恶)很多,难以说完。 出自《吕氏春秋》:“乱国所生之物,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也。”《汉书·公孙贺传》:“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辞,斜谷之木不足为我械。 ”本意都是“事端繁多,书不胜书”。《旧唐书·李密传》记载李密数说隋炀帝的十大罪状,其中有“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的话。 意思是说,用尽南山的竹子作竹简,也写不完他的罪行;决开东海的水,也洗不尽他的罪恶。【汉语文字】罄竹难书【汉语拼音】qìng zhú nán shū【词语解释】罄:《说文》器中空也。 古文磬字。《诗·小雅》罄无不宜。 《传》罄,尽也。《左传·僖二十六年》室如县罄。 《释文》罄,亦作磬,尽也。本义为器中空,引申为尽,用尽。 比喻事实(多指罪恶)很多,难以写完(古人写字用竹简,竹子是制竹简的材料)。【字词解释】1.罄竹:用尽所有竹简。 竹:指竹简。2.书:写。 后续中的成语出处的内容难以缩略为该成语,与其它成语的形成过程不相同。【成语性质】贬义词【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近义词】十恶不赦、罪大恶极、擢发难数【反义词】宅心仁厚、丰功伟绩、举不胜举、不可胜数【成语解释】: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