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诗宋词的区别或相同之处谁知道诗体与词体文学特征的不同 1、和音乐的关系的差异 诗体和词体的文学特征有着很大的区别,下面我们就以格律诗和词的对比来说明诗体和词体文学特征的差异。首先,诗词和音乐的关系是不同的。中国古典诗歌从一开始就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但是诗最终与音乐分离,并且在与音乐分离之后,走向了自己的成熟和繁荣。而词是在音乐的土壤中萌芽产生的,音乐性是词体文学的最基本特征, 即使在南宋词不再完全入乐歌唱,而成为一种新的韵律诗歌后,它仍是要按照词谱所规定的韵律乐调填写,音乐的烙印依然是不可抹煞的。 2、外部形式的差异: 句式、句法、韵律、对仗 外部形式的差异表现在句式、句法、韵律、对仗等方面。首先从句式上看, 格律诗句式整齐划一,词的句式则参差不齐;其次,诗词的句法也有很大不同,格律诗句法相对固定,词的句法却灵活多样;再次,诗词的押韵规则也不一样,格律诗只用平声韵,一韵到底,隔句压韵,首句可压可不压;词平仄通压,中间可以换韵,韵脚疏密不定;最后,诗词的对仗规定也不很不相同,格律诗第二、第三两联必须对仗,而词的对仗却灵活得多,没有统一的要求。 3、题材内容的差异:诗:以社会性的群体情感为主; 词:以作者个体的自我情感为主 诗词的题材内容也有很大差异。诗在题材上比较偏重政治主题,以国家兴亡、民生疾苦、胸怀抱负、宦海浮沉等为主要内容,抒发的主要是社会性的群体所共有的情感;而词在题材内容上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以描写男欢女爱、相思离别为主,抒发的大多是作者个人的自我情感。 4、语言特色的差异:诗是典型的语言艺术 词是典型的精美语言艺术 诗是一种典型的语言艺术,而词却是一种典型的精美语言艺术。缪越先生曾经形象地把诗词语言特色比喻为士大夫延客和名姝淑女的雅集园亭。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相对于诗来说,词的语言更加轻灵细巧、纤柔香艳。 5、风格的差异:诗庄词媚 诗词风格上的差异被精练地概括为诗庄词媚,即使题材内容相同的作品,所呈现出的风格也大相径庭;而同一位作家的诗词作品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这与诗词题材内容和语言特色的不同有很大关系。 2.比较唐宋文化上的共同点与差异点首先谈一下差异点。唐代的文化的最明显的特征是包容开放,由于统治者本身是胡汉混血,以及王朝实力雄厚,所以唐帝国本身有条件有自信去包容、吸收借鉴外来文化,再者由于唐帝国与昭武九姓的关系提供了一条向外传播文化的通道。唐代尤其是盛唐时期,诗赋大盛,风格豪迈雄健,展现盛唐气象。 而宋代由于其本身积弱的国力,以及统治者为笼络皇权而实行的重文轻武政策,使整个社会文化失去了外向与大气,趋向于内敛。金石学发展,理学的兴起,以及作为宋词主流的婉约词派的发展无不体现了这一点。 至于说唐宋文化的相同点,这也就只在局部有体现了,因为唐宋以来文化的整体风格发生转变,探究相同点的意义已然不大。 3.唐宋词人有哪些温庭筠 碧炉红蜡梧桐雨 翠翘金缕玉钗风 冯延巳 如此星辰非昨夜 为谁风露立中宵 李煜 人生愁恨何能免 销魂独我情何限 韦庄 洛阳城里春光好 洛阳才子他乡老 范仲淹 浊酒独斟孤城暮 慷慨悲歌白发生 柳永 神京难望秦楼阻 暮鸿声断游子肠 张先 将身愿作柳与月 三影郎中嫁东风 晏殊 梨花院落溶溶月 柳絮池塘淡淡风 欧阳修 原是洛阳花下客 野芳虽晚不须嗟 王安石 一番桃李花开尽 惟有青青草色齐 晏几道 欲作新声寄遗恨 直弦先断泪盈琴 苏轼 云散月明谁点缀 天容海色本澄清 黄庭坚 老松阅世卧云壑 挽著沦江无万牛 秦观 有情芍药含春泪 无力蔷薇卧晓枝 贺铸 少年侠气矜豪纵 多情犹念夜补衣 周邦彦 词人虽重忧时职 片玉精工亦为宗 朱敦儒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青豁何处边 李清照 婵娟不失筠粉态 萧飒尽得风烟情 陆游 万里关河孤枕梦 五更风雨四山秋 辛弃疾 一身转战三千里 一剑曾当百万师 姜夔 立锥莫言贫无地 绿萼一枝笔下开 史达祖 翠尾参差易写就 三径就荒恨难为 唐代文人词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频洲。 鹊踏枝 冯延巳 谁道闲情抛弃久? 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未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浣溪沙 韦庄 清晓妆成寒食天,柳球斜袅间花钿。卷帘直出画堂前。 指点牡丹初绽朵,日高犹自凭朱栏。含颦不语恨春残。 4.唐诗,宋词,元曲的不同之处元曲或称元杂剧,是盛行于元代的戏曲艺术,为散曲或杂剧的通称。相对于明传奇(南曲),后世又将元曲称为北曲. 元曲与宋词及唐诗有着相同的文学地位。 广义的曲泛指秦汉以来各种可入乐的乐曲,如汉大曲、唐宋大曲、民间小曲等。通常则多指宋朝以来的南曲和北曲,同词的体式相近,但一般在字数定格外可加衬字,较为自由,并多使用口语。分为戏曲(或称剧曲,包括杂剧、传奇等)与散曲两类,元明以来甚为流行。故后世有元曲之称。 词是一种诗歌艺术形式,是中国古代诗体的一种,亦称宋词、曲子词、诗馀、长短句。始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在宋代达到其顶峰。一开始伴曲而唱,所以写词又称作填词、倚声。后来逐渐独立出来,成为一门专门的诗歌艺术。 产生及流派各有差异: 诗是怎么样产生的呢?原来在文学还没形成之前,我们的祖先为把生产斗争中的经验传授给别人或下一代,以便记忆、传播,就将其编成了顺口溜式的韵文。据闻一多先生考证.[诗]与[志]原是同一个字,[志]上从[士],下从[心],表示停止在心上,实际就是记忆。文字产生以后,有了文学的帮助,不必再死记了,这时把一切文字的记载叫[志]。志就是诗。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歌的称谓又是怎样来的呢?诗和歌原不是一个东西,歌是人类的劳动同时产生的,它的产生远在文学形成之前,比诗早得多。考察歌的产生,最初只在用感叹来表示情绪,如啊、兮、哦、唉等,这些字当时都读同一个音:"啊"。歌是形声字,由"可"得声。在古代[歌]与[啊]是一个字,人们就在劳动中发出的[啊]叫作歌。因此歌的名字就这样沿用下来。 既然诗与歌不是一回事,后来为什么又把二者连在一起以[诗歌]并称呢?这只要弄清楚它们的关系就明白了。歌,最初只用简单的感叹字来表示情绪,在语言产生之扣,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逐步深化,情绪更加丰富,用几个感叹字表达远远不够用了。于是在歌里加进实词,以满足需要。在文字产生之后,诗与歌的结合又进了一步,用文字书写的歌词出现。这时,一支歌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音乐,二是歌词,音乐是抒情的,歌词即诗,是记事的。这就是说,诗配上音乐就是歌,不配音乐就是诗。最初的诗都能配上音乐唱,歌就是诗,诗就是歌。关于诗与歌的结合,我国古籍中很早就有论述。 《毛诗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尚书》:"诗言志,歌永言"这便形象地指出了诗与歌的内在联系。由于这种情况,后来人们就把诗与歌并列,称为[诗歌],目前,诗歌已经成为诗的代名词了。 总结一下3点: 1、元曲是词曲兼备,唐诗及绝大部分宋词,都是只有词、没有曲。 2、由于元曲的曲调失传,我们能看到的只有词。所以,也可以把元曲的词,看成一类特别格律的宋词。 3、从诗词的风格上看,唐诗最规矩、宋词更潇洒,而元曲最贴近生活。 5.唐宋词人大全词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李煜,晏殊,柳永,秦观,周邦彦,吴文英,李清照,纳兰性德,晏几道,姜夔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岳飞,陈亮,陆游等。 (现有雅、俗词之分)明代徐师把词的形式概括为:“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婉约派的风格特点:婉约,婉转含蓄之意。 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情长。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内容比较狭窄。 豪放派的风格特点:气魄大而无所拘束之意。豪放派的特点是题材广阔。 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像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它境界宏大、气势恢弘、崇尚直率,而不以含蓄婉曲为能事。 6.唐宋时期的诗人词人有哪些唐代著名诗人: 初唐“四杰”:王勃、洛宾王、卢照邻、杨炯。 盛唐有著名诗人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高适﹑岑参. 中唐:柳宗元 孟郊 韩愈 白居易 卢纶 李贺 李益 刘禹锡 贾岛 韦应物 李坤 元稹 张 祜杜秋娘 张籍 戴叔伦 顾况 .王昌龄、王之涣、刘湾、张渭、白居易、元结、顾况、戴叔伦、张籍、王建、元稹、李绅、 晚唐:李商隐 杜牧 温庭筠、韦庄、李群玉、韩偓、司空图、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 宋朝著名词人: 欧阳修、李清照、王安石、辛弃疾、周邦彦、吴文英、王灼云、史达祖、王沂孙、晏几道、晏殊、晏殊、柳永、姜夔、秦观、贺铸、张先、张炎、陆游 、李煜、黄庭坚、朱淑真、李之仪 |